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德里亚认为,物品成为某种文化符号从而使消费预期使用价值相分离乃是消费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其实在古代(例如中国西周时期的贵族社会)物品也同样具有"文化符号"的意义,只不过那是政治权力的产物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看上去"在消费面前人人平等"的消费社会较之任何一种物品都确证着使用者政治身份的古代社会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在处处离不开金钱的消费社会,一个有着精神追求的知识分子如何自处呢?中国古代文化可以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博德里亚的符号批判理论,是对建立在商品的符号消费基础上的消费社会和消费主义文化的批判理论,是批判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的理论支点.这一批判的符号理论,首先是在结构主义符号学视域下对物品的符号意义的建构,其次是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商品符号及其价值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最后是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广告图腾的符号学批判.  相似文献   

3.
符号消费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的消费已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物质消费转化为以物品消费为载体的心理、文化方面的符号消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蕴涵丰富差异性文化符号的旅游资源,正好契合旅游者的符号消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过程中,应以“符号意义”为核心,把整个开发过程看成一个系统的符号化运作过程,立足核心内涵,挖掘和构建符号意义,选择合适的载体展示符号意义,合理引导和启发旅游者参与符号消费。  相似文献   

4.
宋德孝 《北方论丛》2012,(3):135-138
受索绪尔符号学的影响,巴特、列斐伏尔、鲍德里亚等消费社会理论家认为,消费社会中消费的涵义发生了转变,它超越了经济学意义对物品使用价值的占有,成为一种对意义关系的占有,即符号性消费。他们进而将对消费社会的符号学批判纳入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范畴之中,试图开创"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他们提出的"符号消费"、"符号价值"、"符号的政治经济学"等范畴,颇具时代性,但试图将"符号的批判"替代马克思的商品逻辑批判,尤其试图消解使用价值的现实性,则是其理论舛误所在。  相似文献   

5.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揭示了消费社会从"物"的消费,向"符号消费"的过渡,也揭示了符号、符号消费对消费者的诱导、导向作用.在消费过程中,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能理性地解读符号,各种所谓个个性化消费,实际上已被趋同化、从众化的"隐性"潮流所遮蔽.符号误读是一种对消费文化的误读,是消费文化趋同化、从众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化,正在从以生产型为主的社会转变成一个以消费型为主的社会,消费文化开始在美国蓬勃兴起.消费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包括人们在消费行为中体现的消费价值取向、消费道德、消费习惯、消费时尚及消费审美等.美国消费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企图赋予商品以意义,商品成了一个意义不定的指谓,对于不同的消费者意味着不同的所指.消费行为被强化成一种符号:消费不再是目的,它背离了需要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了满足欲求的一种手段,其结果是消费品的符号价值超越使用价值,成为身份、成功、社会地位的象征以及消费者自我价值的确证.这时的消费行为"已经变成文化行为,成为具有意识形态功能的社会主流文化,并使物的符号价值变成消费社会的伦理标准和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7.
当代产品的符号化是消费社会产品的基本特征,它表现为当代产品的消费主要不是对物的消费,不是对产品实用功能的消费,而是对产品符号价值的消费,通过对产品的使用而显示社会区分与联系是产品符号价值的重要内涵.产品的符号化是当代消费文化的一种表现,消费文化鼓励以"非效用性"的态度对待消费产品,将产品的符号价值视为产品的主要价值.当代产品的符号化具体表现在产品作为等级符号、个性符号和时尚符号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休闲体育消费研究:一种文化与社会学的解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从消费社会学和体育社会学的角度入手,以大众消费文化为契点,分析了休闲体育作为当前大众消费的新热点其文化和社会的符号性意义。文章认为,在大众消费社会里,休闲体育运动已经成为文化记号和被消费的对象,是大众文化之符号消费的一种,成了符号消费的对象,即被消费的休闲。在此,人们关注的是符号的所指,符号的意义在于显现差异,也就是休闲体育运动是一种建构差异的符号消费。  相似文献   

9.
先秦诸子平均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均或均平,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中的基本范畴.先秦诸子,关于平均思想有丰富的论述,是中国古代平均思想的源头.研究先秦诸子的平均思想,对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启发意义.先秦诸子的平均思想,主要表现在主张经济平均、政治平均和社会平均三个方面.社会平均的核心是社会公平.先秦诸子在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上,分为不同的学派,但在平均思想上却没有明确的思想分野,这是一种文化共生现象;它更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0.
消费及消费品均是表达意义的符号体系和象征体系,因此消费社会学将消费看作是一种文化。消费文化的出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必须从社会变迁的多重视角进行历史省察。工业革命的到来,福特主义以及后福特主义的出现,不断为消费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鲍德里亚、伊舍伍德、萨赫利斯、道格拉斯、布尔迪厄等学者也用自己的理论不断丰富着人们对于消费文化的认知。而消费文化自身的范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从符号价值走向了物的社会意义。西方消费文化理论,对于中国消费社会的建构有着诸多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在波德里亚的早期著作中主要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环境,尤其是消费社会所具有的特征。波德里亚主要是从文化和符号学双重维度对消费社会进行考察。在他看来,消费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一种文化。波德里亚认为消费是建立在符号编码和差别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需求和快乐基础上的。因为消费及其消费品均是表达意义的符号系统,而且这种符号意义体现着现实生活的差异与等级。这使波德里亚由“商品拜物教”批判过渡到“符号拜物教”批判,建构了一个日常消费领域的异化批判。  相似文献   

12.
广告传播:符号秩序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泓 《东南学术》2002,(3):39-43
广告的各种知识、意义和符号结构与整个社会和文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广告通过符号资本/文化资本的方式 ,来建构社会消费的观点和信仰 ,进而通过控制意义、操纵意识形式 ,使得社会的控制得以保持和完成。在一定意义上 ,作为消费文化媒介的广告在传达其符号象征时就和语言一样成为了一种含义秩序。正是由于广告本身包含着商品以外的建构含义秩序的功能 ,使得广告传播过程蕴含有对社会文化价值系统的控制力量。本文从消费文化出发 ,探讨广告与符号秩序建构的关系 ,进而对现代广告传播进行一种社会和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着装是将身体社会化并赋予其意义与身份的一种手段,个体的着装隶属于社会身体管理学的范畴.服装是一种社会文化符号,其的变化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变迁联系在一起.朝代的更迭、政体的改变、思想的变迁,往往最直接地表现在服装之上.借助在现代性意识形态话语,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服装叙述担负了极其重要的政治文化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14.
波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与“符号社会”的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波德里亚是法兰克福学派中与德波有密切学说联系的"社会批判"理论家.波德里亚学说的特点是,由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进入到对"消费社会"、"符号社会"的批判.波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符号社会"及其关系作出特有论述,由此提出了他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实现其对当代西方社会的解析.这对我们认识当今世界的经济、文化及文化产业有不可忽视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言哲学视野中的“公民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分析的基本框架是:"符号—符号"的语法体系,是符号本身的逻辑架构;"符号—现实"的语义体系,是符号对现实的抽象;"符号—解释者"的语用体系,是符号的意义。在本质上,"公民社会"概念是一种社会分析模式,它通过公民成长的尺度(城邦民—市场人—私人—公共人)来评估社会的发展,表达公民成长的正当性及其对人的发展的意义。"公民社会"概念的解释框架是:动态线脉——城乡分离、市场崛起、"经济—政治"分离、"私权—公权"分离、"经济—政治—文化"分离;静态要素——商业化、市场经济、私人领域、公共领域、国家。  相似文献   

16.
消费模式的嬗变体现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后现代社会的消费以"符号消费"为中心,发生了质的变化。消费不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实用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表达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的过程。符号消费的逻辑是,以后现代主义理论为根基,以大众传媒为载体,采取消费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的形式,以此实现消费者的社会认同或社会区分。"符号消费"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体现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它的某些具体消费样式,如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陷入异化之中。"符号消费"这一范畴在其本意上应该是具有伦理意蕴、伦理限度与伦理反思精神的。  相似文献   

17.
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学解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肖显静 《人文杂志》2004,(1):170-175
消费社会是通过生产消费主义文化来生产消费的。消费主义文化的核心是商品符号意义的生产。它使得商品具有符号象征性 :不仅是一种能指 ,也是一种所指 ;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 ,也具有符号价值、象征价值。如此 ,人们对商品的消费就具有了符号象征性 :一是消费符号 ;二是符号的消费。而所有这一切必然导致消费的异化 ,引发资源和环境危机 ,需要我们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哲学的角度看“图像”,它不是简单的图画、图形和视觉形象,它是与人类共在的“存在者”,它是“语言”的始祖,并与语言共同构成了符号系统,它就是人类的文化.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是图像文化深厚的社会基础.在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中,人们所消费的已经不是物的使用价值,而是转为一种符号价值,一种身份的自我肯定,商品的消费也成为一种符号的吸收过程.在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中,图像的使用成为最大的消费对象,同时图像文化也正是借助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使自己得以传播和发展.在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中,大众渴望信息、渴望娱乐、渴望时尚、渴望成为消费的主体,图像文化正好满足了大众的这一需求.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广告批评者认为,传统消费文化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广告对中国现代消费文化的出现起到了催生和促进作用;广告是一种消费文化,它瓦解了社会价值的正常结构和秩序;现代广告把商品消费变成了符号消费,消费者日益通过广告所倡导的消费来进行身份认同.笔者认为,当代中国广告批评偏重于广告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忽视了当代中国特殊的商业文化语境,也忽视了广告文化的民主功能.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巅峰之作,其中蕴含着无比丰厚的文化宝藏,为深入开掘古代玉文化思想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源.中国早期的石玉崇拜和水崇拜等皆可在其中寻见踪迹,"石"、"玉"、"水"等成为构建小说的重要审美意象.其中,"通灵宝玉"作为最重要的审美意象,具有远古生命文化审美的符号价值,表达着玉石文化对生命的开启意义,负载并消解着历史传统文化,并深陷于两难选择的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