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研发高效的催化剂和深入认识直接法合成三烷氧基硅烷反应的机理,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纳米CuCl催化剂,并用于催化乙醇与硅粉直接合成三乙氧基硅烷。探究了硅粉粒度、反应时间、硅粉与催化剂混合物预处理温度和预处理时间等因素对硅粉转化率、三乙氧基硅烷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粉粒度为0.074 mm(200目)、反应时间为2 h、硅铜预处理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60℃和8 h时催化效果最佳,硅粉转化率为93.6%,三乙氧基硅烷的选择性达99.6%。同时,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等表征结果,探讨了催化剂预活化和反应过程失活的内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γ—(3,4—亚甲二氧基—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黄樟油素与三乙氧基硅烷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γ-(3,4-亚甲二氧基-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合成操作简便,产率52%。用红外光谱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三硅氧烷和四硅氧烷乙氧基化物的合成和性能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六甲基二硅氧烷和甲基二氯硅烷为原料,通过水解、平衡反应和分馏,得到了1,1,1,3,5,5,5-七甲基三硅氧烷和1,1,1,3,5.7,7,7-八甲基四硅氧烷;再与烯丙基聚氧乙烯醚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三硅氧烷乙氧基化物和四硅氧烷乙氧基化物。用FT-IR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它们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三硅氧烷乙氧基化物和四硅氧烷乙氧基化物的表面张力分别为20.2mN/m和22.4mN/m。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直接法合成三乙氧基硅烷所用硅粉对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硅粉与处理前相比,比表面积增加了181%,对反应有不良影响的元素铁和铅均大幅下降,铁元素减少94.42%;铅元素含量减少93.05%;温度为210℃,其他条件下相同时,处理后的硅粉比处理前反应选择性提高75%。  相似文献   

5.
以硅粉、乙醇为原料,以氯化亚铜、氧化铜、铜粉混合物为催化剂直接合成了三乙氧基硅烷,考察了硅粉粒度、反应温度、溶剂用量及乙醇流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法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硅粉粒度60~200 μm,V(溶剂)∶m(硅粉)=2∶1,反应温度215℃,0.6《乙醇加入速度(L·h-1)/反应介质体积(L)《0.8,此时产品收率达80%以上、选择性约为90%.  相似文献   

6.
具有多齿配位基的硅单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远荫  卢雪然 《化学试剂》1992,14(2):107-108,98
通过含多齿配位基的烯烃与三乙氧基硅烷的硅氢加成反应、或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与β-氯乙基硫醚的缩合反应,合成了5种新型具有多齿配位基的硅单体。  相似文献   

7.
合成和表征了氯乙酰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以其为引发剂,在氮化亚铜/联吡啶存在下,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大分子链端含三乙氧基硅基团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用1H—NMR,FTIR,GPC和元素分析等对聚合物进行表征。GPC分析结果显示,产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理论计算值很接近,具有较小的相对分子质量多分散系数。DSC和TG结果显示,产物的Tg为78℃,最快热失重出现在347.2℃左右。  相似文献   

8.
以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在水相中通过相转移催化合成了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Si-69).讨论了反应温度、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多硫化钠的量之比、相转移催化荆的用量等对合成反应的影响.水相中合成Si-69的较佳工艺为: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多硫化钠的量之比为2.1:1,相转移催化剂的用量为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质量的2%,反应温度80℃,可制得硫含量高于22.8%,纯度高达95%以上的Si-69.  相似文献   

9.
蔡明中 《化学试剂》1998,20(2):76-78
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用气相法二氧化硅固载,再与氯亚铂酸钾作用,合成了聚γ-巯丙基奎氧烷铂(Ⅱ)配合物。研究了该了该梧全物对烯烃与三乙氧基硅烷的硅氢加成反应的催化特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后接枝法将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接枝到二氧化硅网络中,合成了氨丙基功能化的MCM-41介孔硅。FTIR结果显示,氨基被共价键键合到了介孔硅基体上。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功能化材料可以选择性吸附水溶液中的pb2+,最大吸附量为193mg·g1。  相似文献   

11.
朱振峰  付璐 《佛山陶瓷》2013,23(5):6-11
本文介绍了数字喷墨打印用陶瓷颜料的几种制备技术,如:固相分散法、溶胶-凝胶法、化学共沉淀法、水热法、微乳液法、自蔓延燃烧法、微波加热法、机械化学合成法、声化学法等。对这些工艺技术的组合,如:超声-共沉淀、共沉淀-水热、微波-溶胶凝胶、微波-水热、微乳液-水热、自蔓延燃烧-水热技术等也作了分析。讨论了陶瓷数字喷墨打印技术的特点、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esents firstly the overview of process synthesis by quoting paragraphs found in the reivew papers on process synthesis, secondly the systems approach to process synthesis in various stages of process engineering, and finally the feature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From the viewpoint of engineering practive, the necessity of synthesizing “workable” systems is emphasized and a future direction for process synthesis research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3.
氨气不仅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良好的氢载体,其可以作为无碳燃料的属性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低能耗高效率的合成氨工艺是实现氨作为燃料应用的关键。阐述了合成氨工艺的发展历程,概述了以Haber-Bosch工艺为基础的多相催化和光、电等外场力驱动的合成氨工艺的新发展,重点介绍了化学链合成氨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传统Haber-Bosch工艺苛刻的反应条件以及热力学和动力学之间的矛盾,促使科研工作者一直努力探索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型合成氨技术。随着催化科学和表面科学的进步,人们对合成氨的反应机理和催化剂的物化性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为开发“绿色”合成氨工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如要提高过渡金属催化合成氨性能,须尽量规避表面物种吸附能间的线性关系。另外,以可再生能源为能量来源的光、电催化合成氨,借助外场作用可以有效影响反应速率和机理。化学链技术的发展为合成氨工艺提供了新思路,将合成氨过程解耦为吸氮和释氮产氨2个或多个分步反应,可较好地缓解合成氨热力学和动力学矛盾,规避反应物竞争吸附。同时,各分步反应可分别优化,使整个化学链合成氨工艺达到最佳反应效果。未来采用太阳能聚热供能以及以生物质炭为碳源,并对化学链合成氨工艺进行经济性分析反馈指导工艺流程的优化,可降低碳基化学链制氨工艺的成本和能耗。  相似文献   

14.
就硫化促进剂NS合成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介绍与探讨,结合硫化促进剂NS合成工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更加科学的硫化促进剂NS的优化合成技术。  相似文献   

15.
弥永丰 《化肥设计》2007,45(3):11-13
论述了合成氨原料气精制过程所采用的铜氨液吸收工艺、液氮洗涤工艺、甲烷化工艺、醇烷化工艺的技术原理和工艺特点;从各工艺对CO变换和CO2脱除的要求、对氨合成过程的影响以及吸收洗涤剂的来源、能量消耗、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合成氨原料气体精制工艺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棕榈酸异丙酯的现有合成试验方法、原理及工艺条件进行分析、对比,了解影响棕榈酸异丙酯合成的关键因素,对已有合成方法、工艺进行综合评述,提出各种方法、工艺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大型煤制甲醇的气化和合成工艺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纪龙 《煤化工》2005,33(5):1-5
阐述了大型煤制甲醇装置中煤气化和甲醇合成的工艺路线选择。对比了固定床、流化床和气流床三种气化工艺,得出:大型煤制甲醇的煤气化宜选气流床气化技术;对比了干粉煤气化和水煤浆气化两种流化床工艺,得出:前者优于后者。并以固定床的甲醇合成为例,介绍了串塔合成流程和双级合成流程以及几种大型甲醇合成塔的选用。  相似文献   

18.
优化甲醇合成气组成以获取装置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阐述了合成甲醇的理论基础 ,指出合成气组成的重要作用。评价了多种合成气之优劣 ,提出装置挖潜的方向 ,推荐天然气化工与煤化工联合进行合成气组成改造的三种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9.
钱继海 《广州化工》2014,(17):115-117
随着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将煤炭气化,并合成CO与H2O,以更好地转化为低碳醇。它将会是绿色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而通过煤炭气化,以合成低碳醇将会是更为重要的途径。通过煤炭合成气,可制备低碳醇。在确定低碳醇合成工艺条件过程中,我们可确定其煤炭气化的转化方式,并逐步地完善现阶段的煤炭合成低碳醇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20.
张腾云  钟理 《化工进展》2007,26(2):194-197,203
介绍了过氧乙酸合成工艺及在环境、能源、聚合物/树脂和仿生化学领域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合成工艺的缺陷并提出了工艺改进的建议。指出过氧乙酸的重要作用除了其广谱杀菌能力外,更体现在合成化学与工业领域的各类特殊氧化反应中。建议加强过氧乙酸合成工艺尤其是乙醛液相一步氧化工艺的开发和工业领域的应用研究,以促进相关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