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脑利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内皮素(E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26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和49例非高血压患者的BNP、AngⅡ和ET水平,并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EH组血清BNP、AngⅡ和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均与平均动脉压(MAP)成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体重指数(BWI)无相关性意义.男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Ⅰ、Ⅱ、Ⅲ期组间均呈显著性递增(P<0.01),但Ⅰ期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伴心脑血管并发症组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结论:EH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清BNP、AngⅡ和ET水平的变化,且这种变化与EH分期、MAP相关,提示BNP、AngⅡ和ET的变化与病情进展、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季节变化的机制.方法 选择6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比较夏季和冬季血压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水平.结果 冬季血压较夏季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冬季血浆AngⅡ水平较夏季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存在明显季节性变化,血压季节性变化与血浆AngⅡ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活血通脉汤对高血压病患者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内皮素(endothelin,ET)、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6例高血压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皆用厄贝沙坦片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上活血通脉汤,8周为1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后肾素、AngⅡ、ET、Hcy、CGRP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ET水平下降,CGRP水平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素、AngⅡ、Hcy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通脉汤可通过改善内皮功能抑制高血压进程,减少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 (PC Ⅲ )和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含量的变化以及苯那普利对其影响。方法 用放免法检测 2 0例健康人 (对照组 )及 46例高血压病患者 (高血压病组 )PC Ⅲ和AngⅡ水平 ;观察高血压病组经苯那普利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高血压病组较对照组PC Ⅲ和AngⅡ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P <0 .0 1) ,高血压病组用苯那普利治疗后PC Ⅲ和AngⅡ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心肌胶原合成活跃 ,苯那普利可降低血清PC Ⅲ和AngⅡ水平 ,改善心肌胶原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hepatocyte growth fact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ngiotensinⅡ)与高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性的关系。方法选择41例高血压病患者及19例正常血压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分析HGF、AngⅡ与高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性的关系。比较不同高血压级别HGF、AngⅡ浓度;杓型及非杓型高血压患者HGF、AngⅡ浓度;HGF、AngⅡ与动态血压各指标的关系。分析HGF与AngⅡ之间的关系。结果EH组血浆AngⅡ、HG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病程严重程度平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H组中非杓型亚组血浆HGF、AngⅡ较杓型组高。非杓型高血压亚组中HGF与24hDBP、dDBP、nSBP、nDBP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3、0.592、0.627、0.487,P值分别为0.021、0.012、0.007、0.047;非杓型高血压亚组中AngⅡ与24hSBP、dSBP、nDBP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4、0.601、0.523;P值分别为0.014、0.011、0,030。HGF及AngⅡ与杓型高血压各参数无显著相关性。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AngⅡ、HGF相关系数分别为0.562,0.143,P值分别为P<0.01,P=0.561。结论AngⅡ的升高是决定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性的重要因素之一。HGF浓度高低可以反映昼夜节律消失导致内皮受损严重程度。高血压患者HGF的升高可能是一种代偿性保护反应。HGF可能可以作为ACEI或ARB类药物干预治疗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受体)和α1-肾上腺素受体(α1-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有关. 方法:以合成的AT1和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61例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患者和60例高血压病无肾损害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AT1受体(165~191),和α1受体(192~218)自身抗体.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浓度,用荧光分析法测定儿茶芬胺: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 结果: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组抗AT1和α1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9.0%和54.1%,明显高于高血压组的13.3%和10.0%及正常对照组10.0%和7.5%(P<0.01). 神经内分泌激素指标(PRA,AngⅡ,ALD,E,NE),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组,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 结论: 抗G-蛋白偶联型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发病有关,同时伴有神经内分泌激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糖尿病肾病(DN)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水平的变化,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及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组与32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TGF-β1水平及放射免疫法测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结果 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组血清TGF-β1、血管紧张素Ⅰ(Ang Ⅰ)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差异有显著性,TGF-β1与Ang Ⅰ、Ang Ⅱ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血清TGF-β1和RAAS含量在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时显著增高,二者可共同作用加速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减二仙汤治疗阴虚阳亢型围绝经期高血压病妇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围绝经期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3),对照组给予福辛普利钠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减二仙汤口服,疗程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压,检测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的E2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两组患者的AngⅡ、E2、LH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二仙汤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病具有协同降压作用,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雌激素水平及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急症患者AngⅡ与IL-6、IgG和补体C3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  罗兴林 《四川医学》2014,(11):1405-1407
目的测定高血压急症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免疫指标(IL-6、Ig G、C3),探讨其在高血压急症患者中的变化和相互关系。方法选取高血压急症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A,心内科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B,检测AngⅡ、IL-6、Ig G和补体C3。结果 1AngⅡ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A比较有显著升高(P<0.01),观察者与对照组B及对照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L-6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 G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3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A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B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观察组收缩压与AngⅡ、IL-6、Ig G、C3呈正相关(00.05)。3高血压急症患者AngⅡ与IL-6、Ig G、C3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急症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激活,收缩压、舒张压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间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β1受体和M2受体自身抗体与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关系.方法:以合成的β1和M2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61例高血压并肾损害患者和60例高血压无肾损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β1和 M2受体自身抗体.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浓度,用荧光分析法测定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高血压病并肾损害组抗β1和M2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2.2%和49.2%明显高于高血压无肾损害组的11.3% 和 11.7%及正常对照组的15%和10%(P<0.01, P<0.001),高血压病并肾损害组血浆中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PRA、ALD、CA、E、NE)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P<0.05, P<0.01).结论:血清抗β1和 M2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高血压合并肾损害发病有关,同时伴有神经内分泌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