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可以为防灾减灾规划与治理提供科学参考。目前易发性分区大多只采用一种评价模型,但单模型分区往往存在缺陷。文章提出利用易发性分区常用的信息量模型和Logistics模型进行耦合,以宜宾市为研究区,选取地层岩性、DEM、NDVI等12类评价因子,对信息量模型和信息量-Logistics耦合模型进行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地层岩性、坡度、DEM是宜宾市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经ROC曲线检验,信息量模型准确率为74.9%,信息量-Logistics耦合模型准确率为75.6%,结果表明耦合模型准确可靠,可以提高易发性分区精度。  相似文献   

2.
将云南省临沧市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分别将地貌单元以及栅格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利用逻辑回归法以及信息量法两种评价的模型,对研究的区域进行有关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价分区。依据对得出的结果进行的比较分析,基于地貌单元的区域易发性分区,在小区域范围内,不仅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区域内的局部综合特征,同时还能够使得评价分区最后的结果与地质灾害分区实况保持一致,而且有更为明显的层次的分级,数学模型适用率更好。由此可见,该种方法具备非常好的实用性与可塑性,这对大比例尺灾害易发性以及危险性制图等层面,是一种良好的尝试与启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晋陕黄土高原河曲-韩城段成家庄镇图幅(J49E015012)1:5万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收集分析资料,选取高程、坡度、坡向、粗糙度、地层、河流、道路、土地利用类型8个因素作为地质灾害敏感性影响因子。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采取加权信息量法对图幅范围灾害敏感性研究,将研究区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与极低易发区4类,敏感性分区图与野外调查情况基本一致,其AUC评价指标值为0.90,该方法预测精度较高,对区域地质灾害野外调查重点区划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为区域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炉霍县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中北部,近年来,穿城而过的秋日河泥石流已发生17次,洪涝灾害发生20余次,严重威胁藏区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并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文章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结合遥感技术,根据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炉霍县地质灾害性综合评价模型,划分出易发分区和防治分区。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重庆市涪陵区义和镇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数模型中的加权叠加法,应用ARCGIS技术和R软件,开展基于工程建设对生态安全影响的土地区划研究,文中选取水环境严格控制区、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自然风景区、植被覆盖度为评价指标,在ARCGIS中,将各个因子专题图栅格层化,应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再采用加权叠加法将各因子加权叠加,得到以生态安全为基础的工程建设土地初步区划评价图。并将评价结果划分为两线三区:红色区(A级)、黄色区(B级)、绿色区(C、D级)。在初步评价结果基础之上,用GIS作基于生态红线基本规定的红色区修正,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可以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为山区规划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构建了基于DEA交叉效率的灰色加权关联评价模型.该模型充分利用了灰色理论在小样本、贫信息绩效评价领域的优势,同时考虑了评价决策者的偏好程度,采用非线性加权评价方法,以避免线性加权可能带来的评价不平衡性;利用DEA交叉模型得到效率比值,使得偏好权重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从而降低直接赋权引起的主观性.运用所构建模型对河南省15所本科高校办学效益评价的实证训练和仿真结果表明,其在相关绩效评价领域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GIS和层次分析法对罗甸县大小井景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分别划分出滑坡、崩塌、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与低易发区,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广西轻工业》2013,(7):33-34
为有效对聚苯乙烯泡沫芯材火灾危险进行评估,采用模糊理论提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聚苯乙烯泡沫芯材火灾危险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聚苯乙烯泡沫芯材火灾危险性评价模型可实现聚苯乙烯泡沫芯材火灾危险性影响因素的重要度排序,且聚苯乙烯泡沫芯材火灾危险性级别为较大。  相似文献   

9.
在哥伦比亚麦德林市西北部市区,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地质灾害、脆弱性和风险进行了鉴定和评价。在灾害评价中考虑了七种因素:基岩和地表地质条件、构造地质条件、气候、地形、地貌单元及其形成作用、土地利用和水文条件。通过两个步骤对灾害进行评价:1.如因素图中应用的Boulean覆盖方法指出的那样,根据该因素的组成成分和灾害(如边坡破坏)之间的对应关系,把每一种因素细分为不同范畴等级(category ratings)(灾害程度最低为1,最高为10)。2.然后对每个因素进行主观分配权重,再把这个权重值乘以某个特定地点的该因素范畴等级。把这七种因素的(加权)值求和就得到了这个地点的综合等级。基于GIS的软件(GRASS)利用针对这些因素的算法,做出关于有滑坡、洪水和河岸侵蚀等灾害倾向地区的灾害分区图。在研究区的地质灾害确定后,我们对强度为“i”的某一(灾害)事件的各种因素的脆弱性进行评价。风险分区值通过灾害级别和人类及社会基本设施在某些灾害影响下的脆弱性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评估。这样就得到了从0级(很低)到5级(极高)关于滑坡、洪水和岸城侵蚀等灾害的风险值。将这些分析结果和设计要求相结合,为设计的需要我们把研究区划分为14个土地利用适宜性等级;其中确定7个级别适宜于人类定居;确定7个级别不适宜于建筑,最适宜于保留做公园和森林。利用这种方法做出的分类和地图对关心地质灾害的处理和缓解的城市规划者很有用。  相似文献   

10.
粗糙集理论是一种对数据进行约简的有效工具。文章运用粗糙集理论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属性约简,并根据各指标包含信息量的大小确定权重,构建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指标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1.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陕西汉中佛坪县境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统计学手段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烤烟香型与气候间的关系,以33个不同香型烟叶典型产区的气象数据和烟叶香型为基础,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烤烟香型的气象因子评价模型,并利用全国2012年生产的480个烟叶样品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的判别正确率为86.2%。利用该模型和全国主要烤烟产区的气象因子对各产区烟叶香型的判别结果形成了全国烤烟香型分区图,明确了基于气象因子评价模型的浓香型、中间香型和清香型烟叶的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利用GIS技术、模糊数学等方法,对黑龙江省区内的玉米、大豆生理生态特性与环境关系的分析,筛选出各自的生态适应性评价指标,构建其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并对一个地区内各种作物的生态适宜性进行比较,确定各作物种植的生态理论比例,为作物种植提供生态基础上的指导。本文针对黑龙江省典型作物-玉米、大豆,在生物和生态因子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客观赋权的规则,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系统、量化的作物——地区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和方法,并对作物在多个地域的多因子的生态适宜性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就Mapgis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应用予以讨论。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及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赋权值,通过Mapgis对目标区域进行网格剖分,并输入网格属性,包括地质灾害分布及发育类型、地质构造、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叠加分析可得到目标区域的危险性、易损性以及风险性评价结果,进而可提出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方案。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烟草土壤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环境及相关因子对烟草内在品质具有特殊影响。在Ecocrop 1数据库中筛选土壤生态环境重点因子为评价指标,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在GIS平台系统分析了全省土壤生态特征,对广东省土壤的烟草适宜性进行了网格化评价。结果显示,广东省土壤总体上适宜烟草种植,且实际情况与评价结果相符,该结果对寻找新的烟草种植区域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丰宁西两间房35kv变电站项目地质背景条件及地质灾害的灾害调查,分布、类型与规模;评估建设场地建设过程中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估建设场地运营期间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危险性大小;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空间信息处理技术系统,不仅在各类学科及人类生产生活、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更是为地质灾害、城市规划等深层次研究提供了有利支撑。文章从GIS技术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对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简述,在基于GIS技术处理上,结合目前我国地质灾害特点及进展作进一步探析。  相似文献   

18.
文章说明进行电力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性,分析电力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现状。对电力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进行总结:按照评估方向划分,可分为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划分,可分为复杂评估、中等评估、简单评估。  相似文献   

19.
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首先在全面收集建瓯市已有的地质环境资料的基础上,以建瓯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该区地质灾害的主要控制因素,将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年降雨量、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四因子作为子图层,利用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做出了该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利用对其进行了评价,其结果与实际灾害点大致相同,说明此方法在此区域中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该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山体滑坡是我国丘陵高山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加强山体滑坡风险评估对防治山体滑坡灾害有积极意义。文章选地质环境、气象水文等关键因子构建滑坡风险评估模型,引入GIS技术支持并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以陕西凤县为例进行了山体滑坡风险评估分析实践,对山体滑坡风险评估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