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稻棉两熟齐跨千斤1958年中共波阳县委工作组在跃进人民公社乐丰大队与群众合做稻棉连作两熟试验七亩五分五厘田,棉花通过营养钵育苗移栽及一系列内科学植棉技术管理,获得了稻棉两熟丰产丰收。前作早稻亩产840斤,连作棉花亩产666斤。其中,高额丰产田1.14亩,早稻亩产1,006斤,连作棉花亩产1,021斤;为充分利用稻田和有利的自然条件,创造了稻棉连作两熟高产的新经验。这种稻棉两熟栽培技术不仅证明了早稻田迟栽棉花能获得高额丰产,而且又是解决粮棉争地矛盾的主要途径,是实现粮棉齐增长的一种新的栽培制度。因此,总结与推广稻棉连作两熟丰产的经验,对于促进粮棉齐增长,以大量供给国家棉纺工业原料,有着十分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们公社是本县的主要产棉区,历来采用棉花与夏粮套种的方式。这种种植方式的问题是:夏收作物要预留棉行,土地利用率低,夏粮单产提不高;春季套种棉花前不能全面翻耕土地;棉花在前作行间播种、管理,比较费工,特别是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要求;加之棉苗因受前作长期荫蔽,生育比较缓慢,影响棉花壮苗早发和早熟丰产。为了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摸索改粮棉套种为粮棉连作,以提高粮棉产量,为建设社会主义多作贡献,我站在朝阳大队第七生产队进行了一次麦棉连作正交法试验。试验地面积1.13亩,前作是早熟三号大麦,于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二日撒播,  相似文献   

3.
一、试验目的与效果: 为了改变我县两熟连作棉花面积大,产量低的落后状况,我们从78年开始到80年先后三年进行了棉花两熟连作栽培试验与示范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八一、八二年在县科委和省棉所支持下,又将油后连作棉花采用化学化高产栽培新技术,效果更为理想。实现了省工、省肥、省本、高产之目的。八一年试验地亩产皮棉163.8斤,今年三个点亩产分别为183斤、192.2斤、210.3斤。超过一般早播棉花产量,而且早熟优质,每亩可省工4—7个,省肥15%,降低成本10%左右,事实证明采用化学化栽培新技术,是提高棉花单产和劳动生产率的一个简而易行见效快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麦后裸苗移栽短季棉连作模式关键栽培措施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粮棉争地矛盾不断加剧.而发展麦后移栽短季棉连作模式,是充分利用耕地和光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实现粮、棉双高产,改善品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研究麦后裸苗移栽短季棉连作模式下适宜移栽期、移栽苗龄、移栽密度和移栽棉花化学调控等栽培措施对棉花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早熟性和成铃进程、株高、果枝数和果枝始节等指标的影响,为本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我区人多地少,棉花生产没有集中专用的生产基地。为了发展棉花生产,历来采用棉麦套种的种植方式。但这种种植方式,两季都不能耕翻土地,造成土壤板结、通气不良;小麦要预留播棉行,土地利用率低,单产不高;棉花在前作行间播种,管理比较费工,两种作物共生期长,影响棉花壮苗早发和早熟丰产。为了夺取粮棉高产,我们从1976年开始进行试验,改棉麦套种为棉麦连作。在小麦收割后耕翻土地播种棉花,棉花拔杆后又耕地种麦子。试验地1.31亩,亩产皮棉186斤。1977年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试验,小麦选用中熟偏早的47(1)品种,于1976年11月3日播种,1977年5月21日收  相似文献   

6.
稻棉两熟连作是人们探求耕作制度的一种新格局,也是水稻区不能复晚的农民之愿望。为此,我们在江西省武宁县清江乡于1991年进行了67m~2稻棉连作两熟的试种试验,已初见成效。通过试验,显示出了粮棉连作有着较大的开发前景。 1 试验概况前作早稻选用中型偏早品种,4月初播种,5月初移栽,密度为13cm×17cm  相似文献   

7.
环鄱阳湖植棉区棉花与马铃薯连作轻简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实现环鄱阳湖植棉区棉花生产的绿色轻简高效发展和棉花生产方式转变,于2014-2016年在环鄱阳湖植棉区进行了“棉花与马铃薯连作栽培模式”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模式直播棉花籽棉产量为3 453~4 541.1 kg·hm-2,马铃薯产量为16.83~28.65 t·hm-2。选用适宜的品种、合适的播种期、合理的密度等技术是确保该模式示范成功的关键技术。试验示范表明棉花与马铃薯连作是一种省工节本、培育地力、调温保墒、高产高效、减少化肥农药投入的轻简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棉区以麦棉两熟栽培为主,为了保证棉花高产稳产,夺取粮棉双丰收,五十年代就开始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的试验示范工作,六十年代末进行棉花营养钵塑膜育苗移栽示范,增产效果显著,一般比直播棉每亩增产皮棉二成左右(约25斤),纯收益30多元,高产单位达60元左右,因此面积不断  相似文献   

9.
棉花麦后机械化裸苗移栽研究简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人口日益增长,耕地日渐减少,我国农业生产中粮棉争地矛盾不断加剧。麦棉套作可提高复种指数,缓解粮棉争地矛盾,但麦棉套作引起的迟发、晚熟、低产、劣质的问题客观存在,改麦棉套作为麦后棉花连作,发展麦后棉花机械化裸苗移栽新技术,是充分利用耕地和光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减轻劳动强度、节省人力、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粮、棉双高产,改善品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对麦后棉花连作进行了不少有益的研究,由于品种、栽培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未能在生产上应用,随着棉花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新技术的…  相似文献   

10.
永年县位于河北省南部,现有耕地约6万hm^2,农业人口81.96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棉花、小麦是永年县主要作物。为保障粮食安全,提高棉田综合生产能力,缓解人多地少、粮棉争地的矛盾,2009年永年县开始试验、示范推广麦后棉苗移栽新技术,利用移栽棉和小麦连作,在植棉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一年多收一茬小麦,棉花一年一熟种植改为棉花、小麦一年两熟种植,将春棉田撂荒白地变为麦田,实现四季长青。  相似文献   

11.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是改麦(油),棉两熟套种为两熟连作,解决粮棉争地、争光、争季节矛盾,夺取粮(油)棉双高产的成功经验。(一)彭泽县浪溪公社浪溪大队700亩棉地,位于浪溪中心圩,三面环山,一面临湖,过去种棉花都是搞套种直播的,经常受着湖风低温的影响,棉花苗期保苗困难,死苗严重,每因补籽和重播,造成棉花迟发晚熟,后期遭受棉铃虫为害,蕾铃脱落多,棉花产量长期徘徊在八、九十斤。社员对种棉花信心不足,认为种棉花“投资大,收入小,划不来”。自从一九七六年以后,狠抓科学种田,  相似文献   

12.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是棉花栽培措施上的革新,是盐碱地区棉花增产的保证,它的推广有效地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作为间作套种上的一项配套措施,棉花由一年一熟变为麦棉一年两熟,或棉麦瓜菜一年多熟,提高了经济效益,缓和了粮棉争  相似文献   

13.
南阳盆地麦后直播棉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麦棉两熟套种的耕作制度与进一步提高粮棉油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机械化不相适应,转为麦棉连作栽培事在必行,是解决当前粮棉争地、争肥、争劳、争光矛盾,提高劳动生产率、增产增收的新途径,也有利于机械化的发展。棉花麦后直播的播种期比春棉晚40~50d,生育期短,调节期有限,要做到早熟、优质高  相似文献   

14.
麦棉连作促进了粮棉同步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棉连作是在小麦接近成熟期,在麦田背垄上播种夏棉,或麦收后贴茬播种夏棉,它既不同于春棉单作,也不同于麦棉套种,是促进麦棉同步增长的一种种植制度。1981年以来,全面推广了麦棉连作两熟制。1984年棉花面积24万亩,棉花总产比1981年增长3.5倍,粮食总产增长58%。粮棉总产均超历史最高水平。1985~1986年由  相似文献   

15.
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睢县杂交棉生产有了迅速发展,棉花产量逐年提高。效益不断增加,仅1990~1992年,三年种植杂交棉(中杂019)达3.7万公顷,全部为麦棉套神。每公顷小麦平均产3439.5kg,棉花产1023kg,霜前花率81.5%。实践证明,杂交棉在麦棉套种棉田同样可创高产高效益。是夺取粮棉双丰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短季棉在我国有两种生产类型;一是在东北、西北生长期短春季种植的特早熟品种,一是我国主要产棉区黄河、长江棉区一年两熟麦棉套种,油棉两熟连作夏播的特早熟棉花品种。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粮棉争地  相似文献   

17.
棉花一年单作效益低,麦棉套种一年连作两熟不利于机械化耕作,抗虫麦后直播棉一年纯作两熟,既解决了人多地少、粮棉争地的矛盾,同时又显著地增加了产出效益,促进了农业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深受现代棉农欢迎.  相似文献   

18.
黄淮海平原自然气候条件适宜植棉,发展棉花生产具有很大潜力,但这个地区粮棉争地矛盾比较突出,限制了棉花生产的发展。黄淮海地区无霜期在190—230天上下,比长江流域短15—20天,90%以上棉田是一年一季栽培,冬春季棉田休闲半年之久。小麦是这个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比较高而稳定,而小麦田又不种棉花。选育早熟小麦和棉花品种,实行麦棉二熟栽培,做到麦棉  相似文献   

19.
1973年以来,我们公社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大胆进行耕作制度革命。在棉花生产中,打破陈规旧套,变麦田空幅直播为营养钵育苗麦后移栽,取得初步成绩,为夺取粮棉双高产闯出了新路子。通过五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到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的好处很多,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首先,有利于解决粮棉争茬口的矛盾。我们公社地少人多,是粮棉夹种地区。过去,一直是麦稻、麦棉两熟制耕作。1970年开始,大面积扩大三熟制,使粮食大幅度增产。但是,由于耕作  相似文献   

20.
麦棉套种是协调粮棉争地矛盾,实现粮棉双丰收,提高田间总体经济效益的一项有力的技术措施。多年来,经过科研单位进一步试验研究、技术更新、措施配套,粮棉产量得到了提高,面积逐年扩大,关中棉区麦棉套种已发展到2.7万公顷。陕西省棉花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