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血液病患儿细小病毒B19感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B19,HPVB19)与人类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可通过接触和使用血液制品等在人群中传播^[1],本文采用聚合酰链反应(PCR)技术检测45例血液病患儿血清HPVB19-DNA,结果总阳性率为26.6%,其中急性白血病占38.8%(7/18),ITP占40.0%(4/10),过敏性紫瘢占8.3%(1/12),再障5例均为阴性;同时检测对照组10名正常 相似文献
2.
3.
过敏性紫癜患儿人微小病毒B19-D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过敏性紫癜是小儿常见的坏死性小血管炎之一。本病病因尚未明了,一般认为可能与过敏有关,致敏原可能为食物、感染(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药物及昆虫叮咬或花粉等。本研究着重探讨了人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与过敏性紫癜的关系。对象1998年3月~1999年1月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3~12岁。对照组18例,来源于同期住院的上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患儿,男10例,女8例;年龄4~12岁。空腹取静脉血2ml,离心分离血清。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HPVPCR试剂盒购自上海复星生物技术研究所,按说明书操作。采用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46例ITP患儿利3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标本进行HPVB19-IgM、IgG及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结果46例ITP患儿血清中HPVB19抗体总刚性率43.48%(20/46),30例健康儿童HPVB19-IgM、IgG均为阴性,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TP组中急性型与慢性型之间HPVB19抗体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刚性患儿的血小板相关抗体明显高于病毒感染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TP患儿血清中HPVB19抗体总刚性率高,尤其是急性型;HPVB19感染后可导致血小板相关抗体升高而致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5.
呼吸道感染儿童人细小病毒B19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患儿是否存在人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对2 0 0 0年9月至2 0 0 1年8月2 5 6例临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进行血清及咽分泌物HPVB19 DNA检测,并选择同期且检查前2~4月无呼吸道感染的 10 4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结果:①血清标本显示,观察组HPVB19 DNA阳性率18.8% (4 8/2 5 6 ),对照组HPVB19 DNA阳性率5 .8% (6 /10 4 ) ,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观察组4 8例阳性血清样本中,第1季度阳性者为15例,第2季度18例,第3季度7例,第4季度8例,第1,2季度阳性率高于第3,4季度阳性率(P <0 .0 1)。②咽分泌物标本显示,观察组阳性率2 0 .1% (5 4 /2 5 6 ) ,对照组阳性率 3.8% (4 /10 4 ) ,二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 ,观察组第1,2 ,3,4季度咽分泌物阳性例数分别为17,2 0 ,8,9例,第1,2季度阳性率高于第3,4季度 (P <0 .0 1)。结论:人类细小病毒B19可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说明HPVB19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因素之一,对呼吸道感染儿童有必要进行HPVB19的检测;HPVB19所致的儿童呼吸道感染在第1,2季度高于第3,4季度。 相似文献
6.
微小病毒B19是该病毒属中与人类发病有关的病毒 ,国内对其报道不多。为了解微小病毒B19在儿童中的感染情况 ,我们 1998年 1月~ 1999年 6月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 6 0 0例患儿血清进行微小病毒B19DNA检测 ,现将结果分析和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 1998年 1月~ 1999年 6月住院患儿 6 0 0例 ,年龄生后~ 12岁 ,共收集血清 6 0 0份。二、PCR及产物检测 每份 2 0 μl血清 ,加入 2 0 μl裂解液 ,取 2 μl上清液作为模板 ,扩增参数 ,94℃ 5min ,94℃45s ,5 5℃ 45s,72℃ 45s,35℃循环 ,扩增产物 40 0bp。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 (HSP)与人细小病毒B19(B19)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巢式PCR法和特异性抗体ELISA法对 5 5例HSP患儿血清标本进行B19 DNA、IgM、IgG检测。 结果 1.HSP 5 5例中B19 DNA、IgM、IgG阳性率分别为 18% (10 / 5 5 )、14 % (8/ 5 5 )、16 % (9/ 5 5 )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 .HSP 5 5例中 2 4例有腹症 ,其中 5例可能与B19感染有关 ;34例有关节表现 ,其中 8例可能与B19感染有关 ;30例有肾损 ,其中 5例可能与B19感染有关。 3.并腹症或关节症状B19感染率分别达 2 0 .8%和2 3.5 % ,同时并两个症状 14例中 4例 (2 8.6 % )与B19感染有关 ,皮肤紫癜 腹症 关节 肾损 6例中 2例(33.3% )与B19感染有关。结论 1.B19不是HSP患儿的主要病因 ,但可能是重要的病因之一 ;2 .B19感染相关性HSP临床表现多样 ,症状重 ,关节症状和腹症更突出。 相似文献
8.
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液病骨髓细胞D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常见血液病骨髓细胞的异倍体,细胞周期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45例血液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的DNA的含量,计算细胞周期各时相比例。结果 白血病组异倍体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白血病组的异倍体检出率。12例非白血病中4例为异倍体,其中2例癌变。白血病组骨髓细胞S%明显低于对照组。3例接受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达到完全缓解后,其S%明显高于治疗前,非白血病组的骨髓细胞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调查细小病毒B19(humanparvovirusB19,HPVB19)在新疆地区不同疾病患儿中的感染情 况。方法 用ELISA法对2001年8月至2002年12月该院儿科81例住院患儿和来自儿保体检门诊16例健康儿 童(对照组)的血清标本进行了B19 IgM和B19 IgG检测。结果 B19 IgM阳性检出率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最高,分别为44.4%(4/9)和41.2%(7/17)。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 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B19 IgG的检测结果,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 新疆地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中有较高的HBVB19感染率。特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与B19感染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白血病化疗过程中肝功能损害的病因,测定了56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后肝功能,并提出了药物性肝脏损害及白血病细胞肝脏浸润的诊断方法。56例患儿中36例(64.3%)有肝功能受损,其中29例43例次发生药物性肝脏损害,白血病肝浸润9例,2例肝浸润时均无骨髓、中枢等复发证据。4例发生病毒性肝炎。对不同类型肝损害进行治疗,各种肝脏损害恢复时间平均为:药物性8.1天,白血病肝浸润7天,病毒性肝炎30天。结果表明:急淋患儿在诱导及强化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药物性肝炎,左旋门冬酰氨酶是引起药物性肝炎最主要药物,其次是6-巯基嘌呤、甲氨喋呤;肝脏可能是急淋白血病的庇护所,环磷酰胺试验治疗对肝脏浸润早期诊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微小病毒B19(HPVB19)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时也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接受化疗的患儿严重贫血时,也发现有HPVB19病毒血症。我们用PCR技术对1993年11月-1995年2月间20例血细胞减少和3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清标本作了HPVB19-DNA检测,其中血小板减少9例,白血病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粒细胞缺乏1例。结果有2例阳性,1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型。阳性率为10%。30例过敏性紫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血清IL— 3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在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如何恰当选用IL— 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测定 34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IL— 3水平 ,1 6例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儿ANLL与ALL之间IL— 3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完全缓解 (CR)后 ,血清IL— 3水平与治疗前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0 .0 5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治疗后高危型 (HR)组比标危型(SR)组血清IL— 3水平明显降低。经治疗CR后 ,有 1 0例IL— 3水平明显升高 ,6例明显降低 ;IL— 3变化与临床分型、获得CR时间及治疗效果有关。结果表明 ,IL— 3与白血病 (AL)治疗有关。建议 :在高危急淋患儿或完全缓解时间 >4周、骨髓衰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儿应用IL— 3和化疗联合治疗。对缩短完全缓解时间及减少继发耐药 ,缩短骨髓抑制期时间 ,减少感染并发症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 (AL)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临床价值 ,检测2 8例AL患者 4 8份标本的MDR1基因 ,并对其中 2 0例患儿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 ,小儿急性白血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其MDR1的阳性率不同 :化疗前的阳性率为 2 5 % ,MDR1阳性与MDR1阴性患者的完全缓解率 (CR)分别为 33%和 92 % (P <0 .0 1) ,耐药组的阳性率为 80 % ,而非耐药组的阳性率为 16 % (P <0 .0 1)。复发组的MDR1阳性率为 75 % ,而持续缓解组的MDR1阳性率为 16 % (P <0 .0 5 )。正常人MDR1阳性率为零。结果表明检测MDR1对判断化疗效果和估计预后均有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可为临床合理选择化疗方案提供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热应激蛋白(HSPs)与白血病化疗及分类的关系,应用Western斑点、印迹方法,检测了54例白血病患儿71份脑脊液HSP90、70、60、27水平。结果:(1)化疗后骨髓缓解期HSP90、7O、6O、27均明显高于危象期(P<0.01和P<0.05);(2)与非肿瘤组对比危象期HSP70、60、明显降低(P<0.01),缓解期HSP90、27明显增高(PMO.01);(3)从双份标本结果发现,HSPS总体水平由低向高发展预后好,而持续低水平或由高向低发展预后差;(4)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JLHSP70、6O明显高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提示:HSPS参与白血病的免疫防护,与白血病的分类有密切关系。HSPS水平的测定对指导白血病治疗及预后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82名正常儿童红细胞叶酸、碱性铁蛋白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细胞叶酸(FOA)及红细胞碱性铁蛋白(EF)不仅能正确地反映叶酸及铁在体内的储备情况,又不受炎症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比血清叶酸(FA)、血清铁蛋白(SF)具有更多的优越性。本文采用进口放免药盒对82名正常健康儿童进行了FOA及EF的正常参考数值的测定,结果显示:FOA呈正偏态分布,采用百分位数法计算的参考值范围,95%双侧范围为46.71~328.79nmol/L;EF亦呈正偏态分布,其百分位数法计算的参考值范围,95%双侧范围为12.12~99.69ag/RBC。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了30例ALL骨髓细胞GCR为7873±3002位点/细胞;17例ANLL为6113±1622位点/细胞(P<0.05)。形态学分型L1型17例,GCR为7267±3178位点/细胞;L2型13例,GCR为7650±3362位点/细胞(P>0.05)。临床分型标危型ALL14例,GCR为8998±1963位点/细胞;高危型9例为5847±3885位点/细胞(P<0.05)。对18例ALL经联合化疗完全缓解前后比较发现,GCR分别为8115±3258位/细胞和4669±2106位点/细胞(P<0.01)。本实验同时测定了ALL和ANLL患儿血浆皮质醇浓度,平均分别为112.20±41.14ng/mi和104.65±43.49ng/ml,相关系数分别为r=0.15和0.11,说明GCR表达水平不受皮质醇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Ronald R. de Krijger Anne-Marie W. van Elsacker-Niele Adri Mulder-Stapel Marcel M. M. Salimans Enno Dreef Harro T. Weiland Johannes H. J. M. van Krieken Christl Vermeij-Keers 《Fetal and pediatric pathology》1998,18(1):23-34
Fetal and placental tissues and maternal sera from a series of 273 cases of first and second trimester fetal loss were collected to detect the frequency of parvovirus B19 infection. In addition, fetal tissues were studied for the presence of congenital anomalies. Serology of maternal sera, histology of fetal tissues and placent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 and immuno histochemistry (IHC) were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parvovirus B19 infection. Sera were tested for B19-specific immunoglobulin M (IgM) and or IgG using a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echnique. Based on serology, 149 cases not related to B19 infection were excluded from further analysis. Two of the remaining 124 cases (0.7 of all 273 cases) had parvovirus B19-specific IgM and IgG at the time of abortion, indicating a recent maternal parvovirus B19 infection. In our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10 cases contained nuclear vacuolization in fetal erythroid progenitor cells, either in fetal tissues (n 2) or in placental tissue (n 8). However, this vacuolization was considered a fixation artifact and not identical to parvovirus B19-specific nuclear inclusions described in previous reports. Only 1 of these 10 cases had parvovirus B19 DNA detectable in placental tissue by PCR analysis. Neither in this case nor in any of the other cases tested was parvovirus B19 DNA or protein detectable by ISH or IHC, respectively. In none of 41 cases in which fetal tissues were available were congenital anomalies found. In conclusion, the frequency of maternal parvovirus B19 infection in this series of fetal losses is low (0.8). This low frequency does not allow any conclusions with regard to the occurrence of congenital anomalies resulting from parvovirus B19 infection and the usage of nuclear histology for the detection of fetal parvovirus B19 infection is considered a nonspecific parameter that requires confirmation by PCR. 相似文献
19.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2O例正常儿童及40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化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浓度。结果;在AL诊断时,TNF-a水平显著升高1当患儿获得部分缓解至完全缓解时,TNF-a水平呈梯形降低,其最低值仍高于健康儿童(P<O.01~0.05);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TNF-a水平在任何阶段都比1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儿低(P<0.o1);TNF-a水平和临床疗效之间显示负相关性。因此,作者们认为测量TNF-a水平可作为一项判断AL疗效和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0.
探索应用TCRr基因重排标志及改良的极限稀释定量PCR法检测小儿ALL微小残留病(MRD)的可行性,探讨其追踪骨髓MR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改良极限稀释定量PLR法。结果:敏感度平均为4拷贝。对14例初治阳性病人在诱导达到缓解(CR)时的MRD定量检测结果显示,骨髓复发组MRD定量值平均为0.343%,未复发组为0.004%(P<0.01)。14例中6例CR时MRD阴性,4例在追踪期内持续阴性,2例转为阳性(分别为0.017%、0.020%),化疗后MRD渐减少至转阴;3例CR时MRD平均值为0.077%,在缓解期MRD值渐减少,其中2例临床持续缓解,1例骨髓无复发但发生睾丸白血病,1例CR时MRD值较高,2例持续高值,2例MRD值渐增高,此5例均复发。结论:CR时MRD阳性的病人应持续监测其水平,若持续高值或逐渐增高,复发的可能性大,应加强化疗以防复发。采用极限稀释定量法检测ALL的MRD有简单、敏感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