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多步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以BA、EHA、BDA为核组分,MMA、EA、BDA为壳组分的核-壳聚丙烯酸酯(ACR)乳液,制备了ACR存在下的氯乙烯(VC)接枝乳液共聚胶乳。讨论了ACR乳液用量对共聚胶乳粒径及共聚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用SEM、TEM、DMA对共聚物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VC在ACR粒子表面聚合增长,DMA证明其两相之间有较好的相容性。随着ACR含量的增加,低温处材料的tgδ峰变宽并移向高温。含7 3%ACR共聚物的缺口抗冲击强度为纯PVC的14倍,TEM照片清楚显示:ACR在基体PVC中具有高度的分散性,两相界面模糊。  相似文献   

2.
廖子兵 《石油化工》2003,32(3):242-246
采用球形Z-N催化剂,使用乙烯、丙烯和1-丁烯作为共聚单体,分步聚合催化合成了三元多相共聚聚丙烯。这种乙丙丁三元共聚物中长乙烯基结晶链段含量少,橡胶相含量高,乙丙丁三元共聚合金中的橡胶相比其它二元共聚合金中橡胶相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  相似文献   

3.
《石油化工》2016,45(2):210
采用抗冲聚丙烯(hi 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原料进行共混得到hi PP/PET共混物。利用DSC,DMA,SEM等方法分析了PET的冷结晶行为,研究了hi PP/PET共混物中各组分的相区,探讨了分散相体积收缩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hi PP/PET共混物在注塑成型过程中,PET结晶不完善,在120℃时即可完成冷结晶。hi PP/PET共混物中,橡胶、聚丙烯和PET各自具有独立的相区,橡胶和PET形成各自的独立颗粒。未经退火处理的hi PP/PET共混物的抗应力发白性能较好,共混物中的橡胶颗粒尺寸与hi PP相比有所降低,共混物中PET颗粒的收缩程度与基体差异不明显。退火之后PET颗粒的体积发生收缩,共混物中的内应力增大,聚丙烯/PET两相界面分离的趋势增加,使hi PP/PET共混物的抗应力发白性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乙丙抗冲共聚聚丙烯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马良兴  袁春海  袁秀芳  于建明 《石油化工》2007,36(11):1123-1127
采用升温淋洗分级、核磁共振、示差扫描量热、凝胶渗透色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乙丙抗冲共聚聚丙烯(PP1740共聚物)的组成、序列结构、相对分子质量、热转变、相态结构和宏观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P1740共聚物由均聚聚丙烯、乙丙橡胶和可结晶的乙丙共聚物组成,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均聚聚丙烯为PP1740共聚物提供刚性,乙丙橡胶可提高PP1740共聚物的抗冲性能;PP1740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呈多分散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乙丙橡胶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以直径1~2μm球型微粒均匀分布在聚丙烯基体中,有利于提高PP1740共聚物的冲击强度;PP1740共聚物的熔点较高,耐热性好。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催化合金的力学性能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选择性溶解、核磁共振(13C-NM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釜内聚丙烯催化合金(PP-c)3个试样的分子序列组成和相形貌进行了分析,并与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合金的力学性能与其乙丙无规共聚物EPR含量、长序列嵌段共聚物EEP和EEE含量以及总乙烯含量密切相关,这些组分含量的提高有利于合金刚性和韧性的增强;橡胶相尺寸适中且分布均匀也有助于合金力学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等方法表征了抗冲共聚聚丙烯(牌号为EP548 N)的结构,并研究了EP 548 N的微观结构对产品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甲苯可溶物主要由乙丙无规共聚物组成,二甲苯不溶物的主要成分为均聚聚丙烯;EP 548 N中不含可结晶的聚乙烯链段,橡胶相均匀地分布在均聚聚丙烯中;橡胶相含量增大,两相的相容性增加;二甲苯可溶物的特性黏数增大时,EP 548 N的冲击强度增大,熔体流动速率、拉伸屈服强度和弯曲模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分散颗粒形态对抗冲共聚聚丙烯的冲击强度有较大影响。综述了影响分散颗粒形态的因素,包括等规聚丙烯的分子结构和丙烯均聚工艺、等规聚丙烯和乙丙橡胶之间的相容性、长丙烯链段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等规聚丙烯和乙丙橡胶之间相容性的增强作用、长乙烯链段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乙丙橡胶流变性的干扰等。调整共聚反应的乙烯与烯烃摩尔比可以有效改善抗冲共聚聚丙烯分散颗粒的形态。  相似文献   

8.
分散颗粒形态对抗冲共聚聚丙烯的冲击强度有较大影响。综述了影响分散颗粒形态的因素,包括等规聚丙烯的分子结构和丙烯均聚工艺、等规聚丙烯和乙丙橡胶之间的相容性、长丙烯链段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等规聚丙烯和乙丙橡胶之间相容性的增强作用、长乙烯链段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乙丙橡胶流变性的干扰等。调整共聚反应的乙烯与烯烃摩尔比可以有效改善抗冲共聚聚丙烯分散颗粒的形态。  相似文献   

9.
采用DQS-1催化剂,在Spheripol工艺(含气相釜)装置上进行了抗冲共聚聚丙烯EPS30R树脂的生产,考察了DQS-1催化剂的立构定向能力、氢调敏感性及乙丙段序共聚性能,并对生产的树脂产品进行了~(13)C NMR、AFM和力学性能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使用DQS-1催化剂,可减少外给电子体用量33%(w)以上,降低环管加氢量11%(w)以上,显示出DQS-1催化剂高的立构定向能力和良好的氢调敏感性;DQS-1催化剂具有优异的乙丙段序共聚能力,生产中共聚气相釜具有低的聚合压力,制备的抗冲共聚聚丙烯树脂EPS30R中,乙烯在主链上的分散度高,分散相与基体的界面张力小、相容性好,树脂产品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和刚韧平衡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压溶液法合成了乙烯-丁烯共聚物,利用GC,13C NMR等方法研究了乙烯-丁烯共聚的反应过程和共聚物的组成。通过对连续相聚丙烯与橡胶相乙烯-丁烯共聚物折光指数的测定,探讨了连续相与橡胶相折光指数的匹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乙烯-丁烯共聚物中含己烷可溶物和不溶物两部分,随原料气中1-丁烯含量的增加,可溶物含量增加,聚合活性则先增大后减小。不溶物基本为聚乙烯,而可溶物是乙烯含量较低的橡胶态乙烯-丁烯共聚物。原料气中乙烯含量的最佳范围是10%~40%(x),在此范围内得到的产物以可溶物为主,且可溶物和不溶物的折光指数均能与聚丙烯连续相的折光指数匹配。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丙烯催化剂(NDQ,C1,C2)制备了高乙烯含量的无规共聚物,并利用IR,13C NMR,DSC,GPC,SEM等方法对制得的无规共聚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能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在相同聚合条件下,采用NDQ催化剂制得的无规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低于C1或C2催化剂制得的无规共聚物,而乙丙橡胶相含量则高于C1或C2催化剂制得的无规共聚物。NDQ催化剂制得的无规共聚物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且低相对分子质量部分含量较少,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2.
利用球形纳米蒙脱土(MMT)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制备了聚丙烯(PP)/MMT纳米复合树脂。复合树脂中的PP具有与普通PP相仿的等规度和熔点;可通过改变聚合条件调节复合树脂中PP的相对分子质量和MMT含量。采用SEM,WAXRD,POM,DMA,TG等方法研究了复合树脂的形态结构、结晶形态、流变行为、动态力学行为、力学性能、阻隔性能和热稳定性。表征结果显示,复合树脂颗粒呈球形,流动性良好;MMT片层均匀分散于PP基体中,MMT片层与PP基体的相容性较差,在熔融加工过程中会发生部分聚集。当MMT含量约为1.1%(w)时,复合树脂中可形成MMT的逾渗网络。当MMT含量为1.29%(w)时,复合树脂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少量MMT的存在可提高复合树脂的液体阻隔性能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废轮胎胎面胶粉(WTR)加入到一定量的丙烯酸丁酯(nBA)中,再加入适量BPO,常温下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可得均一的黑色凝胶,该凝胶可作为预聚体进一步反应成型,得到WTR/PBA吸油膨胀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证明该凝胶的生成是因为在有WTR存在的情况下,BPO可在常温下引发nBA反应,生成丙烯酸丁酯均聚物,还有部分丙烯酸丁酯接枝于WTR上,单体转化率在10%~20%之间。流变性能测试证明该凝胶属于宾汉流体。预聚体加入交联剂DVB后进一步反应得到的混合材料饱和吸油量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交联剂用量为1%时达到最大,吸汽油量为6.2 g/g,在60min左右达到吸油平衡。动态机械分析(DMA)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证明该体系具有很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乙丙抗冲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雷军  于鲁强  王彦荣  谷汉进 《石油化工》2005,34(11):1026-1031
运用均匀设计法对乙烯-丙烯气相共聚进行实验设计,将反应条件与聚丙烯乙丙抗冲共聚物(简称共聚物)的组成进行关联。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原料气中乙烯含量对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二甲苯可溶物含量有显著影响;提高反应温度、原料气中乙烯含量或反应压力,共聚物中的二甲苯可溶物的特性粘数增加;提高氢气分压,二甲苯可溶物的特性粘数减小;提高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二甲苯可溶物含量或二甲苯可溶物特性粘数,共聚物的拉伸强度和弯曲性能降低;共聚物中的乙烯摩尔分数为10%~20%时,共聚物的常温抗冲性能变化较大;共聚物中的乙烯摩尔分数超过20%时,共聚物的低温抗冲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苯乙烯/α-蒎烯嵌段共聚物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晖  卢江  胡静  邓云祥 《石油化工》2001,30(5):372-375
研究了苯乙烯 /α -蒎烯嵌段共聚物的溶液粘度、热性能和相增容性能等。结果表明 :相对于苯乙烯的均聚物而言 ,该嵌段共聚物的溶液粘度有所增大 ;DSC、TG分析表明 ,α -蒎烯链节的引入增大了聚苯乙烯分子链间的距离 ,使该嵌段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失重 1%时的温度相对于苯乙烯的均聚物有所下降 ;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该嵌段共聚物对聚苯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的相增容性能 ,结果表明 ,该嵌段共聚物对聚苯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有一定的增容作用和增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不同发育时间的胶粉改性沥青样品,并通过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和弯曲梁流变仪(BBR)等对其进行分析。用得到的高温指标(黏度、软化点、车辙因子等)和低温指标(延度、蠕变劲度)分析发育时间对胶粉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胶粉改性沥青样品的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均较好;但随发育时间的增加,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有所下降,温度敏感性变大,胶粉和沥青的相容性变好,热储存稳定性变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