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是移植患者长远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之间,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生率、类型及特征都有很大不同.欧美报道以皮肤癌、淋巴瘤多见,而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泌尿系统肿瘤,其中又多表现为移行上皮肿瘤,且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移植后病毒感染和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常见的如人类乳头瘤病毒(HPV)、BK病毒、人类疱疹病毒(HHV) 和Epstein Barr病毒等,各种病毒与肿瘤的关系需要不断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4例中男 2例 ,女 2例 ,年龄 4 0~ 6 0岁。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 ,术前均行血液透析 ,时间 2~ 13个月。肾移植术后所有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 ,均接受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治疗 ,4例均出现急性排斥反应 ,而使用激素冲击治疗(琥珀酸氢化考的松、甲基泼尼松龙 )。肿瘤分别发生于肾移植术后 18~ 84个月。 4例肾移植患者术后泌尿系肿瘤发病、治疗及愈后情况见表 1。2 讨  论恶性肿瘤是肾移植术后的远期并发症 ,其患病率为 5 %~ 6 % ,是正常人群的 10 0倍 ,我国为 0 .78%~ 1.4 0 %。引起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受者移植后恶性肿瘤危险率达80%。在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时,皮肤和粘膜易患恶性肿瘤。在肾移植受者的皮肤、粘膜恶性肿瘤中发现非常高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致癌高危亚型HPVl6、18更常见于肾移植受者的女性生殖道。HPV是一种易侵犯皮肤和粘膜的肿瘤病毒,是皮肤、粘膜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认识和积极干预将减少肾移植受者移植后的常见合并症坡肤、粘膜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HPV)是一种特异性嗜上皮性的小DNA病毒。迄今已有85种型别序列己知,而超过120种待定的新型别,其特征已被部分鉴定。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术后泌尿系恶性肿瘤1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 1 977~ 1 999年的 2 2年中共行同种肾移植术 1 1 32例 ( 1 2 86例次 ) ,术后共发生泌尿系肿瘤 1 1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1例 ,男 4例 ,女 7例 ,年龄 2 9~ 60岁 ,平均 47岁。其中一次肾移植 1 0例 ,二次肾移植 1例。肾移植病因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 8例 ,慢性肾盂肾炎 3例。术前均行血液透析 ,时间 2~ 1 5个月 ,平均 4个月 ,肾移植术后所有患者肾功能均恢复正常 ( 1例第一次移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 2 d后切除移植肾除外 )。9例患者接受环孢素 A、硫唑嘌呤、泼尼松治疗 ,2例患者接受环孢素 A、雷公藤多甙、泼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闽南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探讨HPV感染与闽南人食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FQ-PCR技术分别对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出生生长于闽南的100名健康人[健康组,男66例、女34例,年龄(52.35±6.72)岁]和100例食管鳞癌患者[食管癌组和癌旁组,男64例、女36例,年龄(51.62±6.37)岁]进行HPV.6、HPV-11、HPV-16、HPV-18检测。结果100例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00名健康人食管黏膜组织中HPV感染阳性者分别为22例、8例、6例,食管癌组与健康组H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3,P〈0.01);食管癌组和癌旁组及健康组的食管黏膜组织中HPV-6、HPV-11、HPV-16、HPV.18的阳性感染者分别为1I例、11例、14例、15例和5例、6例、7例、8例及5例、5例、6例、6例,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低分化鳞癌中HPV阳性感染者分别为1例、2l例、5例,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闽南地区居民食管鳞癌组织中可能存在HPV感染,HPV感染可能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同种异体肾移植后 ,由于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 ,免疫功能低下 ,机体抵抗力差 ,易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报道 2例肾移植后发生于泌尿系统的肿瘤。例 1 ,男性 ,65岁 ,同种异体肾移植后 1 9年 ,因发现无痛性肉眼血尿而入院。B超检查示膀胱内 1 .8cm占位性病变。因双股骨头出现缺血坏死 ,致使关节强直 ,不能作膀胱镜检 ,故作膀胱切开探查 ,发现膀胱左后壁带蒂菜花状肿瘤 ,直径约 1 .5cm ,作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作者单位 :2 0 0 0 2 5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泌尿科后 3个月用丝裂霉素 40mg每周膀胱内化疗 ,以后因不便作膀胱…  相似文献   

8.
人乳头瘤病毒与泌尿生殖系统良恶性肿瘤密切相关,与膀胱肿瘤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基因水平综述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及与膀胱肿瘤之间联系及致癌的分子机制进展。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受者移植后恶性肿瘤危险率达80%.在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时,皮肤和粘膜易患恶性肿瘤.在肾移植受者的皮肤、粘膜恶性肿瘤中发现非常高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致癌高危亚型HPV16、18更常见于肾移植受者的女性生殖道.HPV是一种易侵犯皮肤和粘膜的肿瘤病毒,是皮肤、粘膜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认识和积极干预将减少肾移植受者移植后的常见合并症-皮肤、粘膜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肾移植术后上尿路肿瘤的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1例肾移植术后上尿路肿瘤患者.男3例,女8例.平均年龄45岁(39~51岁).肿瘤位于左侧4例,右侧7例;与移植肾同侧8例.采用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联合经尿道膀胱袖套状切除术,手助处理输尿管下段,标本自腰部小切口取出.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11例平均手术时间150 min(90~1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0ml(50~20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 d(9~12 d),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2~16个月,肿瘤无复发及远处转移.术后移植肾功能良好.结论 腹腔镜辅以手助处理输尿管末段治疗肾移植术后上尿路肿瘤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九例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肾移植后并发自体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的诊治体会。方法9例患者在肾移植术后11~48个月出现间歇性血尿,通过B型超声波、静脉尿路造影(IVU)、膀胱镜、输尿管镜、逆行肾盂造影、CT及内窥镜下取材活检等,证实3例为肾盂肿瘤,2例为输尿管肿瘤,4例为膀胱肿瘤。肾盂肿瘤和输尿管肿瘤的5例均采取肾、输尿管全程及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膀胱肿瘤患者中,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施行膀胱全切及移植肾切除术。有2例患者因肿瘤复发或新发而接受了2次肿瘤切除术。术后通过膀胱灌注给予丝裂霉素、吡柔比星、表阿霉素等进行化疗。结果9例患者11次手术均顺利,治疗效果比较满意,在施行肿瘤切除术前后不需调整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结论对肾移植后并发自体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的患者,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应慎重对待肾移植后出现血尿的患者,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的病因、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的发生原因、临床诊断和治疗结果进行了总结.结果 6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均采用环孢素A(CsA)或他克莫司(Tac)+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并以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或达利珠单抗进行免疫诱导.6例患者发生肿瘤的时间在肾移植术后2~48个月,平均为26个月.除1例是在使用B型超声波复查时发现膀胱肿瘤外,其余患者均以间歇性血尿为首发症状,临床症状发生后通过B型超声波、尿找脱落瘤细胞、膀胱镜、输尿管镜、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造影及CT明确诊断,并经内窥镜下取材活检证实.6例患者均为非同时发生的尿路上皮多器官癌,非同时发生肿瘤的间隔期为1.5~15个月.每例患者均因肿瘤复发或新发而接受了2~5次肿瘤切除术,其中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及移植肾输尿管皮肤造瘘术,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移植肾输尿管皮肤造瘘术及全尿道切除术.术后均通过膀胱灌注给予丝裂霉素、吡柔比星和表柔比星等进行化疗.治疗效果满意,但复发率高.结论 肾移植术后并发的尿路上皮多器官癌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密切相关;并发自体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往往进展快,易扩散和转移,因此,应注重患者移植后的筛查,做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慎重对待移植肾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肾移植后发生尿路上皮肿瘤的患者使用西罗莫司(SRL)联合低剂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免疫抑制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5例肾移植后发生尿路上皮肿瘤的患者调整免疫抑制方案,采用SRL替代霉酚酸酯(或硫唑嘌呤).SRL的初始负荷剂量为2 mg,次日剂量为1 mg,之后根据SRL血药浓度调整维持剂量,使血药浓度维持在4~6μg/L;在其血药浓度稳定后将CNI减少至原用量的1/3.全部肿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辅以局部灌注化疗.转换SRL期间观察患者肿瘤的复发情况、移植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15例患者随访2年中,9例肿瘤无复发;6例复发,其中2例复发2次,4例复发1次.在复发的患者中,4例肿瘤病理分级较转换SRL前降低,2例与转换前相同.所有复发的患者均再次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使用SRL期间均未出现急性排斥反应,且其中11例患者肾功能指标较治疗前下降,4例肾功能保持稳定.转换治疗过程中出现高脂血症12例,不明原因发热4例,血小板减少3例,关节疼痛2例,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有所好转.结论 肾移植后发生尿路上皮肿瘤的患者使用SRL联合低剂量CNI的免疫抑制方案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术后腹内高压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腹内高压(IAH)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62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确定ARF的诊断标准;采用膀胱内压检测法间接测量腹内压,术后前3d内每天腹内压超过20mmHg者为IAH,比较IAH组与非IAH组在术后3d的腹内压值和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及肾小球滤过梯度、每小时尿量以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采用多元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肝移植术后AR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IAH组24例患者中,11例(45.800)发生ARF,术后前3d肾小球滤过梯度显著降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的水平显著升高,每小时尿量显著减少;非1AH组38例患者中,仅有3例(7.9%)发生ARF,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相关性分析提示,患者年龄≥60岁、术中输血量≥3000ml、术中MAP降低、术后IAH、感染、急性肺损伤等与肝移植术后ARF的发生明显相关;回归分析提示,术中输血量≥3000ml、术中MAP降低、术后IAH是A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输血量≥3000ml、术中MAP降低及术后IAH是ARF发生的高度危险因素。结论IAH是ARF发生的独立高度危险因素;严密监测术后腹内压的变化,对预防与减轻ARF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移植术后上尿路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7例肾移植术后上尿路肿瘤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37例(A组)行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30例(B组)行开放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治疗费用、住院总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术后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移植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57例肾移植受者根据移植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分为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组(7例)和稳定组(50例).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和血清肌酐(Scr)水平.另检测30名健康志愿者的4项指标水平,作为正常对照.将稳定组术后第10天甲状腺激素水平与Scr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稳定组和DGF组术前血清T3、T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术前TS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与DGF组间术前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术后第1天T3较术前下降约30%(P<0.05),下降幅度大于其他指标,直到术后1周开始上升,术后2周接近正常水平,术后3周时已高于术前(P<0.01);T4术后早期降低,10d后呈上升趋势,术后3周才接近术前水平;术后各时间段TSH水平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cr于术后7d恢复至正常水平.DGF组T3于术后21 d达到正常水平,T4于术后30 d达到术前水平;Scr于术后30 d达到正常水平.术后第10天,稳定组受者血清T3与Scr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546,P<0.01),T4与Scr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423,P<0.01).TSH与Scr无相关性.结论 T3、T4水平与移植后肾功能有相关性,要重视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甲状腺功能状态及对受者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手术方式,以减少对移植肾的干扰。方法5例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后发生自体肾盂和输尿管恶性肿瘤,肿瘤均位于移植肾同侧,为避免开放性手术对移植肾的干扰,采用后腹腔镜联合膀胱电切镜行自体肾、输尿管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手术采用3个通路完成。结果5例手术经过顺利,手术耗时120~280min,术中出血量为50~200ml。术后12~36h恢复排气,尿量为1500~4000ml/d,血肌酐正常,不必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平均住院4.5d。结论采用后腹腔镜联合膀胱电切镜联合切除泌尿系肿瘤,具有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尤其是对位于移植肾同侧的肿瘤,该术式对移植肾的干扰较小。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urothelial carcinoma following renal transplantation and infection by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types 16 and 18.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378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enal transplantation, we identified 90 cases of urothelial carcinoma. Tumor tissues collected from the 90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30 nontransplanted patients with bladder cancer (control group) for HPV types 16 and 18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

Results

Seven transplanted patients were HPV positive: HPV-16 was detected in 3 patients with bladder cancer (3/90; 3.3%), and HPV-18 in 2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pelvic ureteral carcinoma (2/90; 2.2%), and 2 patients with bladder cancer (2/90; 2.2%). Only 2 cases from the control group were HPV positive (both HPV-18; 2/30; 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TR and control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 (P > .05).

Conclusion

Malignant tumors in the urinary system following renal transplantation did not seems to be associated with infection by HPV-16 or -18.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糖尿病与HLA-DR、DQ基因的相关性。方法28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并发糖尿病,术前进行了HLA分型。另以同期进行HLA分型肾移植术后无糖尿病的患者132例作为对照,二者在性别构成比及年龄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采用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和泼尼松(Pred),或采用CsA、霉酚酸酯和Pred预防排斥反应。结果HLA-DRB1*03、DRB1*02、DQB1*03与肾移植术后糖尿病呈显著正相关(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16、1.74和1.99,P值均<0.05)。HLA-DRB3、HLA-DQB1*06与糖尿病发生呈显著负相关(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59和0.55,P值均<0.05)。两种免疫抑制方案间糖尿病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发生与某些HLA基因(糖尿病易感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