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加巴喷丁(GBP)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PN)患者的疗效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47例DPN患者按是否服用GBP随机分为GBP组24例与DPN对照组23例,糖尿病无神经痛患者25例为糖尿病(DM)组,成年健康体检者25例为正常对照(NC)组。观察DPN患者治疗前、治疗1、2、4 w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值变化以及药物副作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6的水平。结果治疗前GBP组与DPN对照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P组治疗后1、2、4 w VAS分值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及同期DPN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PN对照组各时期VA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DPN各组血清TNF-α、IL-6均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PN组血清TNF-α、IL-6又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治疗前比较,GBP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DPN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有1例出现嗜睡,3例出现眩晕,但均可耐受,观察期间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加巴喷丁治疗糖尿病神经痛效果确切,副作用轻微,可降低机体血清TNF-α和IL-6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GBP)应用于糖尿病神经痛(DPN)治疗的效果,分析其对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DPN患者48例,根据是否服用GBP分为分为GBP组与DPN对照组各24例,并选取同时期无神经痛糖尿病患者24例为DM组,及同时期健康体检者24例为正常对照组,对GBP组及DPN组治疗前及治疗1、2、4周后视觉模拟评分进行对比,并对血清TNF-α和IL-6水平进行测定。结果与NC组对比,DM组、GBP组及DPN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升高;治疗后,与DPN对照组对比,GBP组各时期的VAS评分均低于DPN对照组,且GBP组各时期VAS评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对比,GBP组、DPN对照组及DM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其中GBP组、DPN对照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DM组,GBP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期DPN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对糖尿病神经痛的疗效显著,并能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进展性脑梗死组37例,非进展性脑梗死组60例)入院后1 d、3 d、5 d、7 d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6及TNF-α水平和50例正常对照者的IL-6及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各时间点IL-6及TNF-α的浓度均明显高于无进展性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无进展性脑梗死组各时间点IL-6及TNF-α浓度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6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进展性脑梗死的重要血清蛋白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IL-6、IL-8的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2例(研究组),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度(n=40)、中度(n=32)、重度组(n=30),分别于入院后1、3、7 d检测血清TNF-α及IL-6、IL-8的水平,以我院同期门诊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TNF-α及IL-6、IL-8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关系.根据治疗后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64)与预后不良组(n=38),比较2组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入院后第1天,研究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1、3、7 d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同时间点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与中型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水平逐渐升高,至发病第3天到达高峰,至发病第7天下降,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脑损伤程度(GCS评分)与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52、-0.62、-0.69,均P<0.05).结论 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程度有明显相关性,可有效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同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重症肌无力病情与血清IL-6、TNF-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程度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早期血清中IL-6、TNF-α含量变化,探讨其对MG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放射免疫法测定Ⅰ型26例,Ⅱa型41例,Ⅱb型58例,Ⅲ型14例,Ⅳ型15例MG病人入院第2d血清中IL-6、TNF-α含量水平,另设30例健康人作对照。同时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1d进行绝对评分,观察IL-6、TNF-α不同含量水平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Ⅰ型血清中IL-6、TNF-α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a型明显升高(P<0.05);Ⅱa型与Ⅱb型组含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较Ⅲ型明显降低(P<0.01);Ⅲ型与Ⅳ型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IL-6、TNF-α含量越高,治疗效果越差(P<0.05,P<0.01)。结论MG病人早期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病情越严重含量越高;IL-6、TNF-α含量越高,治疗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其G-308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68名无亲缘关系的急性发作期MS病人和55例非免疫系统疾病病人的血清(对照)TNF-α水平,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上述68例MS病人和106名无亲缘关系的广东籍健康汉族人的TNF-α基因型.结果 发作期MS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分别是(225±71)pg/ml和(185±73)pg/ml;TNF-α各等位基因型频率在MS组和正常人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TNF-α基因A纯合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和13.9%,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和8.5%.结论 (1)血清中TNF-α水平与发作期MS患者相关.(2)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存在TNF-α基因G-308A位点突变.(3)从目前调查的例数中,中国南方汉族人群TNF-α基因G-308A多态性与广东人群中MS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NPE)肺功能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38 例NPE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d、4 d、7 d 的血浆TNF-α、IL-6 水平.结果 4 d、7 d 血浆TNF-α、IL-6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降低(P <0.01).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NEP)患者的肺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血管内皮素-1(ET-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梗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例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以后均给予适当的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活血化瘀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5天分别进行NIHSS检测,同时测定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及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及NIHSS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hs-CRP、ET-1、TNF-α水平和NIHS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hs-CRP、ET-1和TNF-α水平及NIHSS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通过降低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从而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了急性脑梗死的转归。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Toll样受体9(TLR-9)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上的表达水平及MS患者血清白介素-10(IL-10)水平,探讨其潜在的机制.方法 分离23例活动期、19例缓解期MS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PBMCs,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BMCs中TLR-9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其血清白介素-10水平.结果 活动期MS患者PBMCs的TLR-9mRNA表达水平高于缓解组(P<0.01)及正常对照组(P<0.01),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缓解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活动期患者(P<0.01),活动期和缓解期的患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LR-9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IL-10水平呈负相关(r=-0.224,p=0.013).结论 活动期MS患者PBMCs的TLR-9mRNA的表达水平增高,并且与MS患者血清IL-10水平呈负相关,TLR9在MS免疫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MS中IL-10是一种保护性抑炎因子,可能有利于疾病的缓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血清中IL-10、TNF-α的影响。方法 112例重度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6),对照组给予利尿、脱水、止血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IL-10及TNF-α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0及TNF-α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GC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三个月后观察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因受损后升高的IL-10与TNF-α水平,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进行中药(清热止咳冲剂)干预,观察用药前后血清TNF-α、IL-6和IL-10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对20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并发SIRS患者用药前、后(第5、14天)血液中TNF-α、IL-6、IL-10进行检测.结果 血清TNF-α含量在用药前(发病48 h内)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用药前与用药后第5天、14天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IL-6含量在用药前(发病48 h内)、用药后5天、14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IL-10含量在用药前(发病48 h内)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用药后5天、14天与用药前比较显著增高(P<0.05).结论 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发病48 h内血清TNF-α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用药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IL-6含量在发病48 h内与正常对照组及用药前、后均无显著差异.IL-10含量在发病48 h内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用药后5天、14天比用药前显著增高.TNF-α、IL-6、IL-10水平的变化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并发SIRS早期预测和干预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0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患者和正常人体内和体外经诱导后淋巴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差别. 方法 (1) 采用ELISA法测定 100例MG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者血清TNF-α.(2)对 20例MG患者(有胸腺病变者10例,胸腺正常者10例)和20名正常对照者,于治疗前和胸腺切除/免疫治疗后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与植物血凝素(PHA)、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及空白对照共同培养后离心取上清,并以ELISA测定血清TNF-α水平. 结果 (1)血清TNF-α水平在MG组治疗前[(1.994±0.517) ng/mL]与对照组[(1.841±0.696) ng/mL]间差异无显著性.在MG组中,全身型患者血清TNF-α平均水平[(2.173±0.592) ng/mL]较眼肌型[(1.885±0.453) ng/mL]高;胸腺病变患者血清TNF-α水平[(2.210±0.583) ng/mL]较胸腺正常者[(1.787±0.495) ng/mL]高;MG患者接受胆碱酯酶抑制剂、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胸腺手术等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1.738±0.553) ng/mL]较治疗前[(1.994±0.517) ng/mL]下降.(2)体外细胞培养结果表明MG组治疗前所产生的TNF-α水平较对照组高;胸腺病变组和胸腺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经治疗后的胸腺正常组分泌的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胸腺病变组也降低. 结论 MG患者淋巴细胞经体外诱导后产生.TNF-α处于上调状态,在MG的发病中起作用或起促进作用.经过胸腺手术或免疫调控药物治疗(免疫相关治疗)后,TNF-α系统活跃性减低,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血清培养细胞后,细胞上清液中所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IL-17)的水平,以及应用NF-κB抑制剂BAY11-7082后二者含量的变化,探讨TNF-α、IL-17、NF-κB在偏头痛的发生发展中的关系。方法选取偏头痛发作期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40例,采取单侧颈静脉血血清。采用人单核细胞株THP-1进行培养,将THP-1随机分成偏头痛血清组、偏头痛血清+NF-κB抑制剂组及正常血清对照组。各组血清培养THP-124h后,分别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中TNF-α、IL-17的水平。结果偏头痛组血清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7水平高于正常血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血清+NF-κB抑制剂组上清液中TNF-α含量低于偏头痛血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血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组上清液中IL-17含量低于偏头痛血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正常血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3组TNF-α与IL-17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偏头痛患者发作期可能存在NF-κB导致的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7的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1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七叶皂甙钠组,常规治疗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七叶皂甙钠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给生理盐水250ml加β-七叶皂甙钠20mg,连续使用14d,两组患者在入院后24h、治疗后7、14、30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抽取静脉血测定TNF-α、IL-6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入院24h、治疗后30d血清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d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24h、治疗后7、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d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硫辛酸对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CAPN)患者的炎性因子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42例CA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给予硫辛酸静脉滴注,0.6 g/d;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避光静脉滴注,500μg/d,两组均连用2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TNF-α及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组TNF-α及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可降低CAPN患者炎性因子的表达,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及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MODS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HMGB-1、TNF-α、IL-6及IFN-γ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28例确诊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MODS患者(MODS组)、31例单纯脑血管病患者(单纯ACVD组)及健康受试者28例(健康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其血清HMGB-1水平,ABC-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6及IFN-γ浓度。结果MODS组、单纯ACVD组及健康对照组3组之间比较,血清中HMGB-1、TNF-α及IL-6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MODS组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与单纯ACV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MODS组中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组间HMGB-1、TNF-α、IL-6及IFN-γ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ODS组患者血清中HMGB-1水平与MODS评分的关系经相关性分析二者之间成正相关(P<0.05),但MODS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FN-γ水平与MODS评分无相关性。结论HMGB-1、TNF-α及IL-6可作为预测急性脑血管病发生MODS的指标,干预HMGB-1可能阻止急性脑血管病后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脑梗死后癫(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7例脑梗死后癫癎患者(脑梗死癫(癎)组)和75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和IL-6水平.结果 脑梗死癫(癎)组血清TNF-α[(2.5±0.57)ng/L]、IL-2[(9.0 4-0.83)ns/L]及IL-6[(97.5±3.1)ng/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NF-α(0.89 4-0.36)ng/L,IL-2(4.3±1.5)ng/L,IL-6(13.3 4-11.1)ng/L](均P<0.01).结论 脑梗死后癫(癎)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2及IL-6水平显著升高,提示细胞因子可能在脑梗死后癫(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联合舍曲林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11月收治的首发抑郁症患者68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舍曲林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柴胡龙牡汤,疗程6周。治疗后对临床疗效、HAMD评分、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1%)显著大于对照组(76.5%)(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第4、6周HAMD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IL-6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舍曲林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效果显著,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患者炎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吸氧、脱水、控制血压、营养脑细胞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静滴,1次/d,连续治疗14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经14d治疗,治疗组血清CRP水平、TNF-α水平IL-6水平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疗效显着,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CRP、TNF-α和IL-6等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现测老年抑郁症患者使用舍曲林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患者组)治疗前后和3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的血清IL-6、TNF-α的水平并比较,并结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患者组治疗前血清IL-6:(64.35±16.27)ng/L、TNF-a:(28.26±14.57)ng/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6:(30.81±10.71)ng/L,TNF-α:(17.74±10.18)ng/L(P<0.05).舍曲林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 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抑郁症的免疫学标志之一;舍曲林抗抑郁的同时降低血清IL-6、TNF-a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