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柴西地区第三纪叠层石岩石学特点与油气储集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一带发现大量第三纪湖相叠层石,主要存在于第三系的下干柴沟组下段到下油砂山组的数千米厚的地层中。根据国际上叠层石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研究趋势,柴西地区叠层石可以分为丘状、柱状、指状和多边形叠层石,探讨了其中的内部构造和成分,提出不同类型叠层石所对应的生成环境。在野外露头剖面观察、大量岩石薄片和铸体薄片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毛细管压力曲线和图像分析等手段,详细研究了叠层石储集特征,认为不同类型叠层石所对应的孔隙类型差异很大,粒内孔隙和溶孔最为发育,原生孔隙较少,次生孔隙发育,是油气的优良储集层。柴西地区生物礁储集层的测井和地震响应良好,根据生物礁的形成特点,可以较为科学地预测生物礁的展布和发育状况。图6参18  相似文献   

2.
浙西冷坞二叠系生物礁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冷坞生物礁是由海绵动物组成的园丘礁。它是目前在下扬子地区碳酸盐岩地层中首次发现的生物礁。礁核岩性为海绵骨架灰岩及泥晶生物屑灰岩。造架生物主要为海绵动物,附礁生物门类众多。前礁发育滑塌岩;后礁发育叠层石,白云化作用明显。园丘礁处于中等动荡的水动力条件,其兴衰明显地受陆源碎屑物的控制。冷坞生物礁各相带标志明显,反映了园丘礁呈线状礁带组合的可能性,可望在浙西找到隐伏的生物礁。生物礁各相带在平面上的相对位置,表明茅口期华夏古陆是存在的,礁附近的海岸线呈北东走向。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西部生物礁储层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柴达木盆地西部发育着储集物性好、分布广泛、储量规模较大的生物礁储层。根据国内外生物礁的分类标准,对野外勘查、岩心和测井资料的分析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生物礁主要为藻礁、叠层石礁和凝块石礁。根据目前国内外生物礁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柴达木盆地的区域构造和沉积特点,揭示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影响生物礁生长的构造、沉积和环境因素,总结了生物礁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的分布规律,提出了下步生物礁储层勘探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为油田类似储层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松滋刘家场地区下奥陶统包括南津关组、分乡组和红花园组,其岩性主要由砂屑灰岩、生物屑灰岩、泥晶灰岩、页岩和礁灰岩组成.根据岩性及其组合特征,将含礁地层划分为流水成因的颗粒岩岩相、复成因的泥晶灰岩岩相、生物成因的礁灰岩岩相、生物化学成因的叠层石灰岩岩相和复合成因的粉晶白云岩和页岩岩相5大类型,共计15小种.它们构成了局限台...  相似文献   

5.
生物礁(丘)碳酸盐岩是重要的油气储层.塔里木盆地关于生物礁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奥陶系,而在寒武系中却少有发现.通过柯坪地区上寒武统丘里塔格下亚群中的叠层石白云岩和凝块石(礁)白云岩的野外产出特征和微观结构构造分析,认为凝块石白云岩主要形成于潮下带水动力条件较强的沉积环境,而叠层石白云岩则形成于潮坪-潮间水动力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叠层石白云岩中发育纳米级球形颗粒及其组成的哑铃状、链状结构,并发育管状-片状结构.上述特殊的结构在成分上均为白云石,与微生物培养实验中沉淀的白云石在形态上基本一致,说明微生物调制作用是研究区寒武系白云岩重要的成因模式之一.丘里塔格下亚群中未见任何蒸发岩和黄铁矿,说明叠层石白云岩形成流体盐度未达到沉淀石膏的临界点,白云石沉淀流体中含有SO42-,并且未发生明显的细菌硫还原作用.因此,前人提出的SO42-抑制白云石沉淀的作用可能被夸大,结合白云岩成因研究新进展,认为白云石成因机理研究应更多考虑Mg2+的水合作用.此外,对叠层石白云岩和凝块石白云岩的储集特征初步研究发现,其有可能成为天然气的潜在储层,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西部生物礁的识别与测井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西地区发育了储集物性极好、分布较为广泛、储量较高的生物礁储层.通过岩心描述、测井分析,并根据国内外生物礁的分类标准认为,柴西地区的生物礁主要包括藻礁、叠层石和凝块石礁.生物礁储层的物性极好,储量较大,但湖相生物礁储层在柴西地区分布不均,变化很大,难以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勘探和开发.根据岩心和测井数据系统总结了生物礁各种类型的测井响应,提出了适合柴西地区生物礁储层的测井曲线特征,为油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塔中5 井下奥陶统隐藻类生物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下奥陶统主要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塔中5 井所钻遇的下奥陶统自上而下可分为四个岩性段, 即:灰岩段、角砾白云岩段, 上白云岩段和下白云岩段, 其中第二岩性段(角砾白云岩段)由隐藻类粘结形成的叠层石、凝块石、层纹石和核形石组成的隐藻类生物礁, 其中,叠层石和凝块石具抗浪组构。该礁经历了一个礁基形成期、三个礁生长期和二个间歇期,生长期表现为礁前亚相和礁核亚相交互发育。隐藻类生物礁具一定的储集能力, 钻井中有活跃的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8.
在塔里木盆地苏盖特布拉克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上段发现的由蓝细菌组成的块状微生物礁呈北北东—南南西向展布,厚30~70 m,具两期前积特征:第一期以原地生长的附枝菌为标志;第二期以蓝细菌凝块和叠层石为标志。微生物礁内部由下到上呈现出颗粒滩→原地生长的附枝菌礁→凝块石→叠层石的演化规律,表明微生物礁是在一个水动力条件逐渐增强的环境中生长的。  相似文献   

9.
柴西生物礁储集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与最优判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紫西地区发育了储集物性极好,广泛分布、油气储量较高的生物礁储集层,该区生物礁主要包括藻礁、叠层石和凝块石礁。但湖相生特礁在柴西地区分布不均,变化很大,难以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勘探和开发.利用岩心和测井数据总结了生物礁各种类型的测井响应.提出了适合柴西地区生物礁储集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对生物礁储集层的测井曲线进行数字化赴理,并利用最优分割、聚类和逐步判别等方法,判定了各种生物礁类型的最佳判别函数.并将结果应用到测井解释中,从而为油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墨西哥湾东北部上侏罗统Smackover组内斜坡上,密西西比内盐盆地的东部、Manda亚盆地、以及Conecuh亚盆地中,古地貌上发育浅水凝块叠层石隆起。这些凝块叠层石的厚度可达58m(190ft),分布面积达6.2km^2(2.4mi^2)。尽管这些隆起的凝块叠层石作为勘探目标已达30多年,但在该区域仍不断发现新的油田。凝块叠层石最有利的发育条件是:坚硬的基底、生长初期零至低的背景沉积速率和海平面的上升、以及低能、广适性生物生长的古环境。由于环境适宜,这里(发育凝块叠层石的部位)会出现广泛发育的微生物。与区域海退有关的古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导致凝块叠层石的消亡。在对凝块叠层石储层远景区进行钻探时,取得成功的关键是:①使用三维地震反射技术以发现古隆起,再确定可能存在的凝块叠层石储集相是处在脊部还是翼部,和位于油水界面之上;②根据在露头观察到的凝块叠层石生物礁的特征,建立一个用于重建凝块叠层石隆起形成过程的三维地质模型,以此提高发现树状和杂乱状凝块叠层石储集相的成功率;③用蒸汽抽吸作用代替渗滤回流作用和混合带作用作为评价凝块叠层石生物粘结灰岩的白云化作用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湖北松滋早奥陶世生物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湖北松滋早奥陶世生物礁为笔者首次发现。可分为藻岩隆礁、叠层石层礁和灰泥岩隆礁。最有代表性的藻岩隆礁由一系列丘状、面包状和似层状礁体组成。单个礁体高1.5—22m,宽6—50m,高/宽比变化于1:3.6—1:4.5间。原地生长的主要造礁生物为蓝绿藻、托盘藻、古钵海绵和少量苔藓虫、钙质海绵。附礁生物为头足类、腕足类、三叶虫、海百合、瓣鳃类、介形虫等。一个完整的礁体由礁基、礁核、礁盖层和礁间沉积物组成。礁核从底到顶可分出三个微相:(1)粘结岩,(2)障积-粘结岩,(3)粘结-障积岩。与此相应,礁体存在三个发展期:奠基期、发育期和衰亡期。  相似文献   

12.
1983年3月西南石油学院勘探系强子同、郭一华等带毕业生在四川盆地中部华蓥山野外考察时,在北碚天府地区老龙洞首次发现了上二迭系长兴组生物礁。经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认为老龙洞长兴组生物礁属水螅海绵礁,礁体中白云化层段是有利的油气储层;提出了井下识别生物礁、白云化储层的几个标志,并对长兴组生物礁的分布模式做了推测。实践证明,四川盆地上二迭长兴组生物礁的发现,不但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为在四川盆地上二迭长兴组寻找生物礁型油气藏,提供了岩石学方面的依据。1983年底,四川石油勘探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小东海全新世——现代礁岩的成岩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礁岩,或称生物礁岩,是生物礁在岩石学研究范畴里的统称,它是碳酸盐岩中重要的一类。礁岩的主要格架组分决定于造礁生物的门类,它在各地质历史时期随着生物演化而不同,如晚前寒武纪为叠层石礁(藻礁)、寒武纪—奥陶纪早期多为古杯礁和海绵礁、奥陶纪中期—泥盆纪多为苔藓虫礁、层孔虫礁和(床板)珊瑚礁、石炭纪—二叠纪多为石灰藻礁和(四射)珊瑚礁、三叠纪—白垩纪多为石灰藻礁和(六射)珊瑚礁、第三纪—现代则为(六射)珊瑚礁和石灰藻礁。实际上,生物礁的构成是生物与非生物诸因素,如生物作用、沉积作用、机械破坏作用和胶结作用等建造与改造互相作用的过程。所以,礁岩的构造、结构、组分、成岩作用变化等,比起其它类型碳酸盐岩要复杂得多。对礁岩成岩作用的研究会对生物礁的形成发展获得更细致的认识,对分析认识古代生物礁和礁岩的形成、环境变化、相带划分及岩石学特征等方面也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生物礁及其天然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上奥陶统不仅存在着珊瑚礁、层孔虫礁和藻礁,而且发育规模较大的藻粘结岩、障积岩体,礁体的底部和礁前普遍发育颗粒滩相沉积。滩相沉积物将相对独立的各个生物礁互相连通,形成规模较大的生物礁复合体。该盆地内部的早奥陶世生物礁以层状藻礁为主,发育于吕梁隆起西侧和伊盟隆起南坡以及中央古隆起北端,表现为2种生态特征,一种为藻类垂直生长形成藻叠层石礁,另一种为藻类粘结灰泥形成球壳状藻灰泥球。生物礁的原生生物孔隙和粒间孔隙受成岩作用影响,已基本消失殆尽,但成礁岩石白云岩化比较普遍,且晶间孔和晶间溶孔发育,储集物性较好,已钻井产能较高,属于优质储层,也是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二叠系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在四川盆地的海相勘探中屡被发现,其埋藏较深、一般具有高产、高含硫化氢特征,储层多为生物礁白云岩。通过研究长兴组生物礁上覆地层飞仙关组底部地层的厚度变化规律和录井特征,提出了一种在钻井过程中快速预测和识别生物礁储层的录井方法,现场应用简便、符合率高,易于在录井现场推广。  相似文献   

16.
川东地区生物礁测井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测井及地质资料分析,发现川东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底部的泥岩纯度及厚度与下伏二叠系长兴组是否发育生物礁有密切联系,其原因是存在长兴组生物礁的地点为局部正地形,处于相对高能沉积环境,导致泥岩沉积少且不纯,因而可以根据飞仙关组底部沉积物的岩石类型和厚度来预测长兴组生物礁纵向分布。将单井测井解释的生物礁与组合式地震成像测井(CSI)资料异常区对比,根据CSI测井资料异常可预测生物礁的横向展布,并对云安14井生物礁分布作了预测。在五百梯构造长兴组生物礁体分布研究中,用地层倾角矢量点的红模式预测生物礁的主体方位,用CSI测井资料和克里金技术恢复其形态,据此预报天东71井、天东72井、天东76井在长兴组将钻遇生物礁。五百梯构造目前仅天东72井钻入长兴组,证实该井点处存在长兴组生物礁,表明多种测井方法相结合研究生物礁的横向展布及规模是可行的,CSI测井技术有明显优势。图3表2(邹冬平摘)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的分布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长兴组有利于潜伏生物礁的发育。自湖北建南构造发现该组生物礁气藏以后,又在四川和鄂西相继找到14个地面和潜伏生物礁体。长兴组中礁的储集性能比其它相带要好得多,主要原因是常含有多孔白云岩。盆地内该组礁的发育地区约有两万平方公里,勘探远景良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四川盆地东部从地面到井下不断发现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但盆地西部是否也能发现生物礁,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1989年初,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陈太源等通过地震资料的研究提出,在川西北九龙山构造南侧长兴组中可能存在五个大型的生物礁地震异常(见本刊1989年第1期),这给在盆地西部寻找礁型气藏带来了希望。但地震异常毕竟是地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建南长兴组生物礁气藏数字地震波组和测井曲线特征的分析,预测利川台地西北-北部侏罗系覆盖区和西南地区有希望找到隐伏生物礁。垫江、开县、彭水、红椿诸台地边缘都具成礁条件,应能发现新的礁点。  相似文献   

20.
川东—鄂西晚二叠世长兴期隐伏礁体预测初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建南长兴组生物礁气藏数字地震波组和测井曲线特征的分析,预测利川台地西北-北部侏罗系覆盖区和西南地区有希望找到隐伏生物礁。垫江、开县、彭水、红椿诸台地边缘都具成礁条件,应能发现新的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