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MRI 3D-VIBE 序列评价胆道梗阻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与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和MR梯度回波(GE)2DT1W序列增强扫描比较,探讨MRGE快速三维容积式插入法屏气检查(3D-VIBE)序列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132例疑有胆道梗阻性病变而接受包括3D-VIBE序列在内的全套MR检查患者,通过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对照,比较三种MR成像序列对胆道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①病灶检测及定位:118例有明确梗阻部位,共计160个病灶中。MRCP检出149个(93.1%),优于3D-VIBE序列及2DGET1W序列(P<0.05);②定性诊断:132例患者中,三种方法准确率分别为3D-VIBE97.7%(129/132)、2DGET1W91.7%(121/132)、MRCP84.8%(112/132),3D-VIBE占优(P<0.05);③推断病灶组织学来源:三种方法准确率分别为3D-VIBE97.0%(128/132)、2DGET1W87.1%(115/132)、MRCP76.5%(101/132)。它们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VIBE效果最佳。结论MR3D-VIBE序列对胆道梗阻性病变(特别是非结石性病因)显示出较佳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MR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 FSPGR)序列显示甲状腺结节的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快速自旋回波(FSE)及3D FSPGR序列脂肪抑制增强T1WI,对甲状腺结节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的图像质量及脂肪抑制效果、呼吸吞咽运动伪影进行主观评价,并对比甲状腺结节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图像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甲状腺结节3D FSPGR序列成像主观评分平均得分高于FSE序列(P<0.001)。3D FSPGR序列成像中,甲状腺结节的SNR和CNR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图像的SNR均高于FSE序列(P均<0.05)。结论甲状腺3D FSPGR序列图像质量优于FSE序列,显示甲状腺结节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翻转角(FA)对Gd-EOB-DTPA胆道系统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31例行Gd-EOB-DTPA上腹部MRI增强的患者,采用T1加权三维容积式内插值法屏气检查(VIBE)序列进行扫描,获取FA分别为9°、20°、30°、45°、60°的斜冠状位图像.测量胆道系统各部位(胆囊、左肝管、右肝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MR常规DWI、ZOOMit DWI和RESOLVE DWI三种不同弥散成像序列的前列腺图像质量,以选择最优化的前列腺MR弥散成像扫描方案。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至10月前列腺MRI检查的60例患者,均行常规DWI、ZOOMit DWI和RESOLVE DWI三种不同弥散成像序列扫描。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诊断医师根据Likert评分分别对三种不同弥散加权图像的清晰度、图像失真和伪影进行主观评分。另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技术人员分别手动勾画60例患者的前列腺轮廓,并计算出该区域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比较分析三种不同弥散成像序列的主观评分和客观指标的差异。结果三种不同弥散成像序列图像清晰度、失真和伪影的主观评分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ZOOMit DWI序列的清晰度最好,失真最小,伪影最少。三种不同弥散成像序列的SNR(b=50)、SNR(b=1400)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同弥散加权序列的CNR(b=50)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左右径、前后径/左右径比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OOMit DWI序列具有较好的图像质量,可以作为前列腺MRI弥散成像的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5.
背景:肝移植后胆管和血管方面的并发症是肝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磁共振胆道成像常用来诊断胆道并发症.目的:对比钆贝葡胺增强胆道成像和磁共振胆道水成像对肝移植后胆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80例肝移植后患者,均行钆贝葡胺增强后胆道成像和磁共振胆道水成像,对比其对肝移植后胆道显示及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所有诊断均经临床证实.结果与结论:80例患者,胆道水成像71例胆道显示良好,增强胆道成像59例胆道显示良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胆道显示水成像优于增强胆道成像.胆道狭窄34例,胆道水成像准确诊断23例,增强胆道成像准确诊断30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胆道狭窄诊断增强胆道成像优于水成像.提示磁共振胆道水成像和钆贝葡胺增强胆道成像诊断活体肝移植后并发症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3.0 T MR的RESOLVE DWI和小视野ZOOMit DWI技术在鼻咽部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0月在医院行3.0 T MR鼻咽部扫描的40例患者。同时扫描ZOOMit DWI和RESOLVE DWI两种不同扩散成像序列扫描,并对这两种扩散加权成像进行定量分析和主观评分。  结果  两种不同扩散成像序列图像清晰度、伪影和失真的主观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ZOOMit DWI序列的清晰度最好,失真和伪影最少。两种不同扩散加权序列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b=50 s/mm2)无明显差异。ZOOMitDWI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b=800、1000 s/mm2)优于RESOLVE DWI。  结论  与RESOLVE DWI相比,ZOOMit DWI序列扫描的图像质量更好,适合作为鼻咽部MRI扩散成像的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7.
背景:肝移植后胆管和血管方面的并发症是肝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磁共振胆道成像常用来诊断胆道并发症。目的:对比钆贝葡胺增强胆道成像和磁共振胆道水成像对肝移植后胆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80例肝移植后患者,均行钆贝葡胺增强后胆道成像和磁共振胆道水成像,对比其对肝移植后胆道显示及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所有诊断均经临床证实。结果与结论:80例患者,胆道水成像71例胆道显示良好,增强胆道成像59例胆道显示良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胆道显示水成像优于增强胆道成像。胆道狭窄34例,胆道水成像准确诊断23例,增强胆道成像准确诊断30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胆道狭窄诊断增强胆道成像优于水成像。提示磁共振胆道水成像和钆贝葡胺增强胆道成像诊断活体肝移植后并发症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快速三维容积式插入法屏气检查(three-dimensional volumetric interpolatedbreath-holdexamination,3D-VIBE)序列和STAR-VIBE(starvolumetric interpolatedbreath-holdexamination)序列对肺结节显示能力的差异。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临床怀疑肺占位且行胸部CT及胸部MRI检查患者42例,采用3.0 T磁共振进行3D-VIBE序列和STAR-VIBE序列扫描。由两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科医师以CT图像作为参考标准对磁共振图像进行独立分析,计算不同磁共振序列肺结节检出率,并采用四分量表法评价不同磁共振序列显示肺结节的形态特征。结果 42例患者CT共检出肺结节258个,STAR-VIBE序列共检出结节243个(检出率约94.2%),3D-VIBE序列共检出结节166个(检出率约64.3%)。STAR-VIBE序列对肺结节检出率显著高于3D-VIBE序列(P<0.05),其中STAR-VIBE序列在直径≥6 mm结节的检出率达100%。STARVIBE序列显示肺结节形态特征的主观评分均优于3D-VIBE序列(P均<0.05)。结论与3D-VIBE序列比较,STAR-VIBE序列不仅可以提高肺结节检出率,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肺结节形态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二维和三维胆道超声造影技术评价活体肝移植胆道解剖结构的差异。方法对13例活体肝移植供体分别行二维及三维胆道超声造影检查,分别对图像质量、可分辨胆管分支的级别及不同级别分支的数目及胆管变异进行评估。两位医师盲法独立对二维及三维超声胆道造影图像进行评价,一致性分析用Kappa检验。结果二维与三维超声胆道造影的图像质量评分显示胆管级别和胆管分支总数目无统计学差异,但二维胆道造影在显示第5、6级末梢胆管分支数目上优于三维胆道造影。两位医师对不同级别胆管分支数目的一致性检验,三维图像评价之间的κ值为0.82;高于二维图像相应κ值0.51。13例中三维超声胆道造影显示3例存在胆道变异,而二维超声造影未能发现。结论三维胆道超声造影较二维超声造影评估胆道变异更准确,而二维胆道超声造影显示末梢小胆管优于三维胆道超声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0T MR流入反转恢复(IFIR)序列对门静脉系统进行非对比增强成像的可行性及影响成像质量的技术因素。 方法 采用GE Signa HDx 3.0T MR扫描仪对240例患者行冠状位IFIR序列扫描。在GE AW4.4工作站行三维MIP重建,对门静脉各级分支显示程度及清晰度进行评分,并与呼吸频率及呼吸节律、反转时间(TI)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影响成像质量的技术因素。 结果 门静脉显示情况(TI 900 ms):5分32例,4分62例,3分64例,2分20例,1分27例,0分35例;高分组(3~5分)158例(158/240,65.83%),低分组(0~2分)82例(82/240,34.17%);图像质量评分受设备序列(包括IFIR序列本身不稳定因素、预饱和带放置位置)及患者个体因素(包括呼吸因素、TI)的影响。 结论 3.0T MR IFIR冠状位血管成像序列可用于显示门静脉系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钆贝葡胺(Gd-BOPTA)CE-MRC与3D-SPACE-T2WI-MRC对活体肝移植供体胆管解剖及变异的显示.方法 32名肝移植供体,术前接受Gd-BOPTA CE-MRC与3D-SPACE-T2WI-MRC.以术中胆管造影为标准,分析并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胆管变异情况.结果 两种方法对胆总管、肝总管、左肝管及右肝管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MRC优于3D-SPACE-T2WI-MRC;对胆囊管,左前、后肝管,右前、后肝管及3级以上胆管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胆管造影诊断胆管变异17例,3D-SPACE-T2WI-MRC诊断14例,CE-MRC诊断15例,两者联合诊断17例.结论 3D-SPACE-T2EI-MRC与CE-MRC均可用于评估术前肝移植供体胆管解剖,CE-MRC对部分胆管的显示优于3D-SPACE-T2WI-MRC,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以经T管超声胆管造影(CEUSC)评估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内外胆管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17例接受肝移植患者,均于术后早期(中位时间28天)因血清学检查异常接受经T管二维、三维CEUSC及X线胆管造影检查;对比3种方法显示肝外胆管(尤其是吻合口区域),左、右叶肝内胆管及其不同级别分支的能力。结果 17例中,3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包括T管脱出2例、胆管结石1例。二维、三维CEUSC均可清晰显示并明确诊断;X线胆管造影仅显示2例T管脱出,未显示胆管结石。除2例因T管脱出未能显示肝内外胆管外,3种检查对其余15例均能完整显示肝外胆管及1、2级肝内胆管,符合诊断要求。3种检查方法所示肝右叶最远端胆管级别均高于肝左叶(P均<0.05),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对1~4级肝内胆管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5级肝内胆管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二维CEUSC评分高于X线胆管造影和三维CEUSC (P均<0.05)、X线胆管造影与三维CEUS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T管CEUSC可于肝移植术后早期显示肝内外胆管,辅助诊断胆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联合肿瘤标志物鉴别诊断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与肝内肿块型胆管癌(IMC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3例cHCC-CCA(cHCC-CCA组)及58例IMCC(IMCC组)的临床及腹部平扫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Gd-EOB-DTPA增强MRI资料,对比观察2组所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鉴别cHCC-CCA与IMCC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独立影响因素单独及联合诊断cHCC-CCA的效能。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胎蛋白(AFP)升高、糖类抗原19-9(CA19-9)升高及MRI所示肿瘤出血、肝包膜回缩征、延迟强化、马赛克征、包膜征、肝胆特异期(HBP)靶征和DWI所见靶征是cHCC-CCA与IMCC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FP升高(OR=8.003)、MRI显示HBP靶征(OR=0.033)及DWI所见靶征(OR=0.239)是鉴别cHCC-C...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联合MR胰胆管造影(MRCP)多模态显像对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PET/CT与MRCP资料,根据最终诊断分为恶性梗阻组(n=31)和良性梗阻组(n=26),分析18F-FDG PET/CT与MRCP特征及多模态联合显像的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梗阻组中,胰胆管中重度扩张13例(13/31,41.94%),良性梗阻组中,胰胆管中重度扩张1例(1/26,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恶性梗阻组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10.54±6.69,高于良性组(3.78±1.68;P<0.001)。18F-FDG PET/CT和MRCP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灵敏度为90.32%(28/31)和61.29%(1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特异度为84.62%(22/26)和76.92%(2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5);准确率为87.72%(50/57)和68.42%(3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8F-FDG PET/CT联合MRCP多模态显像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6.77%(30/31)、88.46%(23/26)和92.98%(53/57),与18F-FDG PET/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MRCP比较,灵敏度、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2),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3)。18F-FDG PET/CT联合MRCP、18F-FDG PET/CT、MRCP诊断良恶性梗阻性黄疸与最终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58、0.752及0.375。结论 18F-FDG PET/CT联合MRCP多模态显像有利于提高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准确率,对诊断与临床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屏气三维梯度-自旋回波MR胰胆管造影(3D-Grase-MRCP)与呼吸门控触发三维快速自旋回波MR胰胆管造影(3D-Tse-MRCP)图像质量。方法 对96例疑诊胰腺或胆道疾病患者行屏气3D-Grase-MRCP和呼吸门控触发3D-TSE-MRCP序列扫描,比较2种序列图像质量评分、显示病变情况及胆总管对比噪声比(CNR)。将3D-Grase-MRCP图像分为屏气组和屏气配合不佳组,对比2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3D-Tse-MRCP图像胆总管CNR值[357.08(209.73,594.38)]高于3D-Grase-MRCP[256.14(141.54,417.87),Z=-3.01,P<0.05]。3D-Grase-MRCP图像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及肝内胆管主要分支评分均高于3D-Tse-MRCP(P均<0.01),显示胆囊结石(n=42)和胆囊管结石(n=7)更清晰(P均<0.05);屏气组(n=68)3D-Grase-MRCP图像胆囊、胆囊管、胆总管、胰管及肝内胆管主要分支质量评分均高于屏气配合不佳组(n=28,P均<0.01)。结论 屏气3D-Grase-MRCP图像质量及显示病变优于呼吸门控触发3D-Tse-MRCP,且扫描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6.
HASTE法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胆道病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ASTE法单次屏气磁共振胰胆管造影(HASTE-MRCP)诊断胆道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分析75例胆道病变患者的HASTE-MRCP影像和手术结果,并与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比较。结果:HASTE-MRCP诊断胆道病变,正确率96%(72/75);诊断胆管恶性梗阻灵敏度97.1%,特异率95%,阳性预测值94.4%,阴性预测值97.4%。35例恶性胆管梗阻中,HASTE-MRCP显示癌肿32例,其癌肿发现率高于PTC(8/35)。结论:HASTE-MRCP在胆道病变诊断中具有准确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采用乳腺CEUS预测模型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观察者一致性。方法 收集多中心共953例接受超声和CEUS检查的乳腺单发结节患者。本课题组由初始组(各医院1名低年资医师)、检查者组(各医院1~2名具有2年以上CEUS检查经验的医师)、研究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2名高年资医师)及交叉盲读组(各医院1~2名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构成。首先由初始组及检查者组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对病灶进行分类,其次由交叉盲读组和研究组采用乳腺CEUS预测模型再次进行BI-RADS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4组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效能;分析观察者间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一致性。结果 953例中,病理证实良性病灶451例(451/953,47.32%),恶性病灶435例(435/953,45.65%),癌前病变67例(67/953,7.03%)。初始组、检查者组、研究组及交叉盲读组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准确率分别为71.67%(683/953)、74.92%(714/953)、80.17%(764/953)及83.42%(795/953)。初始组与检查者组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2,P<0.001),与研究组及交叉盲读组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6、0.41,P均<0.001);检查者组与研究组、交叉盲读组的一致性均为中等(Kappa=0.68、0.51,P均<0.001);研究组与交叉盲读组的一致性中等(Kappa=0.74,P<0.001)。结论 不同观察者采用乳腺CEUS预测模型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一致性一般。  相似文献   

18.
胆道疾病的影像检查(附48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在胆道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复习48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道疾病影像资料,分析各检查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结果 26例胆囊内阴性结石在传统造影中显示清楚。胆道直接造影能清楚显示胆道解剖形态及病因。B超和CT对胆道结石诊断阳性准确率为91.3%和90.3%,13例泥沙样胆石CT漏诊。超声诊断慢性胆囊炎和胆囊息肉符合率达100%和93.3%。MRCP的“胆管树”有助于肝门胆管癌的确诊。结论 传统造影法能较好显示胆囊阴性结石,胆道直接造影为定性诊断提供重要依据。B超和CT显示胆道结石优于其他方法。超声是慢性胆囊炎和息肉样病变最好检查方法。MRCP是诊断重度胆道梗阻的理想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在婴儿胆管先天性发育畸形及其与婴儿肝炎综合症(IHS)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临床诊断胆管先天性发育畸形和IHS患儿行MRCP检查.将患儿的MRI征象与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I诊断婴儿胆管先天性发育畸形44例,MRCP表现为肝内外胆管未见显示44例,胆囊细小36例,胆囊未见显示5例,胆囊大小基本正常3例,肝脏增大37例;诊断婴儿肝炎综合症4例,MRCP表现为肝内外胆管均见显示4例,胆囊充盈3例,胆囊稍小1例,肝脏增大2例.44例MRI诊断的婴儿胆管先天性发育畸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胆管闭锁34例,胆管狭窄9例,胆泥淤积性胆管梗阻1例,误诊为胆管先天性发育畸形.MRI诊断的4例IHS患儿均经临床随访确诊为巨细胞病毒肝炎.MRCP对胆管先天性发育畸形诊断的敏感度100%,符合率97.92%,特异度为80.00%.结论 MRCP是诊断婴儿胆管先天性发育畸形敏感的检查方法,并在其与IHS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