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热分析仪和自行设计的实验台研究了生物质型煤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无烟煤生物质型煤中生物质分解释放速率快于烟煤生物质型煤,且无烟煤生物质型煤出现两个放热峰,分别为生物质分解、挥发分燃烧和固定碳分解所致,而烟煤生物质型煤仅一个放热峰.原料煤煤种和炉膛温度对生物质型煤的燃烧特性有明显影响,烟煤型煤燃烧特性优于无烟煤型煤;炉膛温度越高,生物质型煤燃烧失重率越大.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生物质型煤的典型工艺,与热压成型相比,冷压成型制备的型煤不具备防水性;较详细地介绍了型煤黏结剂;并对生物质型煤制备的几个关键参数做了较详细的比较;然后对生物质型煤的燃烧和其他利用途径做了介绍。最后,展望了生物质型煤的发展方向,在研究工业运用范围广的生物质型煤的同时,寻找来源广泛、可再生的复合型黏结剂,以提高生物质型煤的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型煤技术是提高煤和生物质资源利用的技术之一。该技术不仅能实现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还可以实现生物质废弃物的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本文以生物质型煤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生物质添加剂、成型温度、成型压力、煤与生物质配比等作为变量,以落下强度和发热量为指标,探究了不同成型条件对成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型压力的增大使得生物质型煤的落下强度增强,成型温度的升高和生物质添加量的增大有利于生物质型煤机械强度增加,但过高的成型温度和过多的生物质添加量反而会使落下强度降低;成型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发热量的提升,但型煤中生物质添加量的增大会使发热量降低,成型压力对发热量的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4.
无粘结剂冷压成型工艺生产工业型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劣质煤添加粘结性煤和生物质,通过高压成型制成生物质工业型煤的原理、工艺;同时,对生物质工业型煤燃烧时所具有的优异燃烧性能和固硫性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型煤是将煤炭与农林废弃物等可燃生物质及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压制而成的一种固体成型燃料,是煤炭资源的一种洁净利用方式。生物质型煤技术将中国有限的煤炭资源和农村大量的可再生秸秆林木废弃物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实现煤炭尤其是低阶煤的高效清洁利用,而且可以实现农林废弃生物质的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从发展生质型煤的意义、生物质型煤成型的工艺、黏结剂的选用、燃烧机理以及燃烧特性作了综合叙述,并对生物质型煤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发展生物质型煤,对减小大气污染、改善生活环境、缓解国家能源安全危机和实现中国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型煤燃烧污染特性的理论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生物质型煤燃烧污染特性的理论基础,经大量燃烧污染特性的试验测量及分析,得出一些低氮氧化物和二氧经硫燃烧及型煤配料规律,试验结论与理论分析是相符合的,实测的结论对生物质型煤锅炉设计,燃烧运行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生物质固硫型煤的节能环保特点和成型加工工艺,讨论了生物质固硫型煤在炉膛内的燃烧过程及其在炉前的成型制作方法,分析研究了燃生物质固硫型煤热管式热风炉、热管式换热器、链条炉排与炉拱的结构型式,总结了该型热风炉烟气再循环系统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型煤的制备及成型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小麦秸秆经"水浸-碱煮"处理制备生物质型煤黏结剂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利用红外光谱仪和显微观测系统研究了生物质型煤的成型原理.结果表明,生物质型煤的最佳生产工艺为:碱液浓度2%,加热时间2 h,型煤成型压力20 MPa.采用该工艺生产的型煤,其性能指标和煤质指标满足储存运输和工业锅炉燃烧的要求.改性生物质纤维形成的立体网状结构是型煤的骨架,黏结剂在型煤内部起黏结作用.型煤成型是其各组分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型煤燃烧特性概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了生物质型煤的结构特点和燃烧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得知生物质可以增加型煤挥发分产率和改善型煤结构,从而影响型煤燃烧特性,使其燃烧特性优于普通型煤。因此,生物质的加入改善了型煤的燃烧特性,有利于型煤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燃烧指数分析生物质型煤的燃烧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选用焦作无烟煤、山西烟煤、陕西神木烟煤、平顶山烟煤四种原煤和其生物质型煤,通过不同煤种原煤和生物质型煤的热重分析实验,计算原煤和生物质型煤的着火、稳定燃烧和燃尽特性指数.分析得出:灰分和挥发分是影响生物质型煤燃烧特性及其燃烧特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生物质型煤结构对其燃烧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透射光显微镜研究了生物质型煤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时间增加,单颗粒生物质型煤煤焦的破裂程度加深,生物质型煤煤焦中的孔隙越发达;在相同的热解条件下,秸秆纤维、粘稠液固化物及煤粒交界处更易产生孔隙。生物质型煤中的孔隙越发达,越易形成立体孔隙网,这些孔隙网络有利于氧化剂及反应产物的输送,从而有利于生物质型煤的燃烧和燃尽。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型煤燃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笔者对型煤的工艺、燃烧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试验得出了影响生物质型煤燃烧速度的主要因素。为生物质型煤工业锅炉和民用炉具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型煤固硫性能研究及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生物质型煤固硫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 ,通过实验研究了 Ca/S,固硫剂种类及型煤含硫量对固硫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固硫率随 Ca/S比增大而提高 ,Ca/S=1 .5~ 2范围内 ,固硫率趋于最大值 ,当 Ca/S比大于 2后 ,固硫率随 Ca/S增加的趋势显著变缓 ;在同一 Ca/S比下 ,Ca( OH) 2 的固硫效果最好 ,Ca O次之 ,Ca CO3 的固硫效果最差 ;型煤含硫 3%以下 ,固硫率与含硫量成正比 ,含硫量继续增加 ,固硫趋势不断减缓 .通过对生物质型煤固硫费用的分析 ,得出生物质型煤固硫技术是可行的 .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型煤技术研究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1  
生物质型煤是由原煤、生物质和固硫剂混合压制而成的一种新型型煤,生物质型煤技术将不可再生物的化石能源与可再生的生物质能结合起来,具有综合利用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双重功能,介绍了生物质型煤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生物物质型煤技术的几个关键问题,论述了中国发展和质型煤技术的重要性和工业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生物质型煤技术的发展前景及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木薯茎秆作为型煤粘结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国内外利用木薯茎秆制备生物质型煤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致力于木薯茎秆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对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了NaOH溶液改性木薯茎秆作为型煤粘结剂的可行性。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NaOH质量分数、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改性生物质添加量对生物质型煤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后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型煤制备工艺条件。研究表明,改性生物质添加量是影响型煤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当NaOH质量分数为2%,热处理温度为95℃,热处理时间为2.5 h,改性生物质添加量为20%时,生物质型煤的抗压强度高达563 N/个。  相似文献   

16.
用无形孔模型研究影响煤粉燃烧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张小可  陈鸿 《煤炭转化》1996,19(3):69-75
用一种新的孔隙结构模型──无形孔模型来研究影响煤粉燃烧的因素。对该模型进行数值计算,跟踪燃尽过程中温度、氧浓度、燃烧速率等随时间的变化,得到有关曲线。定量探讨整个煤粒内部的燃烧过程。研究挥发分析出和燃烧对煤粉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孔隙率、比表面积、粒径等因素对煤粉着火、燃尽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率对燃尽的影响较大,而比表面对着火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BCFC的制备和成型机理及燃烧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实验确定了生物质煤基燃料炭(BCFC)的制备工艺,研究了BCFC的成型机理和燃烧特性.结果表明,BCFC的制备工艺是将禹州煤、玉米秸秆和黏结剂按照81∶6∶13的质量比混合成型,再经700℃炭化处理.生物质型煤的内部结构、禹州煤和有机黏结剂的黏结性是BCFC成型的保证.市售燃料炭在燃烧初期燃烧强度较大,但持久性逊于BCFC,这与二者挥发分、固定碳和发热量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