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弱非理想等离子体电导率模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了Spitzer模型、Z&L模型、M&G模型这三种典型的电导率模型对聚乙烯电弧进行比较计算,就它们在弱非理想区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消融控制电孤等离子体的低温特点,考虑了电子和中性粒子的碰撞,提出了更为适用的计算模型,并由实验证实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脉冲爆震发动机低温等离子体点火起爆机理, 充分考虑丙烷/空气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 将低温等离子体点火器放电区等效为高温高压热核, 利用FLUENT 软件内置的层流有限速率化学反应模型, 对脉冲爆震发动机低温等离子体点火后由缓燃转爆震(DDT)的过程进行模拟, 并对该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将低温等离子体点火器简化成一定压力和温度的火核进行数值模拟是可行的, 压力接近常压, 壁面温度为常温更合理。数值模拟的爆震波发展时间小于实验结果, 考虑到实验时有点火延迟和测量误差, 可以认为实验值符合数值模拟时火核为常压、壁温为常温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等离子体平板模型和三维天线模型研究JET装置中离子回旋频段的天线与等离子体的耦合过程, 在离子回旋波被等离子体全部吸收的假设条件下, 通过数值求解等离子体中的快磁声波方程,得到天线耦合到等离子体的总功率随天线到外金属壁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采用平板等离子体模型结合三维天线模型研究了托卡马克装置中离子回旋频段的天线与等离子体的耦合问题,考虑等离子体中传播的快磁声被全部吸收, 通过数值求解快磁声波方程,得到天线耦合功率谱和耦合电阻,发现不同谱分量的偶合功率有很大差别,天线的耦合效率主要取决于天线的机制及等离子体参数.  相似文献   

5.
低温等离子体在高分子合成与改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等离子体是一种本征参数分布非常宽的物质,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对材料表面改性,为高分子材料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低温等离子体在纳米材料制备、高分子合成和材料表面改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non-thermal plasma,NTP)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污染物脱除技术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氮氧化物脱除工艺。首先介绍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工作原理、影响因素和工业应用,其次综述低温等离子体脱硝技术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反应器电极形状尺寸、放电间隙、能量密度、气流速度、反应气氛、氧化还原剂及催化剂等因素对该技术脱除效率的影响作用,最后简要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工业试点及应用项目;并对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方法、产生机理以及低温等离子体在微电子工业、新型材料、加工技术和高分子材料改性等领域的最新应用。  相似文献   

8.
用流体模型研究110 GHz高功率微波气体击穿时,电离参数对放电等离子体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将若干等效电离参数表达式引入流体模型,对110 GHz高功率微波诱使的空气击穿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由Morrow等人提出的表达式更加合理.基于Morrow等人报道的参数,发现在一个大气压下,放电等离子体在空间呈现离散分布,相邻等离子体细丝的间距约等于四分之一波长,等离子体前沿朝向微波源移动,其速度与实验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9.
低温等离子体冷杀菌关键技术装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作为新型高效非热源性杀菌技术,在食品杀菌领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从低温等离子体冷杀菌技术的背景、杀菌机理、食品冷杀菌关键技术应用及技术装备国际研发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为低温等离子体在生鲜类及热敏性食品的大规模开发及应用方面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协同空气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净化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它结合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和催化氧化技术的优点,具有能耗低、能源利用率高、副产物少等优势,在环境治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结合国内外关于低温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物化性质的相互影响,以及等离子体驱动光催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净化空气的原理,概述了国内外利用该技术处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氮氧化物的情况,并提出了研究展望,指出国内工作应在深入开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尽早实现该项技术的实际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双流方程提出了描述平板电极、低压射频辉光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输运过程的自洽数值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求得了各等离子体参量的时空分布以及一些参量的时间平均值的空间分布.由这些分布可得出射频气体放电的物理图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型核电低压转子锻件尺寸和重量的增加,低压转子锻件锻透成为锻造过程的突出难题。该文通过改变砧形,采用凹型角度砧拔长的工艺来增加心部压实效果,并通过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应力应变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凹型角度砧拔长,增加了心部变形效果,改善了心部的应力状态,有利于心部压实和缺陷锻合;采用6°的凹型角度砧比平砧可以得到更好的应力应变状态。建议在大型锻件主拔长的前几趟次采用凹型角度砧拔长工艺。  相似文献   

13.
T-S模糊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基于数据的建模应用中,T-S模糊系统的建模问题在非线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中一直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常见的T-S模糊系统建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利用泰勒级数和麦克劳林级数展开式将非线性项进行分解,相对于现有的建模方法来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模精度.  相似文献   

14.
颗粒在热等离子体中运动和加热的研究,有广泛的工业应用价值。本文通过颗粒与热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计算,给出了颗粒在热等离子体中运动轨迹和加热历程的一些数值模拟结果,为有效控制颗粒的运动轨迹和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基坑开挖工程中,常常可以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基坑场地的变形。然而,常规的数值模拟一般没有充分结合经验分析和场地观测数据来计算出较为精确的开挖变形。工程模拟自学法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数值模拟方法,它属于一种可以综合有限元与人工智能的反分析技术。工程模拟自学法能充分发挥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及学习、联想、容错及抗干扰能力,揭示出历史资料分析和场地测量数据中所蕴含的非线性关系,提炼出更接近土体实际状态的本构模型进行数值分析,改善变形计算精度。工程模拟自学法的具体应用可通过基坑开挖例子说明。  相似文献   

16.
弥散型颗粒燃料在燃料元件中的随机分布特性给传统的堆芯物理计算方法带来巨大困难与挑战.主要针对蒙特卡罗中子输运计算,开展基于子网格模型的颗粒燃料随机模型建模方法研究,探讨了网格尺寸大小对随机模型建模效率和堆芯物理计算精度的影响,给出了最佳网格尺寸参数.数值结果表明,基于最佳网格尺寸参数的子网格模型可较好地满足弥散型颗粒燃料的堆芯物理计算需求.  相似文献   

17.
支持复杂大系统的设计仿真一体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持复杂大系统设计仿真一体化支撑平台(简称SISP)的研究,主要基于复杂大系统的设计仿真的一体化技术,该技术以仿真为手段,进行复杂大系统的数字化模型设计、协同仿真、虚拟测试。在设计上,可提供一个数字化模型设计支撑功能,从而为复杂系统数字化设计提供技术保证;在仿真上,可提供一个基于复杂大系统的子系统/分系统的独立模型仿真和基于HLA体系结构的整个复杂系统分布式协同仿真;在测试上提供一个虚拟的测试环境,可以进行复杂系统的评估、验证。在平台应用上,3个功能软件可无缝集成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用UML实现的网上电子电路实验系统参考模型及其建立方法。网上电子电路实验系统,是一种通过信息网络实现电子仪器和电路的远程操作的系统,为保证实验电路和电子仪器正常工作,对系统设计提出了较高的安全控制要求。在对UML进行简要介绍之后,提出了网上电子电路实验系统设计的UML建模方法,其中重点讨论了系统的用例图、类图和序列图,最后通过实际应用证明了此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面向表单的对象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企业软件的开发过程中,现有的各种建模方法均不能有效的与用户进行沟通,所以迫切需要一种能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的建模方法。基于这种要求,提出并实现了面向表单的建模方法。该种建模方法简单明了,能够很好解决与用户的交流问题,同时其能够自动生成底层数据库及最终代码,可以大大的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数值模拟技术已成为低温等离子体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由于耦合性极强的电子、正负离子方程组"刚性问题"的存在,使模拟计算受到很大限制,这是等离子体模拟所面临的困难.本文针对气体放电中多离子等离子体流体模型,考虑正负离子、电子间的相互碰撞作用及正负离子、电子的产生消耗和迁移扩散问题,对一般初始边界问题,基于分离变量法,导出了一维形式的正、负离子、电子密度随时间空间变化的级数解,获得了气体放电过程中正、负离子、电子密度时空分布一维形式的解析表示.由于研究的出发点是基于一般形式的带电粒子及电势边界条件,并未涉及具体的电极上电压施加方式,因此本方法不仅适用于直流放电过程而且还适应于交流放电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