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由于受不同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影响,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合作模式之间既有差异也存在共性。本文主要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对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从国外产学研成功模式中得到经验和启示,以促进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培养、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2.
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是应用型大学的主要任务。结合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产学研协同育人实践,分析应用型本科机电专业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发展的必要性,探析协同育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提高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在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等教育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如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优势,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才能的优秀人才,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产学研合作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联系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促进作用,提出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具体改进措施,为工科院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制造业也加快了更新和发展,这就要求我国制造方面的创新人才数量和质量都需要有一定的提升.2015年,我国实施了“制造强国”战略的首个十年纲领——“中国制造2025”,在此纲领引导下,国家对高素质、高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由覃庆华编著、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校企合作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一书,基于国家关于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着重探讨了当前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并分析了该模式对创新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拓展了我国创新理论、协同创新理论和创新教育相关理论的范畴,对开展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资源整合缺乏合力,高校人才输出缺乏对行业需求的响应。研究产学研合作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有模式及内在机理,发掘行业协会的专业能力标准体系作用及创新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以天津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系统阐述其与国内外行业协会合作,藉由专业认证、执业资格考试及终身教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为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现状,构建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分析2010-2017年我国28个省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活动数据,对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数量越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越容易导致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资金、人才和项目投入资源出现浪费,而市场化程度与政府支持力度越高越能促进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合理利用;(2)剔除环境因素影响后,北京、江苏、浙江与湖南4个地区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综合效率达到最优,云南、福建等8个地区的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需要大力改善.最后,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提出政府完善产学研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正确选择产学研合作模式、高校深化对产学研合作必要性的认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培养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迫切需求,也是当前各行业创新型人才智力支撑不足的现实需要。本研究对协同理论进行修正和优化,引入人才培养的要素单元,建立了“要素识别、模式建立、组织机制、协同路径”动态分析曲线,从协同效应和互补效应视角对人才培养的内在机理进行解释。然后,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和“OBE”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提出知识异质化条件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组织特点和内在规律,提出了产学研融合过程中创新型人才知识学习过程模型。本研究结论对于揭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及实施路径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何郁冰 《科学学研究》2012,30(2):165-174
 积极推动企业与大学及科研院所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是实现中国自主创新的新思考,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因此,有关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提出针对“战略—知识—组织”三重互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探索构建初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5,(20)
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是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产学研合作是高校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本文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出发,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产学研合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意在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尽管面临充足的人力资源和科教资源,湖北省装备制造业的产学研合作状况并不理想。对影响产学研合作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包括缺乏政策导向与制度安排、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沟通较少、利益分配不合理、缺乏理论创新与机制创新五个方面。最后分别从着重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模式选择和着重于产业技术创新的产学研模式选择两个方面提出其合作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针对缺少从实践层面剖析不同类型院校培养人才发展模式及其内在机理的研究现状,基于协同理论引入人才培养要素单元,建立要素识别、模式建立、组织机制、协同路径动态分析曲线,以华南理工大学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不同类型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模式和特征及其内在机理。研究表明: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受创新主体单位的人才结构、知识基础、制度约束等因素的影响,如华南理工大学的“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通过采取联合共建实验室、双导师制、基地实习等协同组织方式,协同效应大于互补效应,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OBE)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依靠各方共同投入要素资源,互补效应大于协同效应;产学研融合视角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质上是知识吸收和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0,(14)
以学科为依托,产学研结合,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概括了中外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状况,总结了我院应用物理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地方院校必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分析了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针对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性改革力度不足仍然突出这一导致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势能及其溢出效应尚未充分形成的主要原发性原因,反思制约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症结。搜集选择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进程中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相关的222份公共政策文本,运用政策工具理论,构建“政策工具-政策生命周期-政策作用力”分析框架,探讨政策的使用结构、分布状态和作用力度。结果发现:政策工具的使用存在结构失衡及不同维度上的短板,且政策生命周期的连续使用存在局限;政策生命周期中的政策文本分布状态失调;政策作用力的强制影响和主体关联不够充分。针对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公共政策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调整政策工具使用结构、优化政策周期分布状态、促进政策作用力集成、突破政策工具使用界限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1,(11)
智能制造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战略举措,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针对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制造企业人才科技创新不够等问题,提出智能制造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应以创新为基础,重点示范和人才培养为抓手,不在落后的产品上尝试智能制造,以产品研发为驱动,切实提升产品质量,推动绿色发展,带来产业结构优化,以人才为本,从而带动产业集群效应,全面提升制造业生产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高水平应用型智能制造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7.
后金融危机时代是广东战略机遇发展的黄金期,为更好地抓住此次战略发展机遇,广东应率先转型、率先发展.发展需要人才,人才需要培养.从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入手,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广东科技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后金融危机时代广东高校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应与产业对接、与社会需求接轨,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创新经济时代,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在发展意识上充分认识聚焦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为大学带来的发展机遇;在人才培养上树立以创造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新的人才观;在体制机制上完善大学的创新平台,着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在文化建设上大力营造和发展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的协同创新是一种新兴的创新合作方式,以此为平台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探索价值。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创新主体通过激活创新要素、共享创新资源与优化资源配置来获得创新成果效用的最大化,其本质就是损益与共的企业与学研机构之间的互利合作模式。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合作双方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共同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环境,并能够保持连续有效的培养效果,是一种超越传统产学研合作的更加优越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从动因机制、目标机制等六个方面构建协同创新下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利用Netlogo仿真平台,通过多主体建模仿真证明了该机制的正确性;最后从利益协同、人才聚集、信任分派、知识共享和建立国际化的协同创新平台五个方面提出提升协同创新下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的协同创新是一种新兴的创新合作方式,以此为平台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探索价值。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创新主体通过激活创新要素、共享创新资源与优化资源配置来获得创新成果效用的最大化,其本质就是损益与共的企业与学研机构之间的互利合作模式。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合作双方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共同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环境,并能够保持连续有效的培养效果,是一种超越传统产学研合作的更加优越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从动因机制、目标机制等六个方面构建协同创新下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利用Netlogo仿真平台,通过多主体建模仿真证明了该机制的正确性;最后从利益协同、人才聚集、信任分派、知识共享和建立国际化的协同创新平台五个方面提出提升协同创新下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