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邻苯二甲酸酐为保护剂,对壳聚糖的氨基进行保护.氨基保护的壳聚糖与羧基酞菁锌的活性酯反应,再经脱保护基,得到羧基酞菁锌—壳聚糖偶联物.红外光谱初步确定二者通过酯键偶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偶联物有羧基酞菁锌的特征吸收峰,且Q带最大吸收峰红移,并据此得出偶联物中羧基酞菁锌与壳聚糖的表观摩尔比为3∶1.  相似文献   

2.
酞菁铯及其磺化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出酞菁铯及其磺化衍生物,并以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与红外光谱等方法作出表征,推定产物是一种含配位水的金属铯配合物,同时测定它们的溶解性及光电性质.  相似文献   

3.
以4-(4-羧基苯氧基)-1,2-苯二甲腈为前体化合物合成了具有水溶性的β-四(羧基苯氧基)锌酞菁(p-HPcZn).p-HPcZn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可溶于多种极性溶剂中.光谱实验结果表明,醇类溶剂的碳链增长对p-HPcZn的λmax几乎没有影响,而在非醇类溶剂中λmax随溶剂的配位能力的增加而有所红移.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2,9,16,23-四羧基金属酞菁锌(Zn-taPc),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在乙醇溶剂中的荧光光谱,在356nm的紫外光激发下,Zn-taPc在456nm附近出现发射峰。发现了碘的乙醇溶液对其有荧光猝灭现象,并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首次使用苯二甲腈和硫酸锌反应合成新型的八取代基酞菁锌.合成方法:苯二甲腈和硫酸锌在DMF中搅拌恒温加热,并加入适量的催化剂1,8-二氮杂-双环(5,4,O)十一碳烯-7(DBU),反应完毕后,得到目标化合物.通过时产物进行红外、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和X-RD的测试,表征其结构,从而证实产物就是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以3-硝基邻苯二腈和4-硝基邻苯二腈为原料分别合成了α(β)-四苯氧基酞菁锌,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表征了其结构,并讨论了取代基的位置对酞菁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邻苯二甲醚为初始原料,合成六种2,3,9,10,16,17,23,24-八甲氧基金属酞菁配合物,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IR)、紫外可见(UV/ Vis)光谱表征以及可溶性分析.对比发现各种酞菁IR光谱几乎相同,但是UV/ Vis光谱中甲氧基锌酞菁红移最大,而甲氧基钴酞菁溶解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新型三核酞菁的合成及光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结构新颖的三核酞菁锌,经过元素分析和质谱的表征证明其结构,从而证实产物就是目标化合物.把该材料和PVK旋涂成膜在石英片上,经过光致发光测试,发现在880 nm附近有个比较强的三核酞菁锌的发射峰;然后用旋涂和真空镀膜的方法制作了器件,器件结构为:铟锡金属氧化物(ITO)/聚乙烯咔唑(PVK):酞菁(Pc)/2,9-二甲基-4,7-联苯-1,10-邻二氮杂菲(BCP)/8-羟基喹啉铝(Alq3)/Al.在电致发光光谱中,三核酞菁锌的发射峰出现在900 nm附近,和光致发光一致.  相似文献   

9.
α-四(4-羧基苯氧基)酞菁锌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步合成了水溶性的α-四(4-羧基苯氧基)酞菁锌(Ⅱ),采用UV-Vis、IR、元素分析、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TOF-MS)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光诱导条件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研究了此酞菁锌配合物对Bel-7402细胞抑制作用,考察了不同浓度的配合物对抑瘤效果的影响,当浓度为100 mg.L-1时对肿瘤的抑制率可达71%左右,并确定其细胞生长抑制50%时的药物浓度(即IC50值)为21 mg.L-1.结果发现:此酞菁锌是1种很有潜力的抗癌光敏剂,在光诱导条件下,适宜的浓度具有较高的抑制率,并探讨了其抑瘤机制.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4-氨基邻笨二甲腈与4,5-二辛氧基邻苯二甲腈合成了单氨基六辛氧基不对称酞菁锌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TOF-MS)、IR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采用电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在DMF,THF溶液中的动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2.
平面双核酞菁化合物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主要阐述了平面共享一个苯环的双核酞菁的合成、性质及应用,简单介绍了双核酞菁的发展和两种基本合成方法,并详细介绍了该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还原、荧光、LB膜、液晶性质,同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以4-硝基邻苯二腈和对甲基苯酚为苯环源物质,采用二步反应的模板反应合成法合成了酞菁铜(CuPc);以苯胺为聚苯胺(PANI)源物质,采用一步反应的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并通过掺杂高氯酸、硫酸、硝酸获得半导化的掺杂态PANI.选取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体物质,以分子杂化修饰方法将二者聚合形成一种新的有机半导体材料CuPcxPANI1-x.以磁控溅射、真空镀膜、激光微加工工艺实现了芯片与新型敏感材料的有机结合,利用SEM观察薄膜表面形貌;薄膜气敏特性测试采用静态配气法.结果表明:通过改变酸化掺杂及比例系数,新型有机半导体杂化材料对SO2,NO2,Cl2等气态毒气有较好的气敏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韩明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7):4773-4778
研究嘌呤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初步探讨其体外抗肿瘤活性。以2,6-二氯嘌呤为原料,经取代、溴代、缩合,制备其衍生物;以人的肝癌细胞HepG2为模型,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评价其抗肿瘤活性,并进行初步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合成了17个嘌呤衍生物,结构经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抗肿瘤活性实验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中2位为R-2-氨基丁醇取代、6位为3-氟苄基取代、9位为乙基取代时抗肿瘤活性较好。说明嘌呤衍生物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光谱法研究了不同电子取代基的锌卟啉-富勒烯配合物[ZnP-C60和(p-OCH3) ZnP-C60]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与ZnP-C60相比,含甲氧基修饰的锌卟啉-富勒烯(p-OCH3)ZnP-C60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发射谱带均发生红移.以氙灯作光源,利用三电极光化学电池系统研究了两者在O2/H2O、I2/I3-、Fe(CN)63-/Fe(CN)64-和BQ(苯醌)/H2Q(氢醌)四种介质中的的光伏性质.结果显示,(p-OCH3) ZnP-C60具有优良的光伏性能,尤其在O2/H2O介质电对中,光生电压最大为215 mV.  相似文献   

16.
目的合成苯并咪唑酯及其衍生物,并对其合成方法进行改进研究。方法以邻苯二胺为起始原料合成了苯并咪唑-2-甲酸乙酯(1)和苯并咪唑-2-乙酸乙酯(2),再以丙酮为溶剂,分别与乙酰氯,苯甲酰氯和二茂铁甲酰氯常温反应3 h。结果合成了N-取代苯并咪唑-2-甲酸乙酯酰胺衍生物(1a-1c),N-取代苯并咪唑-2-乙酸乙酯酰胺衍生物(2a-2c),并通过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分子结构。结论合成方法简便、易行、产率高,为进一步形成配合物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熊果酸和齐墩果酸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具有潜在保肝和抗肿瘤活性的三萜类化合物,一些新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衍生物通过对碳-3位羟基,碳-28位羧基的修饰和碳-11位导入羰基而被合成.相关化合物的结构通过IR、^1H NMR和^13C NMR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Ebselen was selected as the lead compound and a series of derivatives of benzisoselenazolone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with pharmacological interest. Under ether-water-NaHCO3 reaction system, 2-chloroselenobenzoyl chloride was treated with a series of sulfanilamide and ten Ebselen derivatives with-SO2NHR group attached to thep-position of 2-phenyl moiety were prepared in good yields. All these new con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1H-NMR, IR, UV spectra and elemental analysis. Xu Hansheng: born in 1931, Professor  相似文献   

19.
以水杨醛与2-溴-4’-氟苯乙酮为原料,合成2-(4-氟苯甲酰基)苯并呋喃,进一步与酚反应,合成得到6个新的苯基醚类苯并呋喃衍生物(2a~2f),其结构经IR、1H NMR和13C NMR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羧甲基化壳聚糖(CMCTS)、琥珀酰化壳聚糖(SU—CTS)及羟丙基化壳聚糖(HP-CTS),通过FTIR表征了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测试分析其分子量、取代度、吸湿保湿性能、增稠性等物理化学性质.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受试菌种,比较了壳聚糖及各类衍生物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与CTS相比各衍生物的抑菌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CMCTS和SU—CTS具有相对较高的抑菌性,HP-CTS具有较好的吸湿能力和保湿效果;而增稠能力与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组成和分子量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