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地高辛标记的人β神经生长因子DNA探针原位杂交组化技术,研究雌性ICR小鼠颌下腺的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表达。颌下腺经4%多聚甲醛固定,常规冰冻切片,并以同种雄性小鼠颌下腺作阳性对照。实验结果显示,雌性小鼠颌下腺的NGFmRNA分布与雄性小鼠相同,主要存在于纹状管和颗粒曲管上皮细胞中,但杂交信号明显弱于雄性小鼠;在原位杂交反应阳性的纹状管或颗粒曲管上皮细胞之间常可见到几个阴性细胞,阳性管道的密度亦显著低于雄性小鼠。研究表明,小鼠颌下腺NGF基因的表达受到雄激素的调节,这种调节作用可能发生于转录水平。NGF基因转录少,纹状管或颗粒曲管部分上皮细胞NGF基因不开放以及颗粒曲管不发达是雌性小鼠颌下腺NGF含量明显低于雄性小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醋酸铅自由饮服地,制备小鼠铅中毒模型,观察铅中毒对小鼠颌下腺的毒性作用,光镜结果表明,铅中毒可使小鼠颌下腺间质血管扩张,纤维增生,腺导管上皮细胞粘液增多;整个颌下腺腺叶萎缩,细胞数量减少,腺间隙增加,腺导管上皮变薄,电镜结果显示,铅中毒小鼠颌下粗面内织肉明显扩张,线粒体肿胀。  相似文献   

3.
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SABC)方法,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正常雄性小鼠颌下腺的分布。结果发现染色颗粒位于颌下腺颗粒纡曲导管和纹状导管细胞,呈棕色。提出NGF在颌下腺的分布与其作用有待深入研究。 ‘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D-半乳糖所致衰老大鼠下颌下腺神经生长因子(N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的改变.方法 选取18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D-半乳糖,连续60 d,制造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下颌下腺NGF、EGF的阳性表达.结果 NGF、EGF阳性反应颗粒为浅棕色至深褐色,主要分布于颗粒曲管细胞及纹状管细胞顶部胞质中,腺泡细胞为阴性.正常组NGF、EGF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D-半乳糖所致衰老大鼠下颌下腺NGF、EGF表达较正常大鼠明显减少,说明NGF、EGF表达伴随衰老明显降低,为延缓组织退行性改变、预防衰老性涎腺疾病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5.
赵豫凤  刘广忠  杨加周  苗乃周 《医学争鸣》2006,27(24):2253-2255
目的:观察应激状态下大鼠颌下腺内瘦素表达的变化,探讨应激反应对颌下腺瘦素分泌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水浸束缚应激(WRS)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WRS组(n=10)和对照组(n=10),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颌下腺内瘦素的定位与分布;用ELISA法检测两组大鼠血清和颌下腺组织中瘦素水平.结果:瘦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定位于颌下腺导管的颗粒曲管和纹状管,腺泡细胞为阴性,其中颗粒曲管上皮细胞呈强阳性反应. WRS组大鼠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瘦素免疫反应细胞的染色强度高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相比,WRS组大鼠血清和颌下腺中瘦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瘦素表达于大鼠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水浸束缚应激可致大鼠血清和颌下腺中瘦素浓度增加,颌下腺内瘦素可能参与应激反应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在大鼠颌下腺上皮细胞的表达及分布特征,探讨GABA与腺体合成和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技术,检测GABA、GABA-A和GABA-B受体在SD大鼠颌下腺中的表达,并比较GABA和受体在腺泡和导管系统中的表达强度和细胞分布特征。结果:GABA、γ-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基(GABA-A α1)、GABA—BR1和GABA-BR2在SD大鼠颌下腺中均有阳性表达。GABA主要分布在颌下腺腺泡和闰管、纹状管和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导管上皮强度大于腺泡上皮,且以纹状管和小叶间导管表达强度更明显,而分布特征比较一致,均位于细胞基底部。GABA-A α1表达于颌下腺小叶间导管、纹状管和部分腺泡上皮;GABA—BR1仅在纹状管上皮有散在表达。结论:大鼠颌下腺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中存在GABA及其受体,GABA系统可能通过GABA受体参与颌下腺分泌和排泄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葛志华  王春艳  高福禄  杜金凯 《河北医学》2006,12(11):1081-1083
目的:探讨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神经生长因子、C-Fos蛋白表达与其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取3、4、6、8、10月龄db/db(单基因遗传自然发病)型糖尿病小鼠颌下腺(实验组)及相应月龄的db/ m正常小鼠颌下腺(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颌下腺NGF、c-fos阳性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糖尿病发展,颌下腺实质组织萎缩,细胞缩小,形态不规则,排列不整齐,间质纤维增生,各月龄糖尿病小鼠颌下腺C-fos阳性细胞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1),NGF阳性细胞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1),且逐渐减少,呈下降趋势。且逐渐减少,呈下降趋势。结论:颌下腺颗粒曲管细胞合成和分泌NGF功能降低,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db/db糖尿病状态下颌下腺细胞表达c-fos蛋白明显降低,c-fos低表达可能与颌下腺实质的萎缩性形态学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成人及大鼠下颌下腺内NT 3的定性、定位及生物学意义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方法。结果 成人下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呈NT 3免疫反应阳性 ,其中以纹状管最为明显。大鼠下颌下腺颗粒曲管、纹状管及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呈NT 3免疫反应阳性。两者的导管上皮细胞核和腺泡细胞均为阴性。结论 成人及大鼠下颌下腺中有NT 3的表达 ,提示NT 3可能参与了下颌下腺复杂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实验性铅中毒对小鼠颌下腺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小鼠以0.5%醋酸铅染毒8周,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血铅和颌下腺铅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铅染毒染毒对小鼠颌下腺NGF免疫阳性复合物分布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性铅中毒小鼠体重下降,血铅和颌下腺铅含量显著升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铅染毒小鼠颌下腺NGF免疫阳性反应明显弱于正常小鼠。结论:铅可减少颌下腺NGF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生后各发育阶段大鼠的颌下腺,发现NSE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颌下腺的纹状管和颗粒曲管(GCT)细胞,染色强度随年龄增长而加强。电镜观察表明NSE阳性反应在多颗粒细胞最强;少颗粒细胞次之;无颗粒细胞极弱或阴性。NSE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分泌颗粒之间的胞质中,以及线粒体和内质网膜的表面,细胞核和分泌颗粒以及其他细胞器均为阴性。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显示纹状管与GCT中NSE相对含量从生后2周的1.61±0.11增加到成年时的5.95±0.81。各年龄组间酶含量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1.
大鼠下颌下腺内ncNOS及NT-3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大鼠下颌下腺内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cNOS)及神经营养因子(NT-3)进行定性和定位研究.方法取10只SD大鼠下颌下腺,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大鼠下颌下腺颗粒曲管、纹状管及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呈ncNOS及NT-3免疫反应阳性,而腺泡细胞则为阴性.结论大鼠下颌下腺导管上皮中有ncNOS及NT-3的表达,提示下颌下腺具有复杂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2.
雌性小鼠颌上腺NGFmRNA的原位杂交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高辛标记的人β神经生长因子DNA探针原位要交组化技术,研究雌性ICR小鼠颌下腺的神经生长因子基因表达。颌下腺经4%多聚甲醛固定,常规冰冻切片,并以同种雄性小鼠颌下腺作阳性对照。实验结果显示,雌性小鼠颌下腺的NGFmRNA分布与雄性小鼠相同,主要存在于纹状管和颗粒曲管上皮细胞中,但杂交信号明显弱于雄性小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瘦素及其受体在家兔下颌下腺和胃的分布和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果:兔下颌下腺的纹状管和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呈瘦素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阳性物质分布在胞质,细胞核为阴性反应。胃底腺壁细胞亦呈瘦素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核为阴性反应。结论:家兔下颌下腺和胃底腺壁细胞中有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提示瘦素可能参与下颌下腺和胃分泌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小鼠实验性糖尿病对胰腺腺泡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实验性糖尿病对胰腺腺泡细胞的影响,我们用四氧嘧啶对小鼠建造糖尿病模型。8wk后,取小鼠胰尾组织作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胰腺内部分腺泡细胞萎缩、细胞排列松散,并有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嵴紊乱、空泡变性,胞浆内出现髓样小体,酶原颗粒减少。表明实验性糖尿病对小鼠胰腺腺泡细胞的结构有一定的损害作用,进而使胰腺外分泌部的分泌功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体视学的角度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小鼠颌下腺颗粒曲管的内分泌调节机制,为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显微测微尺测出ICR雄性小鼠注射HCG或生理盐水后颌下腺颗粒曲管的各项体视学指标.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颌下腺颗粒曲管的截面积、周长明显降低(P<0.05),比表面及面数密度明显升高(P<0.05),细胞的核质比、细胞核的截面积、周长明显升高(P<0.05),颌下腺颗粒曲管细胞的截面积、周长及胞质的截面积明显降低(P<0.01).结论 HCG可促进颌下腺颗粒曲管合成和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它对颗粒曲管分泌功能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合成功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在小鼠、大鼠等啮齿类动物的颌下腺中陆续发现并分离出20多种生物活性多肽,如神经生长因子、肾素、血管紧张素、淋巴样因子等,其含量以雄性小鼠最为丰富,主要定位于颌下腺的颗粒曲符细胞(简称GCT)内。有些研究工作提示颌下腺有内分泌样功能,可能属于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但至今尚未定论。鉴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简称NSE)是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特异性标记物,也是这些细胞分化成熟的标记物之一,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NSE在颌下腺内的分布与细胞内定位,无疑可为进一步弄清颌下腺的生理作用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方法 成年SD大鼠各3~4只,分别进行光镜与电镜免疫组织化学(组化)的观察。光镜观察组制成厚度为7μm的石蜡切片,以兔抗牛和抗大鼠NSE血清(抗NSEb和抗NSEr)-PAP免疫组化染色,抗血清稀释分别为1:200和1:400。电镜观察组的动物先经4℃ 4%多聚甲醛-0.2%戊二醛混合液心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载脂蛋白 E ( ApoE )基因敲除高脂血症( HLP)对小鼠下颌下腺超微结构以及上游刺激因子 1 (USF1)表达影响. 方法 10只野生型小鼠予普通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10只ApoE基因敲除子鼠予高脂饲料喂养作为高脂组. 造模6个月后,取眼眶血检测血脂;取小鼠下颌下腺组织分别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胆固醇、三酰甘油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升高( P<0. 05 ). HE染色观察到,高脂组小鼠下颌下腺的腺泡明显萎缩,细胞排列紊乱. 电镜下,可见高脂组小鼠导管上皮内线粒体嵴断裂,腺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囊状扩张,结构松散零乱. 免疫组化显示,高脂组USF1表达下降;平均光密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HLP可导致小鼠下颌下腺超微结构出现病理改变, USF1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18.
神经生长因子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的病理类型及嗜神经性中的作用和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法检测4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及33例正常腮腺组织中NGF的表达,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ACC组织中,NGF阳性表达率为92.5%,在正常腮腺组织中,腺泡细胞不着色,导管细胞(闰管、纹管、排泄管)有中等强度表达,两者的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NGF在不同病理类型ACC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嗜神经现象21例,存在嗜神经现象19例,两组间NGF阳性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生存期分析中,NGF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NGF的表达强度与ACC病理类型有高度相关性,ACC与嗜神经性密切相关,NGF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从体视学的角度探讨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对小鼠颌下腺颗粒曲管的内分渥调节机制,为内分渥免疫调节风格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显微侧微尺测出ICR雄性小鼠注射HCG或生理盐水后颌下腺颗粒曲管的各项体视学指标。结果 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颌下腺颗粒同管的截面积,周长明显降低(P〈0.05),比表面及面数密度明显升高(P〈0.05),细胞的核质比、细胞核的截面积、周长明显升高(P〈0.05),颌下腺  相似文献   

20.
VEGF在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应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转基因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形态学改变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cellgrowthfactor ,VEGF)在颌下腺表达的变化 ,旨在说明糖尿病时颌下腺功能损害与上述因子间的关系。方法 :引进日本C5 7BL/ksj—db/ m表型正常隐性基因小鼠 ,近亲交配 ,其纯合子后代 ,即为db/db(单基因遗传自然发病型 )糖尿病小鼠。取 3、4、6、8、10月龄db/db糖尿病小鼠及相应年龄段的db/ m正常小鼠 (对照组 )颌下腺 ,常规固定包埋 ,切片 ,行HE及SP免疫组化染色 ,图象分析仪计数颌下腺内VEGF免疫阳性的细胞数。结果 :随着糖尿病进展 ,颌下腺组织萎缩 ,但间质增生 ,可见血管增多。在db/db糖尿病小鼠VEGF阳性细胞数随着糖尿病进展有一明显增多趋势 ,且与各同龄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强 (p <0 .0 5 )。结论 :VEGF在糖尿病颌下腺表达增强,可能与缺氧有关 ,进而导致间质血管增生 ,新血管形成 ,这也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