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目的 了解安徽省铜陵县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 为总结 “十二五” 防治成果、 制定 “十三五” 规划提供参考依 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09-2014年铜陵县血吸虫病防治年报及有关螺情和人群病情资料, 分析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特点。 结果 结果 2009-2014年人群感染率和血检阳性率显著下降, 6年间仅2009年出现1例急性感染病例; 家畜感染率下降显著, 2010年较2009年下降了91.10%; 5年间钉螺面积和活螺平均密度呈下降趋势, 但2011-2012年山丘地区活螺平均密度有 所升高, 2011年以后未查到感染性钉螺。结论 结论 铜陵县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 但湖沼地区有螺面积 仍较大, 内陆有螺环境活螺平均密度较高。今后的血防工作规划要以控制湖沼地区螺情、 消灭内陆残存螺点为主, 以巩 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2.
铜陵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 ,境内长江全长 5 5 .5 km,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县之一。至 1999年底 ,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的有 5个乡 (镇 ) 71个村 ,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的有 5个乡 (镇 ) 30个村 ,尚有 8个乡 (镇 ) 34个村未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分别占流行乡、村的 44 .4%和 2 5 .2 %。现将1998~ 1999年的疫情分析如下。1 螺情1999年有螺面积 3.13× 10 7m2 ,其中江滩 1.2 9× 10 6m2(4 .11% )、湖滩 6 .18× 10 6m2 (2 1.76 % )、洲滩 2 .2 6× 10 7m2(72 .2 5 % )、内陆 5 .89× 10 5m2 (1.88% )。三滩 (江滩、湖滩、洲滩 )钉螺面积占现…  相似文献   

3.
铜陵县是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未控制县之一,有湖沼型和山丘型两类流行区.血吸虫病流行于8个乡镇116个村,流行区总人口18.9万人.2004年底有钉螺面积2.82×107m2.为了解2005年的疫情状况及对今后疫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5年铜陵县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铜陵县是安徽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县之一,属“湖沼型”地区,至2003年底全县尚有17个乡(镇)125个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20.6万,耕牛7513头,累计有螺面积6730.45hm^2,累计血吸虫病人4.1万,有3个乡(镇)26个村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7个乡(镇)28个村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尚有7个乡(镇)71个村未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分别占流行乡村的41.18%和56.80%。为掌握疫情动态,探索更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措施,2001~2003年对全县血吸虫病疫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铜陵县是安徽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县之一,属湖沼型疫区,至2006年底,全县尚有8个乡(镇)80个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19.8万人,累计有螺面积5575.14hm^2,累计血吸虫病人3.5万人,有10个村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66个村达传播控制标准,3个村达到疫情控制标准,1个村未控制血吸虫病流行。为掌握疫情动态,探索更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对全县2004~2006年血吸虫病疫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铜陵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 ,为湖沼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至 2 0 0 0年底 ,全县 18乡镇 135村流行血吸虫病 ,流行区人口 2 3万人 ,耕牛 836 3头 ,累计有螺面积6 937.7万 m2 ,累计血吸虫病患者 4.1万例。有 6乡 (镇 )血吸虫病传播阻断 ,5乡 (镇 )传播控制 ,尚有 7乡 (镇 )未能控制 ,占流行乡的 38.9%。未控制乡数与 1995年 (8乡镇 )相比较 ,下降了 12 .5 %。为掌握血吸虫病疫情动态 ,我们对 1996~ 2 0 0 0年血吸虫病进行了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钉螺2 0 0 0年 ,有螺面积比 1995年下降 6 .6 % ,但内陆、江滩及洲滩分别增加 6 0 .7%、 12 …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分析2009~2014年安徽省繁昌县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今后一个阶段血防工作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该县2009~2014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数据、疫情监测点数据及全县面上防治资料,进行纵向分析。 结果  人群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人群感染率已降至0.27%,较2009年下降了55.7%,2008年以后全县未出现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例;全县耕牛血吸虫平均感染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以后未查出阳性。全县有螺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全县钉螺面积下降至103.2hm2,较2009年下降了16.4%;阳性螺面积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以后全县未查出阳性螺面积。活螺密度2009~2011年呈波动状态,2011年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活螺密度降至0.14只/0.1m2,较2009年下降了65.0%;阳性螺密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 结论  繁昌县血吸虫病流行得到了有效遏制,血吸虫病疫情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4-2014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制订"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4年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信息资料、疫情监测资料,分析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安徽省钉螺面积自2004年以来呈波动上升趋势,至2011年达到最高近3.1亿m2;自2012年起钉螺面积开始下降,2012年钉螺面积较2011年下降了10.55%,2014年钉螺面积降低到近10年来最低水平。2004-2008年全省钉螺密度处于波动状态,2008年以后全省钉螺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自2011年起钉螺平均密度均1只/0.1 m2。2004-2011年全省钉螺感染率呈现波动徘徊状态,2012年钉螺感染率迅速下降,2013、2014年连续2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4-2014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以后各年份急性血吸虫感染人数均在50例以下,且病例呈散在分布,2013、2014年全省无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2004-2011年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均1%,2012年快速下降至0.55%,2014年家畜感染率首次低于同期人群血吸虫感染率。2011年以后,全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进程加速,2012-2014年全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县(市、区)数分别为4、9、14个,乡(镇)数分别为33、76个和32个。结论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巩固成果乃至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任务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目的 分析湖北省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 为制定下阶段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整理2004- 2014年荆州市9个县 (市、 区) 血吸虫病疫情年报资料和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情况, 建立Excel表格, 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04年以来, 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逐年下降, 2014年全市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为0.40%, 比2004年 下降了95.72%, 拟合指数方程y = 11.067e-0.240x , R2 = 0.899 (F = 80.40, P < 0.01)。2007年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率降至0.5/10万 以下, 2010年以后无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流行病学调查推算荆州市现有血吸虫病人降至22 547人, 比2004年下降了 85.87%。耕牛血吸虫感染率降至0, 下降了100%, 拟合指数方程为y = 15.69e-0.3398x , R2 = 0.878 (F = 73.11, P < 0.01)。实有 钉螺面积31 084.00 hm2 , 比2004年减少了1 931.21 hm2 , 下降了5.91%。2012年感染性钉螺降至0, 之后未再发现感染性 钉螺。2013年以行政村为单位, 人、 畜血吸虫感染率均降至1%以下。结论 结论 通过实施血吸虫病重点项目、 整县推进和省 部联动综合治理项目, 荆州市血吸虫病疫情显著下降。但巩固防治成果、 阻断和消除血吸虫病传播的任务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 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血吸虫病控制效果, 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方法 收集2011- 2014年宜州市血吸虫病监测资料并进行疫情分析。 结果 结果 2011-2014年宜州市累计查螺面积为770.38 hm2 , 查出有钉 螺分布点2个, 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 流行区居民血清免疫学筛查3 524人, 血清抗体阳性38例, 2013年与其余3年 相比血清阳性率较高 (χ2 = 15.08, P < 0.05); 分别解剖野鼠和家犬432只和28只, 未发现血吸虫感染; 耕牛粪检1 697头, 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 结论 结论 宜州市各项血吸虫病监测指标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1.
2004-2009年广东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4-2009年广东省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今后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广东省血吸虫病巩固监测方案,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对全省2004-2009年的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9年全省共查螺927.45 hm2,未查获活螺。复查历史病人2 679人,未发现慢性或晚期病例。低年龄组(中、小学生)监测12 345人,血清抗体阳性者287人,未查到血吸虫病人。检查流动人口28 766人,抗体阳性者417人,查获慢性血吸虫病人52例,其中虫卵阳性者6例。各地报告诊断病例281例,其中急性感染4例,(2004年1例,2005年3例),均属输入性病例。检查耕牛9 064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结论目前广东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今后要重点加强输入性传染源和钉螺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目的 评价云南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以来的防治效果, 为制定下一步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09-2012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表、 年报表, 以及有关螺情、 病情等资料, 分析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特点。结 结 果 果 全省各项血吸虫病疫情指标有所下降。2012年与2009年相比, 人群血吸虫校正感染率下降了33.33%, 发现有病人村 减少55.56%; 家畜粪检阳性率下降了45.45%, 有病牛村减少42.25%; 实有钉螺面积下降13.58%, 活螺密度下降25.66%, 2012年未再查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 结论 云南省局部地区仍存在人畜血吸虫感染, 短期内难以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 标准。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分析铜陵县血吸虫病疫情,为科学制定“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4~2013年全县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和人畜病情、螺情等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2004年以来,全县血吸虫病疫情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底全县钉螺面积为2 476.17hm2,较2004年下降了23.05%;有螺环境数182个,较2004年下降了24.48%;人群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从2004年的7.55%下降至2012年以后查不出阳性;耕牛感染率从2004年的8.5%降至2011年以后查不出感染牛。2007年全县达疫情控制标准,2010年以后全县无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发生,2011年以后全县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2年全县达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结论  2004年以来,通过采取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铜陵县血吸虫病疫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血吸虫病传播得到有效控制,但仍存在较大面积钉螺分布环境,疫情存在反弹风险,应继续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汉川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汉川市10个监测点开展监测工作。结果 2009~2014年,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由2009年的1.76%下降到2014年的0.47%,下降了73.30%;6年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均为0%;感染螺平均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均下降了100%。结论汉川市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总体得到了控制,今后防治工作重点是加强巩固监测,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血吸虫病疫情分布特征,为今后开展血吸虫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以村为单位,收集并整理2009-2014年南昌市新建区血吸虫病疫情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SaTScan软件进行分析,确定该地区人群、钉螺及耕牛感染血吸虫的时空聚集区域。结果 新建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2009年的0.10%下降至2014年的0.000 68%。钉螺血吸虫感染率波动较大,2012年最高为1.04%,2014年下降至0。耕牛感染率2012年最高,达1.98%;2014年下降至0。时空聚集探测显示,新建区3个人群血吸虫感染聚集区主要集中在昌邑乡、联圩乡及松湖镇的20个自然村,2个钉螺感染聚集区主要集中在昌邑乡和南矶乡的5个自然村,1个耕牛感染聚集区主要集中在昌邑乡的3个自然村。结论 2009-2014年南昌市新建区血吸虫病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但疫情反弹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6个聚集区域所覆盖的自然村是该区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7.
铜陵县位于皖中南长江下游南岸.全县人口29.7万,面积763km2.地势南高北低由山丘区、洲圩区依次分布,气候属亚热带季风过渡区,现辖4个镇和4个乡.……  相似文献   

18.
铜陵县是安徽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县之一 ,属“湖沼型”地区 ,至 2 0 0 3年底全县尚有 17个乡 (镇 ) 12 5个村流行血吸虫病 ,流行区人口 2 0 .6万 ,耕牛 75 13头 ,累计有螺面积6 730 .4 5 hm2 ,累计血吸虫病人 4 .1万 ,有 3个乡 (镇 ) 2 6个村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7个乡 (镇 )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规律,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平坝、丘陵、山区3种山丘亚型,选择15个血吸虫病监测点进行纵向观察。2010-2014年每年在监测点开展人畜病情、螺情和相关因素调查,比较逐年血吸虫病疫情指标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14年15个监测点监测点人群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从9.34%下降至5.43%,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由0.13%下降至0。钉螺面积从59.34hm2下降到12.53 hm2,下降率为78.89%,无新发现有螺面积,活螺密度从0.19只/框下降到0.10只/框,未发现感染性钉螺。钉螺主要分布在沟渠和稻田等环境。家畜传染源仍以耕牛为主,监测数量在117~325只之间,4年来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为0。结论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总体上已趋于低度流行状态,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建立敏感高效的预警监测体系,及时发现疫情,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20.
2005-2009年德昌县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规律,为评价防治效果和调整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每年进行人畜病情和钉螺调查,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血吸虫人群感染率从2005年的3.04%逐步下降,2009年未发现感染者;2005年耕牛感染率为2.56%,2007年以后未发现病牛;钉螺面积从2005年的16 440 m2下降到2008年的8 240 m2,2009年又上升至16 450 m2;2005年钉螺感染率0.001%,2005年以后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通过多年防治,德昌县血吸虫病疫情得到一定控制,应继续加强监测和巩固工作,防止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