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囊桡动脉压迫器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术后患者压迫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行TRI的2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24例)和对照组(126例),术后分别使用气囊桡动脉压迫器和弹力加压绷带进行桡动脉压迫止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末梢循环情况、疼痛程度、护士操作时间及局部持续压迫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末梢循环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士操作时间、局部压迫持续时间及疼痛评分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应用气囊桡动脉压迫器进行TRI术后患者的压迫止血,有利于提高TRI术后止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且方便护士操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压迫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补救性PCI术后压迫止血方法.方法 将135例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三组,每组45例,A组、B组为溶栓失败后经桡动脉行补救性PCI术,C组行直接急诊PCI术,观察术后止血情况、压迫止血并发症.结果 A组止血成功率未下降,且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B、C组少(P<0.05).结论 经桡动脉行补救性PCI术,术后适宜的压迫止血减压方法宜定为1.5h开始逐渐减压,每隔2h抽气1.5 ml,共6次,总计9 ml,术后10 h解除压迫器,止血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桡动脉气囊压迫器的最佳首次减压放气时间,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0例经PCI治疗后给予桡动脉气囊压迫病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桡动脉压迫60min后首次放气1mL;对照组桡动脉压迫120min后首次放气1mL。随后同时给予两组病人桡动脉气囊放气减压处理,观察两组病人桡动脉穿刺点止血效果、手部舒适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桡动脉穿刺点的止血效果相似,但观察组手部舒适度高于对照组,手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气囊压迫器首次减压放气时间缩短至60min,止血效果确切,且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器减压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 TR-Band止血气囊压迫穿刺部位的适宜止血时间.方法 300例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采用 TR-Band止血气囊压迫止血,观察组(148例)和对照组(152例)分别于压迫1 h、2 h开始给气囊减压放气.比较两组术后出血、血肿等不适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手部肿胀、麻木发绀、创口疼痛、桡动脉闭塞和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局部渗血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 Band止血气囊用于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术后减压时间改为1 h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PCI后止血装置抽气减压时间对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PCI术后患者18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使用TR Band压迫止血绷带对桡动脉进行压迫止血,试验组给予护理干预,定时予止血装置抽气减压,对照组按护理传统保守的做法,不予抽气减压.统计两组术后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并将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定时予TR Band止血装置抽气减压对周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TEPTY P型压迫止血贴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6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STEPTY P型压迫止血贴压迫止血,对照组患者采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TR Band)止血,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侧穿刺处的止血效果、手部舒适度、手部并发症、局部压迫处皮肤过敏情况等。结果 (1)2组患者桡动脉穿刺点的止血效果相当(P0.05);(2)手部舒适度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3)手部并发症比较:在皮下血肿、渗血、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也均未见桡动脉闭塞及局部皮肤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对于局部压迫过敏情况,对照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STEPTY P型压迫止血贴对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止血效果不亚于气囊式桡动脉止血器,同时能够改善患者舒适度,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4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70例,按照收治病区分为观察组(n=200)和对照组(n=170)。观察组使用STEPTY P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对照组使用TR Band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观察比较两组术后止血效果、局部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情况。结果两种方法术后均能成功止血,在渗血、皮肤破损、二次包扎、血肿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未发生桡动脉闭塞及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但观察组肢体远端肿胀程度、压迫止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舒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TEPTY P压迫止血器较TR Band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局部压迫止血方面更有效,且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缩短术后压迫时间,患者感觉更为舒适、满意,同时还能降低医护人员工作量、减少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压迫止血减压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2年4月期间的309例老年患者急诊行冠脉支架植入术,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3例。观察三组术后压迫止血减压时间,及24h内局部有无渗血、出血、肿胀、疼痛、指端血运情况及皮肤并发症。结果老年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急诊行PCI术后第一次减压时间为自术后2.5h开始减压,每2h减压一次,每次抽气为1.5ml,共抽气4次,总计6ml,术后12h撤除压迫器,安全可行,且皮肤并发症发生率低,病人舒适度高,远期效果好。结论老年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急诊行PCI术后,选择适宜的止血减压方法,可减少术后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适宜的压迫止血时间。方法540例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患者,使用TRBand压迫止血器对桡动脉进行压迫止血。按止血减压时间不同分为A、B、c三组,每组180例,观察三组术后止血效果及压迫止血的并发症。结果B组术后压迫止血2h后逐渐减压,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肢体远端紫绀、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A、c组少(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术后压迫止血2h后逐渐减压的方法止血效果确切,皮肤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同压迫止血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橡皮止血绷带压迫止血法,观察组采用充气止血带加压,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1例患者发生局部出血;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pO2值分别为(98.7±1.1)%,(87.0±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6,P<0.01);观察组患侧手指发绀、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3,P<0.01),而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0,P<0.01).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充气止血带压迫穿刺处止血法效果好,并发症少,舒适度高,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潘玥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44-24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首选方法.但对于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心律失常的患者,手术风险和死亡率会明显增加.主动脉气囊反搏术(IABP)是一种机械性辅助循环的方法,对衰竭的心脏可起到辅助和支持的作用,可以增加冠状动脉灌注,稳定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心功能.两者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急诊PCI患者的生存率[1].我科2009年8月~2011年6月在IABP支持下,对17例AMI患者行急诊PCI,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术中并发电风暴的抢救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  颜琼  王霞  罗萍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548-550
心室电风暴(ventricular arrhythmia storms,VES)系指24h内发生≥2~3次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的病理征象。由于心室电活动不稳定所导致的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要立即电复律或电除颤等治疗的急性危重性症候群,简称电风暴(electricalstor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在SCL-90调查中显示冠心病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均高于常模(P〈0.05);2.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CL-90各因子分明显下降,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SD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可伴有多种心理障碍,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其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4.
孙凌燕 《护士进修杂志》2013,(22):2103-2104
排尿性晕厥又称小便猝倒,主要是由于血管舒张和收缩障碍,造成体位性低血压。排尿性晕厥属反射性晕厥,通常在起床排尿过程中或排尿结束时发生,一般发作前无明显特征,意识丧失很快恢复,血压无明显改变。由于晕厥摔倒,易引起骨折、头颅外伤、  相似文献   

15.
潘淑慧  王飞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4):2265-2267
目的调查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围手术期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一般资料问卷、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中文版)在术前1d、手术当天及术后3d对97例冠状动脉介入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存在较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患者介入史、与冠状动脉介入术手术结果有关的因素(是否放置支架、支架数)、以及性别、病程、文化程度是疾病不确定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较高,护士应改进常规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特点给予个性化信息支持,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屠燕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099-1102
目的分析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总结1 232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91例并发CIN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结果术前伴随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大剂量使用造影剂与CIN的发生密切相关。CIN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死亡率,以及术后1年的心源性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非CIN组患者明显升高。结论充分的水化疗法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手段,术前对发生CIN危险因素充分评估,术后细致的病情观察、准确的记录尿量,是预防和早期发现CIN的关键,做好个性化、系统化的护理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蓉华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97-1898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预防和疗效观察。方法将180例腹部手术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术前床上排便训练、术后中医按摩针刺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全身状况均得以改善,但是实验组在预防和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术后首次进流食时间与首次排便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结论腹部手术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和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具有明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静脉注射^99mTC-MDP止血方法对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例全身骨显像检查病人,统一使用2m1注射器直接针头静脉注射^99mTC—MDP(骨显像剂),分竖压轻按、横压轻按、随意-竖压、针眼上方-横压轻按四组方法按压止血,四组病人通过SPECT图像采集进行止血效果评价。结果竖压轻按和横压轻按组:无药物外渗漏和污染发生;随意-竖压组:1例发生皮肤污染;针眼上方-横压轻按组:2例发生皮肤污染。结论静脉注射^99mTC—MDP后,采取竖压轻按或横压轻按方法止血,无药物外渗漏及皮肤污染发生,以竖压轻按止血方法效果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冠心病合并室壁瘤的有效治疗手段。冠脉搭桥术后的高危患者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需要借助相应的辅助装置为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主要是把体内的血液引到体外,通过人工离心泵和体外膜肺氧合器,代替或部分代替人的心肺功能,起到支持生命、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简称IABP)为左心室辅助装置之一,可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降低心脏后负荷来改善心肌的氧供需平衡,增加心输出量,增加缺血心肌的灌注,促进左室功能恢复[1],对重症冠脉搭桥术后合并低心排(射血分数(EF)〈0.30)或脱离体外循环机困难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IABP),能有效减轻心脏泵血负荷,同时显著增加冠状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