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从东濮凹陷深层低渗油气藏地质特点入手,论述了压裂改造和地层保护技术,进行了压裂选井分析,确定了压裂选井方法及压裂时机;研究了低伤害预前置液,并通过压裂伤害机理分析,确定了储层保护方法,通过压裂井实例,阐明了提高深层低渗油气藏压裂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苏北盆地阜宁组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以及水力加砂压裂的储层改造效果,对低渗储层压裂改造后影响产能的主要因素从储层地质条件和压裂工艺水平两大方面进行了评价,提出了适合于苏北盆地阜宁组低渗透储层改造的选井选层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3.
大情字井地区压裂效果试井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大情字井地区地质特点,运用理论研究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通过34口井115层试油资料的分析和33口井78层的压裂检验及其效果评价,探索出了适合大情字井地区压裂效果评价方法,为该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针对陕北富县古生界储层具有“低压、低渗透、低含油气”的三低特点,通过对区域地质及试油工艺资料的调查分析,根据不同岩性储层开展了大型压裂改造及多级注人酸压一闭合酸化工艺技术研究,确定出最佳施工规模及参数,并对射孔、测试、试气制度、压后排液、油气层保护等试油气配套技术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制定出适合于富县勘探的合理试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红台地区属低渗、特低渗储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从该区43层的试油(测试)等资料的统计、分析入手,结合测井、录井等静态资料,得到酸化、压裂改造选井、选层的依据;获得适合于红台构造带上地层测试合理的工作制度,对该区勘探开发,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气配套技术在低渗透气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哈油田属低渗、特低渗型油田,压力系数普遍较低,地层易受污染,试油试气工作难度较大。在试气工作中的结合各井地质特点,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射孔、测试、改造和气层评价等技术,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吐哈地质特点的科学试气配套工艺技术,在30层的试气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沙埝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对沙埝低渗储层压裂改造后影响产能的主要因素从储层地质条件和压裂施工技术优化两大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评价,提出了适合于沙埝低渗透储层改造的选井选层地质条件及优化方案,并对今后压裂改造的方向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针对江苏沙埝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对沙埝低渗储层压裂改造后影响产能的主要因素从储层地质条件和压裂施工技术优化两大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评价,提出了适合于沙埝低渗透储层改造的选井选层地质条件及优化方案并对今后压裂改造的方向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勘探新技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大型中生代内陆坳陷型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中生界延长组为一套内陆湖盆沉积,其形成的三角洲隐蔽性油藏主要受控于大型三角洲砂体的展布,油藏类型以岩性油藏为主,具有储集条件差、非均质程度高、油水关系复杂、隐蔽性强的特点。针对盆地油藏特点,长庆油田应用陆相三角洲成藏理论不断深化综合地质研究,优选有利勘探目标,同时积极应用地震储层预测、测井精细解释、压裂改造、油层保护等勘探技术,使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取得重大进展。近年来,在盆地陇东地区长6-长8低渗透油层勘探中,发现亿吨级整装西峰油田;在陕北三角洲油藏勘探中,含油范围不断扩大,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大幅度增加,勘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依据川西洛带蓬莱镇组气藏地质、压裂及试井资料,通过定性及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压裂层段岩性、孔隙度及地应力特征是影响压裂效果的主要因素。根据试井解释理论,综合运用压前压后试井资料分析试井曲线形态特征及地层参数变化,动态认识压裂层段储渗特征,深入剖析评价气藏压裂效果,为气藏今后压裂选层、措施方案改进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对同类型气藏的科学管理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各油田应用的水平井分段改造技术中,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由于入井工具较少、现场施工简单,近年来在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前期水力喷射钻具效率较低,施工中换钻具次数较多,影响了水平井试油压裂速度。文中在调研各大油田水平井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工艺改进和现场应用,形成了PSK多级滑套水力喷射分段压裂技术。现场试验表明,该套工具性能稳定,能够实现水平井多段有效分压,单趟钻具能够施工5~6段,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2.
强水敏低渗砂砾岩油藏压裂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油田288断块低孔低渗储层属辫状河流沉积砂砾岩,必须采取压裂改造才能有效开发。试注资料显示本区储集层存在强水敏性。在288断块储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储层敏感性实验、压裂液性能测试、岩石力学及支撑剂嵌入测试等室内评价实验,并对该断块前期压裂井进行了评估分析,为后续压裂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开展了压裂裂缝规模优化研究,以长期采收率和压裂初期采出程度为主要的评价指标,优化了288断块的压裂裂缝规模。在室内实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特别是为解决油藏的强水敏性和低温压裂的破胶问题,提出了直接采用稠油作为携带液的原油压裂工艺技术。依据压裂优化方案原则,现场实施近20口井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为解决强水敏地层压裂改造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对类似油藏的压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姜梅枝 《油气井测试》2012,21(2):37-40,43
低渗透层具有储层埋藏深、单层厚度薄、物性差、自然产能低的地质特点,大多需压裂改造才能获得工业油流。目前压裂成功率为70%~80%。随着低渗透油层的压裂改造工艺不断发展,改造规模及工艺成功率不断提高。重复压裂对挖掘其余20%~30%有一定有效厚度油层的潜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些以往压裂效果不理想的层段有必要进行再次压裂。但是重复压裂成本也不低,选层很重要。利用以往压裂井产能预测-评价、试井资料诊断、压裂技术水平评估进行重复压裂井选层。经过实际验证,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4.
青海柴西地区储层为典型的低孔、低渗泥灰岩储层,储层中碳酸盐岩、碎屑岩、泥岩各占有基本相同的比例,对于这类既不同于纯碳酸盐岩也不同于纯砂岩的储层,在改造工艺上有很大难度。通过实施胶凝酸酸压技术、水力加砂+返排技术、醇酸酸化技术和油基压裂技术,在该地区各类探井上共进行措施改造43井次,其中酸化12井次、酸压20井次、加砂压裂11井次,从施工成功率来看,酸压、酸化施工的成功率远大于加砂压裂,现场施工参数和设计符合率在85%以上;施工效果显示,80%的井经过储层改造后产液量有所提高,液体的返排率平均为65%。  相似文献   

15.
对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低渗透储集层破裂产生的微地震波进行实时监测,根据地球物理、岩石力学、储集层改造及微震波信号等建立数据库,并用人工裂缝监测系统程序对数据库进行一系列解释处理,结合区块构造、储集层物性及压裂参数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查明压裂层段人工裂缝的方位、长度、高度、产状和地下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等信息,从而为此类储集层水力压裂改造参数优化及制定下一步开发调整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项目区位于晋城无烟煤集团寺河煤矿预备采煤区,地面上已钻煤层气井100口。通过对该项目煤层气井区块地质情况、煤层性质、水力压裂施工入井材料以及施工工艺技术的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晋城无烟煤煤层气井压裂施工的工艺技术。该项目100口井的压裂施工,加砂率达100%的占压裂总井数的94.9%,加砂率少于90%的只有2口井。压裂施工后有11口井自喷,排采后平均单井产量超过3 000 m3,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地层复杂、资料缺乏且需整体压裂改造的低渗油藏开发中投入与产出的矛盾,提出了相应的压裂改造技术,即将井分阶段实施滚动压裂改造,通过压裂来认识地层,逐步完善与提高总体压裂优化设计。该技术在胜利大王北油田大52块的应用结果表明,这种逆向认识地层的方法是有效的,使储量难以动用的低渗边际油藏能得到经济高效的开发,为今后低渗边际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少投入、多产出的可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川南、川中过渡带荷包场-界石场地区的须家河组砂岩储层是一套典型的低压致密储集层。由于储层具有低压、低渗、高束缚水饱和度的特点,其渗流机理不同于常规储层。气井在低渗、低压力系数的储层开发过程中表现为低自然产能,有些井受到钻井污染,基本没有产量。通常水力加砂压裂是经济高效开发此类气藏的必要手段,但由于常规低渗透储层试井方法及油气测试手段对低产甚至无产量气井的测试、评价受到限制,使得压裂前储层物性和气井产能无法确定,无法对气井压裂效果做出客观正确地评价。为此,基于脉冲试井不稳定渗流原理,开展了低压致密气藏气井微型注入测试技术研究,提出了确定低压致密气藏储层物性和气井产能识别的新方法。应用该方法可以准确评估低渗致密气藏储层渗流物性,确定气井生产潜力,并为低丰度、低压渗致密气藏储层效益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资源量巨大,压裂水平井是重要的开采手段之一。常规水力压裂形成的高导流短裂缝对于致密砂岩储层或低渗砂岩储层Ⅲ,Ⅳ类井增产效果较差,另外,高黏度交联冻胶压裂液对储层伤害较大。通过借鉴混合压裂工艺在国外致密气田的成功案例,结合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特征,使用StimPlan软件模拟常规压裂和混合压裂裂缝形态,并借助井下微地震监测结果,分析了2种压裂工艺井的裂缝展布特征,验证了压裂施工效果。最后,通过苏里格东区致密气藏60余口水平井的试气和生产产量对比,得知混合压裂比常规压裂增产效果明显,且降低了施工成本。混合压裂工艺由于"低伤害、控缝高、造缝长、低成本"等特点,是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开发中的有效增产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低渗难采油气藏大多生产井、注水井措施效果差,根本原因在于储层间未建立起有效驱动体系,从而导致剩余油气采出程度低。基于注水开发过程中水力压裂水驱波及范围判别精度不足的实际,在精细油气藏地质建模的基础上,结合储层岩样岩石力学实验,对松辽盆地某油气田单井井筒周围0°~360°范围内可能产生的压裂缝开展定量化预测,提出一种水力压裂后理想情况下水驱波及范围计算的新方法和水驱D指数曲线的概念,对现有技术条件下压裂后水驱波及可达到的理想范围进行了预测。这将为注水开发中后期储层改造,提高剩余油气采出程度提供较为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