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HCV)感染可导致严重的肝病,包括肝硬化及肝癌。近年来HCV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s)具有较高的抗病毒活性及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HCV有3个主要的治疗靶点:NS3/4A蛋白酶,NS5B聚合酶和NS5A复制复合体。DAAs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考虑HCV基因型、初治还是既往治疗失败、有无肝硬化以及合并的基础疾病等因素。本文介绍DAAs的临床应用方案以及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Hepatitis 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肝病,更易慢性化,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丙型肝炎慢性感染者约有1.3-1.5亿人,每年新发感染人数达300-400万例,每年大约有50万人死于丙型肝炎导致的终末期肝脏疾病。近年来,由于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出现及在欧美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价格昂贵以及病毒耐药等问题,因此,HCV疫苗的研制迫在眉睫。本文重点综述HCV疫苗研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荧光定量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58例血清中HCV RNA载量及抗-HCV。结果 35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HCV和HCV RNA检出率分别为78.8%和54.2%,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 RNA的平均载量为4.85×105 copies/mL。结论FQ-PCR检测血清中HCV RNA的载量,是判定HCV感染的直接证据,它反映HCV的活动性和复制程度,有利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观察。抗-HCV和HCV RNA联合检测对丙型肝炎病毒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丙型病毒性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HCV感染呈全球分布,我国是高流行地区。HCV基因型别与HCV的传播、诊断、治疗和转归有密切关系;HCV主要经血液传播,包括输血与血制品传播、静脉吸毒、针刺、医源性传播、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等;丙型肝炎极易慢性化,HCV感染是诱发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重要原因之一,乙肝病毒和HIV重叠感染、嗜酒、糖尿病和吸烟是影响丙型肝炎转归为HCC的重要因素;目前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是药物联合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丙肝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 RNA存在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套式PCR检测46例急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下简称丙肝)和42例慢性丙肝患者血清和PBMC中HCV RNA.结果 慢性丙肝患者PBMC中HCV RNA检出率显著高于急性丙肝患者(P<0.001);急、慢性丙肝患者血清和慢性丙肝患者PBMC中HCV RNA检出率显著高于ALT正常的抗-HCV阳性者(P<0.001);2例患者血清中HCV RNA阴性,PBMC中可测及,12例患者血清抗-HCV阴性,而血清HCV RNA阳性。结论 血清HCV RNA检测有助于抗-HCV阴性丙肝的诊断和早期诊断;丙肝的肝损害可能与HCV RNA血症有关;PBMC中HCV感染在丙肝的慢性化和慢性肝损害中可能起一定作用,PBMC中可贮存HCV RNA。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组织病毒学检测对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阴性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的诊治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血清HCV RNA阴性(连续3次监测)慢性HCV感染患者46例,均行经皮穿刺肝组织活检,测定肝组织HCV RNA定量结果,明确是否存在慢性HCV感染,对肝组织HCV RNA阳性者给予抗病毒治疗,评定肝组织病理炎症坏死及纤维化改善情况,并测定血清及肝组织HCV RNA定量。结果 46例患者肝组织HCV RNA阳性率为71.74%,抗-HCV阳性率为89.13%;抗-HCV阳性患者肝组织HCV RNA阳性率为75.61%,抗-HCV阴性患者肝组织HCV RNA阳性率为40.00%;33例肝组织HCV RNA阳性患者中HCV基因型为1型者18例(54.55%),非1型15例(45.45%),非1型慢性HCV感染患者末次随访肝组织HCV RNA阴转率高于1型慢性HCV感染患者(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肝组织Knodell HAI评分、Ishak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清HCV RNA阴性慢性HCV感染者肝组织病毒学检查阳性率较高,对血清HCV RNA阴性、抗-HCV阴性且原因不明反复肝功能异常患者,建议行经皮穿刺肝组织活检,可提高HCV感染检出率,并为患者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CV RNA定量与丙型肝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及判断疗效。方法 采用美国PE公司生产的5700型荧光定量PCR仪,对665例丙型肝炎病毒单纯感染的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行HCV RNA定量检测,对部分患者行血生化及肝穿刺病理检查,用不同类型干扰素治疗。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的HCV RNA定量值比肝炎肝硬化高(P〈0.001)。20例患者的HCV RNA定量与肝脏病理分析,HCV R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明显关系。但肝组织炎症程度与血清生化指标有一定相关性,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的高低与肝组织的炎症程度成正相关。32例用不同干扰素治疗,疗效与HCV RNA值可能有关,HCV RNA值越低,效果越好。结论 HCV RNA定量慢性丙型肝炎比肝炎肝硬化高,HCV R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明显关系,干扰素治疗疗效与HCV RNA值可能有关。HCV RNA定量是丙型肝炎诊断和观察抗病毒治疗的一项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背景从2002年起,波兰对献血员不仅仅要进行HCV抗体检测,还要检测HCV RNA或HCV核心抗原。这可鉴别无症状的近期感染还无HCV抗体的(窗口期)献血者。本研究旨在比较窗口期献血者、HCV抗体阳性献血者和慢性丙型肝炎病人HCV基因型及亚型的分布状态。研究设计和方法总共对  相似文献   

9.
肝脂肪变性促进慢性丙型肝炎病程进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脂肪变性在慢性丙型肝炎疾病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治疗前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59例,按照感染HCV基因亚型分为基因1b型组、基因2a型组和其他基因型组,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所有病例血清HCV载量,组织学评估各组穿刺肝组织炎症坏死、纤维化和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结果 HCV基因1b型和2a型感染患者占总病例的65.41%,63.52%(101/159)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细胞脂肪变性,不同基因型组间脂肪变性程度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基因型组HCV慢性感染者间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和脂肪变性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肝脂肪变性与肝纤维化和炎症活动度均密切相关(r值分别为0.34和0.29,P均<0.01),但HCV感染病毒量与脂肪变性、肝纤维化和炎症活动度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脂肪变性促进慢性丙型肝炎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0.
李惠仙 《临床荟萃》1997,12(24):1108-1109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散发性肝炎的主要原因,而且常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变、甚至肝癌,故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本文就有关HCV感染的自然病程以及抗病毒治疗方面的现状作一简述。 1 HCV感染的自然病程 HCV感染后多数患者病情隐匿,无明显自觉症状。丙型肝炎的急性临床表现主要见于输血引起的病例,从输血至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T)升高的潜伏期为2~26周,平均6~8周。急性期HCV感染的临床  相似文献   

11.
邓麟宇  刘凤君  杨家红  刘聪  唐红 《临床荟萃》2008,23(22):1600-1603
目的对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定量检测结果与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的检测结果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51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HCV R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抗-HCV,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ALT值。结果251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标本均为抗-HCV或HCV RNA阳性,其中:①抗-HCV阳性235例(93.6%);HCV RNA阳性197例(78.5%)。②抗-HCV和HCV RNA同时阳性181例(72.1)%;抗-HCV阳性,HCV RNA阴性54例(21.5%);HCV RNA阳性,抗-HCV阴性16例(6.4%);③ALT异常者164例(65.3%),其中HCV RNA阳性143例,HCV RNA阴性21例;ALT正常87例,其中HCV RNA阳性54例,HCV RNA阴性33例;HCV RNA水平与ALT异常率呈正相关(rs=0.468,P=0.000),而与ALT水平高低无相关性(r=-0.048,P=0.447)。结论抗-HCV和HCV RNA含量的检测在丙型肝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二者同时检测可以提高临床对丙型肝炎的诊断;丙型肝炎患者HCV RNA水平与ALT异常率呈正相关,而与ALT水平高低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HCV是一个具有高度异质性RNA病毒,它的感染具有隐匿性。该病毒在我国至全世界均具有较高的感染率,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实验室检验在丙型肝炎的诊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丙型肝炎的HCV基因组结构、特点、流行现状和丙型肝炎的临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望为丙型肝炎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病毒载量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S/CO值、肝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慢性丙型肝炎住院患者106例、体检正常者(正常对照组)30名,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酶法、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对10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HCV抗体、肝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HCV RNA、HCV基因分型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 1b、2a、3a和3b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间HCV抗体S/CO值、ALT、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数较多的1b、2a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分别为(39.05±9.42)%、(38.65±10.26)%、(42.45±4.61)%,CD4/CD8比值分别为1.60±0.64、1.53±0.66、2.31±0.25],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26.79±7.58)%、(27.15±10.40)%]则高于正常对照组[(18.36±3.88)%,P0.05]。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按HCV RNA载量水平分为4组,各组间HCV抗体S/CO值、肝酶水平及CD4/CD8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基因型以1b、2a型为主,不同基因型及病毒载量患者HCV抗体S/CO值、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肝酶水平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正>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全球超过1.7亿感染者,仅15%的感染者能自行清除HCV,大部分发展为慢性持续性感染,部分患者可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临床治疗发现,标准化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和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慢性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总体有效率不佳并且药物不良反应多。最近研究表明,HCV感染者经Peg-IFN-α和利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的分布,探讨基因型在性别上的分布以及基因型与HCV RNA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5-12月来自40家医院的206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定量PCR试剂(罗氏试剂)对进行HCV RNA检测,应用雅培公司生产的Abbott RealTime HCV GenotypeⅡ试剂(雅培试剂)对206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型在性别上的分布以及HCV基因型与HCV RNA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206份HCV RNA阳性血清标本中HCV1型(未具体分1a和1b型)占3.4%(7/206)、1a型占1.0%(2/206)、1b型占59.7%(123/206)、2型占15.5%(32/206)、3型占13.1%(27/206)、6型占2.9%(6/206)、1/6混合型占2.4%(5/206)、2/4混合型占0.5%(1/206),未分型占1.5%(3/206).132例基因1型和65例非基因1型(2型、3型和6型)患者HCV基因型在性别上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188例患者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清HCV RNA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71,P<0.05).将197例HCV单基因型患者按地区分为东、南、西、北、中5组,基因型1型与非基因1型在地区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840,P>0.05).结论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1b型为主,其次为基因2型.基因型在性别上的分布没有差异.基因1b型HCV RNA病毒载量高于基因3型,基因2型HCV RNA病毒载量高于基因3型,基因6型HCV RNA病毒载量高于基因3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HCV抗体(HCV-Ab)、HCV核糖核酸(HCV-RNA)水平的变化及其在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随机收集临床诊断为HCV感染患者血清,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测定HCV-Ab,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CV-RNA,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根据ALT、AST水平以及HCV-RNA水平分别分为两组,分析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变化。同时收集37例临床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血清,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肝功异常组HCV-Ab、RNA载量对数值水平均高于肝功正常组(P<0.05)。HCV-RNA阳性组HCV-Ab、ALT、AST水平均高于HCV-RNA阴性组(P<0.05)。HCV-Ab、RNA载量对数值诊断丙型肝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0、0.838。连续观察病例治疗后ALT、AST、RNA载量对数值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HCV-A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Ab对于丙型肝炎的诊断效能优于RNA载量对数值。ALT、AST及HCV-RNA检测在丙型肝炎治疗监测过程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基因组提示HCV 是正链RNA 病毒。1989年,根据HCV cDNA 克隆36~6和376建立了检测肝、血浆或血清中HCV RNA 的敏感的半定量的cDNA/聚合酶链反应(cPCR)技术。本文报道用cPCR 法和放射免疫法(RIA)检测病人和实验黑猩猩的HCV RNA 和抗-C100-3抗体的结果。对象为15例慢性非甲非乙肝炎(NANBH),1例原因不明肝病,1例慢性HBV 感染的肝活检标本和血清,2例实验性HCV 感染的黑猩猩(771和910)的血浆和4份人类及4份黑猩猩的对照血清。从肝脏活检和血浆标本的RNA 提取液中合成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核心抗原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同时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丙肝RNA(HCV RNA)载量,抗丙肝抗体,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对比三项检测结果 ,评价HCVcAg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国产HCVcAg ELISA两种定性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血清中的游离核心抗原,核心总抗原,将结果 同HCV RNA检测结果 和抗丙肝抗体结果 对照,分析三者的相关性.结果 214例HCV RNA检测阳性的丙肝患者中,103(48.1%)例HCV游离核心抗原检测阳性,162(75.7%)例HCV核心总抗原检测阳性,214(100%)例HCV抗体检测阳性,HCV RNA水平越高,HCV核心抗原检出率也越高.HCVcAg检测试验的特异性为100%.结论 总HCVcAg检测试剂盒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和HCV抗体相比,HCVcAg是HCV感染更早出现的病毒标志物,它缩短了HCV检测的窗口期,可以用于血站献血员HCV感染的筛查,以及在一些不具备开展PCR的试验室作为HCV RNA检测的替代试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脂代谢状况及与外周血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75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分为HCV RNA高复制组、低复制组及阴性组。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HCV RNA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TG、CHO、Apo A1、Apo B、HDL-C、LDL-C等血脂代谢指标。结果甘油三酯(TG)、脂蛋白Apo B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HCV RNA阴性组和高复制组有显著差异,上述3个指标均与HCV RNA呈正相关。结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随着TG、Apo B、LDL-C水平的上升,且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关系,并提示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能有助于血脂代谢紊乱的纠正。  相似文献   

20.
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可因HBV长期存在而导致肝细胞持续损害和肝纤维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目前药物抗病毒治疗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可在组织细胞内介导基因沉默,进而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为HBV感染的基因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RNAi在抗HBV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