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了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参与式教学,可以有效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谈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参与式教学。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的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3.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也是课程改革的重心。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必须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充分预习后便有一肚子话想说,课堂上应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交流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师可以让  相似文献   

4.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完成一个师生交往、发展的互动过程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完成一个师生交往、发展的互动过程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要向“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转变。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百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建构成为重点,学习过程演变为学习者与外部相互作用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学历史教学所承担的责任是要学生在研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及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增强学生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提倡课堂学习的活动化、交际化,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交际的能力。新课标下的英语合作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不仅仅是一只独秀,而是春色满园。合作学习是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它的内涵:合作学习、合作竞争、合理分组。  相似文献   

9.
赵莹梅 《云南教育》2002,(25):17-18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立足学生发展,改革教学方式。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堂教学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  相似文献   

10.
蒋雪梅 《广西教育》2006,(3B):21-21,26
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这对构建新师生的关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相沟通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过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新历史条件下,应摒弃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进而构建师生相互合作学习的合作关系。让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和探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构建合作关系。实现师生双赢。本文试图从历史教学的角度来探讨这种合作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这一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交融着师生的互动、合作、创新与进步。而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这对构建新师生的关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互相沟通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过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新历史条件下,应摒弃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进而构建师生相互合作学习的合作关系,让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和探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构建合作关系,实现师生双赢。本文试图从历史教学的角度来探讨这种合作关系的构建。一、两种师…  相似文献   

14.
李斌 《新课程研究》2009,(10):159-160
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其中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殷璐 《辽宁教育》2021,(3):14-15
初中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学科课程.小组合作是《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具体实现方式,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转变,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式学习,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团队意识、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教学电子电路软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为背景,采取项目(俗称任务式)教学的方式,以学生兴趣作为导向,重点把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的研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师生交流,特别是学生团队合作与竞争。在综合师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基础上,总结探索相关经验教训。本研究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改良教学软环境,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促进,在合作研讨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实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胡潜 《考试周刊》2011,(63):211-21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引导学生形成自觉的主体意识.始终关注学生主体的学案教学日益被教师重视。学案教学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追求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学案教学在设计教学环节中坚持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启发、提示、点拨,发挥师生、生生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陈海宇 《文教资料》2006,(5):152-153
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等都需要彻底改变。“小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平台,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习方式也跟随转变,教学方式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与教是互动且不可分割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新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必需在教学方式方面有新的突破。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小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