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EnSite NavX标测系统和Lasso指导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 阵发性房颤14例和持续性房颤3例,采用EnSite NavX标测系统和Lasso进行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结果 17例均达消融终点,手术时间(226.1±36.2)min、X线曝光时间(41.3±12.8)min、放电时间(61.9±15.4)m.in.术后60 d有2例复发,1例再次消融成功.随访4~30个月,14例(82.3%)无房颤发作,3例(17.7%)复发.但发作次数及时间均较术前明显减少,用胺碘酮(术前治疗无效)可控制.术中及随访期无任何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EnSite NavX标测系统和Lasso指导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房颤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分析Carto引导下心房纤颤消融术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5月-2012年4月我院行Carto引导下心房纤颤消融患者4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212例.护理组患者行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护理等,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与复发率.结果 护理组手术成功率为91.98%,复发率为4.71%,对照组成功率为75.00%,复发率为15.09%,两组患者在手术成功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房纤颤患者行Carto引导下心房纤颤消融术治疗前后,进行有效的护理配合,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复发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沈启明  刘伏元 《安徽医药》2013,17(9):1597-1600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可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及新术式被用于临床.尽管存在着心脏压塞、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但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多项研究证实,现已逐渐成为房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该文对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机制、消融技术、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和期外收缩,占第三位。正常人群中,心房纤颤的发生率为0.4%,在心脏病人中约占4%,而在心脏扩大并伴有心衰病人中约占40%[1]。心房纤颤影响患者心功能,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和住院次数,故其治疗方法为众多研究者所关注。最近心房纤颤的非药物治疗领域取得可喜的成绩。本文就心房纤颤的介入治疗作一简要综述。1 埋藏式心房除颤器治疗心房纤颤 近年研究显示,采用较低能量(<6J)的经皮穿刺  相似文献   

5.
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和期外收缩,占第三位.正常人群中,心房纤颤的发生率为0.4%,在心脏病人中约占4%,而在心脏扩大并伴有心衰病人中约占40%[1].心房纤颤影响患者心功能,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和住院次数,故其治疗方法为众多研究者所关注.最近心房纤颤的非药物治疗领域取得可喜的成绩.本文就心房纤颤的介入治疗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 16例房颤患者,术中采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结合肺静脉造影重塑左心房和肺静脉模型,定位肺静脉前庭开口及其周围出现呈现出双电位或复合电位的靶位点,在环状电极标测下,分别沿肺静脉前庭开口进行环状消融,并消融其周围双电位及复合高频电位处,直至双侧肺静脉内电位完全隔离。结果 16例患者术后达到完全肺静脉内电位隔离,所有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但有2例术后复发。结论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肺静脉前庭环状消融治疗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雷光涛 《江西医药》2010,45(6):599-601
心房纤颤(房颤,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事件,并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Framingham心脏研究[1]发现经年龄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校正后,房颤仍是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因此需高度重视对房颤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心房纤颤的非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广平 《天津医药》2000,28(5):318-320
心律失常药物尽管已经为心房纤颤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但是药物治疗的许多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例如长期用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问题。心房纤颤治疗中控制心室率和重建窦性心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心房纤颤除了造成病人的心悸、心功能减退外,其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更是临床严重事件。重建窦性心律是避免和减少发生此类并发症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除了心房纤颤(房颤)的传统药物治疗以外,非药物治疗手段也不断应用于房颤的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10例在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标测)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结果和体会。方法 8例阵发性和2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Carto标测构建左心房三维电解剖图,行肺静脉造影了解其形态,围绕左侧和右侧肺静脉口线性消融,对肺静脉进行隔离。结果 10例患者均完成预定的环肺静脉前庭隔离线性消融(CPVA)。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后l~2 d有心房颤动复发并自行转复。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出现。随访6~12个月,平均(8±4)个月,10例患者未发生有症状的心房颤动。结论环肺静脉线性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复发可能性,仍需积累更多病例和做更长时间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安淑芬  张楠  郭楠 《河北医药》2011,33(2):296-297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常见的伴发病,在接受风湿性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中79%伴有AF。单纯的换瓣手术尽管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可得到明显改善,但大多数患者的AF仍持续存在。在瓣膜置换手术的同时进行消频治疗AF,是近年来外科治疗瓣膜病合并AF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环肺静脉隔离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选取402例房颤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策略分为消融组(n=143)和药物组(n=259),其中阵发性房颤344例,持续性房颤58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对其定期进行随访,以房颤复发为主要研究终点,采用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2组房颤复发在随访期内的累积复发率.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房颤复发的因素.结果:消融组维持窦性心律者82例(57.3%),总有效率为83.2%.药物组维持窦性心律者63例(24.3%),总有效率为50.2%.生存分析显示:消融组对窦律维持率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消融治疗是影响房颤复发的保护因素(OR=0.395,P<0.001).房颤病程长、左房内径大是影响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024、1.048,P<0.05).结论:环肺静脉隔离可显著减少房颤复发,使更多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鹏  许静 《天津医药》2012,40(3):240-243
目的:探讨起源于主动脉无冠窦或其邻近组织的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特性及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阵发性房速患者10例,术中予心房或心室刺激诱发房速,分别在右心房、主动脉无冠窦内进行心房激动标测,分析体表心电图P波及窦性心律时P波特点,最后均于无冠窦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心房刺激均能反复诱发和终止10例患者的房速,右心房的前间隔希氏束上部标测出相对提前的心房激动,但多次射频消融未成功,后于主动脉无冠窦内标测出心房激动较体表心电图提前,放电后终止10例房速的发作。房速时P波间期明显短于窦律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5±5.3)个月,均无房速复发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经主动脉无冠窦内射频消融可作为治疗消融前间隔希氏束部位失败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对射频消融室上速的指导作用。方法118例室上速患者分为CARTO组(69例)和常规组(49例),比较两纽标测与消融过程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8例均完成射频治疗,2例常规射频失败患者转为CARTO指导下成功完成治疗,两组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CARTO组较常规组在手术时间中无显著性差异(118±36minVS119±52min,P〉0.05),但在X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9±3minVS17±6rain,P〈0.05)、放电次数显著减少(4±2次VS9±3次,P〈0.05)、放电时间显著缩短(196±73sVS402±84s,P〈0.05)。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放电次数和时间,缩短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并发急性心脏压塞(Acute Cardiac Tamponade,ACT)的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9例AF患者行RFCA术中急性心脏压塞ACT的诊断、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在309例行RFCA术的AF患者中,根据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有11例并发ACT,发生率为3.06%。其中2例经快速补液和多巴胺治疗血压难以维持及纠正,经用阿托品后心率无明显提升,9例全部行急诊心包穿刺引流,无一例死亡。结论在AF的RFCA中应尽早期发现发ACT,并及时行心包穿刺及持续引流,可以稳定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并避免开胸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在治疗伴有心房颤动的风湿性心脏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以来,采用射频消融方法治疗的31例伴有心房颤动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射频消融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病例的RFA手术都顺利的完成,所有的患者在术后都立即恢复了窦性心律,且没有出现高度的房室传导阻滞。31例患者中只有1例在术后2d和2例在术后4d内都因低心排而死,其余的患者都痊愈出院,且平均的住院时间为(9.6±2.7)d。对出院的28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达到(7.2±2.1)个月,随访结果显示27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另一个患者为AF心律,且没有脑卒中和死亡现象的发生。结论射频消融(RFA)在治疗伴有心房颤动的风湿性心脏病疗效优良,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佟子连  许静 《天津医药》2011,39(6):520-522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患者在行射频消融术阻断旁道后电张调整性T波(EMTW)出现的规律。方法:109例不同旁道位置的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确定旁道位置,记录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即刻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观察T波方向和幅度的变化,总结和分析EMTW出现的导联位置及幅度。结果:109例预激综合征患者在行射频消融术后有78例出现EMTW,右侧壁和右后间隔旁道消融后全部出现EMTW,主要分布于下壁导联(Ⅱ、Ⅲ、AVF)和高侧壁导联(Ⅰ、AVL),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为倒置型;左前侧壁旁道EMTW出现数目也较高,主要分布在胸前导联(V1~V6),多与QRS主波方向相同,为直立型。右后侧壁旁道位置上的下壁导联振幅Ⅲ、AVF导联高于Ⅱ导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激综合征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心电图的EMTW出现的导联及幅度与其旁道所在的位置关系密切,EMTW在方向上并不均是倒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消融治疗获得成功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特别是栓塞风险低的个体,术后是否需要继续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方法入选低危栓塞风险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07例,射频消融术后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55例)和非华法林组(52例),华法林治疗组患者术后服用华法林治疗至少3个月,抗凝治疗强度为INR2.0~3.0;非华法林组只服用阿司匹林,每日100mg。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射频消融术,即刻成功率为100%。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栓塞或出血事件。随访6~18个月,华法林组发生血栓栓塞事件2例(3.6%),非华法林组发生2例(3.7%),两组患者栓塞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1。华法林组有3例(5.5%)出血事件,非华法林组无出血事件发生。结论对于射频消融取得成功的低危心房颤动患者,可以考虑不应用华法林抗凝,而只服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8.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的形态结构,左心耳的功能改变与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采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114例房颤组患者及54例对照组的左心耳开口面积(LAA-O)、左心耳长径(LAA-L)、左心房容积(LA-V)、左心耳容积(LAA-V)、左心耳血流速度(LAA-v)及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进一步将房颤组分为无自发显影组(NSEC组)、自发显影组(SEC组)及血栓组(TH组)3个亚组。并将各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房颤各亚组之间指标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开口面积、左心耳长径、左心房容积、左心耳容积均高于非房颤患者。房颤患者的左心耳血流速度、左心耳射血分数低于非房颤患者。房颤组组内各观察指标有以下变化:TH组左心耳容积、左心耳开口面积及左心房容积大于NSEC组(P<0.05);3组间左心耳长径、左心耳射血分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TH组及SEC组左心耳血流速度明显小于NSEC组(P<0.05)。房颤患者左心耳内血栓形成与左心耳的结构以及功能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研究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收缩和电-机械时间(A和P-A)及其离散度的变化。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3例,其中阵发房颤组(PAF组)23例,无阵发房颤组(NAF组)80例。选择健康人20例为对照组。采用TDI技术分别测量左、右房室瓣环处A和P—A值(LA和LP-A,RA和RP—A)。并计算其离散度。结果:PAF组LA、LP—A、RA、RP—A值及其离散度较另外两组明显延长(P〈0.01或P〈0.05)。NAF组LP—A、RP—A值较对照组延长(P〈0.05)。LP—A与左房大小(LAd)、左室质量指数(LVMI)、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二尖瓣环处心肌舒张早、晚期运动速度峰值(Ea、Aa)、Ea/Aa等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Ad、LVMI、Ea/Aa、LP—A是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重要指标。结论:心房电-机械时间在高血压患者延长。在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延长尤为明显且离散度变大,其有望成为一种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有效靶点的标测方法及对射频消融成功的影响。方法:20例特发室速的病人,其中右室流出道特发室速(RVOT)12例,左室特发室速(ILVT)8例,对132例室容易诱发或同源室早较多的患者采用激动标测,而对7例室速不易诱发且室早较少者采用起搏或起搏+激动标测量。结果:20例室速病人首次消融成功19例(95%),复发2例。13例单纯激动标测消融均获成功,7例搏标测放电效果不佳,结合激动标测6例成功。结论:不论RVOT或ILVT,激动标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但对室速不易诱发的病人,起搏标测可作为辅助的标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