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剥夺睡眠脑电图在儿童癫痫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癫是小儿神经科最常见的疾病 ,诊断主要依赖其反复发作的临床特征和脑电图记录的特异性样波。常规脑电图检查疑诊癫的阳性率仅达50 %~70 % ,而大多数发作常发生在睡眠中[1]。睡眠可显著提高对癫患儿脑电图的诊断率 ,剥夺睡眠可进一步增加其活化作用 [2]。剥夺睡眠诱发试验即在不使用镇静及催眠药物情况下 ,让患儿保持不睡眠状态24至26小时左右 [3],然后自然进入睡眠 ,此时进行脑电图检查 ,可提高癫患儿脑电图的阳性率。我们对31例临床有反复发作而常规脑电图描记结果阴性的患儿进行剥夺或部分剥夺睡眠———…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非癫性发作、疑似癫及正常儿童对剥夺睡眠脑电图检查诊断的敏感性及实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表现酷似癫发作38例(男13例,女25例;年龄4~12岁,平均8.1岁),有明确诱发因素,行常规EEG及剥夺或部分剥夺睡眠——睡眠EEG诱发试验,作自身对照,除脑电异常放电者。同时随机抽取有反复发作疑似癫、且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102例(男63例,女39例;年龄3~12岁,平均7.3岁)与106例(男57例,女49例;年龄3~12岁,平均7.6岁)无癫临床发作史的对照组,以同样方法的诱发试验作比较。结果所有病例脑电图的背景电活动频率均明显变慢,非癫发作组38例睡眠EEG诱发试验均为阴性,因其诱发试验前后数据一致,故该组无统计意义;拟诊癫组脑电图有棘/尖慢复合波等癫样放电者57例(55.9%);对照组诱发后脑电图异常出现2例(1.9%)癫样放电者,3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χ2=97.3P<0.01)。结论剥夺睡眠后脑电图出现癫样电活动的敏感性高于常规脑电图检查,拟诊癫的敏感性高。该检查对非癫样发作排除癫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剥夺睡眠脑电图在局灶性发作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局灶性发作患儿剥夺睡眠脑电图检查的敏感性及其实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临床有反复发作疑似癫,且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患儿102例(男63例,女39例,年龄3~12岁,平均7.3岁)。行剥夺睡眠脑电图检查,剥夺睡眠时间<7岁为18~20 h,>7岁为24 h。按同样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106例(男57例,女49例,年龄3~12岁,平均7.6岁)。结果所有病例脑电图的背景电活动频率明显变慢,棘/尖慢复合波等癫样放电57例;异常率为55.88%;其中局灶性发作异常率为76.32%,全面性发作异常率为43.8%(χ2=8.98 P<0.01)。对照组诱发后脑电图异常出现样放电2例(1.89%),与疑似癫组比较(2χ=71.95 P<0.01),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剥夺睡眠后脑电图出现癫样电活动的敏感性高于常规脑电图检查,而局灶性发作的敏感性高于全面性发作。  相似文献   

4.
儿童癫癎视频脑电图监测及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视频脑电图在儿童癫癎诊断、分类和鉴别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临床上拟诊为癫癎的278例患儿,应用伟思VEEG1161B型视频脑电图仪,进行1~4h的动态监测,至少包括1个清醒-睡眠周期或1次发作,并利用各种诱发试验,监测中对各种状态及事件进行标记,结束后将记录的EEG与临床录像资料同步回放,并利用数字化脑电图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78例临床上拟诊为癫癎的患儿,209例(75.2%)得到了证实,其中92例(44.0%)进一步明确了癫癎综合征的诊断;53例(25.4%)监测到癫癎发作,其中34例(64.2%)为局灶性起源,19例(35.8%)发作时脑电图波形不含棘慢波.结论视频脑电图是诊断癫癎及明确癫癎分类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960269腹型癫痈47例/徐书珍…//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一1995,10(3)一142一143 对发作性腹部剧痛129例病儿进行了脑电图检查,确诊为腹型癫痈47例(36.4%)。认为脑电图对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常规记录正常者,诱发试验可显著提高阳性率。对儿童期发作性腹痛应想到本病,诱发试验可显著提高间歇期脑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视频脑电监测在诊断小儿睡眠相关事件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有睡眠相关事件发作的276例患儿进行夜间 8~12 h的视频脑电图动态监测,监测中对各种状态及事件进行标记,结束后将记录的EEG与临床录像资料同步回放分析.结果 276例患儿中,58例未监测到临床发作,218例监测到临床发作.监测到发作的218例患儿中伴脑电图异常放电诊断为癫痢者75例,占34.4%,不伴脑电图异常放电者143例,占65.6%.结论 视频脑电监测足明确小儿睡眠相关事件发作的种类、鉴别非癫(疒间)性与癫(疒间)发作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非癫痫性发作、疑似癫痫及正常儿童对剥夺睡眠脑电图检查诊断的敏感性及实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表现酷似癫痫发作38例(男13例,女25例;年龄4~12岁,平均8.1岁),有明确诱发因素,行常规EEG及剥夺或部分剥夺睡眠——睡眠EEG诱发试验,作自身对照,除脑电异常放电者。同时随机抽取有反复发作疑似癫痫、且常规脑电图检查正常102例(男63例,女39例;年龄3~12岁,平均7.3岁)与106例(男57例,女49例;年龄3~12岁,平均7.6岁)无癫痫临床发作史的对照组,以同样方法的诱发试验作比较。结果所有病例脑电图的背景电活动频率均明显变慢。非癫痫发作组38例睡眠EEG诱发试验均为阴性,因其诱发试验前后数据一致,故该组无统计意义;拟诊癫痫组脑电图有棘/尖慢复合波等癫痫样放电者57例(55.9%);对照组诱发后脑电图异常出现2例(1.9%)癫痫样放电者,3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X^2=97.3 P〈0.01)。结论剥夺睡眠后脑电图出现癫痫样电活动的敏感性高于常规脑电图检查,拟诊癫痫的敏感性高。该检查对非癫痫样发作排除癫痫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疒间(JME)的临床及脑电图特点。方法对2000年11月至2004年11月就诊于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的44例JM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JME患儿100%出现全身性肌阵挛发作,16例(36·4%)伴有失神发作,33例(75%)伴有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11例(25%)3种发作均有,6例(13·6%)只有全身性肌阵挛发作。首次就诊即确诊为JME13例,有31例曾误诊。清醒脑电图阳性率为50%,睡眠脑电图阳性率为95·5%,3例动态脑电图检查均阳性。JME患儿43例给予药物治疗,除1例死亡外,其中3例偶有肌阵挛性发作,余39例发作均控制。治疗过程中出现肌阵挛持续状态(JMES)者有7例,占15·9%。结论JME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癫疒间综合征,临床医生在诊断中要多询问病史,结合规范的睡眠及动态脑电图检查,以提高检出率,并合理选择抗癫疒间药物。  相似文献   

9.
视频脑电图监测对癫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小儿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癫组166例、可疑癫组患儿49例,应用美国PI VEEG400-C型视频脑电图仪进行3~4 h的动态监测,包括至少1个清醒-睡眠周期,完成各种诱发试验。结果癫组VEEG性放电124例(74.5%),监测到临床发作26例,其中癫发作20例,非癫发作6例;可疑癫组VEEG性放电13例(26.5%),监测到临床发作16例,其中癫发作3例,非癫发作13例。137例性放电的患儿中99例(72.3%)确定了发作类型,43例(30.6%)明确了癫综合征的诊断。结论视频脑电图监测在鉴别癫性发作性质、确定癫发作类型、评价脑电-临床关系方面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额叶癫(癎)临床发作表现及视频脑电图特征.方法 对2005年6月-2007年6月长程脑电监测者中符合额叶癫(癎)的20例患儿临床发作及视频脑电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儿共监测到临床发作50次.临床发作形式主要表现为:偏转发作、姿势性强直、过度运动,部分患儿发作合并有发声或自动症.白天夜间均有发作,夜间发作较多.半数以上发作间期脑电图无癫(癎)波.临床发作期脑电图大多数有异常,但不典型,可表现为额极及额区的尖波节律、慢节律、快节律、棘节律或尖一慢波、棘一慢波,或以上混合,有时可波及到颞区、中央区甚至泛化全导.发作频繁者背景活动有慢化.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可以减少发作甚至控制发作.结论 额叶癫(癎)临床发作以偏转发作、姿势性强直、过度运动为主,以夜间为主,持续时间短.剥夺睡眠长程脑电监测可提高额叶癫(癎)诊断率,特别是发作期脑电图,有利于额叶癫(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941770 403例小儿24小时脑电图监测分析7刘晓燕…刀中华医学杂志一1994,74(2)一69一71 对403例各类反复发作性症状的患儿进行了24小时脑电图监测,结果表明:临床确诊癫痛组的阳性率为82.7%,痛样放电最多出现于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限局性放电占69%。可疑癫痛组中经监测70%以上排除或基本排除痛性发作。认为24小时脑电图监测在监别临床发作性质,确定癫痈分型,研究癫痛与睡眠的关系,临床发作与脑电图的关系等方面具有较大价值。(原文提要) 941 771儿童期伴中央一颗局灶异常脑电图的良性癫痛远期随访分析/韩璞…刀中华医学杂志一1994,74(2)一72一7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额叶癫疒间临床发作表现及视频脑电图特征。方法对2005年6月-2007年6月长程脑电监测者中符合额叶癫疒间的20例患儿临床发作及视频脑电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儿共监测到临床发作50次。临床发作形式主要表现为:偏转发作、姿势性强直、过度运动,部分患儿发作合并有发声或自动症。白天夜间均有发作,夜间发作较多。半数以上发作间期脑电图无癫疒间波。临床发作期脑电图大多数有异常,但不典型,可表现为额极及额区的尖波节律、慢节律、快节律、棘节律或尖-慢波、棘-慢波,或以上混合,有时可波及到颞区、中央区甚至泛化全导。发作频繁者背景活动有慢化。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可以减少发作甚至控制发作。结论额叶癫疒间临床发作以偏转发作、姿势性强直、过度运动为主,以夜间为主,持续时间短。剥夺睡眠长程脑电监测可提高额叶癫疒间诊断率,特别是发作期脑电图,有利于额叶癫疒间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癫癎发作及癫癎样放电具有昼夜倾向,睡眠是诱发癫癎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睡眠触发癫癎的易感性在不同的睡眠时相对发作及发作间期癫癎样放电的影响并不相同。该文主要研究局灶性及全面性癫癎儿童发作间期睡眠和觉醒状态癫癎样放电的特点。方法采用24h动态脑电图、多导睡眠脑电图及长程视频脑电图仪描记48例原发性癫癎儿童的全夜睡眠(至少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和睡眠前后觉醒状态的脑电资料,统计分析觉醒期及各睡眠期棘/尖波、棘/尖慢波等癫癎样波的放电指数的差异,比较局灶性和全面性发作类型癫癎儿童癫癎样放电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局灶性癫癎儿童组发作间期脑电图癫癎样放电的阳性率高于全面性癫癎儿童组(16/25,64.0%)vs(9/25,36.0%),(P<0.05)。癫癎患儿非快速动眼睡眠各期(S1~S4)癫癎样波放电指数为21.13±19.96,19.59±17.76,22.85±18.99,20.37±16.63,均高于觉醒期的8.20±6.21(P<0.05)。非快速动眼睡眠期S3期癫癎样波放电指数明显高于快速动眼睡眠期(22.85±18.99vs12.91±10.95),(P<0.05)。结论局灶性癫癎儿童发作间期脑电图癫癎样放电的阳性率较全面性癫癎儿童癫癎样放电阳性率高。睡眠,尤其是非快速动眼睡眠期对癫癎儿童癫癎样放电具有易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52436运动诱发癫痛3例报告/倪爱华…//脑与神经疾病杂志一1995,3(2)、一10。 3例病人均有明确的幼年癫痈发作史,后来才出现运动诱发癫痛发作。例1常在跑步活动时发生。例2多在跑步、游泳时突然发生。例3在打篮球、排球、长跑时发生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做踏车试验检查脑电图示癫痛样异常。这种罕见病例应嘱患儿适量运动,尽量避免因运动导致癫痈发作,如果怀疑癫痛发作的性质,可做踏车运动试验检查脑电图有助于诊断。(袁壮) 952437 27例儿童癫痛性头疼的临床分析/杨维丽…//脑与神经疾病杂志一1995,3(2).一99一100 27例观察结果,符合癫痈性头疼…  相似文献   

15.
癫(癎)是大脑神经细胞群反复超同步放电所引起的发作性、短暂性脑功能紊乱,是小儿常见的神经系统疾患.据统计<14岁小儿癫(癎)的年发病率为46~83/10万,而<9岁高达72~86/10万[1].由于放电起源部位及异常波在脑内扩散方式不同,癫(癎)可呈现多种临床发作形式.借助脑电图(EEG)可从头皮直接获得大脑皮层的正常和异常放电,从而对癫(癎)的诊断、临床发作分型及病情转归分析均有重要参考价值,是诊断与防治癫(癎)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加上其无创性、操作简单、花费少等优点,已日益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我院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5月用妥泰单药和添加治疗儿童癫 2 1例 ,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确诊的癫患儿 2 1例 ,年龄 2a 6个月~ 14a (平均 6 .8± 4.5a) ;病程 1~ 48个月。全身强直性发作 12例 (5 7.1% ) ;肌阵挛性发作 3例(14.2 % ) ;简单部分性发作 2例 (9.5 % ) ;复杂部分性发作 3例 (14.2 % ) ;失神发作 1例 (4 .7% )。 2 1例均做脑CT及脑电图。脑电图常规和睡眠诱发异常 16例 ,均有癫波(76 .1% ) ;脑电图正常 5例 (2 3.8% ) ;影像学检查正常 15例 (71% ) ;异常 6例 (2 8% ) ,其中轻度…  相似文献   

17.
儿童偏头痛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作性头痛或眩晕易被误诊为癫癎.近年来国内有关头痛性癫癎的报道越来越多[1].为此,我们自1999年以来,对来我院神经科门诊诊治的、由外院诊断为头痛性癫癎并已进行抗癫癎药物治疗的36例患儿,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临床检查和视频脑电图(V-EEG)、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描记,予以诊断、治疗并进行随访,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额叶癫癎临床发作表现及视频脑电图特征。方法对2005年6月-2007年6月长程脑电监测者中符合额叶癫癎的20例患儿临床发作及视频脑电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儿共监测到临床发作50次。临床发作形式主要表现为:偏转发作、姿势性强直、过度运动,部分患儿发作合并有发声或自动症。白天夜间均有发作,夜间发作较多。半数以上发作间期脑电图无癫癎波。临床发作期脑电图大多数有异常,但不典型,可表现为额极及额区的尖波节律、慢节律、快节律、棘节律或尖-慢波、棘-慢波,或以上混合,有时可波及到颞区、中央区甚至泛化全导。发作频繁者背景活动有慢化。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可以减少发作甚至控制发作。结论额叶癫癎临床发作以偏转发作、姿势性强直、过度运动为主,以夜间为主,持续时间短。剥夺睡眠长程脑电监测可提高额叶癫癎诊断率,特别是发作期脑电图,有利于额叶癫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儿童假性癫(疒间)发作临床特征与视频脑电图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假性癫疒间发作的临床特征及视频脑电图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2 5例假性癫疒间 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视频脑电监护结果 ,并与 2 5例癫疒间比较。结果 假性癫疒间 组发病前均有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发作时意识清楚 ,并可记忆发作时的情况 ,视频脑电监护无疒间样放电。结论 视频脑电监护可同步观察患儿发作时的表现和脑电活动情况 ,对鉴别诊断假性癫疒间 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治疗前后的脑电图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患儿治疗前后脑电图的变化,探讨其对MMA疗效评估的意义。方法对2000—2005年在首都儿科研究所确诊为MMA的26例患儿采用16导视频脑电图仪检查,并将治疗前后的脑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脑电图结果:异常16例(16/26,62%),主要为高峰节律紊乱、慢波背景、癎样放电等;正常10例(10/26,38%)。(2)惊厥发作:16例脑电图异常患儿中12例(12/16,75%)有惊厥发作,主要为痉挛样、强直-阵挛发作,病程1个月至4年。(3)转归:脑电图异常伴惊厥发作的12例患儿中,11例发作停止、脑电图改善(正常7例,异常慢波活动4例);1例死于感染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脑电图由高峰节律紊乱转为放电持续状态;11例患儿惊厥控制2~6个月后停用抗癫癎药,随诊1~5年无发作。4例脑电图异常无惊厥发作患儿,3例随诊中无发作,脑电图无改善,1例脑电图持续低电压死亡。10例脑电图正常患儿中1例随诊中脑电图有棘波发放,无临床发作。结论(1)对婴幼儿难治性癫癎伴有智力低下者应进行病因学诊断;(2)脑电图是了解MMA患儿脑功能的客观指标之一,无惊厥发作的MMA患儿亦应进行脑电图的检测;(3)脑电图是评估病因治疗疗效的客观指标之一;(4)合并癫癎的MMA患儿在病因治疗的同时应辅以抗癫癎药物治疗,疗程个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