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镁基复合材料真空吸渗挤压成形质量控制与缺陷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镁基复合材料真空吸渗挤压工艺参数对制件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以及参数选取原则,对成形过程中典型成形缺陷的主要特征、成因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高液态金属浇注温度与模具预热温度,可以改善预制体的浸渗效果;严格控制挤压温度是预防表面裂纹的根本措施;改善模具表面质量或润滑状况,可以降低表面裂纹及制件弯曲产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2.
旋转浇注流场数值模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旋转浇注过程流场数值模拟能否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如何描述铸型在旋转过程中的位置变化及铸型内流体的速度变化,提出了坐标旋转法的基本思想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编制程序对实际铸件的旋转浇注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实践证明,模拟结果同实际浇6铸过程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3D打印机对曲面的精细化打印,对3D打印机的喷头结构的快速响应和精确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设计了一种可以实现姿态控制的平面4-RRR冗余并联机构。根据机构的特点,在运动学基础上,利用虚功原理建立该机构的动力学模型,然后以混合驱动方式并借助最小二范数法实现机构等效广义力到轴向驱动力的优化。在此基础上,对驱动力二范数和最小驱动总功率进行优化,分别得到角速度、驱动力与驱动功率变化曲线。结果表明:该机构驱动力二范数解和最小驱动总功率解的差异略小,其驱动电机做功减少了1.17%。结合驱动力二范数、最小驱动总功率的优化结果,选取混合驱动的驱动方式,可以实现冗余并联机构驱动器瞬时驱动力与瞬时驱动功率的均衡,并降低机构运动过程中的功耗,实现3D打印机喷头机构的快速响应。  相似文献   

4.
针对壳体制件壁厚和底厚不等的特点,采用多层凹模变薄拉伸工艺,介绍了多层凹模变薄拉伸工艺的特点,并提出了多层凹模变薄拉伸中变形程度的分配方法,对为同类型制件的变薄拉伸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叙述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等增强相的应用范畴及适用区别以及比较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不同制备方法,分析传统的制备方法之间的分类特点及应用方向,重点提出了工艺步骤灵活、可控性极高的新型制备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方法—激光增材制造技术。深入讨论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作为增强相,给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带来的力学、摩擦学、电学、金属耐腐蚀等性能方面的改变,比较了石墨烯及衍生物作为增强相对铝、镁、镍、铜、钛等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提高及改善程度和在不同金属基复合材料中仍存在的增强相各种团聚、分散问题与金属基体的界面结合等及目前提出的处理方案,最后提出制备石墨烯金属基复合材料未来发展方向及新型制备技术仍存在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FARX和RBFNN的压铸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新方法。模糊化之后的ARX模型不仅保留了其自回归系数对故障状态变化规律反映非常敏感的特性,而且能够实现对非线性故障特征更准确的描述。故障诊断中首先对目标系统的故障状态建立FARX模型,提取其故障特征作为RBF网络训练样本,根据RBF网络的输出结果确定故障类型。仿真实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圆钢端面贴标混联机器人由并联机构串接串联机构组成。根据微分变换法的计算特点,逐列计算贴标混联机器人雅可比矩阵。采用微分变换法对并联机构运动学约束方程求导获得并联机构雅可比矩阵。在建立串联机构D-H参数的条件下采用微分变换法得到其雅可比矩阵。对照并联机构和串联机构在混联机器人的结构中的位置,将其雅可比矩阵代入到混联机器人雅可比矩阵相应的列中,进而得到贴标混联机器人整体的雅可比矩阵。圆钢端面贴标混联机器人雅克比矩阵的求解为进一步工作空间分析和尺度综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散热片的成形工艺做了详细分析,就CPU散热片成形过程的难点加以阐述,并与机加工的材料利用率作了比较,确定成形工艺。提出了有效的成形方法:锻造。同时介绍了该零件的模具结构,并针对实际应用中出现的成形缺陷,作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从而满足精度要求,也达到了批量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王春  安伟 《表面技术》2006,35(6):78-79
就目前CMP建模当中没有考虑到芯片表面的薄膜氧化所需时间对模型建立所产生的影响,以至最后模型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差甚多的问题进行探讨.在基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椭偏仪法测定出芯片表面薄膜生成厚度与浸泡时间精确的对应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模型建立时,芯片表面薄膜厚度的生成时间对模型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精确测定其时间对应关系将有助于使得所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进一步吻合.  相似文献   

10.
从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工艺特点出发,分析了一些非加工参数带来的断丝故障和不稳定加工状态,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法,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切割加工的稳定性,减少断丝几率.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非匀质液体参量的检测难题,提出了全微分检测准则,并结合软测量技术,构造出一套全新的非匀质液体参量检测技术。作为该技术的实际应用,介绍了一个在石油生产系统中的成功案例,印证了微分测量原理在多层不同质和非匀质液体中进行检测的有效性,证明了这是一项有重要推广价值的新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2.
弓高弦长测量法是大直径工件或不完整工件直径测量的常用方法。本文推导出可测弓高与待测直径之比和灵敏系数的关系,并通过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提出了判定弓高弦长测量法使用范围的准则,同时提出了该方法用于弓高大于弦长的测量场合时优于直径的直接测量法的推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原位自生钛基复合材料相对钛合金更为优异的综合性能,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从制备方法、基体和增强体选择、微观结构、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超塑性变形与加工等方面,综述了目前原位自生钛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板料成形过程模具圆角摩擦测试实验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料成形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是如何采用实验方法定量测定板料成形过程中板料与模具之间的摩擦系数.通过对板料成形时的变形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板料成形过程模具圆角摩擦测试实验方法,并研制出相应的摩擦测试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考虑了板料成形时周向收缩、厚向增厚的变形特点,能够在线测试出室温和加热状态下板料成形过程模具圆角处的摩擦系数.摩擦测试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摩擦测试装置具有灵敏度高、可重复性好、使用方便的特点,为深入研究板料成形过程中摩擦系数随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提供了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方锥形件整形凹模的结构特点和它在整形工艺中的受力状态 ,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得到了在整形时 ,凹模各部分的应力分布情况 ,从而可以确定其破坏的原因。并从提高模具强度和使用寿命的角度 ,提出了方锥形件整形凹模的合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液压支架立柱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的不足,结合液压支架立柱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基于事例推理技术的液压支架立柱快速设计系统,并给出了实现方法;建立了立柱事例表示的树状模型,并针对事例相似性计算时相似元的选取问题,给出了具体的相似性计算方案,最后以一个实例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已有的适应性切片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最优工艺的切片方式,并且应用于矩阵描述的可重构多功能激光加工系统中.这种切片方式从整个加工工艺系统出发,将区域适应性切片扩展到不同材料构成的对象,对工艺系统进行优化,在此之上选择切片方式并确立分层厚度,使原型加工精度和效率提高的同时,物理性能也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复杂零件加工特征多、加工工艺多样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零件加工工序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三维工步矩阵实现制造信息存储和表达,建立工步约束矩阵作为约束条件,以花费成本最低作为目标建立加工工序优化的数学模型;对基因进行分层编码,针对不同的决策层选择对应的交叉、变异算子,引入选择层编码实现加工车间加工方式和制造资源的动态决策;以箱体零件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遗传算法提高了种群质量,加快了算法收敛的速度,得到了符合工序约束的加工序列,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庞玉华  吴成  万宏 《锻压技术》2006,31(4):20-23
应用Marc弹塑性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不锈钢复合板多道次二维热轧模型。通过对轧制过程温度场、应力场及应变场的计算分析,结合提出的复合界面达到冶金结合的判定条件,给出了确定最小累计变形率的方法,同时结合实验条件制定了合理的轧制规程;通过复合板轧制试验及相关组织性能测试结果分析,验证了在不增加设备损耗和安全使用性能的情况下,通过小的单道次压下率,大的多道次累计变形率的轧制方法可以获得结合良好的不锈钢复合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翼片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凹模凸出悬臂断裂的原因,介绍了凹模采用镶拼式结构的特点,根据分块原则,提出了凹模修复工艺,通过试验修复后凹模的使用寿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