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16至2020年期间,国内在第三人效果理论的领域的研究稳步推进。从研究内容、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来看,第三人效果理论被成功应用于对社会重要传播事件的研判,对具体的传播实践的指导中。在新媒体传播语境下,该理论具有良好的发展张力和适应性。对已有成果的考察也显示了国内对第三人效果理论本身的研究进展较慢,滞后于理论本土化应用的需求,引导传播技术发展、改善传播生态的力度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彭姝 《新闻世界》2014,(11):88-89
本文通过对国内有关"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文献的梳理,分析当前研究中的主要理论取向和主要议题,总结归纳以往学者对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传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中国微博客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2010年中国微博客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认为创新、变革与融合是这年中国微博客研究的重要主题。由于微博客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种典型的融合性新媒体形态,所以微博客研究成为这年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为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及其新媒体理论拓展提供了新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新媒体、短视频在国内呈现出爆发式地增长,以快手和抖音为代表的新媒体,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年轻人乐于在新媒体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新媒体传播视域下的短视频广告传播的重要性。【方法】文章在研究中主要使用理论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希望可以丰富短视频广告传播方面的理论基础。【结果】要求传统的电视节目要在新媒体的基础上,采用短视频的形式,与新媒体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进行传播。【结论】通过阐述新媒体传播概述、短视频广告传播的特点、新媒体传播视域下短视频广告传播的困境,提出了新媒体传播视域下短视频广告传播的科学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新媒体时代波诡云谲,新兴技术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新问题亟待厘清,新闻传播领域如何借助哲学理论来实现研究创新值得探讨。【方法】文章利用数据处理软件Citespace6.1(R2)梳理2011年1月1日到2022年9月30日国内技术哲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探索11年来新闻传播研究对技术哲学理论有何应用及技术哲学在国内的发展对新闻传播领域有何影响。【结果】从年发文量、关键词聚类、突现节点三个方面,文章发现随着国内技术哲学研究的深入,新闻传播领域从中受益颇丰。【结论】在技术不断更新的新媒体时代,技术哲学的理论对新闻传播领域实现自身学科破局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陶炜 《东南传播》2021,(10):6-9
自提出以来,新媒体就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持续关注.研究以知网CSSCI数据库1998-2021年新媒体研究论文为样本,通过CiteSpace对该领域进行共现和共引等数据分析.揭示出中国新媒体研究历经了"缓慢发展""繁荣爆发"和"细化领域"三个历史时期,每个阶段的热点随不断迭代的新媒体形态、技术及政策环境等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互联网、媒介融合、网络舆论,大学生思政教育等是国内新媒体研究的关注重点;人工智能、青年亚文化、自传播、网络直播、新媒体健康传播等正成为未来新媒体研究的前沿.研究结果展示出中国新媒体研究的既有理论建树和前沿动态,并对该领域宏观知识域图谱呈现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的大众传播属性更加深刻。分众与小众传播体现出新媒体传播的专业性,新媒体的人际传播特质耐人寻味,新媒体舆论有与传统媒体舆论大相径庭的舆论传播特点。分析新媒体传播理论与传统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可以发现,新媒体对传统新闻理论、传播理论表现出“扬弃”,有肯定,有否定,有继承,有发扬,或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8.
2010年度“传播效果”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10年度,国内关于传播效果的研究做以总结和梳理。从基础理论、受众心理、新媒体传播、对外传播等板块进行综述,对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孟威 《当代传播》2022,(1):10-14,50
本文通过新媒体文献研究认为,2021年度新媒体研究主题呈现新的整体特点;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短视频、媒体融合、舆论舆情、文化与信息内容传播、思想理论、技术创新应用与效果、公共卫生与健康传播、新媒体治理研究等八个方面;在短视频传播模式架构、舆论与情感关系、新媒体国家形象构建、新概念、新话语的理论阐释,技术与具身传播、信息传...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我国新媒体传播研究在理论和现实的碰撞之中走过了繁荣而喧闹的一年,在些许研究泡沫之下涌现出了许多值得关注的观点,而新媒体传播领域的融合和治理等问题则成为这年研究者关注的重要主题。本文对我国2010年新媒体传播研究的总体进展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认为这年新媒体传播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微博客、三网融合、手机媒体和网络治理等方面,而理论界和业界不同类型研究者所发出的种种相互冲突的声音,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这一时期束缚我国新媒体发展的固有观念、局部利益和体制因素依旧存在,与此同时也说明我国新媒体传播研究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正在随着媒介融合和产业融合进程的深入而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1.
微博、微信等微传播方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互联网社会化新媒体融合传播形态。自2009年8月以来至2015年,以微博、微信为主体的中国互联网社会化新媒体微传播已经走过了十余年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在以3G/4G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传播阶段,作为中国新媒体传播发展史的主流形态,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微传播形态可以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媒体传播样本。文章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角度对微博传播所具有的双重召唤结构、偏向叠加效应等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认为微博所引发的微内容、微传播、微偏向、微结构、微媒体等融合传播现象为新媒体传播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传播学者伊尼斯最早提出了传播偏向的理论,认为传播媒介存在偏向.文章依循其研究路径,探讨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偏向,研究发现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偏向观较之以往已发生了变化,同时新媒体时代的时间与空间存在博弈,其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11年中国新媒体传播相关各领域研究的总体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梳理,认为这年的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进一步聚焦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新媒体传播领域的融合、应用和治理等研究主题上,对中国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本质特征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媒体研究的若干热点——2006年新媒体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静 《新闻知识》2007,(2):27-30
随着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由新兴电子技术带动的新媒体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引起了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2006年,新媒体研究更是迅速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大部分专业期刊都为新媒体研究开辟了专栏。本文,即以2006年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中关于新媒体研究的论文为据,对新媒体研究的新问题、新成果进行基本的梳理和评价。一、新媒体特征的传播学分析迄今为止,国内学界对新媒体的定义依然不尽相同。程洁认为:“‘新媒介’中的‘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永远是与“旧”、“传统”等词相比较而言。……‘新媒介’作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15.
我国媒体公益传播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传播作为一个研究热点,逐步得以关注、尤其是媒体公益传播,国内研究者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以及异态时期的公益传播作了一些研究.本文对这一系列研究,连取有代表性问题进行植理与归纳,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一个参照.  相似文献   

16.
王萍 《青年记者》2017,(11):55-56
相较于传统电视媒体,新媒体拥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受众主观选择性强、传受双方互动性强等特点.同时,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等载体,新媒体迅速冲击着传统电视行业在传播中的领导地位.传统电视媒体该如何面对新媒体行业带来的冲击,更好地与新媒体共同生存,成了一个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①作为国内优秀电视台,浙江卫视于2008年对频道进行了全新改版,通过努力,成功打响了“中国蓝”的品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广告产业也发生了巨大转型,借助新媒体平台短而精、传播快捷、受众多样化等特性,广告传播的深度、广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新媒体的发展对广告传播的影响"的探究上,采用理论结合案例分析的方式,详细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广告传播领域的变化,并提出了一些新媒体时代广告传播优化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广告产业的创新发展给出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1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华南理工大学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2011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发端于2004年的中国新媒体传播领域的两个传统会议:“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及“新媒体与新思维论坛(新新论坛)”在2008年合并改名为“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该年会大大促进了中国新媒体传播的研究,代表了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陈琛 《今传媒》2020,29(3):19-20
在政务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对"淘宝体"话语和"官方体"话语的争议。本文基于框架理论视阈,探讨了政务新媒体传播内容问题,从积极意义上阐释了现阶段政务新媒体传播内容对公众与社会的影响,认为政务新媒体传播有助于政府与公众关系优化,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科学传播一直是活跃的研究领域,而大众媒体一直被视为科学传播的主要渠道,连接着科学与大众。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里,新媒体影响着科学传播的范围、受众及效果,更重要的是,科学传播本身对媒介领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文章从新媒体发展出发,研究新媒体对科学传播的影响和在新媒体影响下产生的当代科学传播对媒介领域的影响,重点研究了当代科学传播带给媒介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