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源CT(DE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结晶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0例疑似痛风的患者行DECT检查及病变部位穿刺活检检查,观察DSCT检测痛风性尿酸盐沉积的特异性、敏感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病变发生部位作统计。结果 (1)DECT检测痛风性尿酸盐沉积的的敏感性为95.23%,特异性为91.66%,假阴性率为4.76%,假阳性率为8.33%,阳性预测值为90.90%,阴性预测值为95.65%;(2)本研究应用DECT所检出的44例痛风尿酸盐沉积结晶患者共发现结晶沉积132处,部位在双足58处,占43.9%;双膝50处,占37.9%;双手22处,占16.7%;双肘2处,占1.5%。结论 DECT能够准确快捷地对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结晶做出诊断,可作为临床筛查痛风病的重要辅助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双能CT分析关节周围尿酸盐结晶沉积特点,预测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相关的解剖和形态学特征.方法 选择近期足踝部发作过关节肿和(或)痛患者84例(其中确诊痛风患者68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1 1例,单纯其他类型关节炎患者5例),入选患者均完成足踝部双能CT检查.应用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尿酸盐结晶沉积的解剖、形态学特征与关节炎症急性发作的关系.结果 痛风组共发现278处尿酸盐结晶,最常出现结晶沉积的部位依次为第一趾中远端(18.2%)、第一跖趾关节(16.8%)、跟骨(17.5%)、胫骨下端(11.8%),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发现34处尿酸盐结晶沉积,分布趋势与痛风组相似.对患者结晶沉积部位与关节炎症急性发作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第一跖趾关节(x2=8.47,P<0.01)及胫骨下端(x2=3.93,P<0.05)出现结晶沉积的患者临床上更易出现相应部位关节炎的急性发作.且第一跖趾关节附近的尿酸盐结晶如果沉积于肌腱(x2=5.03,P<0.05)或软组织(x2=5.19,P<0.05)中,更易引起痛风性关节炎;而对于踝关节周围的尿酸盐结晶,如果其沉积于踝关节伸面(x2=4.42,P<0.05)或呈点状(x2=4.76,P<0.05)或为多个(x2=4.97,P<0.05)则更易出现关节炎症发作.并且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也提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有潜在的危险因素.结论 双能CT可以清晰显示尿酸盐结晶,有助于痛风的诊断及随防研究.尿酸盐结晶沉积的部位、形状、大小、数量以及受累部位是否伴有软组织肿胀、骨侵蚀等因素,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欣  王颜刚 《山东医药》2010,50(43):108-109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可致多关节受累。急性期关节局部肿胀可发展为慢性期的局部骨质缺损、关节畸形: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附近的肌腱、腱鞘及皮肤结缔组织,形成大小不一的痛风石,痛风石多见于跖趾、手指、肘部、耳轮等处,极少数沉着于主动脉瓣、二尖瓣、心肌、声带、舌、鼻软骨等。沉着处皮肤可破溃,形成瘘管,有白色粉样尿酸盐结晶析出。受累关节在X线片上可见到骨软骨缘的骨质缺损,骨关节间隙变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双源CT诊断北部湾地区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沉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28例临床确诊痛风的患者行双侧膝关节、踝关节及双足双源CT扫描,对照组为10例临床需要行双侧膝关节、踝关节及双足双源CT扫描的非痛风患者,用痛风结石软件进行分析,记录是否能够显示尿酸盐结晶以及分布情况,并比较两组尿酸盐沉积的差异及双源CT检出尿酸盐结晶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结果痛风组中共检测出尿酸盐结晶124处,是临床评估病变部位的2.43倍(临床估计病变部位51处),其中最常见部位为第一跖趾关节(37.9%),其次是踝关节(25.8%),最后是膝关节(15.3%);13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16例为多关节破坏,所有患者均伴有软组织肿胀。对照组未发现尿酸盐结晶。结论双源CT能够定性、定量显示尿酸盐结晶沉积,对北部湾地区痛风患者的早期无创性诊断、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和治疗中价值。方法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对23例(26个关节)膝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行滑膜切除、半月板及关节软骨表面尿酸盐结晶体刮除;同时取滑膜病理诊断,术后配以药物治疗,随访2—36个月。结果23例关节镜下表现为关节内所有结构包括滑膜、韧带、软骨和半月板上均有白垩状物的尿酸盐结晶及痛风石沉积;严重者交叉韧带结构紊乱、纤维撕裂,半月板、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破坏和缺损。关节肿胀、疼痛术后3~7d均消失,2~3周关节功能恢复。术后16、24个月分别有1例复发,但肿痛程度和发作频率明显低于术前。结论关节镜微创技术能早期诊断痛风性关节炎,并有效阻止关节内各种结构侵蚀性破坏,防止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 或) 尿酸排泄减少所致 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症状典型, 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在有些情况 下容易与其他类型的关节炎相混淆,所以痛风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显得相当重要,本篇将对痛风性关节炎的鉴别诊 断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痛风是由高尿酸血症引起单钠尿酸盐晶体沉积所致的一组疾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以突发关节红肿、剧烈疼痛及自发性缓解为主要特征。巨噬细胞是人体内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在痛风的不同阶段分化为不同表型,参与炎症的启动与缓解。本文就巨噬细胞在急性痛风发作及缓解中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防治急性痛风发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红外频谱照射对尿酸钠局部注射诱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改善作用。方法 42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4只)和造模组(28只),造模组大鼠灌胃氧嗪酸钾(2 g/kg)7 d形成高尿酸血症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4只)、红外频谱照射组(14只),动物继续给予氧嗪酸钾(2 g/kg)处理,红外频谱照射组每天红外频谱照射40 min。于受试动物处理30、45 d时测定眼静脉血清尿酸含量,并在45 d时将2.5%尿酸钠盐(MSU)0.2 ml直接注入大鼠踝关节腔中,建立关节损伤的动物模型。分别于注射尿酸钠0、1、4、24 h及第3、7 d测量关节肿胀程度;受试物处理60 d时于末次处理50 min后,测定血清尿酸、白细胞介素(IL)-17a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关节组织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处于高尿酸状态下,关节注射尿酸钠后内关节肿胀显著升高(P<0.01);而红外频谱照射组比较3、7 d时显著减轻(P<0.01)。模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表面粗糙,充血水肿,滑膜表层及滑膜下组织明显增生,并有散在或...  相似文献   

9.
双源CT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非侵入性双源CT观察关节及周围组织的尿酸盐结晶,以探索临床诊断痛风或鉴别诊断其他关节疾病。方法 选择近2周发作过单关节肿或(和)痛患者17例,均行病变关节双源CT检查。部分患者在B超下穿刺取关节液镜检。结果 13例痛风患者发现33处有尿酸盐结晶,最常沉积的关节部位为双侧足趾关节(7/33)、近端指关节(5/33)、远端指间关节周围(4/33)、跖关节(4/33)、胫骨下端(3/33)。发现尿酸盐结晶易沉积在近关节骨表面,肌肉、韧带等关节周边软组织。关节肿痛部位与尿酸盐结晶沉积部位一致。尿酸盐结晶大小可以测量。结论 双源CT可以清晰显示尿酸盐结晶,为无创检测手段。在鉴别诊断不明原因单关节肿痛方面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它多有遗传因素和家族因素,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多见于拇趾的跖趾关节,主要表现为关节的剧痛,常常为单侧性突然发生。关节周围组织有明显肿胀、发热、发红和压痛。作血尿酸检查可以确诊。近年来我们应用祛风化痰益气活血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早期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痛风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高尿酸血症并发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0例,分析其血清尿酸水平与受累的关节数量的相关关系。采用国产彩超Mindray DC-8,常规扫查双手的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及双足的足趾关节(共58个),超声观察有无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晶体沉积及骨侵蚀表现。将30例患者按照血清尿酸水平分为3组,第一组:≤600μmol/L;第二组:600μmol/L且800μmol/L;第三组:≥800μmol/L,分别观察每组中受累关节的超声表现情况。结果 30例患者的血清尿酸为440.21~1 027.43μmol/L,平均(680.13±151.77)μmol/L,每例患者受累的关节最少为1个,最多为32个。血清尿酸水平与受累关节数量呈正相关(r=0.942,P0.01)。不同血清尿酸水平的三组中受累关节均有滑膜增厚的表现,发现率为100%;关节腔积液的发现率分别为82.76%、85.27%、92.07%,三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晶体沉积的发现率分别为27.59%、86.05%、82.93%,第三组与第二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二组和第三组分别与第一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侵蚀的发现率分别为6.90%、51.16%、53.05%,第三组与第二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二组和第三组分别与第一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以在血尿酸水平增高的早期通过发现关节滑膜组织的增厚对关节病变进行评估,有利于对痛风性关节炎提供早期的影像学诊断。此外,高频超声还可以观察痛风性关节炎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有利于监测和评估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nt的非编码RNA,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可作为微小RNA(miRNA)的海绵而调控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网络。研究表明lncRNA在痛风性关节炎中存在异常表达,与Toll样受体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信号通路、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信号通路等关系密切。lncRNA可通过多条lncRNA-miRNA-信使RNA轴影响痛风的发生发展。本文探讨lncRNA介导的ceRNA调控网络在痛风中的研究进展,加深对痛风的发病机制认识,为靶向干预痛风炎症以及预防骨侵蚀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痛风性肾病     
袁鹰 《山东医药》2010,50(43):109-110
当尿酸长期沉积于肾脏,可造成肾实质损害,晚期痛风病患者多数已形成痛风性肾病。欧洲透析移植协会报道,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由痛风所致者占0.6%~10.0%。据Zollinger统计,经尸解证实痛风患者肾脏病变发生率为100%。其确诊靠肾组织活检中有双折光尿酸盐结晶(多沉积在肾髓质,越是髓质深部越明显,针吸或穿刺活检常不易吸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防治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行性及机制。方法于大鼠单侧踝关节腔内注射尿酸钠晶体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观察普罗布考干预后关节炎症、肿胀指数及关节液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变化。用尿酸盐晶体刺激人单核细胞,普罗布考干预18h后检测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1β的浓度。结果普罗布考各剂量组关节炎症肿胀指数下降幅度由低剂量向高剂量依次增加,与模型组比较,72h时中高剂量组下降程度较明显(P<0.05),关节液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普罗布考中高剂量组关节液白细胞计数较模型组下降明显(P<0.01,P<0.001),普罗布考高剂量组白细胞介素1β较模型组下降明显(P<0.05)。普罗布考各剂量组对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β无抑制作用。结论中高剂量的普罗布考可以有效的控制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其疗效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但其不是通过直接抑制单核细胞摄取尿酸盐晶体分泌白细胞介素1β来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40例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急性期组)、40例非急性老年痛风性关节炎且能够成功抽取关节液的患者(非急性期组),分别采集两组对象的血液及关节液,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急性期组患者关节液中IL-6、IL-1β、IL-8、IL-10水平显著高于非急性期组(P<0.05),两组间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期组患者的血清中IL-6、IL-1β、IL-8、IL-10水平显著高于非急性期组(P<0.05),两组间血清中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中的IL-6、IL-1β、IL-8、IL-10水平与关节液中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炎症细胞因子较非急性期患者发生显著改变,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与关节液呈显著的相关性,对于鉴别诊断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痛风性关节炎8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媛萍  熊瑞锦  潘勇 《山东医药》2008,48(17):116-117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高及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节奏的变化,痛风发病率逐年增高,其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1996~2006年,我们共收治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1B(IL-1β)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及丙丁酚的治疗作用.方法 在大鼠单侧踝关节腔内注射尿酸钠晶体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观察各组不同时间关节肿胀指数的变化及丙丁酚干预72 h后关节液中一些炎症介质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 造模后关节肿胀指数逐渐增高,11 h后达高峰.丙丁酚高剂量组48 h时关节肿胀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72 h中高剂量组低于模型组(P<0.05).中高剂量组丙二醛含量分别为(14.45±3.11)和(11.54±3.10)nmol/ml,与模型组(24.46±4.27)nmol/ml比较明显下降(P<0.01);中高剂量组SoD含量分别为(25.56±4.51)和(44.61±4.11)U/ml,与模型组(13.32±2.02)U/ml比较明显升高(P<0.01);高剂量组IL-1β含量为(15.41±3.12)pg,较模型组(19.87±3.99)pg明显下降(P<0.05);中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1.08±1.64)×10~7/L和(7.43±1.52)×10~7/L,较模型组(14.18±2.30)×10~7/L明显下降(P<0.01).结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中丙二醛、IL-1β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中高剂量丙丁酚能有效控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且高剂量组疗效与秋水仙碱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滑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 -2, COX-2)在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徐州市中医院门诊或住院诊治的80例GA患者作为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脂联素及其受体1,2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外周血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测定88例GA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者(NC)血浆脂联素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33例GA患者和30名N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脂联素受体(ADR)1和ADR2的mRN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脂联素、ADR1、ADR2与GA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采用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A组血浆脂联素含量低于NC组[(6±7) μg/ml与(8±6)μg/ml,t=-3.71,P<0.01],而ADR1、ADR2 mRNA表达量在GA组(ADR1:0.09±0.08,ADR2:0.0122±0.0164)则高于NC组(ADR1:0.05±0.03,ADR2:0.0054±0.0024)(t=2.71,2.35,P均<0.05).相关性分析发现GA患者脂联素与淋巴细胞绝对值(LY)、血尿酸均呈负相关(r=-0.32,-0.36,P均<0.05),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均呈正相关(r=0.31,0.39,P均<0.05);ADR1 mRNA水平与甘油三酯呈负相关(r=-0.43,P<0.05),与ESR、C反应蛋白则呈正相关(r=0.45,0.57,P均<0.05),ADR2mRNA表达量与血糖和血尿酸均呈负相关(r=-0.50,-0.59,P均<0.05).结论 脂联素及其受体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GA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痛风的炎症、免疫及代谢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痛风性关节炎病因尚不清楚,国内、外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是人体对嘌呤的代谢失调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血液中尿酸水平增高,形成高尿酸血症。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中,使受累关节产生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关节畸形而发生急、慢性炎症的一类代谢性疾病,由于该病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反复发作,晚期可出现尿酸结石(痛风石)肾及输尿管结石、心脏梗塞、脑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