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乐玲  杨思芸  曾友志  赵光凤 《西部医学》2010,22(1):128-129,13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30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占30.9%(71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居多,占66.5%(153例)。引起ADR的药品主要为抗茵药物(43.9%)和中成药(16.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0.0%(92例),其次是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药品使用中应重视ADR监测,结合ADR发生特点,加强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特点,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上报的55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5例ADR中,从涉及药品种类来看,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例数居于首位,占总例数的83.64%;从给药途径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4.55%;从ADR累及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来看,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多,占总例数的56.36%。结论:医务工作者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力求降低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中的118份中成药ADR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118例中成药ADR监测报告中,中成药ADR的高发年龄段为41~80岁之间,共81例(占总例数的68.65%,下同);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是口服给药,共102例(86.44%);中成药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中发生率前3位的依次是清热剂(21.67%)、祛湿剂(15.83%)、祛瘀剂(15.00%);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36.76%)、消化系统损害(31.62%)、神经系统损害(18.38%)等;其中严重不良反应为32例(27.12%);所有症状在停药、改用其它药物和治疗后消失或缓解,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 提倡合理使用中成药,加强中成药ADR的监测、报告、诊断和处理对确保安全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2007年~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临床表现,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2008年收集的1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103例ADR中,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41.7%(43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5.2%(98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比例最高,占总例数的34.9%(36例),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总例数的24.2%(25例);临床表现为皮肤损伤最多见,占总例数的45.6%(47例)。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做好ADR监测工作,加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
12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2008年10月122例不良反应资料,探讨其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药品分类、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2例不良反应分析表明,性别之间、年龄之间发生ADR没有差异性;抗生素所产生的ADR患者最多,占总数的20.49%;ADR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皮肤过敏的比例最高,占29.51%;静脉用药出现ADR的比例最高,占57.38%。结论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有明显联系,所以在患者的用药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尽量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儿科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收集我院2009年-2011年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261例,其中申报成功98例,按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8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ADR最高占总例数的87.8%:抗菌药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62.3%;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占27.1%。临床表现以皮肤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69.4%。结论临床应加强对儿童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方法对延大附院77份ADR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77份ADR报告中抗菌药占总例数45%,中药注射液及中成药占总例数36%,以静脉方式给药的发生率最高,占总例数92%。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为主,其次是胃肠道反应,心血管反应,神经系统反应,注射部位局部刺激及过敏性休克等。  相似文献   

8.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11月30日~2009年11月30日收集并上报的2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218例ADR中,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3257%(71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倒数的84.86%(185例);抗菌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61.93%(135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29136%(64例)。结论继续做好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上报的79例ADR分别从报告人、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以药师上报数量最多,占总例数的75%;与抗感染用药有关的ADR最为多见,占总例数的62.2%;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总例数的92.4%;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损伤,其中较严重的ADR有3例。结论: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及ADR监测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潘和蹇  夏诚杰 《大家健康》2016,(11):268-269
目的:探讨该院60岁以上老年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 ADR 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上报的 ADR 报告,对发生 ADR 的患者性别、ADR 类型、涉及药品、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ADR 临床表现以及 ADR 发生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 ADR130例,其中男女发生 ADR 比例为1:1.55;口服给药32例(占24.62%),静脉给药98例(占75.38%);一天内累计发生 ADR 构成比为56.92%;ADR 发生以皮肤系统损害例数最多,占46.15%,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潮红、红斑;ADR 发生率排前三位的药品分别是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银杏达莫注射液。结论:重视老年人用药安全,关注女性患者用药指导,减少静脉滴注给药。  相似文献   

11.
秦颖 《吉林医学》2012,33(19):4170-417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收集到的79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ADR涉及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79例ADR中,中青年患者较多,占93.67%(74例);抗精神病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9.75%(63例);ADR造成的损害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占总例数的35.71%(30例)。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药品使用中结合ADR发生的特点,注重合理用药,把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5月收集并上报的93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来源、年龄分布、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3例ADR报告中,50岁以上者ADR发生率较高,占50.54%; 涉及药品6类34种,抗生素类药物和中药制剂出现ADR发生率最高,分别为50.53%和34.41%; 静脉用药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68.82%; 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8.71%。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统计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基本状况,为进一步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ADR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例ADR中涉及的药品46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在引起ADR药物的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为124例,占总例数的86.7%.结论: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观察,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上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网络中心的报告情况,掌握我院ADR事件发生的特点并制定好相应对策,减少ADR事件的伤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2年收集上报中的189例ADR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等资料,并对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89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85.7%(162例);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7.1%(89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最常见,占总例数的55.6%(105例).结论:在医院开展ADR监测工作,有利于为调整医院用药方式及筛选用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何美英 《中国医药导报》2010,7(5):128-128,130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促进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12月的ADR报告105份,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05例ADR共涉及药品70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9.05%;静脉滴注给药的ADR占80.00%,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4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燕  黄海英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961-1962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4年2月~2007年2月收集的门诊458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ADR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8例患者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323例(占70.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共351例(占76.6%);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共213例(占46.5%)。结论医院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2007—2008年上报的385例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药品涉及广泛,发生率在前三位的是抗微生物药,中药制剂,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其中静脉给药引发的不良反应例数为322例,占总不良反应例数的83.6%。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是对皮肤、附件,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损害。结论 应该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71例门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门诊约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州药。方法对2006年收集的71份门诊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方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占总例数的78.9%,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总例数的77.6%。ADR临床表现上主要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对162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用药途径、药品类别、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2例ADR中,60岁以上老人ADR的发生率最高;不同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发生ADR的比例最高,为55.56%;药品种类以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91例,占56.17%;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多见,有79例,占48.77%;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及其他系统的损害。结论应高度重视药品不良反应(ADR),用药前要严格审查患者对药品的适应症,用药时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本院1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月-2007年6月上报的103例ADR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57.14%);20~29岁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33.98%);静脉给药方式引发ADR发生率最高(73.7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69.81%)。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加强ADR监测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