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系统研究世界卫生组织(WHO)身体活动融入学校健康服务体系的相关政策架构与核心内容。方法 应用内容分析法和WHO健康服务体系理论,对WHO学校健康和身体活动相关领域的核心政策文件进行系统内容分析,构建身体活动融入学校健康服务体系的政策架构。WHO在学校健康领域核心政策文件包括《将每所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指南》《WHO关于学校健康服务指南》和《将每所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标准和指标》,在身体活动领域核心文件主要有《2018-2030年促进身体活动全球行动计划:加强身体活动,造就健康世界》《WHO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儿童青少年部分)。结果 身体活动作为一项健康战略和发展战略,是建设健康促进学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健康和教育领域,建设健康促进学校的关键是关注儿童功能和发展,以促进学校健康包容性和公平性为目标。在学校环境中,将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纳入以健康促进为主的学校健康服务连续体中。在宏观层面,国家和有关部门应建立身体活动融入学校健康服务体系的战略架构和战略规划;在中观层面,教育机构应依据WHO学校健康服务指南的要求来制定和改进学校健康服务政策和方案,完善学校健康服务手段。通过提供高质量体育课程和课后身体活动实现儿童青少年健康服务;在微观层面,以构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标准为指导,将身体活动以课程和活动的形式,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将身体活动融入学校健康服务体系,需从学校健康领导力与治理、学校基础设施筹资、支持身体活动的学校健康服务提供、学校健康人力资源、学校健康相关医药技术以及学校健康信息系统六个领域入手,实施健康促进学校政策行动、加强多层级的学校领导力与治理,筹措必要资金,开发适应健康促进学校建设的人力资源并建设支持身体活动的方案。结论 学校健康服务是促进儿童健康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领域,身体活动是学校健康服务的重要内容。WHO颁布的相关核心政策文件,构建了身体活动融入学校健康服务体系的政策架构,其核心内容是要通过教育和体育手段将身体活动融入健康促进学校健康服务体系中,构建健康促进学校服务体系,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根据WHO健康服务体系构成六要素,身体活动融入学校健康服务体系需要加强学校健康领导力与治理、完善学校基础设施筹资,发展学校健康人力资源,研发基于学校的健康相关医药技术,建立共享学生健康数据的健康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健康服务视域下,探索身体活动融入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服务体系的理论、内容及路径方法。方法 从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服务体系六个组成部分,即领导力与治理、筹资、健康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医药技术、健康信息出发,对基于学校的眼健康与身体活动相关政策架构与核心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如何促进身体活动融入以学校为基础的眼健康服务体系,以及身体活动在眼健康服务连续体的预防、干预、康复和健康促进中的应用。结果 基于健康服务体系视角,根据《世界视觉报告》,将身体活动融入以学校为基础的眼健康服务应遵循跨领域健康服务的五大原则,即普遍可及性和公平性、人权、循证、全生命周期和赋权。WHO倡导构建以人为本的眼健康服务体系,以人为本是基于学校的眼健康服务与身体活动融合新模式的核心理念。在健康促进学校中倡导基于学校的教育和身体活动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健康,将身体活动作为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相关的预防、干预、康复和健康促进措施,并大力培养学校内部掌握身体活动与眼健康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构建身体活动与儿童青少年眼健康信息系统,推进身体活动融入以学校为基础的眼健康服务体系。结论 身体活动是促进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眼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WHO健康服务体系六个构成要素,构建基于学校的眼健康服务,融合身体活动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要求在学校环境中提供教育和身体活动等健康促进的方法。提升学校环境下基于教育和身体活动方法的眼健康服务的领导力和治理,建立新筹资机制,提供资金保障,发展身体活动促进眼健康相关人力资源,完善相关服务提供体系,开发高质量身体活动干预眼健康技术与器材,并将儿童身体活动及眼健康信息融入到学校健康信息,从而实现儿童的眼健康和促进其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学校情景下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和健康促进学校相关政策进行系统分析,促进在学校情景下发展综合健康服务,融合身体活动。方法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服务体系6大构成要素的理论,运用政策研究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具体分析学校情景下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促进综合服务相关的政策架构和核心内容。在身体活动领域,WHO发布的核心文件主要涉及《2018-2030年促进身体活动全球行动计划:加强身体活动,造就健康世界》《WHO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一项促进身体活动的技术包》和《世卫组织欧洲区域的体育活动战略》。健康促进学校领域的政策文件包括《WHO关于学校健康服务指南》《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标准与指标》和《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指南》。在学校情景下促进身体活动的政策文件包括《通过学校促进体育活动:政策简介》和《通过学校促进身体活动:一个工具包》。结果 在学校情景下,通过建设健康促进学校方法将身体活动融入学校健康服务,旨在将身体活动作为健康和发展战略,用教育和体育相结合的干预手段加快达成儿童青少年健康目标,帮助儿童青少年获得更多健康效益。在领导力和治理领域,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服务体系、健康促进学校、身体活动领域的监测与评估的政策与方法体系,构建身体活动融入健康促进学校的监测与评估政策架构以及方法体系。方法 运用WHO健康服务体系构成要素的理论,在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对WHO健康服务体系、健康促进学校和身体活动相关领域的核心政策文件进行系统内容分析,构建相关的政策架构并且分析核心内容。结果 在宏观政策层面,涉及政策架构、监测与评估架构、治理与监测能力建设。(1)根据WHO健康服务构成6要素的理论,构建身体活动融入健康促进学校监测与评估的政策架构,指导信息系统建设、监测指标体系、评估工具等开发与应用。(2)参照国家健康战略通用监测与评估架构,在学校健康服务体系监测架构和身体活动监测架构下,构建涵盖投入和过程指标、产出指标、结果指标和影响指标的监测与评估体系。(3)提升学校健康治理与监测能力,根据国家健康服务体系监测平台强化策略,加强国家健康促进学校治理与监测能力。在中观层面,涉及监测实施方案、核心内容以及数据平台。(1)构建国家的健康促进学校和身体活动监测体系以及监测与评估方案,坚持“健康第一”“学生中心”“全校参与”...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研究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服务、健康促进学校和身体活动相关政策文件的核心内容,构建身体活动融入大学健康服务的政策架构,并基于健康服务和健康促进学校理论体系提出大学生身体活动服务标准、行动领域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年发布的健康促进学校及健康服务的政策、指南和标准。方法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发布的健康促进学校相关政策文件包括《将每所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指南》《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学校健康服务指南》和《将每所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标准和指标》,构建了健康促进学校理论框架。本研究从健康服务体系的视角,对健康促进学校及健康服务的政策、指南和标准进行系统研究;对健康促进学校构成系统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促进作用以及如何将身体活动作为健康促进学校的重要领域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健康促进学校倡议是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服务的重要研究领域。《将每所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指南》主要服务对象包括5~19岁学生、教师以及学校中的其他工作人员。《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学校健康服务指南》涉及健康促进、健康教育、预防性干预措施、临床评估、健康服务管理等多种活动类型。《将每所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标准和指标》涉及政策资源、课程与环境、社区参与等方面的8个全球标准和13个具体领域。结论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建设健康促进学校的相关政策架构,该架构以儿童健康为中心,倡导通过学校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公共卫生、教育、社会和经济发展,达到保障儿童青少年健康权利、满足健康需求的目标。健康促进学校建设过程中,要落实《将每所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指南》的要求;在发展学校健康服务的过程中,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学校健康服务指南》和《将每所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标准和指标》,将教育和体育手段纳入学校健康服务体系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析身体活动政策和身体活动指南的理论、政策架构以及核心内容。 方法 运用政策研究和内容分析的方法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服务体系六大构成要素的理论,具体分析WHO身体活动全球行动计划和WHO身体活动指南的理论、架构和核心内容。结果 《2018-2030年促进身体活动全球行动计划:加强身体活动,造就健康世界》(简称《行动计划》)是WHO颁布的有关身体活动的国际政策文件,该政策文件遵循以人权、全生命周期、循证实践、比例普遍性、政策协调性和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参与和赋权、建立多部门伙伴关系的7个原则,将身体活动纳入健康服务和社会发展的范畴。《行动计划》由4项战略目标和20项政策行动构成,涉及WHO健康服务体系六个领域,身体活动政策融入健康服务,对于促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三健康全覆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20年《WHO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简称《指南》)作为贯彻落实《行动计划》的技术文件,采用PI/ECO方法架构,分析了各类人群的身体活动需求,针对儿童与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 特殊人群孕妇和产后妇女、慢病患者和残疾人士等,提出了增加身体活动和减少久坐行为的活动指南,内容涉及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频率、强度、身体活动类型、身体活动的关键和重要的健康结果,以及预防健康风险和相关的注意事项。《指南》贯彻落实《行动计划》的相关指导原则,旨在从微观层面提升整体人群参与身体活动程度,改善提高整体人群关键和重要的健康结果。结论 作为一项健康战略和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倡导将身体活动纳入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三全民健康覆盖。根据WHO健康服务体系六大构成要素,即领导力和治理、筹资、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医药技术、健康信息,可以将《行动计划》4项战略目标和20项政策行动纳入上述六个领域。《指南》作为贯彻落实 《行动计划》的技术文件,基于PI/ECO方法架构,针对儿童与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孕妇和产后妇女、慢病人群、残疾人等人群提供增加身体活动与减少久坐行为的指南建议。核心内容涉及针对的人群、身体活动的持续时间、频率、强度、身体活动类型、身体活动的关键和重要的健康结果,以及预防健康风险和相关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服务构成要素的理论,从健康服务体系视域,对WHO有关康复服务的政策架构与行动战略进行系统的内容分析,探讨WHO国际康复政策的理论基础与方法、康复政策架构以及行动战略的核心内容。方法 WHO发布的康复相关政策文件包括《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行动指南》《康复指标清单:康复监测和评估架构配套的工具》和《康复现状系统评估配套工具(STARS):康复信息收集模板(TRIC)》,形成国际康复政策体系。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方法,根据WHO健康服务构成的六大要素,即领导力和治理能力、筹资、健康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医药技术、健康信息系统,详细分析国际康复政策的理论基础与方法、政策架构以及行动战略的核心内容与康复服务优先发展领域。结果 现代康复服务政策核心依据WHO有关构建以人为本的健康服务、关注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的理论,依据《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的功能、残疾和健康理论,明确发展康复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三,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即“全民健康覆盖”的重要路径。系统分析了领导力和治理能力、筹资、健康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医药技术、健康信息系统六大领域,WHO的国际政策架构、行动战略以及发展内容与优先领域。WHO倡导制定国家康复规划,建立与完善康复治理结构并发展康复治理能力,采取多种途径为发展康复服务筹资。将康复融入现代健康服务体系,在健康服务连续体中提供不同层次的康复服务,在健康服务体系中构建康复服务体系,培训专业人员,建立服务信息网络,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覆盖率,关注重点领域和优先项目,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将辅助技术作为医药技术领域纳入康复服务体系。在健康信息系统中,收集有关功能和康复需求的信息以及康复服务结果和影响的数据,并开展基于循证的康复政策系统研究。结论 基于健康服务体系六大构成要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系统研究了国际康复政策架构。现代康复发展的理念是要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发展康复必须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健康服务体系,并且关注社会决定因素。发展康复是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国际康复的政策体系围绕康复领导力和治理、康复筹资、康复人力资源、康复服务提供、康复相关医药技术以及康复与健康信息六大领域,从理论与政策、政策行动、实施工具和路径(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效果评估)三个层级,构建了康复发展的政策和行动战略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与工具的体系。实施WHO康复政策,需要采取如下行动:加强康复服务领导力、治理、规划和协调能力;构建合理的康复筹资机制,为康复筹措必要资金;健全康复人力资源培养与保障机制;提升康复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康复服务提供能力并改善服务质量;提高辅助产品和辅助技术服务的质量与可及性;建立涵盖功能、残疾和康复的健康信息系统并开展康复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体育融入现代健康服务体系的理论与方法。方法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现代健康服务体系的理论和《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政策指南,探讨在健康服务体系的六个构成要件方面,即领导力和治理能力、筹资、健康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医药技术和健康信息系统,如何促进体育活动融入现代健康服务体系中,以及在健康服务连续体的预防、干预、康复和健康促进四个环节中,体育活动融入健康服务体系的重点内容与要求。结果 提出了构建以人为本的跨行业、多学科的健康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促进医疗与体育的融合,将运动干预作为健康干预的方法,发展体育与健康融合的服务技术与标准;培养掌握运动干预和运动康复的专业人才,发展信息系统,促进体育与健康服务的融合发展。结论 体育活动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健康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入手,可以构建体育活动融入现代健康服务体系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从而促进实现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联合国“2030议程”发展目标之三: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实现“健康中国”相关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服务6大构成要素理论,对康复体育的政策架构、核心内容以及优先领域进行内容分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探讨康复体育的政策架构、行动战略以及实施方法。方法 依据WHO发布的《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和《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行动指南》,结合其配套使用工具等政策文件,运用内容分析方法,探讨康复体育服务体系的政策架构以及行动战略、核心内容与优先发展领域。结果 康复体育是现代康复的组成部分,依据《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的功能、残疾和健康理论,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措施满足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需求,整合于健康服务连续体之中,促进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康复体育服务发展涉及领导力和治理、筹资、人力资源、服务提供、设备/技术/设施和监测评估与信息系统6大领域。在康复体育法规、政策与治理领域,国家为发展康复体育制定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行动指南等,提升政府领导力与治理;拓宽康复体育筹资渠道并优化经费分配方案;完善康复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将康复体育专业人员匹配到三级卫生健康服务机构中,确保有康复体育需求的功能障碍者能够在不同层级的健康体系中获得高质量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Owing to the generally higher values observed in the initial establishment of immunoglobulins (Ig) G, A, and M assays with the Behring Nephelometer, we elected to verify five commercial protein calibrators. This initial verification was performed by standardizing the Behring Nephelometer with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Preparation for Human Serum Immunoglobulins G, A, and M. The instrument was also standardized for immunoglobulins and transferrin with use of the Reference Preparation for Serum Proteins (RPSP II). Analytical recoveries of the commercial calibrators varied. Also, assigned protein concentrations in both the WHO and RPSP II preparations made them unacceptable to us as benchmark calibrators for the Behring Nephelometer. Individual proteins (IgG, IgA, IgM, and transferrin) were obtained and primary standards prepared. Both transferrin and IgG were successfully standardized. However, IgA and IgM primary standards lacked 100% antigenicity, requiring removal of nonreactive IgA and IgM or reassignment of the correct value. The problem remains to find appropriate purified materials for IgA and IgM standardization.  相似文献   

12.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assays for the detection of autoantibodies to nuclear and intracellular antigens with the use of availabl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and Arthritis Foundation/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F/CDC) standards. The ultimate goal of standardization is for various clinical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to be interchangeable and for an exchange of data to be done with confidence. This report discusses the available standards. In addition, significant technical problems and variations in methodologies for the detection of autoantibodies to intracellular antigens noted during a 4-year study by a European Consensus Study Group are detailed. Currently, there is a need for a future generation of reference preparations and standards that will show specific antibody reactivity on sensitive enzymes and immunoblotting assays. Standardization efforts should be done to characterize specific nuclear and cellular antigen preparations that may be of natural or of recombinant technology origin. © 1994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3.
Recognition of the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 provision of long-term care, as well as the known variations in standards of nursing home care around the world, prompted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Geriatrics and Gerontology (IAGG),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to form a task force. This task force was charged with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key concerns, research priorities, and actions that would enhance the care provided to older people in nursing homes. Nurses are equipped with the knowledge to take a leadership role in the IAGG/WHO initiative, and the task force eagerly seeks their input.  相似文献   

14.
This is a synthesis of the presentations and discussions pertaining to Needs Assessments of the Conference, Health Aspects of the Tsunami Disaster in Asia, conven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in Phuket, Thailand, 04-06 May 2005. The topics discussed included: (1) Needs assessments; (2) Coordination; (3) Effectiveness of needs assessments; (4) Needs assessments change; (5) Qualifications for conducting needs assessments; (6) Dissemination; (7) Emergencies overlay background needs assessments; (8) Need for standards; and (9)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相似文献   

15.
In recent years palliative care has emerged as a major public health care issue, both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rising number of cancer deaths as a result of increased tobacco consumption, control of other diseases, lack of preventive programs,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accessing curative treatments in many countries have made palliative care and pain relief the appropriate, and in many cases, the only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disease.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and its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Americas, the 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PAHO), have promoted palliative care as a component of their cancer control program. Some health care workers and policy makers are not adequately informed about the role that intergovernmental agencies such as WHO and PAHO play in the health care field. This has led to confusion and, in some cases, misjudgment of the organiz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tructure and role of PAHO and, specifically, its particip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palliative care program for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Many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administrators, and policy makers are unaware of the organization's objectives in this area and the tools available to assist i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programs to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data found in the PAHO and WHO web sites, as well as other technical publication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including individuals not formally associated with WHO or PAH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