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特定研究时段(2016年4月—2017年12月)所在科室收治的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9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n=48)实施常规的临床护理,研究组(n=48)实施康复护理,对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展开对比。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常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3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即应用氟西汀及心理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其HAMD评分下降更明显,BI评分及FMA评分上升更为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可降低HAMD评分,提高BI评分及FMA评分,有助于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均有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在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方面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康复训练组以此为基础,行康复训练,3个月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日常生活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康复训练组患者临床疗效较好,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提升,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康复训练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幅度较好,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观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患者抑郁和焦虑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各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研究组各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临床对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显著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两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中医心理护理的特殊疗效在临床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被确诊为脑卒中伴随抑郁症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其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中医心理护理方式,观察不同护理干预模式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在进行研究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同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DN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ADL)的评分测定,发现两组研究对象的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观察一个月之后,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心理护理对促进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在促进病人逐渐康复的同时,也间接体现了医院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在塑造医院形象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62例脑卒中伴焦虑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严密监控患者的病情、保持安静、卧床休息等一系列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抑郁和焦虑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抑郁和焦虑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治疗脑卒中伴焦虑抑郁患者,对有抑郁焦虑情况的患者有着良好的改善,对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大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接收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康复护理。经过4个月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标准来评价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经过4个月的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在康复效果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验证明,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显著,能最大限度减少患者致残的几率,对临床治疗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理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9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偶数奇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实施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46,实施心理康复护理),分别采用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抑郁症状变化进行评定。结果经过4周护理干预后,两组MESS评分、HAMD评分、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运用心理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就护理干预措施对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82例探究对象均为本医院收入的脑栓塞后抑郁患者,且入选的时段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参考"随机数字表法"进行两组分配,每组41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参照组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69±3.77)分与抑郁评分(7.48±3.81)分远低参照组(19.18±4.98)分与(12.37±4.71)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在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护理中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使患者神经功能快速的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在脑卒中患者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所在。方法:以2020年8月-2021年8月长沙市第四医院120例脑卒中患者来进行随机分组试验,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接受护理前后的活动功能、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等。结果:护理前,两组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6.7%,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应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较好,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3个月的行HAMD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比较观察组抑郁状态改善效果明显较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情绪,树立康复信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月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3个月的行HAMD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比较观察组抑郁状态改善效果明显较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情绪,树立康复信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口服米氮平。均观察6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末对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予以评定。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下降,治疗组第1周、2周末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评分在其余时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周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87.2%,对照组为82.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94,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通过治疗后HAMD评分均要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同于米氮平药物治疗,均具有较好疗效,且具有较好依从性与安全性,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适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均40例;对照组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适时心理干预,观察分析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评价对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应用适时心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预后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于2011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在临床医师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常规护理,分别于护理方案实施后1、3月后对两组患者临床康复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1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为明显(P0.01)。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方案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对2018年5月—2019年5月急救的脑卒中患者,按标准选择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各组4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护理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肌力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上下肢肌力评分分别为(1.87±0.51)分、(2.05±0.43)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分别为(19.05±1.61)分、(37.93±1.94)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肌力状况,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脑栓塞患者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9月收治的脑栓塞患者10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则联合优质护理服务,将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神经功能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脑栓塞的护理过程中,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轻患者负担,并降低疾病的并发率,使患者更加受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PSD)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所收治的PSD患者当中选取66例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于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对照组患者疗效的总有效率为63.6%,治疗组患者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0.9%,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SD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脑卒中后抑郁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对脑卒中疾病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模式实施护理服务,其临床治疗及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疾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46例。对比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同时实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经过常规治疗及护理服务模式的同时,实施康复护理模式,其疾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48%,远远高于常规护理的对比组患者的78.26%,其疗效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疾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康复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治疗及护理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因而该护理模式在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