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富含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2(SATB2)在结直肠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检测108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SATB2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癌组织SATB2表达阳性率为53.70%(58/108),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85.19%(92/108)(P<0.01);浸润深度T3~4、TNM Ⅲ~Ⅳ期、合并淋巴结转移、合并远处转移患者SATB2阳性表达率低于浸润深度T1~2、TNM 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患者,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块大小SATB2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ATB2阳性组,2年生存率为60.34%(35/58),低于SATB2阴性组的80.0%(40/50),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低SATB2表达与患者2年生存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SATB2表达是影响患者2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SATB2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且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癌的动态增强MRI表现,评价动态增强MRI对进展期胃癌术前TNM分期的价值。方法对35例经胃镜证实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前瞻性0.5T磁共振动态增强研究。观察胃癌的动态增强MRI表现,对胃癌浸润范围、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情况进行术前评价,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胃癌动态增强表现为两种形式:不规则强化型(24例)和分层强化型(11例)。33例胃癌强化峰值时间为53~107s。动态增强MRI对胃癌T分期准确性为82.9%(29/35),对浆膜层侵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3%(26/27)和75.0%(6/8);对N分期准确性为53.3%(16/30),低估36.7%(11/30),高估10.0%(3/30),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6%(14/22)和62.5%(5/8);对M分期准确性为100%(7/7)。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对评价进展期胃癌TNM分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策略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拟行根治性放疗或手术的6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进行PET/CT检查.将入组患者根据其CT表现分为A(Ⅰ~Ⅱ期)、B(Ⅲ期)2组,各30例,再根据PET/CT扫描结果 重新分期,并比较两种分期结果 及相应的治疗策略的变化.结果 ①PET/CT改变临床分期:PET/CT扫描使53.33%(32/60)的患者临床分期发生改变,包括3例的T分期、23例的N分期和9例的M分期发生改变;其中腺癌分期改变者65.85%(27/41),鳞癌分期改变者26.32%(5/19,P<0.05);中心型肺癌分期改变者34.29%(12/35),边缘型肺癌分期改变者57.14%(20/35,P<0.05).②PET/CT改变治疗策略:全组9例患者因发现远处转移而从根治改为姑息治疗;拟行手术治疗的25例,其中32.00%(8/25)改行根治性放疗,20.00%(5/25)改行姑息治疗;拟行根治放疗的35例中,因分期升高11.43%(4/35)改为姑息放疗;因分期降低,5.71%(2/35)改为根治性手术.结论 PET/CT扫描对NSCLC的临床分期有显著影响,并能改变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肺癌是世界上目前为止最常见的癌症死因,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肺癌的15%~20%,大约有30%~40%的患者在诊断时年龄>70岁[1].SCLC的临床分期标准可采用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国际抗癌联盟的原发肿瘤局部淋巴结远处转移分期(TNM),也可采用更简单的美国退伍军人医院的标准,即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2].SCLC是一种早期就易于侵犯转移,恶性程度高的肺癌,其发生与吸烟、苯、砷等的接触有关.受到诊断设备、手段的制约,SCLC在早期的诊断尚存困难,故整体生存率较低.近年来,由于医务人员积极、合理的制定治疗计划、综合应用中西医结合手段使SCLC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现就SCLC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肺癌为目前全世界最常见的导致死亡的恶性肿瘤性病变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全部肺癌的80%-85%。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局部病变情况或远处淋巴结转移以及远道器官转移主要依靠TNM分期和临床分期,准确的肺癌分期不仅能提供重要的生存预后信息,还能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学治疗期间营养不良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行化学治疗的肺癌560例,采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scored 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PG-SGA)量表评估其营养状况(PG-SGA量表评分≥4分为营养不良),将其分为营养不良组和非营养不良组,记录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营养摄入情况及化学治疗不良反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肺癌患者化学治疗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G-SGA量表评分结果显示,560例肺癌中314例(56.07%)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组),246例(43.93%)非营养不良(非营养不良组)。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是否抑郁、有无肠外营养支持、TNM分期及呕吐、腹泻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营养不良组摄入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C低于非营养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家庭月收入5000元、抑郁、TNM分期Ⅲ和Ⅳ期及呕吐Ⅲ和Ⅳ级是肺癌患者化学治疗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肠外营养支持及摄入蛋白质是肺癌患者化学治疗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或P0.01)。结论肺癌患者化学治疗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年龄≥60岁、家庭月收入5000元、抑郁、TNM分期Ⅲ和Ⅳ期及呕吐Ⅲ和Ⅳ级是肺癌患者化学治疗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肠外营养支持及摄入蛋白质是肺癌患者化学治疗期间营养不良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1在胃炎组织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集的90例胃癌组织标本(胃癌组)、90例胃炎组织标本(胃炎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的IL-1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IL-11蛋白在不同病理学类型、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表达差异。结果胃癌组织中的IL-11阳性表达率76.77%显著高于胃炎组的15.56%(P0.05);浅表性胃炎组织中的IL-11阳性表达率11.36%与萎缩性胃炎19.57%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浸润深度、不同TNM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IL-1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学类型、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组织中的IL-11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IL-11表达增强,并且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小板(PLT)参数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肺癌患者(肺癌组)PLT参数,包括PLT计数、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以同期11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评价PLT参数与病理组织类型、TNM临床分期、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肺癌组患者PLT计数、PCT和M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PLT计数(≥237.6×109/L)和高PCT(≥0.25%)与肺癌患者TNM分期有关(P0.05),高MPV(≥12.41 fL)与肺癌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不同TNM分期肺癌患者间PLT计数、PCT有显著差异(P0.01),存在淋巴结转移时PLT计数、PCT、MPV均升高(P0.05)。结论 PLT参数升高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PLT参数在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乳腺癌TNM分期系统(第7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乳腺癌TNM分期系统第7版,其中肿瘤分期新增了ⅠB期(T0~1,N1mi,M0);在远处转移评估中取消了MX(远处转移无法评估),新增了M0(i+);对肿瘤大小的测量方法提出了改进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孤立肿瘤细胞和前哨淋巴结的定义和标准;阐述了新辅助治疗后的TNM分期;旨在提高对TNM分期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影响胃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比较采取不同肿瘤分期方法对胃癌手术患者预后评估的影响。方法对143例胃癌手术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简单TNM分期及具体TNM分期对胃癌手术患者预后因素的影响进行评估。结果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数(N分期)、远处转移情况(M分期)、TNM分期与胃癌患者预后有显著相关性。采用TNM分期来表示肿瘤分期,简单TNM分期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是胃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采用具体的TNM分期(ⅠA、ⅠB、ⅡA、ⅡB、ⅢA、ⅢB、ⅢC、Ⅳ期)来表示肿瘤分期时,具体TNM分期是胃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TNM肿瘤分期是影响胃癌手术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调查某地市级肿瘤医院癌症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干预提供借鉴。方法各科室由专人对住院患者进行抑郁、焦虑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癌症住院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病情况及各因子对癌症相关性抑郁的影响。结果本院癌症住院患者的抑郁、焦虑发病率分别为46.20%和16.60%,暂未发现并发重度抑郁、焦虑患者。癌症相关性抑郁与肿瘤部位、居住地无关(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负担及肿瘤分期为癌症相关性抑郁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癌症相关性抑郁发病率较高,对家庭经济负担重、年轻、女性、晚期并转移等癌症患者,应多关注其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并早期干预,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与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收治并确诊的117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对患者肿瘤细胞表达情况及凝血系统相关因子D-D、纤维蛋白原(FIB)、PLT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D-D、FIB、PLT基本不受性别因素的影响,男女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PLT和年龄有一定的关联,≥60岁患者的PLT水平高于60岁以下的患者(P0.05)。不同TNM分期、病理类型及远处转移状态患者之间,D-D、FIB、P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7例肺癌患者中检查出CTC阳性69例,CTC阴性48例。CTC阳性患者的D-D、FIB、PLT水平均高于CTC阴性患者(P0.05)。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其CTC阳性率(81.01%)明显高于未发生远处转移患者的CTC阳性率(4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D-D及PLT与CTC阳性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血液高凝状态促进了CTC的转移,增加了肺癌细胞远处转移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14.
骨桥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非小细胞肺癌和20例肺炎性假瘤中OPN的表达情况,分析OP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OPN的阳性率为59.0%(46/78),明显高于肺炎性假瘤(10.0%)(P<0.01),其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骨桥蛋白为过表达,且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OPN可能促进了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研究TIP30与VEGF在肺癌中的临床表达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经病理科确诊的90例肺癌患者进行研究,为肺癌组,并收集正常的肺组织做对照组(20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肺癌组织中VEGF蛋白与TIP30蛋白的表达情况,对比不同肺癌病理特征患者的TIP30和VEGF表达阳性率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110例研究对象中,肺癌组TIP3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IP30在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2.22%)显著低于对照组(65.00%),阴性表达率(67.78%)显著高于对照组(35.00%);VEGF蛋白在肺癌组织中阳性率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组织阳性率10.00%(P<0.05);TIP30在TNM 分期为Ⅲ ~ Ⅳ、中高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阴性表达率显著高于TNM 分期为Ⅰ~Ⅱ、低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P<0.05);VEGF在肿瘤直径>3cm、中高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高于肿瘤直径≤3cm、低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TNM 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为TIP30阴性表达的危险因素,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为VEGF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结论 肺癌患者中TIP30多呈阴性表达,VEGF多呈阳性表达,与患者的肿瘤直径、TNM 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且上述因素为TIP30阴性表达、VEGF阳性表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肺癌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Self-Perceived Burden,SPB)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后期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3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PB量表(SPBS)对纳入研究的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患者SPB的影响因素。结果肺癌患者SPBS总分为(34.43±8.74)分,呈中度水平,中度SPB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多,为39.1%,且55.1%患者存在中重度的SPB,年龄、职业、照顾者、医疗费用来源、肺癌存在转移、TNM分期、放化疗并发症数量是肺癌患者SPB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TNM分期、放化疗并发症数量是肺癌患者SPB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肺癌患者SPB较重,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重动态评价,及时识别患者的不良心理,鼓励患者积极应对疾病,探索出减轻肺癌患者SPB的有效途径;家属做好配合工作,相关部门也要加大肿瘤患者扶持力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65例结直肠癌患者BRAF,KRAS,NRAS和PIK3CA基因突变及其病理特征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的265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法检测BR AF基因(15外显子600密码子),KR AS基因(12,13,61密码子突变),NRAS(2号与3号外显子的12密码子、13密码子与61密码子常见的12个突变位点)及PIK3C A(第9,20外显子)基因的突变状态,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265例患者中存在BRAF基因突变率为6.8%(18/265),KRAS基因突变率为32.1%(85/265),NRAS基因突变率为5.7%(15/265),PIK3CA基因突变率为11.3%(30/265)。NRAS基因和KRAS基因突变与年龄有关(P0.05),与性别、原发部位、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术后复发转移均无关(P0.05);BRAF,PIK3CA基因在原发部位为右半结肠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升高(P0.05),但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术后复发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NRAS,PIK3CA基因在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突变率较低。KRAS,NRAS基因突变与年龄相关,BRAF,PIK3CA基因与肿瘤原发部位相关,联合检测这些基因的突变情况可以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CD147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8例(观察组),以患者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切缘至少0.5 cm处且经HE染色检查无癌细胞浸润)为癌旁组,选取同期收治非肺部恶性疾病患者71例病理组织作为良性组。随访12个月,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了解预后情况。对比不同组织中CyclinD1、CD147表达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患者CyclinD1、CD147表达情况及影响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者预后因素。结果 观察组中CyclinD1、CD147阳性表达高于癌旁组与良性组(P<0.05);不同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患者CyclinD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患者CD147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CyclinD1、CD147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程度以及人口学影响因素。方法:纳入心房颤动患者240例,应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进行焦虑和抑郁程度评估,将病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婚姻状况等11个人口经济学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房颤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29.2%、61.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居住地、主要经济来源、职业、居住状况为房颤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Logisi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农村居民、无稳定收入为焦虑发生独立影响因素;无固定收入职业、独居为抑郁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提示需重视房颤患者心理影响因素,及时给予干预,对疾病诊断、治疗效果和护理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胸膜侵犯(VPI)程度对肺癌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0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VPI程度分为PL0组(n=40)、PL1组(n=38)、PL2组(n=22) 3级。比较不同程度的VPI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肺癌手术治疗患者TNM分期、T分期及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与VPI程度显著相关(P <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T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VPI程度与肺癌手术治疗患者的预后相关(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肿瘤直径、VPI程度是肺癌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显示,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时间(OS)、无病生存时间(DFS)分别为31. 8个月(95%CI:29. 7~33. 9)、23. 3个月(95%CI:21. 3~25. 4),随着VPI程度的增加,患者OS、DFS均显著缩短(χ~2=52. 61,64. 46,P <0. 05)。结论 VPI程度与肺癌肿瘤TNM分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导致肺癌手术治疗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