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管样结构形成和崩解的影响及其初步机制。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CMECs,将AGEs-BSA与大鼠CMECs共同孵育,实验分为对照组(只加DMEM培养液)、BSA组(100 μg/ml BSA)、AGEs-BSA组(100μg/ml AGEs-BSA)。分别在孵育第1、3天时,用管样结构形成实验观察CMECs管样结构的长度;流式细胞仪检测CMECs的凋亡;ELISA法测定CMECs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的活性。孵育1天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MECs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第1天时,与对照组和BSA组比较,AGEs-BSA组CMECs管样结构的长度明显增加,VEGF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MECs早期凋亡率及caspase-3的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时,与对照组和BSA组比较,AGEs-BSA组CMECs的管样结构长度明显降低,CMECs早期凋亡率及caspase-3的活性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GEs-BSA在早期可能通过自分泌VEGF促进CMECs管样结构的形成,晚期可能通过促进CMECs的凋亡,加速管样结构的崩解。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十年中,甲羟戊酸途径及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在预防肿瘤发生及改善肿瘤预后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到目前为止,他汀类药物在肝癌中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前期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在胆固醇代谢、抗氧化及抗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胆固醇代谢、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则是促进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最近也有研究发现,他汀药物在部分肝癌患者治疗中存在相反的作用。对他汀药物在肝癌治疗中的双刃剑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痴呆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随着老龄社会的来临,痴呆已经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主要的保健和社会问题之一。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它是一种涉及多种发病因素、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的大脑变性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和认知力减退、精神运动异常等症状。最显著的神经组织学病理特征是神经细胞之间大量的老年斑和神经细胞内存在的神经元纤维缠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葡萄籽多酚(GSP)对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组织因子(TF)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葡萄糖在体外共同孵育以制备糖基化终产物(AGE-BSA),将培养的HUVEC与不同浓度的GSP(5、15、25μg/ml)预孵育4 h,再加入200μg/ml AGE-BSA共同培养,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F蛋白表达,用逆转录PCR检测TF mRNA的表达,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产生。结果HUVEC未受刺激时,细胞内活性氧簇(ROS)(0.83±0.23)产生较低,TF蛋白[(4.42±0.69)%]及mRNA(0.0020±0.0008)表达亦较低,而AGE-BSA刺激明显增强了细胞内ROS(3.12±0.31)产生和TF蛋白(42.28±5.80)%及其mRNA(0.2964±0.0403)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浓度GSP预孵育则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显著抑制了AGE-BSA诱导的细胞内ROS[分别为(2.36±0.34)、(1.88±0.43)、(1.23±0.20)]产生,并下调了TF蛋白[分别为(28.45±2.19)%、(17.49±3.84)%、(8.54±1.57)%)]及其mRNA[分别为(0.0994±0.0231)、(0.0382±0.0073)、(0.0065±0.0010)]表达,P<0.01。结论GSP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而影响AGEs诱导的内皮细胞TF生成,改善血管促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5.
<正>分子病理学的最新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最常见的慢性、多系统性、炎症性疾病。通过抗炎途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一些干预靶点被确定,我们简要回顾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1 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C反应蛋白(CRP)为急性时相炎性标记物,是最敏感的炎症指标之一。在CARE研究中,研究者观察了普伐他汀能否长期降低CRP水平,对随访5年无再发冠状动脉事件的472例患者基线时和第5年的CRP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安慰剂组CRP水平轻度升高,而普伐他汀组CRP水平下降,且不依赖于胆固醇水平下降,这种差异在校正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状况、血压和血脂水平等因素后依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空腹血脂检测在服用他汀类药物老年人群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9年1月阜外医院住院的非高TG血症老年患者672例,根据入院前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分为非他汀组497例和他汀组175例.采集患者住院时空腹(禁食8~12 h)和非空腹(早餐后2~4 h)状态下的血标本,分别测定血浆TG、TC、...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修饰蛋白对内皮细胞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形态学影响及特异的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和氧化应激在此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糖基化终产物修饰人血清白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在体外共同培养不同时间,并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显示细胞骨架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基化终产物修饰人血清白蛋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影响内皮细胞骨架肌动蛋白聚合丝状和可溶性单体(或球状)形态的改变。随着糖基化终产物修饰人血清白蛋白作用浓度和时间的增加,丝状肌动蛋白所形成的外周致密带边缘出现锯齿样断裂,趋于变细崩解消散,最终形成由非极性单行排列的肌动蛋白丝组成的应力纤维。可溶性单体表现为向细胞浆和胞膜移位,胞浆区出现点状和丝状染色,细胞间距离明显增大。可溶性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的抗体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盐氧化酶抑制剂均可阻断糖基化终产物对细胞骨架的影响。结论糖基化终产物修饰蛋白对细胞骨架的影响是通过与内皮细胞上的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结合并引起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所介导的,这一作用可能与糖基化终产物所致血管通透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前,他汀类药物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最重要药物之一.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和汇总分析证实,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和复发风险.文章就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卒中的一级预防、急性期治疗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治疗已成为缺血性卒中预防的标准方法,而且正在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选择.他汀类药物独立于胆固醇之外的多效性作用是将其用于缺血性卒中治疗的主要依据,这些多效性作用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进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转归.同时,鉴于有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的治疗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因此主张采用大剂量他汀治疗.但是,围绕是否应将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应用于不同机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仍然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慢性肝病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其发病率日益增高,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对NAFLD患者的卒中预防十分重要.他汀类药物是最重要的一类降胆固醇药物,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ydroxy-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HMG-Co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合成,上调肝脏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降低循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有效降低卒中风险.此外,他汀类的多效性以及对胆同醇相关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能减缓或防止NAFLD的进展.由于他汀类药物对肝脏有一定的不良作用,是否能应用于慢性肝病患者存在较大争议.现有证据显示,他汀类药物可在NAFLD患者中安全使用,通常无需监测肝酶,过分关注他汀类药物的肝毒性反而可能采取不恰当的停药,导致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增高.为此,他汀类对NAFLD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probucol)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作用后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AGEs(100 mg/L)体外模拟高糖环境,在probucol(5 μmol/L,10 μmol/L,20 μmol/L) 作用后,检测ROS、NO和iNOS变化情况。结果: 与AGEs组比较,probucol组中ROS蛋白表达降低,NO生成增加,而 iNOS蛋白表达降低,且显示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probucol可能通过对抗氧化应激的途径,缓解AGEs引发的心脏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对缺氧条件下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的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GE组、缺氧组、AGE+缺氧组、抑制剂组。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管样结构形成实验观察血管生成能力;Westernblot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5磷酸化水平;ELISA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分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管样结构形成能力和VEGF分泌水平显著提高。与AGE+缺氧组比较,抑制剂组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管样结构形成能力增强,ERK5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VEGF分泌水平增加。结论 AGE可抑制缺氧条件下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能力,其机制可能与ERK5的磷酸化抑制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MECs)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以及血管新生和管腔形成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100、200和400 mg/L)的AGEs作用于CMECs 48 h,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用毛细血管管腔结构形成试验检测AGEs对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 CMECs在以不同浓度(100、200及400 mg/L)的AGEs作用48 h后,MTT比色法检测显示,吸光值(分别为0.1195±0.0049、0.1422±0.0058及0.1783±0.0220)明显高于对照组(0.0955±0.0161,P<0.05,P<0.01);Transwell法检测细胞数[分别为(24.89±6.234)、(32.89±6.990)及(55.56±10.27)个]均高于对照组[(13.89±4.622)个,P<0.05,P<0.01];管样结构的长度[分别为(3.261±0.7016)、(4.737±1.129)及(6.687±1.308)mm/mm2]均高于对照组[(2.089±0.6723)mm/mm2,P<0.05,P<0.01]。结论: AGEs可以促进CMECs血管新生和管腔结构的形成,且与其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吗啡肽(EMs)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培养条件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合成分泌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体外制备AGEs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AGEs—BSA);分别用AGEs—BSA、EMs(1×10-5、1×10-6、1×10-7、1×10-8mol/LEM1或EM2)+AGEs—BSA及EMs(1×10-5mol/LEMl或EM2)+纳洛酮+AGEs.BSA共同干预HUVEC,同时以只加BSA的HUVEC作为阴性对照。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HUVEC存活率;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NO、eNO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各组ET-1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eNOS、ET-1mRNA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结果与AGEs—BSA组相比,1×10-5mol/LEM1干预组HUVEC存活率增加,NO分泌量减少[分别为0.89±0.05VS0.67±0.02和(14.8±1.4)VS(23.0±0.7)μmol/L,t值分别为9.86、13.18,均P〈0.05],ET-1产生及其mRNA表达降低[分别为(0.85±0.01)VS(0.99±0.01)μg/L和10.6±0.7VS25.6±1.6,t值分别为31.36、50.18,均P〈0.05],eNOS活性及其mRNA表达增加[分别为(2.53±0.20)VS(0.61±0.09)U/ml和0.35±0.00VS0.05±0.00,t值分别为21.50、16.80,均P〈0.05],EM1其他浓度组和EM2各浓度组上述各指标与AGEs—BSA组比较结果相似,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4~102.4,均P〈0.05);纳洛酮组上述指标与AGEs—BS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56—2.05,均P〉0.05),而与各浓度EM1或EM2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4~64.96,均P〈0.05)。结论EMs可提高AGEs—BSA条件下HUVEC的存活率,降低NO、ET-1浓度,提高eNOS浓度;纳洛酮可阻断EMs的上述作用,提示EMs是通过μ阿片受体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糖基化终产物(AGE)能否在体外诱导小鼠足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以及其受体RAGE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以RT-PCR和ELISA的方法检测AGE、羰甲基化白蛋白(CML)、S100蛋白和RAGE中和抗体对小鼠足细胞的MCP-1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1)未分化和已分化的足细胞都能表达RAGE。(2)AGE和CML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足细胞表达MCP-1mRNA。AGE和CML孵育8h诱导足细胞产生MCP-1蛋白[分别为(7.44±1.01,8.06±0.96)ng/L],明显高于牛血清白蛋白(BSA)孵育的足细胞[(3.77±0.39)ng/L,均P<0.05],而孵育24hMCP-1的浓度分别为(87.78±9.32,85.35±9.83和17.95±0.76)ng/L(均P<0.01)。(3)RAGE的另外一个配体,S100蛋白,也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足细胞表达MCP-1mRNA。RAGE中和抗体完全阻断了AGE、CML和S100的作用。结论AGE和CML通过RAGE使诱导分化的足细胞表达MCP-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变化及相关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Wistar大鼠20只,7~8周龄,体重260~280 g,分离培养大鼠视网膜内皮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和体外形成毛细血管样网络结构的方法进行鉴定.视网膜内皮细胞在AGEs刺激后,用噻唑蓝(MTT)法分析细胞的增殖能力;用膜连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AGEs受体、人蛋白激酶C(PK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变化.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分离纯化的大鼠视网膜内皮细胞表达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并在人工基膜上形成毛细血管网络结构.AGEs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大鼠视网膜内皮细胞增殖能力,在200 mg/L的AGEs组培养至第5天时细胞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t=8.9,P<0.05),7 d和9 d时抑制作用更明显(t值分别为15.7和46.1,均P<0.01).400 mg/L AGEs组在第3天开始出现细胞增殖减慢(t=12.5,P<0.05),从第5天开始增殖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2.4、41.5和77.7,均P<0.01).并且AGEs诱导视网膜内皮细胞凋亡.进一步分析发现AGEs上调了大鼠视网膜内皮细胞AGEs受体、PKC、ICAM-1和iNOS的mRNA表达(t值分别为91.8、9.22、16和42,均P<0.01)和蛋白水平的表达(t值分别为20.2、12.3、7.7和13.9,均P<0.01).结论 AGEs可能通过上调AGEs受体诱导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表型和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人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HIMVEC)黏附分子表达和白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 HIMVEC细胞在200 mg/L的AGEs刺激后,用细胞基础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并与BCECF标记的白细胞共培养检测与白细胞的黏附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HIMVEC细胞上AGEs受体(RAGE)、蛋白激酶Cβ(PKC β)和蛋白激酶A(PKA)的mRNA表达情况.随后给予PKC β抑制剂LY333531或PKA激活剂8-Br-cAMP,观察对HIMVEC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及和白细胞黏附的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GEs处理后HIMVEC表达P选择素、E选择素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均上调(分别为1.10 ±0.13比0.64±0.14,0.83 ±0.06比0.47 ±0.05,0.87 ±0.09比0.43±0.07,t =4.93、9.40、7.61,均P<0.05),并且与白细胞的黏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54 ±4比23 ±3,t=12.69,P<0.05).与AGEs组比较,RAGE抗体组P选择素、E选择素和VCAM-1的表达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9、6.89、5.43,均P<0.05).RAGE抗体组白细胞黏附明显少于AGEs组(54±4比31 ±4,t=8.22,P<0.05).与对照组相比,AGEs处理HIMVEC 4 h和18h,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均检测到RAGE和PKCβ的表达上调,但PKA的表达下调(t=10.94、7.76、21.82、5.85、10.96、11.47,均P<0.05).与AGEs组相比,在AGEs处理时给予PKCβ抑制剂LY333531或PKA激活剂8-Br-cAMP,均可降低HIMVEC上P选择素、E选择素和VCAM-1的表达水平(=7.60、6.60、6.25、11.58、4.08、3.47,均P<0.05),并减少白细胞的黏附(t=7.67、8.89,均P<0.05).结论 AGEs通过RAGE受体上调PKCβ和下调PKA增加HIMVEC上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白细胞的黏附,可能是糖尿病状态下胰岛中白细胞浸润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性反应的影响及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关系。方法酶消化法获取HUVECs。实验分8组:BSA组;AGEs组;以不同浓度替米沙坦刺激细胞30 min,再加AGEs,依次为TM 1组(1 nmol/L)、TM 2组(10 nmol/L)、TM 3组(100 nmol/L)、TM 4组(1000 nmol/L);GW9662组:GW9662预先刺激细胞30 min后,加替米沙坦和AGEs;15d-PGJ_2组:15d-PGJ_2预先刺激细胞30 min后,加AGEs。各组均刺激细胞24 h。采用RT-PCR法检测PPARγ、AGEs受体(RAGE)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的表达;荧光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变化。结果替米沙坦呈浓度依赖性抑制AGEs诱导的MCP-1 mRNA表达。与AGEs组比较,TM 4组和15d-PGJ_2组PPARγ mRNA水平明显升高,RAGE mRNA和MCP-1 mRNA水平明显下降,活性氧荧光信号强度明显减弱。与TM 4组比较,GW9662组PPARγ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RAGE mRNA和MCP-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活性氧荧光信号强度明显增强。结论替米沙坦可抑制AGEs诱导的HUVECs炎性反应;替米沙坦可能通过激活PPARγ抑制HUVECs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非酶糖化蛋白对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糖代蛋白终末产物(AGEs)及高糖对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3H标记的腺嘧啶(^3-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在含AGEs的培养液(5μg/ml)中增培养的新生儿脐带静脉内皮细胞,其2小时^3H-TdR掺入对照组的2.95倍(P〈0.01),而在含30mmol/L葡萄糖的2液中培养的人胚胎脐带静脉内皮细胞,其2小时^3H-TdR掺入对照组(11m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