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培哚普利联合坎地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及其对患者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和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20例老年CHF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培哚普利组、坎地沙坦组和联合用药组各4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抗CHF治疗,在此基础上,培哚普利组给予培哚普利治疗,坎地沙坦组给予坎地沙坦治疗,联合用药组则联合应用上述2种药物,均治疗8周,检测各组治疗前后ET-1、IL-6、MMP-9浓度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血清ET-1、IL-6、MMP-9浓度分别为(156.34±13.22)ng/ml、(131.20±10.76)ng/L、(256.45±18.21)μg/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与培哚普利组和坎地沙坦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培哚普利组和坎地沙坦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IVST及LVPW分别为(47.74±4.21)mm、(38.89±3.49)mm、(7.55±0.58)mm、(7.35±0.71)mm,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LVEF为(50.43±6.55)%,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与培哚普利组和坎地沙坦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哚普利组和坎地沙坦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变化明显,但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培哚普利组(72.50%)和坎地沙坦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且血糖、尿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培哚普利和坎地沙坦单用于治疗老年CHF均能取得显著疗效,2者疗效相当,但联合应用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与氯沙坦联合治疗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 (CHF)对心室重构与血脑利钠肽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与培哚普利加氯沙坦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 3个月测定心功能与左室内径等指标 ,并测定血浆BNP含量的变化。结果 BNP与NYHA分级、LVEDD、LVESD呈正相关 ;与LVEF增加呈负相关。培哚普利加氯沙坦组LVEDD、LVESD下降显著 ,LVEF增加明显 ,与培哚普利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5)。结论 培哚普利加氯沙坦治疗老年CHF较单独应用培哚普利治疗能更好地改善心衰 ,预防左室重构、降低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坎地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使用培哚普利联合坎地沙坦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心功能、左心室形态、活动能力、氧化指标、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37.50%)和总有效率(82.1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均显著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 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明显上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坎地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4.
黄绍湘  卫智权  何贵新  黎芳  卢幻真 《内科》2007,2(3):322-324
目的探讨单用或联合应用坎地沙坦、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105例CHF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坎地沙坦组35例,加用坎地沙坦4~8mg/d;培哚普利组35例,加用培哚普利4mg/d;坎地沙坦加培哚普利联合治疗组35例,培哚普利4mg/d及坎地沙坦4~8mg/d。疗程均为24周。测定治疗前、后病人的心率、血压、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胸比例。结果治疗24周末各组心功能均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LVEDd、LVMI、LVEF、心胸比例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更明显。结论培哚普利及坎地沙坦可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并能有效抑制及逆转CHF的心室重塑,两者联合治疗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培哚普利和坎地沙坦倍增剂量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218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3组:培哚普利组(4mg/d治疗2周后改用8mg/d)、坎地沙坦组(4mg/d治疗2周后改用8mg/d)、对照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2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坐位血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变化,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培哚普利组治疗后LVMI、血清脑钠肽、hsCRP均明显下降(P0.05);坎地沙坦组血清LVMI、脑钠肽亦出现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清hsCRP则显著降低(P0.05);3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培哚普利组84.9%,坎地沙坦组69.3%,对照组52.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哚普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5.1%),其中咳嗽副反应发生率为6.5%,而双下肢水肿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培哚普利和坎地沙坦倍增剂量治疗均能减轻左室肥厚,对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6月彬县县医院收治的9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治疗期间血压、心率、血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肌酐变化〕,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及6分钟步行距离〕、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18例、有效23例、无效6例,对照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25例、无效16例,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压、心率、ALT及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血钾、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IVST、LVPWT、6分钟步行距离及血浆SOD、CAT、GSH-Px及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LVEDD、LVESD、IVST、LVPWT均小于对照组,LVEF及血浆SOD、CAT、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血浆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培哚普利治疗CHF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0例,三均予CHF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口服培哚普利、B组口服坎地沙坦、C组同时口服坎地沙坦及培哚普利,疗程均为3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各组心功能均明显改善,但临床疗效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胸比例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尤以C组更明显.认为培哚普利及坎地沙坦均可改善CHF心功能并能有效抑制及逆转心室重塑,两者联用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不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9月新疆喀什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并CHF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坎地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益心舒胶囊联合坎地沙坦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内皮素1(ET-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LVESD短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ET-1、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ET-1、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冠心病并CHF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ET-1、MMP-9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坎地沙坦对老年陈旧前壁心梗合并心衰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2月~2008年1月问因陈旧前壁心梗合并心衰(Ⅱ~Ⅲ级,NYHA分级法)住院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4mg/d;另一组加用培哚普利4mg/d。随访6月;分别监测患者的血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比较运动耐量和住院次数。结果:对于陈旧前壁心梗合并心衰的老年患者,国产坎地沙坦与培哚普利均有效的降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P〈0.01),均有效的升高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左室舒末容积(P〈0.01).坎地沙坦与培哚普利对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末容积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国产坎地沙坦可有效的降低老年陈旧前壁心梗合并心衰的患者的血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末容积。其疗效等同于培哚普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CHF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给予培哚普利(2~4)mg/d,美托洛尔(6.25~75.00)mg/d;对照组50例,服用同等剂量安慰剂。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病人心率减慢,心功能改善,超声心动图复查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房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增高(P〈0.05或P〈0.01)。结论CHF病人长期服用培哚普利加美托洛尔可使心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螺内酯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60例老年DCM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为螺内酯联合培哚普利,加基础用药(地高辛、双氢克尿噻);对照组为培哚普利加基础用药。治疗10周后复查两组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血清钾、镁和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24h室性早搏(VA)数均有减少(P〈0.05或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LVEF显著增加(P〈0.05)。两组均未发现高血钾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在老年DCM心力衰竭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较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2.
陈英  段小嬿  张树锋 《内科》2008,3(6):830-831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单盲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培哚普利4mg/d,曲美他嗪20mg,3次/d;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及安慰剂治疗,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显效率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9%(P〈0.05);与治疗前相比,血压、LVEF、SV、CI均有显著改善(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培哚普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CHF可以增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坎地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浓度的影响。方法将20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和坎地沙坦,疗程为6个月。测定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给药6月后血浆BNP浓度、心脏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心脏指数(CI)。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51%、40%、9%,对照组分别为40%、31%、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EF、FS、CI改善(P均〈0.01),血浆BNP浓度降低(P〈0.01)。结论比索洛尔联合坎地沙坦可降低CHF患者的血浆BNP浓度,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9含量的变化及其培哚普利的的干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健康人做对照,60例ACS患者随机被分为常规治疗组(n=30例)和培哚普利治疗组(n=30例),治疗3周,治疗前、后测量血清MMP-2和MMP-9含量的变化。结果:ACS患者血清MMP-2,9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培哚普利组血清MMP-9含量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培哚普利能够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分泌。  相似文献   

15.
替米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将11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辛伐他汀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辛伐他汀组和常规对照组,各组均38例,随访180 d,观察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以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1%,优于辛伐他汀组(78.9%)和常规对照组(65.8%)(P<0.05). LVEF、LVEDD改变辛伐他汀组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LVEDD、LVESD、LVEF及E/A改变更加显著(P<0.05).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CHF比单用辛伐他汀的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43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组(73例)和贝那普利组(70例)。观察时间为24周,对比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生化各项指标的变化,记录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65.3%和92.1%)高于贝那普利组(58.1%和80.9%);联合治疗组无效率(7.9%)显著低于贝那普利组(19.1%)。治疗前后两组LVEDD、LVESD均明显缩小,两组LVEF均有明显改善,但联合治疗组LVEDD、LVESD缩小较贝那普利组更为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不仅能改善CHF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及临床症状,而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培哚普利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纠正心衰的常规治疗,但治疗组加用培哚普利(Perindopril)4mg/天-8mg/天,疗程8周,两组治疗前后分别作超声心动图测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外周血管阻力(SVR)。结果:培哚普利组在治疗前LVEF、CO、CI、LVFS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低于正常水平,SVR与对照组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高于正常水平,治疗后培哚普利组与对照组比较LVEF、CO、CI、LVFS显著增加(P<0.01),而SVR显著降低(P<0.01)。结论:培哚普利长期治疗可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紊乱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剂量合贝爽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小剂量合贝爽、培哚普利、小剂量合贝爽联合培哚普利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尿微量白蛋白变化,同时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小剂量合贝爽组和培哚普利组,三组患者的血压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对比(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脉压差与小剂量合贝爽组对比(P〈0.05);与培哚普利组对比,脉压差改善明显(P〈0.05);收缩压改善程度对比(P〉0.05)。三组患者的舒张压水平对比(P〉0.05);与治疗前对比,三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与小剂量合贝爽组及培哚普利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接受小剂量合贝爽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明显降低患者收缩压及脉压差,降低尿微量尿蛋白,服药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奥美沙坦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临床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CHF病人6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沙坦酯片治疗,两组病人均连续治疗4周。通过心脏彩超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检测两组病人血浆脑钠肽(BNP)水平,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LVESD、LVEDD、LVEF和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LVESD、LVEDD明显小于对照组,LVEF明显大于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彩超检查可有效判断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奥美沙坦酯治疗CHF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心率变异性、动脉僵硬度、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辽宁省金秋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培哚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培哚普利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 ms的RR间期所占的百分数(PNN50)、高频(HF)、低频(LF)、极低频(VLF)及LF/HF〕、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左心室肥厚指标〔包括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SDNN、RMSSD、PNN50、HF、LF、VLF、LF/HF及治疗后SDNN、RMSSD、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F、VLF、LF/HF低于对照组,HF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baPWV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LVMI、LVEDD、LVPWT、IVST及治疗后IV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MI低于对照组,LVEDD短于对照组,LVPWT大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能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动脉僵硬度,改善心率变异性,逆转左心室肥厚,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