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信阳碧凤蝶人工饲养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碧凤蝶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生活史、生物学性状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并对这一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麝凤蝶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活习性了观察,并对这一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吴琦 《大自然》1989,(4):33-35
成虫和卵在山区度过童年的人都认识姿态文雅的麝凤蝶.仲春及初夏它们就在林中或灌丛中飞舞.这种双翼狭窄、尾突修长的凤蝶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它的腹胸侧及头部生有红色茸毛.麝凤蝶因有麝香味而得名,羽化不久的雄蝶香味较明显,香气来自后翅上的灰白色的臀褶.麝凤蝶有高超的飞行技巧,  相似文献   

4.
周氏虎凤蝶(Luehdorfia choui)色彩艳丽,雌雄异型,双翅布满黄黑相间的虎纹,是一种以我国著名昆虫学家周尧先生的姓氏命名的蝶种。它分布于陕西秦岭南部至湖北地区海拔1300~1700米处的山林中,足我国特有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5.
人工养麝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麝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动物,野生麝资源的锐减使人工养麝成为提供天然麝香的惟一有效途径.简述了麝的经济价值、麝香种类、化学成分和人工养麝历史背景,分析了人工养殖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养麝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根据丝带凤蝶幼虫的食性特点,参考国内外昆虫和蝶类饲料的研究文献,以寄主植物北马兜铃为主要成分,调整主要营养物质组分的比例,主要设计了4种人工半纯饲料配方,用纯寄主植物饲养的幼虫作对照,进行了丝带凤蝶幼虫的人工饲养试验.经统合评价后得出,饲料配方Ⅱ用于人工饲养最佳,并连续饲养了4代,所得的存活率与蛹重等指标相似于对照组,可直接用于此蝶的人工饲养,此项研究可推广用于丝带凤蝶的大量饲养和人工繁殖成蝶,用于建立丝带凤蝶专类观赏园.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人工饲养条件下非哺乳母麝产后的体重变化和能量摄入。  相似文献   

8.
应霞玲  曾玲  黄寿山 《武夷科学》2002,18(1):134-137
金扇凤蝶 Troides H elena (Linnaeus)在广州一年发生 5至 6代 ,越冬蛹期为 12 2 - 15 6天。 1996年 6- 7月 ,平均每雌产卵量为 4 7.7粒 ,卵期为 5 .2 5± 0 .5 3天 ,幼虫期为 15 .4 5± 0 .5 1天 ,蛹期为 18.73± 1.16天 ,成虫寿命为 11- 18天。红纹凤蝶 Pachlioptera aristolochiae(Fabricius)在广州一年发生 9至 10代 ,越冬蛹期为 83- 114天 ,平均每雌产卵量为 5 0 .8粒 ,卵期为 3.6 3± 0 .78天 ,幼虫期为 12 .77± 1.0 2天 ,蛹期为11.75± 0 .5 0  相似文献   

9.
尹小刚  程方  刘良源 《江西科学》2015,33(1):75-78,105
玉带凤蝶(papilio polytes Linnaeus)最早于1758年由Linnaeus记录命名,其分布广泛,各地生活史各异。研究以柑橘近自然下饲养玉带凤蝶,观察记录到该蝶在南昌地区1年发生3-4代,以蛹越冬。并记录到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行为。同时,对其危害特点、防治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地鳖虫人工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鳖虫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一些微量元素,近年也开发作为食物原料,已试产出中华地鳖胶囊进行试食、试销,或作为名贵菜肴“油煎银鳖”出现在多家大宾馆的宴席上.中华地鳖虫纯种成虫为身体扁平,呈蛋圆形,成熟的地鳖虫有大姆指大小,昼伏夜出.人工饲养后改变了它的生物钟,缩短了生长期,原来一世代为1.5年~2年,人工饲养由于改变了冬眠的习性,可缩短为10个月~12个月左右一个世代.  相似文献   

11.
黄缘闭壳龟人工养殖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野生黄缘闭壳龟的生活习性,创造其人工养殖环境,利用人工合成饲料,经过110天的饲养试验,使幼龟体重增加104%,成龟体重增加26.1%,亲龟体重增加24.2%,亲龟的产卵率为100%,人工养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培养6株海洋微藻,并将微藻藻珠引入西施舌幼贝育苗水体混养,通过测定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质量浓度的变化,测量幼贝的生长量,研究微藻藻珠对西施舌育苗水体水质的调控作用以及对西施舌幼贝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施舌幼贝混养水体中,氨氮质量浓度下降了74.7%,亚硝酸氮质量浓度下降了97.7%,与对照组相比,混养促进了幼贝的生长,提高了幼贝的成活率,生长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84.9%.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采用人工代乳品对成都动物园繁殖的一只毛冠鹿进行全人工育幼获得成功的资料,根据幼毛冠鹿的体重,确定每日代乳品的饲喂量及饲喂次数,初期每日饲喂次数多,每次的饲喂量较少,后期每日饲喂次数减少,而每次饲喂量较多.每天对其体重进行监测,每5d进行一次体尺测定,从育幼开始到能够独立生活,历时72天,毛冠鹿体重从1385g增加到5150g,体重净增加3765g,平均每天增重52g,体长较出生时增加了40.6%,胸围较出生时增加了50.0%,尾长较出生时增加了14.28%。  相似文献   

14.
大弹涂鱼人工繁殖和仔稚鱼培育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本文报道了大弹涂鱼诱导产卵和仔稚鱼培育的结果.亲鱼在生殖季节(5-9月)用HCG或HCG和LHRH-A混合激素催产.受精卵在水温26.5—29℃(不超过30℃),盐度25-27‰的条件下发育,经历87h孵出仔鱼,孵化率60-80%.仔鱼放养在模拟潮间带生态系的水泥池中,投喂动植物性饵料,第五天开始摄食微型浮游生物,第八天进入稚鱼期,开始摄食轮虫和桡足类幼体,第三十三天达到幼鱼期,成活率为37.5-6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哺乳期小鼠的人工喂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小鼠的营养需要与生长发育奠定基础。方法 5只孕龄10~12 d的SPF级近交系BALB/c孕鼠正常饲养至自然分娩,将3日龄27只新生小鼠随机分为人工喂养组和母乳喂养组,并分别哺乳至14日龄。结果 从3日龄到10日龄,人工喂养组小鼠生存率达100%,11日龄为92.9%,12日龄为78.6%,13日龄为50%,14日龄为35.7%,共5只人工喂养组小鼠成功地喂养至14日龄。但10日龄时,人工喂养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低于母乳喂养组(3.02±0.67 vs 9.00±0.70,P<0.01)。结论 本实验采用自制的喂养乳头和小鼠人工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小鼠的人工喂养,但还需进一步探索提高哺乳期内人工喂养小鼠的生存率及增加体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紫海胆人工育苗效率,于2019年5月—2020年8月,以天然紫海胆为亲本,对亲本促熟和幼体培育技术进行了改进.在亲本暂养期间足量投喂海带和牡蛎,两周后进行催产,亲本排放率达到90%,且配子受精率达到95%,孵化率达到85%.在幼体培育过程中采用超滤海水和不换水育苗,并结合少量多次的投饵方法,使八腕幼体存活率达到...  相似文献   

17.
三疣梭子蟹二茬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面积 6.67 hm2海水池塘中,共放养二茬三疣梭子蟹苗 61× 104只,二茬均经过 90~ 95 d的饲养,共收获 19 063 kg,单产 2858 kg/hm2,盈利 189 731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蒙汉族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状况,为少数民族地区父母教养方式的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一般调查问卷对722名蒙汉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除父母温暖理解因子外,汉族学生其余EMBU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蒙古族;蒙古族女生父母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得分高于男生;汉族大学生在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得分上无性别差异.结论:蒙古族父母在子女教育上较汉族相对宽松;两个民族的父母都倾向于给予子女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且在其家庭教养方式中,均占据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对饲养于实验室的17只(9♂8♀)画眉进行了行为、疾病、食量、食性.等的初步研究,发现画眉雄性间极其好斗,外伤偶有发生,严重可致使争斗一方死亡;常患疾病为腹泻;食多种水果蔬菜,更偏爱黄粉虫、昆虫等动物性食物.提出人工饲养条件下画眉食物供给、饲养管理与饲养环境的配置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