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食管胃结合部胃肠间质瘤的主要手术方式有局部切除和近端胃切除,在满足安全手术切缘的前提下,如果齿状线可以完整保留,即可以采取局部切除。近端胃切除术后的主要消化道重建方法有食管-管状残胃吻合,其中食管-管状残胃前壁吻合防反流效果更佳;Kamikawa双浆肌层瓣成型术操作复杂,但是防反流效果可靠;间置空肠重建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反流,连续间置空肠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双通路重建是近年比较常用的方法,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贫血和维生素B12缺乏。  相似文献   

2.
近端胃大部切除仅适于T1N0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近端胃大部切除后食管-残胃吻合是最常用的术式,但是由于破坏了防反流结构,造成残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导致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残胃前壁吻合可以在残胃残端形成类似胃底结构,形成HIS角,防反流作用明显。采取食管与胃黏膜单层套入式吻合也可以达到防止反流的效果。管状胃基本保持了胃的解剖结构,具备食物的贮存与消化功能。间置空肠可以有效防止反流,空肠储袋间置增加了残胃容量。双通路加近口端储袋可以延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 长径<4 cm的胃上部癌远端淋巴结转移少见, 行近端胃切除术即可满足根治要求。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食物淤滞、吻合口狭窄、营养吸收差, 都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不断推广, 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已经标准化, 但是消化道重建方式尚未达成标准共识, 而抗反流成为近年临床关注热点。通过间置空肠达到抗反流效果, 保留或重建抗反流结构的食管残胃吻合, 包括各种抗反流的附加手术, 各有优劣。笔者全面详细介绍各种主流抗反流手术方式及其改良方案, 以期为同道提供参考, 让患者最大化获益。  相似文献   

4.
近端胃切除术是一种保留功能的胃切除手术,近年来在早期胃癌的外科诊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近端胃切除术相较于全胃切除术具有能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等优点,但是由于其破坏了原有的贲门抗反流结构,病人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对于近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目前尚缺乏公认的理想方法。临床较常用的重建方式包括食管残胃吻合、间置空肠吻合及双通道吻合。同时,各种改良或新型消化道重建方式也在临床应用中不断涌现。各种近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各有利弊,需要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5.
近端胃切除是针对上部胃的早期癌的手术,比远端胃切除能够保存更多的胃功能和获得更佳的生存质量。由于切除上部胃,贲门功能丧失、胃的容积变化等所致反流性食管炎是该术式降低术后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重建的方式多种多样,残留胃的大小决定重建方式的选择。重建时应充分注意保证安全的消化道吻合,防止胃液、肠液的食管、胃的反流,保证食物的贮存和排空功能,保存生理性通路以及保障残胃、胆、胰的内镜检查的可行性。目前,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中仍以食管胃吻合和间置空肠法为主体,间置空肠贮袋仍处于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6.
全腹腔镜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分为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及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这两类重建方式又分成不同的术式,其中部分重建方式的功效仍存争议。全胃切除术目前仍是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主要手术方式;近端胃切除术应用较少,但其术后抗反流重建方式的出现有望扩大近端胃切除术的适应证。管形吻合能够获得较高的切缘,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直线形吻合的全过程均可在腹腔镜下完成,主要适用于Siewert 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对于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如何保证食管空肠吻合口的安全,降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是争议的焦点。对于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各种重建方式是否具有抗反流功效仍然需要高级别研究证据来证实。在临床实践中,术者须在遵守消化道重建一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病人自身情况,以病人为中心,选择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7.
由于解剖部位的特殊性, 近端胃切除术后失去了食管胃结合部原有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需要进行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来改善患者术后的反流。传统的双通道吻合方式适用于绝大部分近端胃切除术中的消化道重建, 抗反流效果好, 尤其适用于残胃过小、不适合做食管残胃吻合、糖耐量减低的患者。但是由于手术方式复杂, 吻合口多, 在完全腹腔镜下操作存在较大的难度。我们中心在熟练开展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法的前提下, 对其进行了改良。本视频就改良双通道吻合法在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近端胃癌行近端胃根治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手术安全性、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数据,为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最佳选择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92例早期近端胃癌行近端胃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行传统食管残胃吻合术(EG组);20例行单通道空肠间置术(JI组);27例行双通道空肠间置术(DTR组)。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围手术期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间的比较连续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三组间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EG组较JI组及DTR组手术时间更短,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在术后总并发症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比较中,JI组、DTR组均比EG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JI组与DTR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早期近端胃癌采用空肠间置吻合术手术相对安全,近端胃切除后残胃食管吻合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较高,空肠间置术能够明显降低近端胃切除后食管反流发生,是早期近端胃癌根治术后较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的应用越来越多。传统的食管残胃吻合方式会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多种抗反流的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被应用到临床。笔者结合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以及自身的临床经验,对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进行临床评价,重点讨论了食管胃吻合(食管胃后壁吻合、食管胃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Ⅱ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南阳市中医院2014-12—2018-12间收治的48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Ⅱ型)患者,均采用左胸腹联合入路近端胃切除食管-管状胃重建,观察术中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202.92±15.6)5min,术中出血量为(295.62±52.36)mL,清扫淋巴结数量为(18.24±1.17)枚,总胸腔引流量为(855.62±72.53)mL,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为(3.01±0.89)d,住院时间为(11.35±2.07)d。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各1例。结论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Ⅱ型)患者采用左胸腹联合入路近端胃切除食管-管状胃重建,操作简单易行,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连续性空肠间置在胃次全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胃次全切除术时采用连续性空肠间置完成消化道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远端胃癌患者34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16例,B组18例。胃次全切除后,A组行残胃与空肠、十二指肠与空肠的端侧吻合,再行空肠侧侧吻合,将胃空肠吻合的输入袢空肠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的输出袢空肠分别结扎阻断,形成完整的连续性间置空肠代胃。B组行Billroth Ⅱ式消化道重建。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Visiek分级指数、血浆白蛋白水平、每餐进食量和体重,并用胃镜检查残胃和吻合口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1年观察,Visiek分级指数两组比较,u=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所有患者平均每日进食量均在术前水平的85%以上,B组只有14人达到该水平。两组手术前后体重减少值比较,t=-2.1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前后血浆白蛋白变化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5,P〈0.05);A组在1年后显著增加,与术前相比(t=-2.1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1年胃镜复查,A组残胃未发现胆汁反流,吻合口通畅,吻合口黏膜和间置空肠无充血、水肿,而B组发现残胃内胆汁潴留11例(61.1%),吻合口炎症13例(72.2%),吻合口溃疡2例(11.1%)。结论 连续性空肠间置能够恢复消化道生理通道并避免反流性胃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The Roux-en-Y recostruction after total or subtot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is frequently performed to prevent esophageal alkaline reflux. Also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and end-to-side gastrojejunal anastomosis, as usual in former experience, the alkaline reflux can be efficaciously treated by conversion in an esophago-jejunal Roux-en-Y procedure. The main factor preventing reflux is the length of jejunal loop, at least of 35-40 cm. The recostruction with a Roux-en-Y jejunal loop offers the advantage to meet together two primary requirements: the restoration of digestive travel from esophagus to intestine, and the prevention of on alcaline reflux esophagitis, both with relevant simplicity and without a time-consuming surgical technique. Also as a consequence the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is decreased. The obvious suitable requirement is a sufficient lenght of the jejunal loop for a reservoir of the ingested food and to oppose the antiperistaltic jejunal movements thanks to the effects of the new activated jejunal pace-maker.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近端胃癌患者手术后消化道重建减少消化液反流发生的方法。方法:设计两种新型吻合方法,即保留贲门结构的食道-残胃吻合术和环状襻式单通道空肠间置术。将两种新术式临床效果与同传统的近端胃切除吻合和全胃切除相比较。结果:4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各组术后体质量和营养指数在6个月时无明显差异(P>0.05),在24个月时两种新术式组明显优高于传统吻合术组(P<0.05);在术后3年时的生存质量、食管反流的发病率和食管炎的Visick分级方面两种新术式组明显优于传统吻合术组(P<0.01);各组间的1,3,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贲门的近端胃癌根治术与环状襻式单通道空肠间置吻合术有望成为胃底贲门癌手术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近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及重建术式的临床效果与术后生存情况。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0月82例行近端胃癌根治切除术患者资料,其中22例行近端胃切除术后食管残胃吻合重建(食管胃吻合组),40例行全胃切除术后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重建(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20例行近端胃切除术后功能性空肠间置重建(空肠间置组),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营养状态以及术后生存率。结果:食管胃吻合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另两组(均P<0.05);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淋巴结清扫数明显多于另两组,但营养指标方面不如另两组(均P<0.05);三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腹泻、倾倒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另两组(均P<0.05);三组患者1、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91,P=0.554;χ2=0.419,P=0.831)。结论:三种近端胃癌手术生存率相似,近端胃切除术加食管残胃吻合创伤性小,近端胃切除术加功能性空肠间置术后生活质量更高,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理想方式。方法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肿瘤外科前瞻性入组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Ⅱ型和Ⅲ型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15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S吻合组(80例,采用3S空肠间置法吻合)和传统吻合组(73例,采用食管残胃后壁吻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指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3S吻合组与传统吻合组手术时间[(163.2±12.3) min比(154.7±14.1) min]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7.5%(6/80)比13.7%(10/7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术后6月开始,3S吻合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及维生素B12等营养指标均明显高于传统吻合组(均P<0.05)。术后18月,3S吻合组较传统吻合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降低[20.0%(16/80)比46.6%(34/73), P<0.01],胃排空时间明显延长[(160.8±8.1) min 比(61.1±10.8) min, P<0.01]。术后QLQ-C30量表调查结果显示,3S吻合组术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传统吻合组(P<0.05)。结论Ⅱ型和Ⅲ型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胃切除后采用3S空肠间置法进行消化道重建,具有良好的抗反流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远期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减少近端胃癌根治术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及增加胃切除术后的残胃容量,提高胃癌术后的总体生存质量。方法:在近端胃癌根治术后,将带血供的回盲肠移植于残胃与食道之间,结果:14例中,术后第10天恢复正常饮食的11例;食道回肠吻合口漏及狭窄各1例;死亡1例。生存的13例中随诊6~12个月,均无返流性食道炎症状,恢复术前饮食量。结论:保留幽门回盲肠代胃可有效防止近端胃癌根治术后的反流性食道炎及增加饮食量,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Choices and evaluation of 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 for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LIANG Han. Department of Gastric Cancer Surgery,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 Hospital;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 Tianjin 300060,China
Abstract Local resection and proximal gastrectomy are the main choices for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which located in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The prerequisite for local resection is safety margin and preserving of the Zigzag line. The reconstruction after proximal gastrectomy includes esophagus-gastric tube anastomosis, among which patients with esophagogastric tube anterior wall anastomosis provides good effect to prevent reflux symptoms; Kamikawa procedure with double flap technique which is considered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the prevention of reflux after esophagogastectomy; jejunal interposition maybe a good candidate for reconstruction and uncut interposition can simplify the procedure; double-tract reconstruction is a common procedure which can prevent postoperative anemia and vitamin B12 deficiency.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较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对2001年6月—2008年6月所施行的全胃切除术采用保留幽门空肠间置术和食管空肠Orr式Roux-en-y吻合术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对其术后12个月无肿瘤复发的96例患者进行营养状况(体重、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指标)观察对比。结果: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间营养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保留幽门空肠间置重建组较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组倾倒综合症和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更低。结论:保留幽门空肠间置重建术可作为早、中期上半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重建时的优先术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可作为全胃切除术后不能行保留幽门空肠间置重建术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