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玉米胚的水酶法提油新工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对油粒细胞壁的机械破碎和酶降解的方法,建立起一种玉米胚油提取新工艺。利用对玉米胚的水热预处理,使胚中天然存在的酶失活并使其结构疏松,油路疏通。玉米胚接着进行捣碎和酶处理。酶反应后,离心分离被释放出来的油脂。水热预处理的最佳pH值、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及捣碎程度经过优化后被确定。水酶法所提油的品质是好的。  相似文献   

2.
水酶法提油工艺的预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水酶法提油工艺的主要预处理方法,重点对国内外油料预处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论述了各类预处理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对水酶法提油工艺进一步的研究和工业化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水酶法提油技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阐述了水酶法提油技术的工艺原理及特点,国内外水酶法制油的总体研究概况,并重点对我国具有资源优势的大豆、花生、油菜籽、玉米胚芽等水酶法提油技术最新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提出了水酶法发展过程中有待提高的问题,并展望了水酶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水酶法提取菜籽油预处理工艺及酶复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酶法技术从双低油菜籽中提取油,在扫描电镜对菜籽颗粒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式、酶品种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皮菜籽先干法粗破碎,沸水处理10min,再用组织捣碎机粉碎后,用细胞壁多糖酶(聚糖酶+果胶酶)与蛋白酶先后作用于菜籽,油脂提取率最高,达到90.99%。   相似文献   

5.
水酶法提油工艺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该文介绍水酶法提取植物油多种工艺方法及有关工艺影响因素,总结水酶法提油特点,对水酶法应用发展进行介绍,并就水酶法提油机理进行讨论,且对水酶法常出现乳状液问题,讨论破乳几种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6.
玉米胚水酶法提油工艺机理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索了玉米胚水酶法提油工艺机理,结果表明:缓冲液中蛋白质溶出量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pH50时,溶出量最低,偏离pH5.0越远,溶出量越高。热处理时间越长,缓冲液pH越低,酶解体系中低分子量蛋白质及肽所占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7.
酶法提油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酶法提油机理和方法,讨论工艺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其最新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挤压膨化预处理水酶法提取大豆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挤压膨化预处理水酶法提取大豆油,对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适宜的酶解条件为:加酶量2%,酶解温度57℃,酶解时间3 h,料水比1:6.5,酶解pH 9.5.经验证与对比实验可知,在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下大豆油提取率达到91.67%左右,比传统湿热预处理后酶解的提取率72.54%提高了19%左右.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酶法提取玉米胚芽油,对其预处理参数进行优化。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玉米胚芽粉碎粒度250μm,蒸汽处理温度108℃,时间45min,浸泡液pH3.4。在此工艺参数下,清油提取率达到71.95%。  相似文献   

10.
水酶法提油工艺对玉米胚芽油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素梅  王璋 《中国油脂》2003,28(4):18-20
研究了水酶法提取玉米胚芽油工艺中热处理工艺参数及酶解过程对玉米胚芽油酸值、过氧化值、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缓冲液的pH、热处理温度、时间对玉米胚芽油的色泽没有影响,而对酸值、过氧化值影响较大;酶解过程对玉米胚芽油的酸值、过氮化值、色泽几乎没有影响。水酶法与压榨法制取的玉米胚芽油各项指标及氧化稳定性的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水酶法制取的玉米胚芽油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菜籽油的得率,探讨应用复合酶法提取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挤压处理后的油菜籽为原料,提油率为考察指标,对复合酶种类和配比进行筛选后,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最佳酶解条件。结果表明:以中性蛋白酶、果胶酶和α-淀粉酶为复合酶组成,其配比为0.573:0.315:0.112;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 ℃、酶解时间4 h、酶解pH 6、料液比1:4、复合酶添加量2%,在此条件下油菜籽清油的提油率可达92.333%。  相似文献   

12.
以水酶法提取菜籽油过程中形成的乳状液为研究对象,并以得油率为指标,利用离心并无水乙醚萃取的方法进行破乳,采用正交法对破乳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离心转速9000r/min、离心时间30min、pH 5、无水乙醚加入量70%条件下,乳状液中的油回收率为98.05%。  相似文献   

13.
花生水剂法提油过程中容易形成大量乳状液导致花生清油提取率降低,这可能与其原料特性密切相关。本文探究了花生种类、花生浆储藏条件和花生红衣对花生清油提取率的影响。首先比较了四种不同种类花生的水剂法清油提取率,并通过制备花生蛋白模拟乳状液比较其乳化性质。将花生浆在不同温度下放置0、2、4、6、8 d,进一步以0.5%吐温20溶液(水作为参照)提取花生油脂。结果表明,大白沙(陈)花生的水剂法清油提取率最高,蛋白乳化性质较好。采用纯水或0.5%吐温20溶液提取,花生浆合适的储藏时间(2~6 d)和储藏温度(室温或37℃)能促进油脂相互聚集并最终提高花生清油提取率;但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吐温辅助破乳的效果有所降低。经过烘烤脱红衣处理后,花生清油提取率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麦胚芽油水酶法提取乳化液的影响,确定最佳破乳工艺。选用离心、加热、调节p H、萃取等作为破乳手段,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破乳率的影响。所有处理都有破乳的效果,只是破乳的程度不一样,各种处理组合效果更佳。本研究建立的冷冻+超声微波解冻组合破乳工艺为:将乳状液在-25℃条件下冷冻24 h,超声波功率为:450 W、微波550 W协同解冻至乳状液解冻升至25℃;解冻后5 000 r/min,离心20 min,取上层清油,经测定回收率达到98%,而且属于低温的物理操作,营养成分损失很少,回收的为高品质的油脂。  相似文献   

15.
微波预处理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经 《食品科学》2012,33(6):87-91
研究微波处理茶叶籽仁,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的工艺条件。茶叶籽仁粉碎60目加6倍质量的水,经过800W微波处理10min,加入纤维素酶1.5%、果胶酶2.0%、蛋白酶0.25%,采用pH4.5、酶解温度45℃、酶解6h,离心萃取茶叶籽油。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茶叶籽能够促进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出油率达27.9%。  相似文献   

16.
水酶法提取黄粉虫油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碱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复合水解黄粉虫提取黄粉虫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在酶解时间、加酶量、液料比、温度、pH五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油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温度、加酶量、pH等酶法提取黄粉虫油的条件。优化的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04℃,加酶量799.38U/g(原料),pH8.49,液料比5:1,酶解时间120min,此条件下提油率为78.51%。水酶法提取黄粉虫油品质优于石油醚提取,采用GC-MS法对黄粉虫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共检出18种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6.22%。  相似文献   

17.
水酶法提取米糠油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本文对水酶法提取米糠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蒸汽预处理、淀粉酶用量0.5%、蛋白酶用量0.2%、反应时间6h条件下,经正交实验得到水酶法提取米糠油的最佳工艺为:酶解温度60℃,纤维素酶用量1.2%,pH值5.0,料液比1:5,米糠出油率达到85.76%。在上述影响因素中,纤维素酶用量为主要影响因素,其它依次是料液比、pH值和温度。  相似文献   

18.
以脱壳牡丹籽为原料,优化乙醇预处理水酶法提取牡丹籽油工艺,在前期试验确定的最佳碱提、酶解条件的基础上,对乙醇预处理阶段中的料液比、乙醇浓度、温度、反应时间进行以游离油提取率为指标的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乙醇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8(g/mL)、乙醇浓度为80%、温度为35℃、反应时间7 h。在该工艺条件下,游离油提取率为90.31%。所制备的牡丹籽油色泽淡黄、溶剂残留符合牡丹籽油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9.
高油分油料水酶法预处理制油新技术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对高油分油料采用水酶法预处理制油的工艺原理、技术方案以及影响工艺效果的主要因素作了系统阐述。结合研究与应用实践 ,提出该项新技术对改造传统制油工艺、实现工业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火麻仁是我国中医用的药材和保健食品原料之一,主要对水酶法提取火麻仁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甘露聚糖酶和胰酶用量及酶解时间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确定水酶法提取火麻仁油最佳工艺为:甘露聚糖酶用量1 900 U/g,酶解温度70℃,pH为8,酶解时间1.7h,再加入500 U/g胰酶,pH为8,40℃条件下酶解2 h,火麻仁油的提取率为62.49%。利用此工艺参数进行放大试验,结果与预测值相近,回归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