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梅  曹兴华  宣燕 《中国医师杂志》2006,8(9):1282-1283
目的比较三种异丙酚靶控输注方式在麻醉诱导期间的临床效应,评价三种方式用于麻醉诱导的可行性。方法3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G1组(国人参数组)、G2组(Tackley参数组)、G3组(BET组),每组10例。分别于诱导前(T0)、轻拍三角肌不应即刻(T1)、气管插管过声门即刻(T2)、气管插管后3 m in(T3)、5 m in(T4)、10 m in(T5)时点监测和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记录3组病人异丙酚给药后起效时间t1、t2、t3及气管插管所需时间t4。结果3组诱导期间HR、MAP保持平稳。G3组MAP在T2时点较T0时点有明显增高(P<0.05),而G1、G2组无明显增高(P>0.05)。异丙酚起效时间:G1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CGEA)诱导期心跳骤停(CA)的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 对本院在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诱导阶段发生8例心跳骤停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400例CGEA患者诱导阶段共发生8例心跳骤停(CA),发生率为6.4次/万,主要集中发生在诱导后5 min内,经紧急心肺复苏,全部病例抢救成功,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诱导阶段,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剧烈应特别加强监测,注意充分容量复苏,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CA时及时除颤.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不同浓度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应用于上腹部大手术患者的优缺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60例ASAI-Ⅱ级拟行上腹部大手术患者,分为A、B、C组,每组20位患者,术中A组每60分钟硬膜外给予0.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10ml,B组每60分钟硬膜外给予0.25%的罗哌卡因+0.5μg/m1舒芬太尼10ml,C组每60分钟硬膜外给予10ml生理盐水。分别监测人手术室基础值、全麻诱导前、麻醉诱导插管后、切皮后、手术结束后、气管拔管后各时刻患者的MAP、HR血流动力学参数,观察各组全麻药用量情况,记录3组手术结束后到气管拔管的时间。结果A、B组病例麻醉效果满意,在气管插管后、切皮后、腹腔探查、气管拔管时段较C组循环波动小(P〈0.05),血流动力学较稳定,而A、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维持期间,A、B组BP和HR较C组相比在低位运行,但均在正常范围。A、B组较C组全麻用药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苏醒质量高,无烦躁、切口疼痛等不适。结论全麻复合0.5%、0.25%浓度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麻能有效减轻围麻醉期的应激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麻醉过程平稳,术毕苏醒快,并发症发生率少,术中全麻药用量少,在上腹部大手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较理想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诱导的最佳药物配伍。方法拟施行胸外科择期手术需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80例,ASAⅠ-Ⅱ,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阿曲库铵静脉诱导插管;B组以舒芬太尼替代芬太尼,其余同A组。分别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n)、注药后插管前即刻(T1)、双腔支气管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min(T3)、3min(T4)和5min(T5)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值。结果两组患者Tn时SBP、DBP、HR[(124.9±16.0)mmHgvs(125.8±6.4)mmHg、(73.1±9.9)mmHgVS(74.3±10.4)mmHg、(81.8±6.6)次/minvs(82.4±8.1)次/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T1两组[(94.8±10.03)mmHgvs(96.9±10.1)mmHg、(57.3±7.66)mmHgvs(55.4±7.03)mmHg、(69.6±7.43)次/minvs(66.3±7.03)次/min]患者与T0比较各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插管后T2-T4各时点A组各指标[SBP:(146.3±14.2)mmHg、(141.2±10.63)mmHg、(137.2±13.23)、(122.9±11.6)mmHg;DBP:(94.9±10.6)mmHg、(84±9.63)mmHg、(79.9±9)mmHg、(75.8±8.3)mmHg;HR:(102±10.63)次/min、(97.6±9.23)次/min、(87.7±8.2)次/min、(82.1±7.32)次/min]与基础值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B组[SBP:(130±11.6)mmHg、(125.6±10.43)mmHg、(120.1±12.3)mmHg、(116.8±11.4)mmHg;DBP:(75.6±9.12)mmHg、(76.2±9.8)mmHg、(73.1±9.2)mmHg、(71.6±8.46)mmHg;HR:(88±9.12)次/min、(82.9±7.5)次/min、(81.9±8.2)次/min、(79.9±7.8)次/min]虽也升高但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2~T4点的A组SBP、DBP、HR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诱导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抑制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作用强于芬太尼,期间血流动力更稳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卢清旺 《工企医刊》2000,13(3):33-34
本文讨论硬膜外腔阻滞辅助亚剂量氯胺酮浅全麻应用于腹部手术的可行性。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200例,男121例,女79例,年龄12岁~76岁,体重26kg~75kg,ASAⅠ~Ⅱ级。术前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成人0.5mg,小孩剂量酌减。其中上腹部手术76例,其它腹腔或会阴部手术124例。病人入室后即开通静脉,硬膜外穿刺点依手术要求选择。确定硬膜外麻醉起效行皮肤消毒时,经静脉滴注安定0.25mg/kg,待手术开始切皮后或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应用的可行性极其对循环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和单纯全麻组(G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全麻诱导用丙泊酚1·5mg/kg,芬太尼4μg/kg,阿曲库胺0.6mg/kg,维持用持续静注丙泊酚5~7mg·kg-1·h-1,间断静注芬太尼、阿曲库胺。G+E组于诱导前取T5-9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1%利多卡因5ml,测定麻醉平面后开始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诱导麻醉平稳后开始追加适量硬膜外药量(1%利多卡因5~10ml不等),以保持循环稳定为准。切皮前给予适量芬太尼完善镇痛。于麻醉前、切皮后10min、30min、1h、2h、术毕时采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全麻药用量及术毕清醒时间。结果G+E组血清皮质醇在切皮后10min、30min、1h明显低于G组(P<0.05);NE及E在切皮后各时点明显低于G组(P<0.05);两组间IL-6浓度无显著性差异。G+E组MAP、HR在切皮后各时点显著低于G组(P<0.01)。30例病人术毕血清IL-6浓度与手术时间呈正相关(r=0.54,P<0.05),G+E组全麻药用量及术毕清醒时间显著低于G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老年人开胸手术可减轻应激反应,循环稳定,术毕清醒快,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静脉麻醉效能及不良反应。方法35例患者,分为异丙酚靶控榆注复合瑞芬太尼组(A组)和常规表面麻醉组(B组)。在不同时间点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a)、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记录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在给药后呈一过性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降低,无明显的不适反应。B组大多数患者镜检过程中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呛咳等不适反应: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效果确切,并发症少,但需注意加强呼吸监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麻醉时对心率变异性的改变,从而判断植物神经功能状态与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关系。方法应用付立叶分析转换原理和功率谱分析技术对利多卡因硬膜外注药前后60min内心率功率谱进行分析,反映交感神经活性。结果硬膜外注入利多卡因3min后部分交感神经即受到抑制,硬膜外阻滞开始12min后交感神经阻滞平面基本固定。结论心率变异性能反映硬膜外阻滞效果,可作为判断硬膜外麻醉是否成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林红 《现代医院》2004,4(11):24-25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 (异丙酚为主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清醒等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 6 0例 ,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全麻组 ,各 30例。联合组先行T8~ 9硬膜外穿刺 ,头向置管 3cm ,注入 2 %利多卡因 5ml,然后施行全麻诱导和维持。两组的全麻方法相同。连续监测SBP、DBP、MAP和HR ;记录异丙酚、安氟醚和维库溴铵用量、术毕未醒者应用催醒药例数及术毕停药至拔管的时间。结果 联合组在气管插管后 5min和 30min的SBP、DBP及MAP均比全麻组者显著降低 (P <0 0 1) ,HR也较慢 (P <0 0 5 )。联合组的异丙酚和安氟醚用量显著减少 (P <0 0 1)。结论 以异丙酚为主联合硬膜外阻滞的复合麻醉 ,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全麻药用量减少 ,苏醒与拔管时间提前 ,术后镇痛完善 ,但对血流动力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由于硬膜外麻醉不但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及肌松作用,而且操作简单,便于管理,对于腹部及下肢手术仍为首选的麻醉方法,但其麻醉诱导期较长,不利于危急病人的抢救。为此,试图通过硬膜外局麻药中加入微量K~+(5mmol/L),达到缩短麻醉诱导期的目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痛苦胃镜检查和治疗中异丙酚与咪唑安定联合应用的疗效。方法 胃镜检查前常规术前准备,并配备多功能监护仪、氧气,急救药品及气管插管设备,检查前口服2%利多卡因10~15min后,缓慢注射咪唑安定1~2mg,再以40~60mg/min速度静脉推注异丙酚,患者进入睡眠状态下,即行胃镜检查,观察术中术后血氧饱和度及血压、心率、脉博等变化。结果 297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严重副反应。结论 无痛性胃镜检查,镇静镇痛效果确切、舒适、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卵巢周期对患者入睡时异丙酚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斌  吴安生  李军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8):1067-1069
目的评价卵巢周期对全麻患者入睡时异丙酚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0—39(28.5±4.8)岁,根据孕酮含量分为卵泡期组(F组,血清孕酮浓度0.31~1.52ng/m1)和黄体期组(L组,血清孕酮浓度5.16—18.56ng/m1),每组20例。按序贯法采用Mash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异丙酚,第1例患者血浆靶浓度设为3.5μg/ml,相邻靶浓度比值为1.1。患者入睡为阳性反应,达到预期靶浓度后未入睡则为阴性反应。计算入睡时异丙酚的Ec。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靶控输注异丙酚入睡时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F组4.76(4.52—5.00)μg/ml,L组4.18(3.88~4.52)μg/ml。与F组比较(t=6.23),L组EC50降低(P〈0.01)。结论黄体期患者入睡时异丙酚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低于卵泡期患者。  相似文献   

13.
唐松华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8):1132-1133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与曲马多防治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疗效.方法 对90例硬膜外麻醉后寒战患者分二组,一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 mg/kg,另一组注射舒芬太尼0.15 μg/kg,观察二组注药后1、3、5、10 min寒战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给药1、3 min内舒芬太尼组寒战评分明显低于曲马多组(P〈0.01),给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曲马多组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 曲马多和舒芬太尼都有防治麻醉后寒战作用,小剂量舒芬太尼防治硬膜外麻醉后寒战起效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舒芬太尼/投药和剂量;曲马朵/投药和剂量;麻醉,硬膜外/副作用;寒战/药物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梦来 《现代养生》2014,(24):75-76
目的:比较乳腺癌手术中全麻与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需进行乳腺癌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术中全麻,观察组予腰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如血压、呼吸和心率改变,分析术后清醒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切皮、淋巴结清扫和气管拔管时对照组各指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且对照组患者术中全麻用量多于观察组(P<0.05),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拔管和苏醒时间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Steward苏醒评分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患者躁动和咽痛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乳腺癌术中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效果优于单纯全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有效提高了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32例ASAI~II级、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全麻组,B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全麻诱导均用咪唑安定0.05mg·kg-1,芬太尼4μg.kg-1,依托咪酯0.3mg·kg-1,维库溴铵0.1mg·kg-1。B组于诱导前选择T9-10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注入1.33%利多卡因加0.15%丁卡因合剂3~4ml,确定麻醉平面后诱导插管。木中以微泵输注丙泊酚2~4mg·kg-1.h-1,按需间断静注芬太尼、维库溴铵辅以吸入0.5%~1%异氟醚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前、切皮10min、术中1h、术毕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记录两组病人麻醉维持用药量和苏醒时间,术毕躁动及术后随防术中有无知晓。结果A组SBP在各时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且维持在较高水平,B组术中较A组明显降低(p<0.05);A组DBP切皮时至术毕均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而B组无明显变化且低于A组(p<0.01);在切皮、术中各时点,血压、心率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麻醉药用量及苏醒时间B组明显低于A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上腹部手术病人可减轻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是一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异丙酚伍用不同药物在心脏电复律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行心脏电复律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I组静注异丙酚1-2 mg.kg-1,其余组在静注异丙酚前,II组先静注芬太尼0.5-1μg.kg-1,III组先静注咪唑安0.05-0.10 mg/kg,IV组先静注氯胺酮0.3-0.6 mg.kg-1,再静注与I组相同剂量异丙酚,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进行电复律,电复律过程中连续监测记录患者诱导前、诱导后2 min、诱导后5 min及诱导后10 min呼吸频率(RF)、心率(HR)、血压(BP)、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给药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清醒时间;进行4组麻醉效果评价,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I组、Ⅱ组及III组用药后血压、心率明显下降(P<0.05),各组SPO2用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I组降低最为明显(P<0.06);II、III、IV组异丙酚用量、诱导时间比I组明显减少(P<0.05);II、III、IV组麻醉效果优于I组;III组苏醒时间延长(P<0.05),而IV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延长(P<0.05);I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组。结论芬太尼、氯胺酮、咪唑安定均可提高异丙酚的麻醉效能,减少异丙酚用量;使麻醉期循环稳定;诱导、苏醒迅速,克服单独用药的不足。但要注意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组的苏醒时间和异丙酚复合氯氨酮组的定向力恢复时间是延长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肝胆管结石手术病人循环及应激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肝胆管结石手术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对照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研究组).观察记录循环指标、全麻药用量、麻醉后清醒时间.结果对照组病人全麻插管时应激反应重,血压、心率较插管前显著增加(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全麻药用量明显高于研究组(P<0.01).麻醉清醒时间长于研究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肝胆管取石术病人可减轻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患者应激的影响,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年龄>65岁),随机双盲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每组20例.并于麻醉前(T1),气管插管后5 min (T2),气腹后5min (T3),术毕前5min (T4),拔管后5 min (T4)抽静脉血,检测血浆标本中血糖浓度、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白介素-6(IL-6).采用SPSS 10.0及SigmaPlot统计绘图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A组血流动力学气管插管后较B组波动大(P<0.05).A组在T2、T3、T5时血糖浓度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血管紧张素Ⅱ在麻醉后各时间段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T4、T5的IL-6浓度均明显高于T2时的水平(P<0.05);组间比较,B组T4、T5时IL-6的浓度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对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小于全麻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老年人的骨病患者在手术中的麻醉方式进行探讨,观察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我院的126例骨科患者,年龄都在65岁以上,做了骨科手术的老年人中进行分析观察。结果:在6~12小时内老年骨科手术的病人的认知功能与麻醉前相比P〈0.05,这个数据出自硬膜外麻醉的观察组。而麻醉后的24—72小时的认知功能与麻醉前相比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老年开胸手术病人3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与硬膜外复合全麻组(C组)。于麻醉前、术毕、术后6h、24h、48h采血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cTnT的浓度。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组CK、AST、LDH在术毕及术后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cTnT在术后显著高于麻醉前(P〈0.01)。C组除CK在术毕24h高于麻醉前外(P〈0.01),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CK、AST在术毕及术后6h显著低于G组(P〈0.05),LDH在术后6h显著低于G组(P〈0.05).而cTnT在术后6h、24h及48h均显著低于G组(P〈0.05)。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麻比单纯全麻更能减少患者围手术期心肌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