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研究方法分析中药治疗免疫性不孕症的用药特点。方法:检索2006—2015年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应用Excel软件对所用中药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复杂分析系统数据挖掘软件对所用中药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28篇,出现频率≥5%的药物48味,核心治疗药物是当归、白芍、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赤芍、丹参、黄芪、甘草。结论:通过复杂网络分析中药治疗免疫性不孕症的规律,说明该病病机为肾虚血虚,气虚血瘀,治疗以补肾养血,益气活血为主,体现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研究分析中药人工周期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用药特点,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5年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应用Excel软件对不同周期所用中药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复杂分析系统软件对所用中药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纳入文献62篇,其中48篇分4期治疗,14篇分3期治疗。经后期治疗的核心药物有:菟丝子、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当归、山茱萸、白芍、女贞子、淫羊藿、何首乌;经间期治疗的核心药物有:当归、菟丝子、熟地黄、续断、淫羊藿、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香附;经前期治疗的核心药物有:菟丝子、淫羊藿、仙茅、巴戟天、肉苁蓉、当归、白芍、熟地黄、续断、枸杞子、山药;行经期治疗的核心药物有:当归、益母草、川芎、赤芍、香附、桃仁、泽兰、红花、熟地黄。结论通过复杂网络分析中药人工周期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用药规律,说明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病机是肝肾亏虚、血虚和血瘀。分期治疗:经后期补肝肾,滋阴养血;经间期补肝肾,行气活血;经前期补肾温阳养血;行经期以活血化瘀为主。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发现庄礼兴教授腰痛病用药规律,为中药治疗腰痛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庄礼兴教授中药治疗腰痛患者病例223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病例的处方中的药物进行统计。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中药性味归经及频次统计,运用SPSS Statistics 21.0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利用SPSS modeler 14.1及Gephi 0.92分别进行关联法则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223张,涉及中药116味,其中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依次是鸡血藤、甘草、白芍、当归、牛膝;使用频次>7的药物,以温、平和甘、苦、辛味为主,入肝、肾、脾经药物居多。对高频药物因子分析后进行聚类分析,分别形成4个聚类组合。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出药对规则3条。复杂网络分析形成了以鸡血藤、牛膝、当归、白芍、桂枝、桑寄生、细辛、牛大力、千斤拔、甘草为主的核心网络。结论:庄礼兴教授治疗腰痛病时注重活血温经、补肾祛湿,在临床常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探讨和分析朱鸿秋教授治疗不孕症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出349首朱鸿秋教授治疗不孕症的中药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并利用该平台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朱鸿秋教授治疗不孕症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茯苓,其后依次为菟丝子、首乌藤、紫河车、枸杞子、当归、熟地黄等;所用药物“四气”以“温”性为主,“平”性次之;“五味”以“甘”味为主,“苦”味次之;归经以归肝经、肾经为主;得到药物核心组合6个,新方组合3个。结论 朱鸿秋教授治疗不孕症用药以补肾益精、补血养血为主;擅用茯苓健脾利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妇科彩超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3768例,处方数8986个,其中中药信息201242条,影像学资料4322条,使用的中药362味,使用复杂网络软件Liquorice系统进行挖掘分析。结果 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中药使用频次 > 2000的中药35味,核心处方复杂网络图中的药物有当归、白芍、川芎、醋延胡索、醋香附、蒲黄、炙甘草、党参,得到3层核心药物加减配伍子网络图。结论 运用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反映了真实世界中医对子宫腺肌病的诊疗思路及用药规律。治疗AM应在活血化瘀的总前提下,佐以理气止痛,益气补血。寒凝血瘀者温经散寒,热灼血瘀者清热解毒,气滞血瘀者行气活血,正气虚弱者补肾益气。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总结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 Data)中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系统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共纳入方剂784首,所用药物358味,使用频次共计11671次,使用频数位于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甘草、桂枝、白芍、当归、黄芪、牛膝、防风、威灵仙、薏苡仁、白术,用药类别以补虚药、祛风湿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为主。中药药性主要为温性药,药味以甘为主,主归脾(胃)经。聚类分析得到15个中药组合。关联分析得到二项关联药物组合22项;三项关联药物组合26项;四项关联药物组合16项。复杂网络分析核心处方为:黄芪、桂枝、当归、白芍、甘草。结论:临床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以扶正祛邪为法,其中以补益肝脾肾三脏为主;同时根据风、寒、湿、瘀等病因辨证施治,分别采用活血祛瘀、化痰除湿、温阳散寒止痛等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中医药治疗规律。方法翻阅有关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综述。结果中医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病专方、中药灌肠、中药宫腔注射、中药外敷、针灸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皆取得了较大进展。结论中医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6,(7):899-900
目的:提出从肝脾论治输卵管性不孕这一观点。方法:从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病因病机着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阐述,本文认为输卵管通而不畅、梗阻、积水与肝脾失调之"瘀""结""湿"相关。结论:阐明治疗应从肝脾着手,在遣方用药时重视条畅气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积聚方剂的用药特点及其规律。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治疗积聚的方剂,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治疗积聚的方剂,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分析。并使用R语言arules包及arulesViz包对筛选处方中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可视化,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对药物进行复杂网络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聚类方剂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后共纳入方剂426首,包含中药303种,总用药频次4 075次;四气9种,总频次3 214次;五味8种,总频次5 490次;十二经总频次11 936次。治疗积聚应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前3位为木香、肉桂、当归;关联性药对以三棱、木香出现频次最高。复杂网络分析,木香-肉桂、木香-三棱之间的关联性较强。聚类图谱显示,皮尔逊相关性为20时,高频药物可聚为5类。结论:历代医家在积聚治疗时,所用药物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味和苦味为主,归经侧重于脾胃经,功效以理气药、温里药、补益药为主。通过对《中华医典》中治疗积聚的用药规律研究,为临床实践中药治疗积聚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多采用辨证论治、内病外治、内外合治、中西医结合等方法.内外合治,局部与整体相结合是中医治疗特色,采用中药口服、灌肠、外敷等综合治疗收到确切疗效.口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同时采用消癓通络中药保留灌肠及外敷.局部加热能增加药物的穿透力,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输卵管性不孕中医病机以瘀滞为主,亦有兼湿热,兼寒湿者,治疗上以解毒化瘀、消瘀行滞、散结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研究文献,利用Microsoft Excel2016、SPSS Statistics 21.0、Bicomb2.0和Gephi0.9.2软件对用药频次及类别、性味归经、核心用药、外敷用药时间及联合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47篇,涉及用药136味,使用频次共560次。排名前3位的中药类别依次为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药物性味以温、平性和辛、苦味为主,主要归肝、脾、心经。外敷用药时间为30 min的处方12首(25.0%),联合治疗以中药汤剂内服为主(37.5%)。聚类分析将39味高频药物分为四大类,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用药前3位为没药、乳香、香附。结论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以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为主,药物多温平、辛苦,归肝、脾、心经,重在针对实证病机及主要症状,同时重视理气、补虚、清热、化痰等药物的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医案研究探讨中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证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12月治疗IMN中药复方,运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中药复方统计,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挖掘中药复方治疗IMN的证治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54篇、医案75则,其中80.4%来源于期刊文献.IM...  相似文献   

13.
中医四联疗法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四联疗法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女性输卵管性不孕症7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中药内服、中药保留灌肠、电脑中频药物导入加穴位贴敷、藤药外敷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输卵管通液术加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四联疗法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中医"等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万方数据库近20年的文献,选取中医治疗本病效果明显的文献。运用Epi Data3.1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应用SPSS20.0分析单味中药的使用频次、频率。用Medisco-3S对两两中药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92篇,涉及中药152味,累计使用1 184次;使用频率超过1%的中药30味,累计使用811次。常用配伍药物组合为:生黄芪、柴胡、白术、丹参、茯苓、白花蛇舌草、山药和茵陈。结论: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文献中所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得出健脾益肾、清热解毒的治法,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统计学证据。  相似文献   

15.
袁宇红 《光明中医》2016,(9):1283-1284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单纯输卵管通液术治疗,研究组在输卵管通液术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记录两组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患者临床疗效,将所得数据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两组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患者经上述相应方法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研究组(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卵管堵塞性不孕症患者经常规输卵管通液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针刺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对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治疗不孕症所用组方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不孕症的用药规律及内在联系。方法:收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周雪主任2020年6月到2020年12月之间为不孕症患者开出的处方,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处方共602例,包含中药75味。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使用频次最高,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多见,归经频次较高为肝经、脾经、肾经、肺经。关联规则得出置信度与关联度较高的药物组合为:炒白芍-麸炒白术、麸炒白术-砂仁、炒白芍-砂仁-麸炒白术、白芍-桑寄生-麸炒白术等。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得到六个药组。结论:周雪主任治疗不孕症用药补祛结合,用药以补肾养血、活血祛瘀、芳香化湿为主,此治法与脾肾亏虚为本,痰湿阻滞为标的病机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证候、治法和药物之间的关系,挖掘其用药规律。方法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基于冠心病个体化诊疗信息平台,调取386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临床信息,利用SQL Server 2000工具对人口学资料、一般临床特点、证候、治法及方药数据进行转换、加载,利用Business Objects软件进行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需求的多维主题查询、分析及Web多维分析;利用Oracle Database 10g实现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证候分布、遣方用药规律的挖掘分析。以证候、治法、中药及其功效作用网络节点建立复杂网络图,通过计算机分析与处理,将反复出现的证候-中药、药物-功效等关系连接成网络结构,即复杂网络分析。结果通过复杂网络方法挖掘发现,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证候主要以气虚、血瘀、痰浊为主;药物-证候复杂网络图分析发现:血瘀证,多用丹参、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等活血药;气虚证,多用茯苓、甘草等补气健脾药;痰浊证,多用半夏、陈皮等祛痰化浊药。结论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挖掘出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主要以补气、活血、化痰为主要治法,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总结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g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中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频次统计、系统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共纳入方剂476首,所用药物315味,使用频次共计6 905次,使用频数前10位中药分别是土茯苓、薏苡仁、牛膝、黄柏、苍术、萆薢、甘草、泽泻、威灵仙、白术,用药类别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化湿药为主。痛风高频药对前3组为薏苡仁-土茯苓、土茯苓-萆薢、薏苡仁-牛膝。中药药性主要为寒性药,药味为甘,主归脾(胃)经。聚类分析得到14个中药组合。关联分析得到二项关联药物组合29项;三项关联药物组合21项;四项关联药物组合27项。复杂网络分析核心处方为:牛膝(川)、黄柏、薏苡仁、苍术、土茯苓、萆薢、甘草。结论:中医药治疗痛风用药以祛邪为主,清热化湿健脾之法贯穿病程的始终并以四妙散加土茯苓、萆薢的组方为核心,兼以活血化瘀止痛、利湿泄浊除痹、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等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8—2019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维普数据库中发表的主题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中医"的文献以及PubMeb数据库中检索词为(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AND TCM的文献,筛选后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构建复杂网络的数据统计方法,分析中医临床用药的功效、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对及核心处方等规律。结果:纳入治疗DPN的文献461篇,涉及中药275种,总使用频次6 361次。频数统计结果显示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为黄芪;各类药物功效中以活血祛瘀药使用最多,其次为补气药;药物性味以甘味、温性为主;药物归经以入肝经药物居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当归-黄芪,复杂网络分析得到的核心中药为黄芪、当归、川芎、鸡血藤、桂枝、红花、地龙、赤芍、丹参、桃仁。结论:该研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中医临床治疗DPN的用药规律,发现补气血兼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这一发现可为DPN的中医临床用药和中药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古代名医治疗癫狂医案的数据挖掘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方法: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病案库,以关键词进行数据筛选后,建立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医案数据库,利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利用Gephi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寻找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药物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223篇文献,涉及283首中药方剂,包含271味中药,高频中药为甘草、石菖蒲、茯神、人参、远志、黄连、半夏等;关联分析结果为茯神-酸枣仁、远志-石菖蒲等药物组合;聚类分析结果包含逍遥散、温胆汤、礞石滚痰丸等方剂;核心处方为十味温胆汤加减。结论:数据分析显示古代医家治疗癫狂时以治“痰”为主,明辨病机虚实,依据辨证选择理气解郁、清利肝胆、通降腑实、补益心脾、滋阴降火、重镇安神等治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