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活中的舆情事件逐渐被转移到网络这个新平台。新媒体环境下的舆情事件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平台上人们对所发生的事件或热点问题进行评论,使某些问题变成短时期的焦点问题,从而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的舆情事件最重要的就是互动,其互动模式并不是简单地两两互动,而是涉及错综复杂的互动联系。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舆情事件的互动机制,以期为今后的互动机制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曾一 《新闻世界》2013,(8):336-337
本文以2012年的红牛添加剂事件为例,分析导致红牛“添加门”舆情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只有靠媒体、政府、民众三方面形成合力,同时利用好新媒体这个互动平台,才能正确引导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舆情。  相似文献   

3.
在微博舆情新形态下,主持人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之间游走延伸出了“意见领袖”这一全新的角色定位.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喉舌”,在面对社会公共舆论事件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行动空间.在微博舆情时代,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如何体察“微舆情”,反馈“微互动”,敏锐鉴别信息真伪,积极引导舆论走向,使微博与传统媒体形成良性互动,引导微博舆论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播音员主持人能力培养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急剧转型、矛盾凸显的背景下,随着以互联网、手机为主的新媒体的普及应用,我国舆情危机事件呈多发态势.一项研究指出,我国平均每五天就发生一起影响较大的舆情危机事件.“瓮安事件”“石首事件”“毒疫苗事件”“邓玉娇案”“赵作海案”“李刚门”“郭美美事件”等等,都是经新媒体推动而产生重大影响的案例.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演变愈来愈受到关注。对新媒体环境下政府舆情应急管理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立足新媒体时代,以新冠疫情引发的网络舆情为视角,分析该事件的舆情变化规律,探讨义乌政府应对新冠疫情的舆情应急管理机制,明晰舆情处置的举措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媒体视域下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的对策,建立长效的舆情应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社会公众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明星作为意见领袖,其言行会对社会和公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会导致网络舆情的出现,网络舆情有正面和反面,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文章从新媒体环境及社会公众事件中的人物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分析,探讨社会公众人物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政府、主流媒体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以及网民个体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媒体迅速发展,其对舆论的影响也在提升.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形成机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传统媒体环境下的中心决定论转变为新媒体时代的无中心循环论.传统媒体的舆论由上层定调,通过庞大的宣传系统形成舆论,是典型的“中心决定论”模式.新媒体的传播无序、多向,媒体内容也较为多元化,舆论的形成是“无中心循环论”模式.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舆论形成机制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随时都可以对社会热门事件各抒己见,发表看法,这就导致了舆论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对舆论走向产生影响。百度、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对于热门事件的舆情发展情况能够起到一定的体现作用,本文对“红眼睛蓝兔子”邮票引发的舆情进行分析,以网络舆论为依据对热点舆情的特点、传播特性等进行分析,探究主流媒体以及新媒体、自媒体是如何在舆论传播的过程中影响舆论发展的,从而摸清热点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9.
狄多华  朱昱熹 《传媒》2021,(14):30-33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反转现象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本文基于2020年反转舆情案例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复盘剖析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反转的深层原因和发生机制,特别对舆情发生、反转和澄清各阶段的特点进行研究,并由此提出"政府、平台、媒体以及网民多方参与、多元互动、协同治理"的网络舆情治理策略,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学视角探讨网络媒介环境中群体性事件的舆情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群体性事件中,信息传播所形成的舆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传播环境和形成过程的不同,会导致最终舆情的不同.随着新媒体的崛起,网络已经成为言论聚集的一大主要场所,而网络群体性事件往往相对于现实群体性事件更为棘手.因为网络群体性事件一般受到全国的关注,任何网络群体性事件都会接受全国公众的“言判”,同时,网民还可通过“人肉搜索”等方式不断扩大和增加关于某一事件的信息量,既可以引发正面的共振也可能形成恶性共振的叠加,产生巨大的破坏性效应.本文探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异变,并提出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舆论失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转型时期,社会大众长期以来积压的心理诉求难以得到满足。微博在新媒体环境下应运而生,频频曝光社会问题,成为网络舆情集聚的焦点。2013年3月24日,"云南昭通城管打人事件"在微博曝光后,网友的不满、指责、谩骂频现,舆情在微博的裂变式传播下被无限放大,舆论呈现一边倒态势,形成舆情的集聚。本文结合"昭通城管打人事件",深入探讨了微博舆情集聚现象的成因、特征、对策,以期为微博舆情的良性发展提供可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书仪 《新闻前哨》2022,(14):50-51
社交媒体盛行的“后真相时代”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信息的生产机制、传播方式及受众的心理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即是掺杂着各种情绪、偏见与冲突的信息泛滥成灾,真相被淹没在喧嚣之中。由此带来的是我国舆论生态呈现出“立场预设、情感宣泄、真相迟到”的“后真相”特征,舆论环境日益动荡,舆论逆转也频频上演。本文以2021年5月9日发生的成都四十九中学生坠亡事件为例,从三个方面探究了“舆情反转”现象形成的深层原因,并提出规避舆情反转、构建良性舆情环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郑杨 《新闻世界》2013,(8):168-169
新媒体发展至今,专业媒体人凭借着网络平台上“实名认证”和“职业分类”等多种功能,将现实生活中自身社会角色的影响力扩展到网络上,并对社会舆论产生了影响。本文针对2012年发生的“老酸奶明胶门”事件,着重分析食品安全事件网络传播中的特点,探索媒体人作为微博意见领袖的影响和应注意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引导社会舆情走向。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能够为大众提供更具个性化的信息内容.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被极度弱化,信息的使用者可以在这一超大的信息流通环境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灵活性和个性化特征鲜明.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也随之出现,并且融入多个领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谭云明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的《新媒体策划运营与舆情应对》一书,对新媒体的策划运营与舆情应对提出了全新理解,以这两个主体为核心,进一步剖析了新媒体运营模式和营销模式,阐明了新媒体产业发展与市场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杨玉婷 《新闻世界》2014,(4):181-182
以网络媒体、数字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已然来临,企业需要用新的眼光和视角去考量在新媒体环境下该如何借采取更合时宜、更全面的危机公关方式来引导网络舆情、处理各类网络危机事件。本文借助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具体分析因网络微博而起的“西门子冰箱事件”的整个起因、过程结果等,来解读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从预警、处理到善后等各个方面的危机管理。  相似文献   

16.
舆情危机事件的处理,关乎社会稳定,一直以来都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社会舆情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各类媒体成为公共危机管理的必不可少的合作对象,在危机舆论走向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公共危机舆情管理进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期,这种挑战在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中鲜明地呈现出来。本文以此事故为引,通过分析当前媒体面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舆情走向暴露出的问题,探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应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舆情走向。  相似文献   

17.
周圆 《今传媒》2016,(5):54-55
“反沉默螺旋”作为一种与“沉默螺旋”相背的传播模式,在当下网络舆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探寻“反沉默螺旋”的界定,认为其为一种网络舆情传播的模式;其次,从互联网、传统媒体以及网民三个方面分析这种网络舆情现象形成、变化的原因;接着,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分析“反沉默螺旋”网络舆情传播中的表现.最后反思“反沉默螺旋”现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宪春 《新闻界》2012,(1):39-46
议程设置是舆情事件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重大舆情事件爆发是社会冲突的极端表现.本文以议程设置理论为基础,汲取社会冲突理论合理部分,分析新媒介环境下舆情事件生成扩散新规律.基于传统媒介环境单向强势传播思维的两种舆情研究取向,遇到困境.新媒介发展和融合促使舆情事件生成扩散规律发生改变;新媒介成为舆情事件生成扩散的重要平台;多级议程流动引发多层级化、多元化冲突融合发力的可能;个体有主动促成舆情事件生成扩散的倾向;社群在影响舆情事件生成扩散方向发挥重要作用;对社群和大众主流媒介的干预影响了舆情事件的生成及扩散.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和新闻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被打破,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可以随时从信息的接收者变成信息的传播者,导致网络舆情能够瞬间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产生裂变效果。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快速发展对于普通受众来说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网络舆论的无序传播也为国家和政府制造了难题。本文从新媒体与网络舆论的内涵出发,研究新媒体下网络舆论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逐个分析,指出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论引导方式。  相似文献   

20.
会议新闻是报道会议上发生或与会议有关的新闻.本文从会议新闻报道面临的新媒体环境,人民网2014年“十八大四中全会”专题报道探析入手,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会议新闻报道的渠道、内容、互动等几个方面的延伸和拓展,讨论会议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