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支架断裂与再狭窄的关系及支架断裂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置人术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536例患者,实验分为DES组(N=397)和裸金属支架(BMS)组(n=139).分析支架置入术前、术后及复查时的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找出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断裂的病例,分析支架断裂和再狭窄的关系以及支架断裂的病变特征及形态特征.结果 DES组和BMS组再狭窄分别为31例和30例(P<0.01),其中5例发生支架断裂,断裂的支架均为DES,BMS组未见支架断裂,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支架断裂的5例靶病变均为扭曲病变,支架断裂均发生在血管扭曲成角处.结论 支架断裂是DES置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原因之一,扭曲病变置入长的DES后可能容易发生支架断裂.  相似文献   

2.
支架置入术治疗有心肌缺血症状心肌桥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有心肌缺血症状心肌桥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共选择 10例有明显心肌缺血表现的心肌桥患者行支架置入术治疗。冠脉造影示心肌桥均位于前降支 ,心脏收缩时壁冠脉狭窄率 75 %~ 10 0 % ,狭窄长度 8~ 2 0mm。 8例置入Penta支架 ,2例置入CypherTM 支架。结果 :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为 10 0 % ,支架置入后即刻冠脉造影显示心肌桥压迫影像消失。术中有 1例发生了壁冠脉穿孔 ,后经球囊原位长时间低压力扩张封堵破孔终止了局部出血。术后所有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均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在 4~ 13个月的随访期间 ,有 3例置入Penta支架的患者再发心绞痛 ,其中 1例作了重复冠脉造影 ,证实其支架内发生了 95 %的再狭窄。 2例置入了CypherTM支架的患者一直无症状 ,其中 1例复查了冠脉造影并获得了非常满意的造影结果。结论 :对有症状的心肌桥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是可选的治疗方法 ,尤其对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禁忌的患者更为适用。支架术的近期疗效非常满意 ;远期效果不太理想 ,使用CypherTM支架有可能使此结果得到明显改善。由于支架置入术有引起壁冠脉破裂穿孔的危险 ,术前应权衡利弊 ,严格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冠脉)内旋磨术联合支架术治疗严重钙化病变的疗效及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对21例冠心病患者的严重钙化病变行冠脉内旋磨术及支架术治疗,6例患者在血管内超声的引导下进行,观察其治疗的即刻成功率及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行冠脉内旋磨术的21例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均为В2、C型严重钙化病变。旋磨头均成功通过了病变,15例(71.4%)病例仅选择1.25mm的旋磨头,3例(14.3%)病例仅选择1.5mm旋磨头,3例(14.3%)病例使用了2个旋磨头。全部病例均联合应用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PTCA),19例(90.5%)在旋磨术后置入支架。2例(9.5%)在术中发生冠脉痉挛;1例(4.8%)发生无血流现象;无冠脉穿孔、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及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15例患者进行了术后6个月的冠脉造影随访,有2例(13.3%)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结论冠脉内旋磨术联合支架术治疗严重钙化病变,去除钙化斑块增大管腔,提高了严重钙化病变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Park  DW  Park  SW  Park  KH  苗丽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1):154-155
本研究通过一项大规模的冠状动脉介入临床试验,旨在明确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韩国首尔“亚洲医学中心”2003年2月~2004年10月成功行DES置入术的1911例病人。其中1545例病人(2045处病变)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366例病入(563处病变)置入紫杉醇洗脱支架。支架内血栓形成指术后存在下列任何一种情况:血管造影证实支架闭塞;无法解释的心源性猝死;不能归因于其他冠状动脉病变的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分为急性(术后24h内)、亚急性(1~30d)、迟发性(>30d)。完全停止抗血小板治疗指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行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2例行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接受冠脉旁路移植术冠心病患者,记录各例临床、冠脉、肾动脉造影情况,随访分析各例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前后肾功能及冠脉旁路移植术情况,并测定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血清肌酐水平.结果:22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肾动脉支架(25枚),旁路移植术后72小时血清肌酐较基础测值明显下降[(153±22)μmol/L比(163±31)μmol/L,P<0.05].各例平均移植旁路血管(3.12±0.77)支,术后1例发生脑梗塞.平均随访(15±8)个月,各例血清肌酐水平进一步下降,2例复发胸痛,其中1例接受冠脉支架术,无严重心脏事件生存率95.5%.结论: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有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增加冠脉旁路移植术的安全性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对28例32处复杂性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病人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置入PalmatzSchatz型支架32个,Gianturco-Roubin型支架4个,其中2例置入3个支架,2例由于病变较长,故在同一病变部位置入2个支架,2例因置入支架时造成病变近端血管撕裂而重新置入另一个支架,支架置入成功率100%,2例出现局部血管撕裂,1例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2例出院后口服华法令过程中出现皮肤淤斑,1例出现肉眼血尿,无其它并发症。有5例术后半年行冠脉造影示支架部位血流通畅,无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术对无再流现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内直接支架术对术后无再流的影响。方法 包括 12 7例接受冠脉内直接支架术的患者 (直接支架组 )和一般情况匹配的 12 7例球囊扩张后行冠脉支架术的患者 (常规支架组 ) ,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即刻和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直接支架组患者冠脉狭窄程度较轻 (82 %± 6 %和 87%± 11% ,P <0 0 5 ) ,支架置入术最终扩张压力明显增高 [(15± 5 )atm和 (12± 3)atm ,P <0 0 5 ],11例 (8 7% )支架置入后发生无血流现象 [常规支架组18例 (14 2 % ) ,P =0 17]。随访期两组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无血流组患者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 (4 8%和 8% ,P =0 0 0 1)。结论 冠脉内直接支架或常规支架术对术后无血流现象发生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初次冠脉支架术后发生无血流现象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治疗弥漫病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Qiao SB  Hou Q  Xu B  Chen J  Liu HB  Yang YJ  Wu YJ  Yuan JQ  Wu Y  Dai J  You SJ  Ma WH  Zhang P  Gao Z  Dou KF  Qiu H  Mu CW  Chen JL  Gao RL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6):487-491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弥漫病变采用药物洗脱支架和金属裸支架治疗的近期和远期预后,分析影响这类病变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4年4月至2005年8月接受置入单个长度>25.0mm支架治疗并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205例患者,排除支架置入失败及支架置入位置不理想者。分为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组(n=128)和置入金属裸支架(BMS)组(n=77)。所有的患者术后均接受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75mg等规范药物治疗。手术成功判定标准为至少用相互垂直的两个投照体位行冠状动脉造影,肉眼判定残余狭窄<20%和前向血流TIMI3级。再狭窄判定标准以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支架内或支架邻近血管管腔直径狭窄程度≥50%。患者在支架术后6个月左右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共205例患者(男性181例,女性24例)227个靶病变置入382枚支架完成造影随访。其中C型病变占总数的93.8%,B2型病变为6.2%。双支或双支以上血管病变的患者比例达到86.8%。平均术前参考血管直径(2.88±0.43)mm。平均每个病变支架长度(40.09±12.94)mm,54.2%的病变接受了重叠置入支架。比较置入DES组和置入BMS组,两组的患者基本条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基本条件方面,DES组术前参考血管直径明显小于BMS组[(2.80±0.37)mm比(3.10±0.48)mm,P=0.005]。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再狭窄率DES组(15.4%)小于BMS组(48.4%),P<0.001。晚期支架内腔径丢失BMS组明显大于DES组[(0.94±0.76)mm比(0.39±0.53)mm,P<0.001]。靶病变血管重建率DES要明显好于BMS(11.6%比38.5%,P<0.001)。支架内再狭窄在置入DES组的局限性再狭窄比例大于置入BMS组(33.3%比18.2%,P=0.029)。对影响复杂弥漫病变支架再狭窄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采用支架重叠置入(OR=2.82,P=0.017)和支架类型(OR=5.71,P<0.001)是对复杂弥漫病变支架内再狭窄影响最大的危险因素。结论我们的研究发现对于复杂弥漫病变的治疗,药物洗脱支架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较金属裸支架能明显减低再狭窄率。对于弥漫病变,我们应该使用长支架,尽可能减少支架重叠置入的数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长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ULTIMATE研究, 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于2014年8月—2017年5月在国内8家医院入选1 448例置入DES的冠心病患者。本研究为ULTIMATE研究的亚组分析, 将冠心病患者分为ACS组和非ACS组, 2组患者均在IVUS或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置入DES。主要终点是术后3年靶血管失败(TVF)率, 包含心原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和临床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结果 1 448例冠心病患者中, ACS组1 136例(78.5%), 1 423例(98.3%)患者完成术后3年随访。ACS组患者术后3年的TVF发生率为9.6%(109/1 136), 高于非ACS组的4.5%(14/312), log-rankP=0.005。ACS组中IVUS指导下置入DES者的TVF发生率低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置入DES架者[7.6%(43/569)比11.6%(66/567), log-rankP=0.019]。ACS组中IVUS指导下DES置入达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对157例发病在18 h以内的高龄AMI患者梗塞相关血管(IRA)急诊行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冠脉内支架置入术.观察手术前后IRA的狭窄程度、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成功率和心功能情况.结果157支IRA,163处靶病变平均狭窄程度95%~100%,TIMI血流0~2级,急诊PTCA后共置入158枚冠脉内支架,155支IRA术后完全再通,即刻成功率98.73%.2支IRA因PTCA后无血流未置入支架.经置入冠脉内支架后IRA均恢复到TIMI血流3级,残余狭窄为0%~10%.1例于术中死亡,2例于术后48 h死亡,住院期间总病死率1.91%.术后随访6~15个月,全部存活,心功能分级(NYHA)Ⅰ~Ⅲ级,无严重的心脏不良事件[(死亡、再次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发生.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高龄AMI成功率高,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