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Marcus-Gunn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据Marcus-Gunn综合征患者伴有或不伴有上睑下垂及上睑瞬动的幅度还有提上睑肌肌力综合判断决定手术治疗方法. 结果 10例Marcus-Gunn综合征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对于Marcus-Gunn综合征要据其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eical Deviqtion简称DVD)是以被遮盖眼呈上斜状态为基本特点的一种倾斜.本病原因不明,常合并水平性斜视,尤其多见于与先天性内斜视同时存在,国外文献报道较早较多.Helvesfon发现在先天性内斜视中44%合并有DVD,另有报道先天性内斜视患者中约70%-90%伴有DVD.本文报道4例均合并有先天性外斜视,其中1例同时合并先天性上睑下垂.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周岁,自幼双眼外斜视、双上睑下垂,未曾诊治。足月顺产,否认产伤史。已诊断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2006年8月行修补术治疗。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均为聋哑,父亲有轻度上睑下垂,其弟被诊断为Crouzon综合征合并双上睑下垂及先天性青光眼(青光眼已行手术治疗)。入院诊断为左麻痹性外斜视、上斜视、双上睑下垂。眼科检查:双眼前节检查无异  相似文献   

4.
中重度Marcus-Gunn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ian N  Zheng YX  Zhou SY  Liu JL  Huang DP  Zhao HY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12):1069-1072
目的分析中重度Marcus-Gunn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和评价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1997年7月至2003年7月收治的33例中重度Marcus-Gunn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患者均行单侧提上睑肌节段切除联合同侧额肌肌瓣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评价其术后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前的上睑下垂及颌动瞬目量均大于2mm,无家族史,无明显性别差异(男:女=16:17),左眼(22例)多于右眼(11例)。术后随访1—6年。随访期末进行的上睑下垂矫治效果评价中26/33例患者满意,3/33例较满意,1/33例不满意,另有3例失访。结论中重度Marcus-Gunn综合征患者伴有的上睑下垂需行手术矫正。单侧提上睑肌节段切除联合同侧额肌肌瓣悬吊术可以满意地矫正中重度Marcus-Gunn综合征患者的上睑下垂。  相似文献   

5.
胡艳  孙競  张莉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3):611-611
0引言上睑下垂是由于提上睑肌或Mller肌功能不全或丧失,以致上睑不能提起或提起不全,而使上睑呈下垂的异常状态。矫正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有百余种之多,但是目前尚没有一种术式能适合所有类型的上睑下垂[1]。我们采用皮肤轮匝肌瓣悬吊术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取得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为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年龄3~25岁,术前做全面的眼部检查,排除重症肌无力、Horner’s综合征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上睑下垂,额肌肌力正常,Bell’s征阳性,共32例46眼。手术区域局部麻醉,儿童采用全身麻醉。沿设计的标记线作皮肤第一切口,然后在第一切口上方3mm处,平行于第一切口作第二切口,其内外侧均比  相似文献   

6.
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的特征是:智力及生长发育迟缓,多发性骨骼异常,微弱的低音调哭声,低位耳及浓密的眉、睫。本综合征伴有眼部异常。作者报告1例并发Coats病者为16个月男孩,左眼瞳孔区黄色闪光,智力及生长发育迟缓、短肢畸形、并指、低位耳、多毛症和微弱的低调哭声。眉毛浓密、睫毛长、左上睑下垂、提上睑肌机能弱。左眼15°内斜视。右眼底正常;左眼底在赤道部后方沿颞下视网膜血管有许多扩张的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瘤,黄斑区及颞下象限有黄色渗出物,系典型的早期Coats病。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在左眼底毛细血管扩张区行冷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军  李宁东  赵堪兴 《眼科研究》2007,25(7):557-560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CFEOM)是临床少见的先天性非共同性斜视,临床表现为非进展性限制性眼肌麻痹,可伴有上睑下垂,以往被认为是原发性眼外肌纤维化所致,最近神经病理学、神经影像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显示CFEOM的病因为神经源性,为一种颅神经异常支配性疾病。分别对不同类型的CFEOM的神经病理学、神经影像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李世莲  叶婴 《眼科研究》2001,19(5):431-431
1995~1999年间,我科对10例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患儿进行了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20眼,男7例,女3例,年龄1岁9个月~9岁,平均3.9岁。临床表现:10例均为四联征,其中3例伴有眼部其他先天异常,1例伴先天性眼球震颤,1例伴先天性内斜视及先天性眼球震颤;另1例伴先天性内斜视、先天性小眼球、双下睑内翻。睑裂长度:16~21mm,平均18.67mm;睑裂宽度:1~4mm,平均2.75mm。上睑下垂:6例遮盖角膜2/3,4例遮盖全部角膜。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冰试验等三种不同试验在区别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与非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的诊断作用。方法对21例患者(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10例、非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11例)分别应用冰试验、新斯的明试验、休息试验进行对比观察,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三种试验对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的改善及提高有效,对非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的有效改善和提高无作用。结论三种试验均可用于鉴别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与非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但冰试验更安全、快速、便利、有效。  相似文献   

10.
颌动瞬目反射(Marcus Gunn jaw-winking)为颌运动联合上睑运动,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单侧或双侧上睑下垂。有严重上睑下垂者多有上睑运动异常。在颌动瞬目反射症候群中,眼睑运动异常其整形难以使人满意。Beard氏以切断的上睑提肌将眼睑与眉部悬吊,成功地消除了异常的眼睑运动。有严重上睑下垂和联合性眼睑运动者,要完全消除上睑提肌的作用,需准确地分离上睑提  相似文献   

11.
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并皮肤松弛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刘世民为解决视物困难,对2例3眼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伴有皮肤松弛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两患者均为女性,分别为45及62岁,均确诊为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有3眼上睑遮盖瞳孔。手术方...  相似文献   

12.
单眼的上直肌和下斜肌同时麻痹称双上转肌麻痹 ,其临床表现为健眼注视 ,则患眼下斜视 ,伴有假性上睑下垂。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关于双上转肌麻痹的文献较少。我们对 1 6例双上转肌麻痹进行手术治疗 ,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 6例双上转肌麻痹病人 ,其中男性 1 0例 ,女性6例 ;年龄 1 6~ 32岁 ;单纯双上转肌麻痹 4例 ,双上转肌麻痹合并外斜视 6例 ,双上转肌麻痹合并内斜视4例。检查方法 :视力、眼球运动和眼底常规检查。主要检查如下 :( 1 )检查提上睑肌和额肌的功能 ,健眼和患眼交替注视 ,区别患眼上睑下垂是假性…  相似文献   

13.
Yang X  Hu C  Fan GY  Wang Z  Kong QL  Xu JL  Liu Y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7):600-605
目的探讨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CFEOM)患病家系及散发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6个CFEOM患病家系和7例散发病例的临床特征,包括遗传学特征、性别、初诊年龄、临床表现、上睑下垂特征、异常神经支配情况。结果6个患病家系均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均为广泛纤维化综合征,下直肌受累最明显,除1例患者单眼受累外,其他患者均为双眼受累;患病家系中受检患者29例,2例无上睑下垂,7例无异常神经支配症状。在7例散发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5,3例为单眼受累;固定性内斜视3例,合并下直肌纤维化的广泛纤维化综合征3例,合并上直肌纤维化的广泛纤维化综合征1例;1例为单眼上睑下垂,4例无眼睑下垂症状;2例合并异常神经支配症状。结论CFEOM患者在临床少见,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充分重视和掌握临床特征并结合遗传基因分析是临床进行正确诊断的基础。目前的分类方法尚不完善,需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中华眼科杂志,2005,41:600-605)  相似文献   

14.
刘晶  尹树国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7):1415-1415
0引言外伤性上睑下垂是由于颜面外伤导致眼睑提上睑肌的撕裂、断裂造成的,常伴有眼睑瘢痕和畸形,使手术治疗更为复杂[1-3]。有关外伤性上睑下垂的报告较少,矫正外伤性上睑下垂的方法有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和断端缝合术[1],也有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的报告[4]。本文回顾性统计采用网织带额肌悬吊术治疗外伤性上睑下垂的手术  相似文献   

15.
下颌瞬目综合征,又称Marcus Gunn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病变,由Gunn于1883年首先报导。本病很少家族性发生,少数病人似为不规则显性遗传,发病原因系支配外翼状肌及提上睑肌中枢性联结异常或核上损害。临床特征为单侧性上睑下垂,偶有双眼,张口时及下颌移向健侧,下垂睑上提。我们应用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颌动瞬目所致的上睑下垂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上睑下垂是上睑的提上睑肌或Miiller平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即在向正前方注视时,上睑缘遮盖上部角膜超过2mm。  相似文献   

17.
下颌-瞬目综合征,全称Marcus-Gunn下颌瞬目综合征,又称张口提上睑连带运动综合征(jaw-win-king levator palpebrae synkinesis syndrome),是Robeor Marcusgunn于1883年首次报道。本病的典型改变为轻度的上睑下垂,张口或下颌移向对侧及向前活动时,下垂眼睑随之提起,以瞬目、睑裂扩大为特征。  相似文献   

18.
Komoto氏综合征即先天性眼睑四联征.主要表现为先天性上睑下垂,伴有倒向性内眦赘皮、睑裂缩短、内眦距离增宽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属散发性病例[1].我们遇见一家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本组病例共9例12眼,男4例5眼,女5例7眼,均表现为后天性上睑下垂,上睑缘遮盖1/2~1/3瞳孔,提上睑肌肌力均在10mm以上,伴有上眶区凹陷,上睑皱壁增高,部分患者行新斯的明试验排除重症肌无力。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提上睑肌腱膜分离修复术。结果:术后3~4wk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眼睑肿胀,眼睑闭合不全逐渐消失,随访4~18mo,患者双眼睑重睑基本对称,弧度流畅,上睑下垂矫正,上眶区凹陷明显改善,未出现眼睑内外翻及眼睑畸形等并发症,有1眼欠矫。结论:腱膜性上睑下垂行提上睑肌腱膜分离修补术,此法符合解剖和生理,保存了M櫣ller肌及提上睑提肌的内、外角,维持了眼睑正常结构。手术过程简单,损伤范围小,术后反应轻、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上睑下垂可致眼屈光异常和眼机能改变,国外文献已有报导,但伴有并发高度近视者尚属少见。著者于1984~1988年先后发现单侧先天性上睑下垂合并有高度近视者5例、还有1例虽为双上睑下垂,但两侧下垂程度不同,且仅下垂重的一侧有高度近视,另一侧视力及屈光状态均属正常,故亦列入本组,共6例。现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