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简称RA)感染,又称为鸭疫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 serostis of duck),曾命名为鸭疫巴氏杆菌病,其病变特征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充血、出血,主要感染1~8周龄雏鸭,2~3周龄雏鸭最易感染,死亡率差异较大。RA对各品种的鸭都有致病性,对鹅、鸡及其他水禽也具有致病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已成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氏杆菌优势血清型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近年来,从浙江省及其周边地区鸭场患有传染性浆膜炎的病死鸭中分离鉴定出的77株鸭疫里氏杆菌,用标准定型血清作凝集试验,鉴定出:RAⅠ型33株,RAⅡ型33株,二者共占总分离茵数的85.7%,而未定型茵11株,占14.3%。结果表明:RA的优势血清型在不同的时间出现不同的变化:1998年以前为单一的RAⅠ型:1999~2000年以RAⅠ为主,占总分离茵数的51.9%;2001年以RAⅡ型占绝对优势,占总分离菌数的89.5%;而到了2002年,未定型的菌株数增加到了33.3%。同时也证明:该地区的优势血清型为RAⅠ、Ⅱ型。  相似文献   

3.
间接ELISA检测鸭疫里氏杆菌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的检测鸭疫里氏杆菌1型抗体的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探讨和确定了ELISA的最适条件,通过对32份阳性血清效价的测定,发现血清1:100稀释时的OD值与血清效价倒数的以2为底的对数之间存在直线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7,并由此建立了标准曲线和回归方程。对用不同疫苗免疫鸭的抗体消长规律测定发现,油佐剂疫苗效果最好,甲醛灭活苗两次免疫次之,甲醛灭  相似文献   

4.
本文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的检测鸭疫里氏杆菌1型抗体的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探讨和确定了ELISA的最适条件。通过对32份阳性血清效价的测定,发现血清1∶100稀释时的OD值与血清效价倒数的以2为底的对数之间存在直线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7,并由此建立了标准曲线和回归方程。对用不同疫苗免疫鸭的抗体消长规律测定发现,油佐剂疫苗效果最好,甲醛灭活苗两次免疫次之,甲醛灭活苗一次免疫效果最差。从抗体水平角度推断,雏鸭10日龄左右用苗最好,每只鸭注射0.5ml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检测鸭疫里氏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对鸭疫里氏杆菌进行特异性检测,从而与鸭大肠杆菌病、鸭霍乱等进行医分鉴别,该技术具有简便、快速、敏感和特异性强等特点,对发病小鸭的检测结果表明,鸭脑组织、鼻窦及肝脏等细菌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鸭疫里氏杆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氏杆菌(Riemrelaanatipestifer,RA)可感染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能引起1~8周龄的鸭发生传染性浆膜炎[1,2]。目前,在世界各养鸭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在内),RA感染是造成肉鸭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传染病之一。1病原特性1....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1],又称为“新鸭病”“、鸭疫综合征”“、鸭败血症”“、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感染”和“鸭疫雷摩氏菌病”。本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过程,以纤  相似文献   

8.
9.
鸭疫里氏杆菌病又叫鸭传染性浆膜炎,过去叫鸭疫巴氏杆菌病。该病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用抗菌素治疗有良好的疗效,然而该病反复地、频频地发生,已经成为很多地区养鸭业的头号杀手。笔者于2007年4月又接诊了1病例,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疫里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氏杆菌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研究应用电镜对Ⅰ型鸭疫里氏杆菌荚膜进行了初步观察,在电镜下,负染的菌体周围呈一电子透明层;未经抗体处理的细菌超薄切片,荚膜在菌体周围呈松散的絮状结构,而应用同源抗体处理后,荚膜呈一均匀层。同时在超薄切片中还看到细菌的空泡和外膜结构。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成功地提取了培养物上清液中的荚膜成分,经过测定比较,加入5mM CTAB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广东地区鸭疫里氏杆菌的血清型及抗药性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6~2008年间从广东省规模化鸭场罹患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鸭中分离的鸭疫里氏杆菌的血清型和抗药性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122个鸭场中共分离鉴定出鸭疫里氏杆菌86株。平板凝集试验结果表明血清1型菌株有81株,占总分离株的94.18%;其他血清型有8型2株,4型、3型和10型各1株,提示血清1型仍是广东省流行的优势血清型。以纸片法测定所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等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广东地区鸭疫里氏杆菌抗药性严重,其中仅对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吩和氟苯尼考相对敏感,敏感菌株的比例分别为82.55%、77.91%、82.55%和81.39%,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抗性,75.58%的菌株同时对5种以上的抗菌药物具有多重抗药性,且不同地区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外膜蛋白多肽的组成及免疫原性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超声波裂解和超速离心法提取血清 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 (RA)的外膜蛋白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 ,外膜蛋白呈典型的双层泡状结构 ,形态主要呈 O型或牙齿状或不规则的小碎片。SDS- PAGE电泳分析 ,血清 2型 RA的外膜蛋白由 11条多肽组成 ,相对分子质量 (Mr)在 2 6 0 0 0~ 135 0 0之间 ,主要蛋白为 310 0 0、330 0 0、75 0 0 0、10 10 0 0和 116 0 0 0 ,其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 16 .97%、15 .14 %、13.97%、19.83%和 12 .6 9%。经免疫印迹证实 ,血清 2型 RA的 4 0 0 0 0外膜蛋白与免疫鸭血清呈较强的阳性反应 ,是主要免疫原蛋白。用分离的外膜蛋白加上弗氏佐剂制备的亚单位疫苗免疫雏鸭后 ,可诱导产生较强的抗体 ,免疫鸭对同源 RA菌株的攻击可产生 10 0 %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3.
牦牛中华皮蝇蛆和藏羊的皮蝇蛆扫描电镜形态学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电子显微镜对寄生于牦牛体的中华皮蝇蛆和藏羊皮蝇蛆进行了形态学扫描观察,结果:感染藏羊皮蝇幼虫气门板稍平,呈平面方形,气门钮稍突出,气门孔周围有少量小的突棘,第10节腹面前后缘均未发现棘。感染牦牛的中华皮蝇幼虫,气门板稍有凹陷,气门钮突出。第10节腹面前后缘均有棘,气门孔周围有少量小的突棘。  相似文献   

14.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 5头奶牛产后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的变化。结果发现 ,分娩后早期 ,奶牛子宫内膜部分破损 ,与破损部位相邻的细胞在产后 1周内相继脱落 ;未破损内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纤毛和微绒毛形状不整、数量减少。产后2周 ,基底细胞开始生长 ,至产后 4 5 d时生长完成 ;产后 4周 ,内膜破损区域缩小 ,上皮细胞表面纤毛和微绒毛形状规则、数量增加 ;产后 4 5 d,偶见上皮细胞缺失 ;至产后 6 0 d,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完整、排列有序、被覆纤毛和微绒毛。上述结果表明 ,奶牛子宫内膜在分娩后 6 0 d内完成修复。  相似文献   

15.
鸡新城疫病毒的简易纯化与电镜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人O型红细胞吸附-释放病毒的方法纯化粪便中的鸡新城疫病毒(NDV),然后再用电镜检查。结果表明,此法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等特点,可作为检测NDV及其它具有血凝性病毒的常规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光学和扫描电镜观察了4种咪唑类药物对体外猪囊尾蚴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丙硫苯咪唑、磺苯咪唑、硫苯咪唑和氟苯咪唑对猪囊尾蚴均有抑制作用,前两者作用早于后两者。  相似文献   

17.
应用扫描电镜对卫星搭载的2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的花粉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花粉为长球形和近球形2种,赤道面观为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具3(拟)孔沟,沟为条形,狭缝状,沟长至两极,孔处有外突或无;花粉外壁纹饰为穴状、粗糙状、网状3种;花粉的外壁纹饰不同品种间以及同一品种的不同处理间均有差异.这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花粉形状、大小和外壁纹饰与地面对照对应品种的花粉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空间飞行因子可导致花粉发育异常及可遗传突变等诱变效应.卫星搭载的2个品种存在花粉败育,不同品种间败育花粉数量存在差异.败育花粉粒形状干瘪,外形异常.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5例呼吸道病综合征疑似病例进行病理学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肺脏苍白,质地硬实的病例居多。在显微镜下,实变肺脏主要表现肺泡壁和肺间质增宽,支气管壁增厚,巨噬细胞聚集和增生,而成纤维细胞的增多不占优势。本研究获得的显微病理学资料,有助于对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9.
将狂犬病固定毒CTN株(中国济南株)、CVS株(国际标准攻击毒株)、ERA株(兽用疫苗弱毒株),分别在小鼠脑组织增殖及ERA毒株在BHK21传代细胞增殖,通过超薄切片和负染色制备样品,电镜观察。结果发现,在相同鼠脑组织中,CTN株病毒粒子比较难查找,而CVS株和ERA株较易被发现。另外,在不同毒株的脑组织和细胞培养物另还发现了大量的非典型粒子,诸如削了顶的粒子以及锥形、柱形等形态,同时还发现了胞浆包涵体。通过试验,我们认为:⑴典型病毒数量与免疫原性呈正相关。⑵在观察鼠脑细胞中的病毒时,发现有神经髓鞘部位是难以找到病毒粒子的。⑶狂犬病病毒粒子存在于宿主细胞浆内,核内未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