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治疗疾病注重遣方用药,讲究配伍组成。"药对"是由两味中医临床常用的中药配伍组合而成,构成简单、配伍严谨、疗效确切。为进一步探讨"药对"在中医眼科临床应用的经验,结合在临床中应用经方、验方的体会,按照眼病辨证论治理论及药物性能的不同特点,有目的地将两种药物合在一起应用,通过临床验证,总结出眼科常用的"药对"。按照内外障辨证、五轮辨证理论及药物性能的不同特点,现将眼科常用"药对"进行总结概述。  相似文献   

2.
介绍唐汉钧教授中医外科学术思想,分别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结合,主张"以证统病"及"以病统证",分期论治;外病内治,重视整体;内治顾护脾胃;用药轻灵,因时制宜;内外合举,善用外治等。该学术思想对中医外科学术理论的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疾病临床表现日趋复杂,早期病理生理诊断日臻成熟,使得传统中医在辨证治疗上受到诸多局限,疗效评价有失客观。为提高现代中医临床疗效,作者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将异常理化检查纳入中医治疗的"指标",突出"靶点"治疗,在不脱离整体辨证论治的前提下,结合传统中药药性及现代药理研究成果选药组方。文章将具体阐述"指标选药"的临床思路及用药原则,为现代中医临床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辨病与辨证是中医临床争议的要点之一,应认清二者各自的优势所在,综合发挥二者的长处。在临床实践中,施药重在辨证,结合专病专药方可取得较好疗效。针灸则重在辨病,结合辨证以加减选穴并调整针刺手法的运用。辨病与辨证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而论。虽然中医对于病名的定义不如西医严格,但相互参照,选取主方、主药、主穴以确保疗效。  相似文献   

5.
屠海霞  黄风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175-176
中医护理与中医治疗在骨科的临床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中医以整体注重辨证施护,在对骨科患者心理护理、骨折康复期及急性损伤期过程中加强中医护理与调治,可在临床中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戴黎颖  刘展华 《天津中医药》2018,35(10):721-723
总结周岱翰教授治疗胃癌的临证经验。周教授认为胃癌的中医治疗注重顾护"胃气",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在保胃气方面,辨证论治,善用补气药;遣方用药时注重整体辨证,顾及旁脏;提倡"药食同源",对胃癌患者的饮食调养应当辨证施膳。  相似文献   

7.
<正> 西安市中医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淡甫安大夫,年近古稀,业医四十余载,在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颇备特色,兹简介如下。一、宗法中西结合淡老虽出身中医世家,但他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感到中西医结合是研治妇科病的重要途径。他在中西医结合工作中,以中医为基础。在临床诊断中,他注重四诊合参,也参考西医的理化检查,不仅辨证,而且辨病,不仅审病求因,而且据病探质,不仅综观整体,而且重视局部。在治疗时,他不仅着眼中医病机的逆转,而且注重西医病理的改变。遣药时,他不仅注意药物的温、凉、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小球肾炎证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证治规律进行了探讨 ,提出 :应注重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的结合 ;补虚与泻实治法的结合 ;中药与西药用药的结合 ,包括中药辨证与西药对症治疗 ,针对中医病机的中西药联合运用 ,针对西医病理的中西药联合运用 ;重视活血化瘀药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历来以内科辨证思维为主导,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临床症状、内镜特点、疾病严重程度及疾病预后均与中医的"疽"相似。现借鉴中医外科治疽经验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注重阴阳、气血辨证及局部辨证,将本病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疾病活动期采用白头翁汤加减,缓解期采用托里消毒散加减,结合中医保留灌肠及针灸,临床获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从辨证论治、辨证分期、固定专方、中成药、单味中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针灸推拿等方面概述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按辨证论治思维,据其发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的特点进行辨证分型,确立方药,内外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多种给药途径结合、多剂型结合进行个性化治疗,体现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灵活多样性;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毒副作用亦小,易于被患者接受。未来期望①统一辨证分型、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严格按照对照双盲要求进行观察。②强化流行病学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刘阳阳  张飞龙 《光明中医》2014,29(11):2407-2409
本文从整体护理、辨证施护、心理情志、预防养生保健等方面探讨中医护理的特点及优势.中医护理的整体辨证理论,简便易行、较低的成本、多样化的治疗手段以及养护统一、寓护于养的护理理论,将现代护理观与中医护理基本理论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加强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等在护理临床中的应用,推动中医护理与现代整体护理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辨证施治现在已被公认为中医的特色及精华,中医的生命力之所在。然若考察整个中药治疗的情况,可发现辨证施治并非尽善尽美,亦未能一统药治之天下。实际情况是辨证施治与专药专用各据其地,共同在临床发挥作用。张老师结合病例详细比较二者用药之长短,及二者结合运用的种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陶波 《江苏中医药》2008,40(7):19-21
谢强教授精研中医经典与各家著述,治学兼收并蓄,其在多年的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中,十分重视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了无创痛针灸疗法与五官科针灸。谢师既擅长针灸,又精通中药,临床多针药并用,疗效卓著。他还十分注重中西医结合,主张"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  相似文献   

14.
中医急症的发展应当“扬长避短”,注重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中应中西医优势互补,改变剂型和给药途径,辨证运用西药以提高疗效,将循证医学与中医急症相结合,促进中医急症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中医康复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涉及到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及经济学等多个学科。临证适宜采用中医康复医疗的病证较多,中医康复医疗的对象中相当一部分是慢性病人、老年病人、身体有残疾及精神障碍者。本文试就中医康复医疗的特点和基本步骤作扼要的讨论。1 中医康复医疗的特点中医康复医疗的主要特点有三:①因人制宜,辨证康复;②动静结合,功能康复;③综合调治,整体康复。这是根据辨证康复观、功能康复观及整体康复观提出来的。因人制宜,辨证康复。就是要针对不同患者的临床证侯表现,确定相应的康复医疗原则,选择适当的康复方法。辨证康复观认为,辨证与康复之间  相似文献   

16.
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强调"辨证",注重整体观念,西医强调"辨病",重视局部变化,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要使中西医结合相互协调地发展,首先应保持中医的思维方式进行诊治,然后再结合西医的知识重审病情。文章主要从中医的理、法、方、药四个方便着手,分析和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模式,提高疾病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对36例失眠症辨证分型,采用针刺及内服中药汤剂并辅之以精神心理治疗.结果:痊愈41.7%;显效33.3%;有效16.7%;无效8.3%;总有效率为91.7%.结论:针药结合辨证治疗失眠症效果显著,精神及心理调摄亦有明显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的推动作用下,中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展开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涉及到理、法、方、药及基础研究等各个方面。王晓凤主任医师治疗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总结其学术思想有6大特点:①首重健脾益气,活血化瘀;②中西医结合,标本兼顾,准确辨夹症,用药轻灵;③平调平治,平补平泻,用药少苦寒,顾护胃气;④中医宏观辨证与西医胃镜下微观辨证相结合,注重基础研究;⑤注重四时用药,天人相应,用相反药对,相持相成;⑥防治结合,管理并发症,重视随访。文章通过介绍其治疗萎缩性胃炎学术思想,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微观辨证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我们通常采用望、闻、问、切等常用的整体辨证方法,尤其注重对舌象及舌下静脉的观察,我们称之为宏观辨证。随着电子胃镜的广泛应用及血液检验的深入研究,利用电子胃镜下胃黏膜相及血液检验结果,把中医的望诊延伸到胃黏膜、血夜等的微观观察,进行微观相辨证分析,称之为微观辨证。为了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诊治效果,目前采取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这样能补充整体辨证的不足,有时更能说明病变的本质。1胃黏膜相与辨证分析通过对100余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的观察,以中医宏观辨证为主,结合电子胃镜下胃黏膜相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浅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感悟及组方用药特点。方法通过分析产后缺乳的主要证候、病因病机及组方用药特点,结合典型病例分析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的疗效及感悟。结果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后缺乳症状,提高母乳喂养有效率。结论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产后缺乳疗效显著,可接受度高,值得临床辨证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