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胶原酶用立体定向方法注入鼠脑尾状核后1、4、12、24小时,分别取鼠脑在计算机辅助下计算血肿容量和行病理检查。结果发现:血肿容量随注入的胶原酶量的增加而增大,并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即同等量胶原酶注入后,血肿逐渐增大,至12小时达最高峰,然后血逐渐减小,与其相适应的病理变化也得到证实,与以前的脑内血肿模型比较,本模型具有血肿发生发展的自然病理过程,可重复性好,为自发性脑内出血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提  相似文献   

2.
猫脑内立体定向注射胶原酶建立脑内血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立体定向注射胶原酶于猫脑尾状核,建立一种新的脑内血肿模型。方法 在实验中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一定量的胶原酶(加或不加肝素)用微量注射泵精确地注入猫脑尾状核[ 坐标(A1.0 ,L5.0 ,H14.0)]。术后24 小时处死动物,取全脑固定于福马林溶液,观察大体及镜下改变,测量血肿大小。结果 注射胶原酶( 加或不加肝素)可以形成局灶性出血,且出血量大小与胶原酶用量有关,加用肝素后血肿扩大。结论 注射胶原酶(2 U/20μl) 于猫脑尾状核,血肿大小适中,动物术后有短时间昏迷及固定的对侧偏瘫。  相似文献   

3.
稳定、可控的兔脑内血肿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单纯局灶性脑内血肿动物模型。方法利用血液自凝特性,运用双套管、分次注血法,结合微量泵和立体定向术,以不同注血量将新鲜未肝素化自体血注入34只兔脑基底节外侧区。通过连续冰冻切片计算血肿体积,并观察血肿本身及周围组织形态。结果血肿位于基底外侧区、皮层下组织内侧和内囊前外方,85.29%(29/34)为单纯局灶性脑内血肿;脑内血肿主要由血细胞组成,其体积大小因注血量和血肿形成时间的不同而异(P<0.05);血肿周围组织在注血后4h就有水肿表现。结论本实验使自体血注入法脑内血肿模型达到稳定、可控,便于进一步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作者对378例颅脑外伤住院患者进行了临床与CT追踪观查,结果发现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DTICH)46例,共71个血肿,发病率为12.2%。86%的患者发生在伤后48小时内,并多见于中、青年患者。发生血肿部位均在脑挫裂伤区,损程度及损伤类型与DTICH关系密切,持续性ICP监测对早期判断DTICH的发生有肯定的临床意义。本组死亡率为17.4%,同时,作者对DTICH的所指范围和时间的定义及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5.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对18例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数病变术前误诊为脑肿瘤。术后15例痊愈,2例重残,1例死亡。结论 脑内有包膜的占位性病变应考虑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的可能,最后诊断需手术及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的急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2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的检查和治疗方案,术后6月随访GOS分级评价预后。结果21例患者总体预后良好率为61.9%(13/21),死亡率14.3%(3/21),病死率随Hunt-Hess分级增加升高。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血肿者应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治疗方案。病情稳定、Hunt-Hess低分级、血肿量较少者行急诊DSA检查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急诊行血肿清除术治疗;病情危重、Hunt-Hess高分级、血肿量较多者行3D-CTA检查,急诊行动脉瘤夹闭联合血肿清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总结其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头颅CT动态观察证实的进展性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伤后6个月GOS评分作为判断预后标准,非手术组6例恢复均良好(21.4%),手术组良好14例(50.0%),中残3例(10.7%),重残5例(17.9%)。结论颅脑外伤后易出现脑内血肿进展性变化,是多种因素相互持续作用的结果,应进行动态观察和CT复查,根据血肿量和意识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院自1995年1月至2000年2月期间采用开颅行基底节区脑内血肿部分清除、血肿腔短期置管尿激酶溶血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内血肿61例,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39例,女22例,平均年龄58岁(38~76岁)。发病至手术时间2小时~5天,平均时间6小时。按日本多田氏提出的CT血肿量计算公式,出血量最大102ml,最小34ml,平均51ml。位于左侧基底节区38例,右侧者20例,双侧基底节区3例。其中破入一侧脑室者20例,两侧脑室者6例,第3、4脑室铸型者3例。一侧瞳孔散大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经尸检证实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叶血肿4例,临床表现均突然起病,头痛伴呕吐,1例肢体瘫痪,2例有玻璃体下出血。2例发病后很快昏迷至死亡,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死亡。病理上脑叶血肿特征为位置浅表,形状不规则,血肿与蛛网膜下腔的积血相连。  相似文献   

10.
开颅清除脑血肿后并发脑梗死,常使病情加重,致残率和死亡率增加。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共治疗18例脑内血肿术后并发脑梗死病例,现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自发性包膜型脑内血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科共收治3例慢性自发性包膜型脑内血肿,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结合文献复习,介绍如下。例1女,24岁。双额颞疼痛2年,持续性加重3个月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能合作,但反应迟钝,血压112/75mmHg,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明显,余神经系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2.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DTICH)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CT检查未发现脑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发现有脑内血肿者:或于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脑内其他部位发生血肿者[1].DTICH发生的相关因素较多,患者意识及神经体征的变化和及时的CT复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本院自1999年6月至2003年9月,共收治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患者21例.本文就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外伤性脑内血肿为颅脑损伤中较重的一种类型,治疗困难,死残率高。我院自1996.11~2000.7对26例外伤性脑内血肿采用手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表现为慢性脑内血肿的脑血管畸形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CT表现为慢性脑内血肿的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CT表现为慢性脑内血肿的脑血管畸形,主要症状表现为癫痫,轻瘫和头痛,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5例经MRI检查,4例经全脑DSA检查,所有病人均经手术治疗,并取得相应资料。结果:术前6例误诊囊性胶质瘤或肿瘤卒中,术后是诊断均为脑血管畸形伴慢性脑内血肿,全组无死亡,除1例轻瘫外均恢复正常;8例临床和影像学随访5月-6年无异常发现。结论:表现慢性脑内血肿的脑血管畸形易误诊为脑胶质瘤,MRI,DSA检查对确诊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神经内窥镜辅助的神经外科手术是微侵袭神经外科的一部分,随着内窥镜的发展,其工作范围不断扩大犤1犦。本院自2000年8月至2002年3月应用神经内窥镜辅助下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38例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结合有关文献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6~67岁。头颅CT证实均为脑内血肿,部位为:额叶7例,额颞8例,额顶4例,颞叶9例,颞顶5例,顶枕3例,基底节区2例。按多田氏提出的CT血肿量计算公式[T=L(长轴)×S(短轴)×Slice(层面厚度)×π/6],本组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挫裂伤形成脑内血肿的因素和机制。方法;对46例老年脑挫裂伤发展致迟发脑内血肿的临床观察,CT复查。结果:统计同时期老年性脑挫裂伤发生脑内血肿者占同期脑挫裂伤人数的62.2%。结论:老年脑挫裂伤易形成迟发脑内血肿,其发生率伤后24~48h最高,病死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急性颅内血肿术后继发迟发性血肿,可发生于术中或术后短期内,也是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之一,处理较为棘手。本院自1996年1月至2001年1月间诊治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继发迟发性血肿21例。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16例,女5例;年龄18~71岁,平均4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例,坠落跌伤5例,打击伤1例。入院时GCS评分≤8分13例,9~12分5例,13~15分3例。手术血肿类型:急性硬膜外血肿9例,急性硬膜下血肿7例,脑内血肿合并硬膜下血肿5例。合并其他颅脑损伤情况,脑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采用立体定向技术与显微外科技术相结合以清除浅表脑实质内血肿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 对36例高血压性浅表脑实质内出血患者,头部安装Leksell立体定向框架,行头颅CT扫描定位,设计手术通路.采用局部麻醉下皮肤直切口,开颅骨小骨窗,在手术显微镜下切开脑皮层,逐步清除血肿,深部残余血肿者术后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 结果 术后复查CT,36例患者脑实质内血肿均得到有效清除.随访12 ~ 36个月,除2例失访外,其余患者按ADL分级评价:Ⅰ级(痊愈)9例占26.5%,Ⅱ级(轻残)16例占47.1%,Ⅲ级(中残)7例占20.6%,Ⅳ级(重残)2例占5.9%. 结论 应用CT引导下立体定向显微外科手术可以快速有效地清除血肿,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简易头皮定位下锥颅软通道置管引流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的效果。方法对34例(格拉斯哥评分6~14分)未发生脑疝的外伤性脑内血肿患者行头皮简易定位下锥颅软通道置管引流治疗,术后给予尿激酶盐水溶解血肿。结果 33例疗效满意,患者均在8 d内清除血肿量的80%~90%。引流时间3~5天19例,6~8天14例,平均住院时间24天。1例患者因术后血肿扩大、意识障碍加深行开颅去骨瓣减压。33例患者随访6~24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患者远期疗效,Ⅰ级:25例,Ⅱ级:3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1例;复查头颅CT发生轻度脑积水仅1例(2.9%)。结论对于未发生脑疝、病情相对稳定的颅脑损伤患者,锥颅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简单易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本报道纤维内镜辅助下小骨窗开颅清除13例脑内血肿,术后第2天及第7天复查CT,术后6月根据GOS量表及Barthel评分表进行远期疗效评价,优6例,良2例,中2例,死亡3例,远期疗效评定优良率达62%(8/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