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钼铼合金带材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熔炼的钼铼合金经过锻造、热拉、冷拉和轧制的方法制备钼铼合金带材,其规格为0.3mm宽0.03mm厚,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工态的拉断力是再结晶状态的2.5倍左右,为24.8N;而延伸率只是再结晶状态的1,3,为3.1%;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钼铼合金的的拉断力直线降低,但延伸率在1723K,30min退火后却最高,金相结果表明1723K退火的钼铼合金带材发生了明显的再结晶。钼铼合金加工态拉伸时其断口表现为准解理断裂,退火后断口表现为明显的韧窝状。铼元素加入钼中,可以提高晶粒和晶粒之间的结合力,使得钼铼合金在拉伸下有很好的延伸率。同时钼铼合金在室温变形时,也容易发生孪晶变形,这一点不同于通常的钼合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加工量的TC2合金管材分别采取不同的退火工艺进行热处理,并对其显微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TC2合金在750℃时开始发生回复再结晶,并在800℃时完成回复再结晶;随着退火温度升高TC2管材的强度降低,塑性提高,完成回复再结晶后性能不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加工量大小也对TC2管材的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加工量越大,强度越高,塑性越低。  相似文献   

3.
钼镧合金和TZM合金的高温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钼镧合金和TZM合金在1000~1800℃的高温性能和相应的组织.结果表明小于1400℃的情况下,钼镧合金有较高的强度和塑性的综合性能,当温度大于等于1400℃时,其抗拉强度明显降低,同时塑性也有明显的下降.而随着测试温度的提高,TZM合金的抗拉强度降低,但是其塑性升高,这一点和钼镧合金恰恰相反.同时,不管是强度还是塑性,TZM合金较之相同温度的钼镧合金有明显的优势.组织观察表明这两种钼合金在1100℃开始再结晶,一直延续到1550℃,并且其再结晶晶粒都呈现拉长的组织,这明显不同于纯钼再结晶状态下的等轴晶粒.  相似文献   

4.
文中用X射线和金相技术研究了TYM钼合金板轧制工艺与组织结构及再结晶退火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次交叉轧制态板材织构为聚集很强的{001}<110>,其组织纤维较粗,弥散相粒子分布不均匀,再结晶退火温度约在1300℃以下;一次交叉轧制态板材织构为{001}<110>,但聚集程度较低,同时存在极弱的{001}<100>立方织构,其组织纤维细、长,弥散相粒子分布均匀,再结晶退火温度可达1500℃以上。有关组织结构对合金高温性能的强化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5.
经多次熔炼过的Ti—44A1—11Nb合金锭,在1000—1500℃不同温度下退火24小时,得到具有不同显微组织的样品,每种组织的样品均进行室温和1000~1300℃高温压缩试验,找出显微组织与变形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000℃和1100℃退火后,合金没有再结晶,显微组织基本上与铸态组织相同,不过γ相晶粒更多,而a_2相较少.1200℃退火后,得到明显的γ晶粒加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Zr-4锆合金成品金相组织、变形织构、应变收缩系数(CSR)及Kearns系数Fr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成品管材在450~500℃区间进行消应力退火时,锆合金管材处于回复阶段,此过程不能减弱因金属形变导致晶面发生滑移形成的变形织构,与轧制态相比退火态合金管材CSR值无明显变化,Fr值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略增大;在500~530℃退火温度下,锆合金管材处于回复阶段与再结晶阶段的过渡区间,大部分变形织构转变为退火织构,Fr值和CSR值均急剧增大;在530~560℃退火温度下,锆合金管材处于再结晶阶段,组织为等轴状的再结晶形貌,原来的变形织构已基本完全被退火织构所替代,但此时锆合金管材还未达到完全再结晶,故Fr值和CSR值均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7.
冷轧态及退火态样品的微观组织采用EBSD和TEM进行表征,进而探究Ti-3Al-2.5V管材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再结晶过程,通过极图和反极图分析了不同热处理过程中织构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低于580℃热处理时,此阶段冷轧管材主要发生回复,微观组织以变形组织为主,管材完全再结晶过程在750℃热处理时才会出现。分析表明,管材冷轧形成了沿周向(TD)方向倾斜的基面双峰织构,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基面双峰织构类型并未改变,而再结晶织构■逐渐取代■形变织构。合金管材在620~650℃温度范围内退火时,力学性能发生明显变化,这主要归因于在此温度敏感区间内,随着温度升高再结晶程度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Mg-8Li-3Al-Y合金在温度为280℃时多道次不同压下率的轧制变形以及轧后热处理,通过金相(OM)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断口形貌分析的方法,获得此合金不同压下率及轧后热处理的组织性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下率的增加,轧后α相沿轧制方向明显延长,晶粒明显细化,在压下率为80%时,形成了强烈的纤维组织。热轧板材经350℃×2 h退火处理后,大部分α相形成了"竹节状"组织,并有一定数量的球状α相。压下率为80%热轧板材的抗拉强度、延伸率以及维氏硬度分别为195.75×106Pa,18%和HV74.84,经退火后热轧板材的抗拉强度、延伸率、维氏硬度分别为188.09×106Pa,34%和HV66.01;压下率为80%的热轧Mg-8Li-3Al-Y合金板材的拉伸断裂方式为准解理断裂,退火后合金板材的拉伸断裂方式为解理+韧窝混合断裂。这说明轧后热处理可以使合金在小幅度地降低硬度和强度的情况下,大幅度地提高合金的塑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火次变形量和退火温度对Gr.9合金管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高强Gr.9合金管材的制备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取消成品轧制道次前退火工序以增加火次变形量的方法及优化去应力退火温度可制备出满足标准要求的高强Gr.9合金管材。增加火次变形量使管材的强度提高,但塑性有所下降;同时使管材流线组织更为明显,晶粒破碎程度更为充分。经过470℃×90 min去应力退火后,火次变形量较大的管材强塑性可达到较优的匹配,从而满足Rm≥862 MPa,Rp0.2≥724 MPa,A50≥12%。  相似文献   

10.
对1%(质量分数) La_2O_3强化的锻造态Mo-14Re合金进行退火实验,退火温度为:1 100℃、1 300℃、1 350℃和1 500℃。通过室温拉伸、金相分析ODS强化Mo-14Re合金的再结晶行为。试验结果表明:1 350℃左右为其完全再结晶温度,比未添加Re元素的轧制板材高200℃左右,且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了新型γ-TiAl合金板材轧制前后的显微组织变化与轧后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轧制前的锻态组织主要为γ相和α2相以及一定数量的B2/β相;轧制后的合金组织中粗大片层减少,再结晶等轴γ晶粒增加,且片层晶团沿轧制方向被拉长,其破碎程度与轧制量有关;B2/β相数量明显减少,这与高温轧制有关。经过(γ+α2)相区三次循环热处理后,合金片层增加,间距缩小,组织得到明显细化。板材的高温拉伸塑性较高,高温拉伸断口主要为沿层、穿层及穿晶断裂的混合断口。  相似文献   

12.
对熔模精铸TG6合金进行了热等静压和退火热处理试验,研究了其铸态、热等静压态和退火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合金在铸态下为晶粒粗大的魏氏组织,组织中存在缩松缺陷,合金抗拉强度为871.3MPa,塑性0.8%,合金组织中的疏松缺陷为断裂的裂纹起始源;通过热等静压后该合金抗拉强度及伸长率提高到950.7 MPa和3.7%;经过750℃退火热处理后,组织中β板条部分溶解,并析出(TiZr)6Si3硅化物,合金的室温拉伸延伸率提高到5%以上,强度相对于热等静压未发生明显改变,断口表现为解理断裂。  相似文献   

13.
纯铍在室温条件下轧制的低塑性和冷脆性限制了其板材厚度超薄化、面积大尺寸化。采用金相显微镜、单向拉伸和轧制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对纯铍板材断后伸长率、最大道次加工率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增加,纯铍板材塑性呈先增强后降低的波动变化趋势,并在325~350℃和600~700℃区间出现两个最佳塑性区。纯铍板材在第二个最佳塑性区轧制变形时,晶粒沿轧制方向被拉长并发生一定程度的动态再结晶,晶粒得到细化,显微组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且轧制温度越高显微组织改善的程度越高。纯铍板材在第二个最佳塑性区退火过程的再结晶程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趋向完全。为了显著改善纯铍板材的显微组织并使其再结晶程度趋于完全,热轧温度和退火温度宜选择在600~700℃区间。  相似文献   

14.
退火温度对Cu/Mo/Cu轧制复合板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Cu/Mo/Cu板材进行了单道次复合轧制,研究了退火温度对Cu/Mo/Cu复合板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对铜板的微观组织影响较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复合界面处的细小晶粒分布趋于均匀;当温度高于400℃时,铜晶粒发生再结晶长大,组织粗化。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复合板的结合强度逐渐升高;400℃时达到最大值76 MPa;温度继续升高时,结合强度迅速下降。复合机制主要为裂口结合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变形态95WNiFe合金进行了退火试验研究,退火温度分别为800℃、1000℃、1200℃和1450℃.通过对显微组织、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的分析测试,对比了不同退火温度对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0℃时,钨颗粒开始出现再结晶现象,合金的抗拉强度由轧制态的1215 MPa降低到1050 MPa,伸长率由3%升高到8%;当温度达到1450℃时,显微组织形貌与烧结态相似,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已经接近烧结态的水平;通过不同温度退火试验研究,确定了轧制态合金的最佳退火温度为800~1100℃.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实验室退火模拟装置模拟350 MPa轧硬板在不同退火条件下的工艺试验,将退火后的钢板进行材料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分析,结果表明:原始轧硬板为轧制纤维状组织,当退火加热温度升高到610~640℃,钢板发生部分铁素体再结晶;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纤维状魏氏组织中出现细小铁素体晶粒和渗碳体,再结晶铁素体晶界析出弥散渗碳体;当退火温度升高到730℃时,弥散析出的渗碳体开始聚集长大,在轧制方向沿晶界分布;基于实验结果,实际工业试验中选择700~750℃的退火温度进行工艺验证,钢板实际性能达到:屈服强度平均值407 MPa,抗拉强度平均值491 MPa,伸长率平均值23%。  相似文献   

17.
采用LD60三辊冷轧机制备出规格分别为?50 mm×6 mm×L和?67 mm×10 mm×L的Ti90合金管材,研究了退火温度对管材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态Ti90合金管材的显微组织由扭折排列的α集束构成,经750℃退火后形成α集束分布均匀的网篮组织,经930℃退火后形成双态组织;退火温度对管材的组织特征影响较大,而轧制变形量仅对管材的β晶粒尺寸有一定影响;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Ti90合金管材的室温抗拉强度和-10℃低温冲击韧性先降低后升高,延伸率变化不明显,且在930℃退火后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道次大变形量冷轧加滚珠旋压工艺制备出Ti-Ta系近α型钛合金极薄壁管材,研究了再结晶退火时保温时间和退火温度对管材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旋态管材呈纤维组织,且纵向相对横向更为明显;退火态管材横纵向均为等轴组织。管材退火时,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对保温时间不敏感,保温时间选择范围较宽;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晶粒聚合长大,强度降低,塑性增加。经(620~680)℃/(10~60)min/FC退火后,Ti-Ta系极薄壁管材可满足波纹管成形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钼镧合金板材高温抗载荷弯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轧制和热处理工艺制备出了两种不同组织的钼镧合金板材,研究了该板材在1700oC和1800℃高温条件下的抗载荷弯曲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常规工艺轧制和退火后生产的钼镧合金板材组织细小均匀,采用大变形量加工并提高温度进行完全再结晶退火后生产的钼镧合金板材形成了一种粗大的、燕尾搭接的再结晶组织;在1700—1800℃高温和相同载荷条件下测试时,粗大晶粒的钼镧合金板材具有优异的抗弯曲性能,其最大弯曲值小于常规热轧板材最大弯曲值的20%。  相似文献   

20.
采用热等静压烧结法制备Mo–Na合金,研究了热等静压烧结温度对Mo–Na合金显微组织、硬度、密度及Na质量分数的影响,分析了Mo–Na合金热等静压烧结的致密化过程。结果表明:采用热等静压烧结法制备的Mo–Na合金显微组织细小均匀,平均晶粒尺寸在10 μm以下。随着热等静压烧结温度的升高,相对密度及硬度随之升高,在1100 ℃时达到最大,分别为99.58%和HRA 54.50,热等静压过程中液相的形成对Mo–Na合金的致密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热等静压过程很好地避免了低熔点Na金属高温烧结过程中的挥发,在1100 ℃烧结后Na质量分数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