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严余明 《养生月刊》2012,33(11):988-99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于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种植在子宫腔外的某些部位的妇科疾病.其中,异位于子宫肌层的,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异位于子宫肌层以外部位的,称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多,因而临床上一般所称子宫内膜异位症均指前者.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发病率日益升高的妇科常见病,多见于30~40岁妇女.患者常并发不孕,一旦妊娠,异位内膜也呈蜕膜改变,病变缩小或消失,症状缓解.绝经后异位内膜也随卵巢功能衰退而逐渐萎缩吸收,但也偶见于绝经后发病者.子宫内膜异位分布范围甚广,常见于盆腔腹膜及盆腔器官的表面,如卵巢、子宫骶骨韧带、子宫下段后壁浆膜层以及覆盖于子宫直肠陷凹等处,故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称.  相似文献   

2.
傅宝君 《中医杂志》2007,48(9):851-851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向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弥漫性生长,有子宫内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称.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以自拟腺肌方治疗该病36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严余明 《养生月刊》2017,(4):301-30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在子宫被覆面以外的地方生长繁殖而形成的一种妇科疾病. 其中,异位于子宫肌层的,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异位于子宫肌层以外部位的,称为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多,因而临床上所称子宫内膜异位症一般指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4.
少腹逐瘀汤灌肠治疗子宫腺肌症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平 《中医杂志》2003,44(1):49-49
子宫腺肌症是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向肌壁内良性侵入,伴随子宫肌层弥漫性增生。以往曾认为是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但侵入到肌壁的子宫内膜来自基底层,因此,常不受孕激素的影响,并且其组织发生、病史、临床所见及治疗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也不同,所以不应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类型。本病多发生在35~50岁经产妇。笔者自1998~2001年对经门诊确诊为子宫腺肌症的患者32例,采用少腹逐瘀汤直肠灌注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明 《中医杂志》2002,43(11):841-842
对176例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3个中医证型与实时B超影像指标进行了探讨,观察到中医证型与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变部位及局部声像图有其内在的联系,提出了子宫腺肥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分型影像学基础的初步看法。结果显示,气滞血瘀型患者部位以子宫直肠陷凹为常见,形态以下规则积液为主:寒凝血瘀型患者部位以卵巢为常见,形态以囊肿为主:气虚血瘀型以子宫腺肌症为常见,声像图表现子宫形态明显增大,回声不均匀,有实质性低回声和强回声区,提示将实时B超运用到本病中,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相关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异位至子宫肌层以外的盆腔组织,并在该处继续生长蔓延。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因患子宫内膜异位症而不能受孕者,称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根据它的临床特征属于祖国医学“瘀血证”的范畴。兹将治疗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体会,介结于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及继发性痛经的活性成分群和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散结镇痛胶囊的入血成分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及继发性痛经相关的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选取对接得分较高的分子与靶蛋白构建药物-靶点网络图,分析网络特征。结果:网络分析结果表明散结镇痛胶囊中的6个成分可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及继发性痛经的87个靶点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进一步的分析阐明了散结镇痛胶囊的5个主要活性成分及23个潜在作用靶点。结论:散结镇痛胶囊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炎症反应、细胞侵袭、凝血系统、平滑肌收缩、神经激素调节等靶点,来抑制子宫内膜的血管形成和血液循环、子宫平滑肌收缩、免疫炎症反应以及雌激素分泌,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及继发性痛经等病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一种常见的良性妇科病变,近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其病因不清,多发于生育年龄妇女,是引起盆腔疼痛和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近年来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一些新的认识综述如下。1内异症的定义传统认为,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于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即可异位于子宫肌壁间(子宫腺肌症),又能种植于子宫体以外的其他组织脏器,且异位种植的子宫内膜存在“自我消融”的现象。有学者提出,只有在其引起症状时,才能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异位消”汤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50例接受中药“异位消”汤剂治疗,对照组患者50例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为92.0%(46/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0%(3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异位消”治疗子宫内膜异住症、子宫腺肌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所致[1]。表现为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痛经、不孕、月经异常、性交不适以及子宫增大等,严重影响了患病妇女的身心健康,主要以丹那唑、孕三烯酮(米非司酮)或CnRH-a等治疗,但副作用大,价  相似文献   

11.
少腹逐瘀汤直肠灌注治疗子宫腺肌症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梅  李亚平 《北京中医》2002,21(5):292-292
子宫腺肌症是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向肌壁内良性侵入,伴随子宫肌层弥漫性增生。以往曾认为是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但侵入到肌壁的子宫内膜来自基底层,因此常不受孕激素的影响,并且其组织发生、病史、临床所见及治……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淤法治疗子宫腺肌症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腺肌症为子宫内膜腺体及问质侵入子宫肌层,临床症状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逐年加剧的进行性痛经。笔者以活血化淤,理气止痛为主治疗子宫腺肌症10例,取得一定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子宫腺肌症(abenomyosis),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层,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型,可以和"外在"或主要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存在。子宫内膜可以两种形式侵入子宫肌壁层,即弥漫型和局限型。前者为异位内膜侵入整个子宫的肌壁内,在不同部位其侵入范围和深浅或不同;后者异位内膜仅侵及某部分肌壁,形同子  相似文献   

14.
子宫腺肌症是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向肌壁内良性侵入,伴随子宫肌层弥漫性增生。以往曾认为是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但侵入到肌壁的子宫内膜来自基底层,因此常不受孕激素的影响,并且其组织发生、病史、临床所见及治……  相似文献   

15.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是临床常见造成继发性痛经的主要病因。根据以往的认识,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症同属一病,都是由于子宫内膜组织种植于非子宫腔内而造成的。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这一疾病认识的加深,将子宫内膜种植于内膜肌层的疾病诊断为子宫腺肌症,而将种植于卵巢或盆腔等其他部位的疾病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据保守估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①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②两病不同病况(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比较。方法:制定"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调查表",对12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18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学分析其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频数分析得出气滞、肾虚、寒凝、痰湿、湿热、气虚、实热、血瘀等8个单一证型;聚类分析后得出气滞血瘀、气滞肾虚血瘀、肾虚血瘀、痰瘀互结、肾虚湿热瘀结、气滞寒凝血瘀等6种临床常见复合证型。子宫腺肌病患者资料频数分析得出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血瘀、气滞、气虚、寒凝、实热、痰湿、湿热等10个单一证型。聚类分析得出气滞肾虚兼痰湿、肾虚寒凝血瘀、肾虚寒凝气滞、肾虚气滞血瘀和肾虚气滞等5个常见临床复合证型。②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不同病况比较,痛经分别为54.03%和88.71%;月经不调分别为18.55%和44.09%;不孕分别为31.45%和18.82%。结论: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证候分布复杂,临床上均以复合证型出现,两种疾病均以气滞肾虚血瘀为常见症候。②子宫腺肌病痛经及月经异常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比例较子宫腺肌病患者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7.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的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其好发于30-50岁的经产妇,其发病率约为20-30%,约有50%的患者可同时合并子宫肌瘤,约有15-40%的患者可同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1,2].既往曾称该病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而将非子宫肌层的内膜异位症称为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3].子宫腺肌病常会伴发痛经、月经增多、不孕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故需进行积极治疗.现回顾性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后经病理学证实的子宫腺肌病59例,将其具体诊治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子宫腺肌病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存在于子宫肌层,并伴随周围肌层细胞的代偿性肥大和增生的一种良性病变。子宫腺肌病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30—50岁妇女,是子宫内膜移位的一种表现形式,约半数患者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对女性的身体健康的危害是非常的大,不仅可导致妇女月经量增多、继发痛经进行性加剧外,还可导致不孕。现回顾性分析我院59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治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做对比研究。方法:对前来我院妇科就诊的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17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证候特点以及分布规律。结果: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这两种疾病的不同病况进行比较,得出以下三种病况占相应患者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月经不调19.3%和49.1%;痛经45.3%和83.4%;不孕症28.0%和22.3%。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不孕的比例比在子宫腺肌病患者中的更高,而子宫腺肌病患者中月经不调与痛经的发病率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相似文献   

20.
子宫腺肌症(uterine adenomyosis,UAM),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向肌层良性浸润并生长,引起痛经、月经过多等症状的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又称慢性癌症。近年来,已将其划分为一种独立的疾病。祖国医学中无UAM这一病名的记载,但观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