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乳清分离蛋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圆二色性光谱、巯基含量以及内源性荧光光谱等研究了不同超高压水平(100、200、400和600 MPa)对其二级、三级结构的影响,并采用水解度测定、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及2个标志性致敏蛋白(β-乳球蛋白和 α-乳白蛋白)含量的检测来解析超高压对乳清分离蛋白致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两步复合酶解工艺处理对牛乳清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 WPI)结构和致敏性的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邻苯二甲醛法、体积排阻色谱法分析WPI水解物在不同酶解时间下的水解程度,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assay, ELISA)、细胞模型和小鼠模型对水解物进行体外和体内的致敏性评估,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y,UPLC-MS/MS)分析水解物中的残留过敏原表位。结果 WPI经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顺序酶解3.0h后水解度达到14.19%,在水解2.0~3.0 h期间, WPI水解物主要由小肽(<5.0 kDa)组成。水解3.0 h后,水解产物与特异性抗体的结合能力降低了97.83%,细胞模型和小鼠模型结果证实,酶解产物的体外、体内致敏性显著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UPLC-MS/MS结果表明WPI水解3.0 h产物中70.59%的肽段不含过敏原表位。结论 复合酶解工艺有效降低了WPI致...  相似文献   

3.
晒干处理对花生过敏原蛋白潜在致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八大食物过敏原之一,花生过敏通常是终身的。晒干是花生加工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通过对新鲜花 生进行去壳晒干和带壳晒干2 种不同的晒干处理,探索不同晒干方式对花生过敏原蛋白潜在致敏性的影响。采用凯 氏定氮法、二喹啉甲酸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花生及蛋白提取液中的蛋白浓度和过敏原蛋白的组成,用圆 二色谱、紫外扫描光谱检测花生蛋白的结构变化,用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结合能力表征花 生蛋白潜在致敏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晒干处理后,花生蛋白与血清IgE的结合能力显著增强(P<0.05),去壳晒 干的花生蛋白质二级结构比带壳晒干的花生更有序,三级结构更加紧凑,带壳晒干的花生蛋白可能因为其结构较为 松散,故与IgE结合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4.
花生蛋白是主要食物过敏原之一,会引起严重的甚至致命的食物过敏。不同的加工处理方式都可以显著改变花生过敏原的分子结构,从而影响它们的致敏性。结合已有的花生致敏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分析比较花生传统热处理如烘烤处理、水煮处理、油炸处理和新型非热处理如超高压微射流处理、辐射处理、酶法处理对花生致敏性的影响,为加工生产低致敏性或无致敏性的花生制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5%~40%(m/m)。与此同时,大豆蛋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食物过敏原,大豆过敏已经成为了急需解决的公共安全问题。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7S)、大豆球蛋白(Glycinin,11S)、Gly m Bd 28K和Gly m Bd 30K(P34)被认为是大豆过敏原中引发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成分。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大豆过敏尚无根治办法,唯一的预防策略是严格避免摄入来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但研究指出,通过特殊的加工方法或技术手段可以降低大豆过敏原的致敏性,其中以热加工法、超高压法、酶处理法和基因工程法等方法为代表的消减技术得到广泛关注。因此,该文综述了大豆过敏原的类型,常用的过敏蛋白致敏性消减技术及各项技术的优缺点,以期为低敏性大豆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苦杏仁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组分和营养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苦杏仁具有致敏性,过敏人群食用含有苦杏仁的食品后可能会产生过敏的风险。为探究超高压处理对苦杏仁分离蛋白结构和致敏性的影响,对杏仁分离蛋白进行不同压力处理,并利用圆二色谱、外源荧光光谱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其空间结构和致敏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苦杏仁分离蛋白100~500 MPa压力处理苦杏仁分离蛋白900 s后,苦杏仁分离蛋白其二级结构未发生显著变化。随着压力强度和保压时间的增加,苦杏仁分离蛋白的三级结构展开,荧光强度增加,疏水性基团暴露,表面疏水性逐渐增大,致敏性显著降低。苦杏仁分离蛋白致敏性的降低,可能是苦杏仁的过敏原构象表位发生了变化。该研究结果对开发安全的苦杏仁食品和饮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羊乳清蛋白制备低致敏性配料是目前乳品工业的研究热点。乳清蛋白是乳中主要的蛋白质之一,也是引起婴幼儿过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将蛋白质水解为小分子肽是降低其致敏性的有效方法。以山羊乳清蛋白为原料,研究了部分水解乳清蛋白和深度水解乳清蛋白的水解工艺和水解物特性(水解度、分子质量分布和β-乳球蛋白抗原性),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 比较了部分水解和深度水解工艺中过敏表位酶切位点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对羊乳清蛋白水解效果较好,其中碱性蛋白酶的水解度最高,达21.26%。经电泳分析,单酶水解后的产物中仍存在大分子多肽链,深度水解工艺需要复合酶水解。在酶底比为4000U/g时,使用碱性蛋白酶在pH值为10.0、温度为55℃条件下水解羊乳清蛋白1.0h,部分水解产物的水解度为12.31%,分子质量在5kDa以下的多肽占95.18%,β-乳球蛋白抗原性下降率为9.40%。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1,酶底比为6000U/g,在pH值为8.5、温度为50℃条件下,水解羊乳清蛋白3.0h,深度水解产物的水解度为35.58%,分子质量低于3kDa的多肽为97.26%,β-乳球蛋白抗原性下降率为40.97%。部分水解和深度水解均能破坏β-乳球蛋白的大部分过敏表位,但相较于部分水解,深度水解能更大程度地降低乳清蛋白的致敏性。研究旨在为低致敏性羊水解乳清蛋白的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超声预处理过的乳清蛋白为酶解底物,采用OPA法、ELISA分析等手段,探究马克思克鲁维酵母Z17粗酶水解乳清蛋白、降低乳清蛋白致敏性【以α-乳白蛋白(α-LA)和β-乳球蛋白(β-LG)为抗原性表征】的最优超声预处理-酶解条件。结果表明:乳清蛋白水解度受初始pH值和酶解温度的影响显著,α-LA、β-LG抗原性受初始pH值的影响显著,超声间歇时间和超声功率的交互作用对α-LA、β-LG抗原性影响显著。采用响应面法获得马克思克鲁维酵母Z17转化乳清蛋白的最优酶解条件是:超声间歇时间16 s,超声功率400 W,初始pH 6.16,酶解温度18.48℃,预测α-LA抗原性、β-LG抗原性的降低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5.56%和57.96%。  相似文献   

9.
不同热加工方式对核桃蛋白致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核桃等坚果引起的食物过敏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并且该类过敏常伴随着严重的临床症状。不同 的加工方式能够改变核桃过敏原蛋白(如Jug r 1)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影响其致敏性。本研究采用5 种不同的热处 理方式对核桃蛋白粗提取物进行处理,比较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核桃蛋白质量浓度及抗原性的影响,从而分析不同热加 工方式对核桃蛋白致敏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对核桃蛋白质量浓度和抗原性的影响不同,其中湿热、 高温高压的热处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核桃蛋白的质量浓度和抗原性,且高温高压处理效果更显著(P<0.05),而微波 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核桃蛋白的质量浓度和抗原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发低致敏性核桃制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检测花生蛋白SDS-PAGE电泳及免疫印迹图谱研究不同改性处理对花生蛋白致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理方法及化学方法虽然能降低一定的致敏性,但效率不高。经转谷氨酰胺酶处理后63.2、53.2、47.4、41.6 ku的致敏蛋白含量及致敏性随加酶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巫圆圆  李欣  陈红兵 《食品科学》2012,33(23):340-345
酶解牛乳是牛乳加工中的常用技术之一,并且作为低致敏牛乳制备的关键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实际中。本文综述牛乳中主要过敏原及酶解机制,并详细介绍不同种类的单一酶解和复合酶解用于降低牛乳蛋白致敏性的研究,以期为制备和生产低致敏性乳制品提供一定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牛乳中的乳清蛋白主要包括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在牛乳加工过程中,热处理会使乳中乳清蛋白发生变性,影响了乳清蛋白的结构和活性,进而降低了牛乳的营养价值。本文对乳业发达国家液态乳的主要加工方式以及热处理过程对4种乳清蛋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Changes in cheese production processes may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ubsequent whey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ality. To control these changes is important since whey is commonly processed into ingredients used in numerous applications in the food industry. In this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4 demineralized whey powders (DWPs) were studied. DWPs were produced from partially high-temperature heat-treated (HH), ultrafiltered (UF), or ultrafiltered high-temperature heat-treated (UFHH) milk. DWP produced from pasteurized milk was used as a reference (REF). All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industrial scale. The quantity of nonprotein nitrogen (NPN) in total protein (TP) was elevated by HH, and reduced by UF treatment. Whey protein content of whey 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by UF, but reduced when HH treatment was applied. The volume and total solids of UFHH whey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to REF and HH wheys, bu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was comparabl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denaturation, viscosity, water-binding capacity, emulsifying capacity, or emulsion stability of the DWPs, but heat sta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by UF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截留分子质量的再生纤维素膜过滤纯化牦牛原乳清液和牦牛甜乳清液,分别制取牦牛原乳清蛋白浓缩物(native whey protein concentrate,NWPC)和牦牛甜乳清蛋白浓缩物(sweet whey protein concentrate,SWPC),研究蛋白含量不同的乳清蛋白浓缩物(whey pr...  相似文献   

15.
丛艳君  任发政 《食品科学》2010,31(13):189-192
为找到牛奶替代资源,以牛奶过敏患者血清为探针,识别牛奶及其制品过敏原,并鉴别山羊奶、水牛奶、驴奶蛋白与牛奶过敏患者血清交叉反应性。结果表明,β - 乳球蛋白和a- 酪蛋白为牛奶主要过敏原,山羊奶、驴奶总蛋白IgE 结合能力低于牛奶,二者可以作为牛奶替代资源。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超微粉碎-微粒化组合技术对乳清蛋白结构和加工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其在乳清蛋白的深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研究了乳清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现超微粉碎、微粒化及其组合技术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变乳清蛋白各二级结构元件的含量。荧光光谱扫描结果显示乳清蛋白的最大荧光吸收波长分别由333 nm红移至334 nm、356 nm和358 nm,说明了处理后的蛋白表面疏水性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处理后的乳清蛋白的游离巯基含量24.11μmol/g显著性减少至8.41μmol/g,说明了乳清蛋白三级结构发生改变。组合技术处理后,乳清蛋白的焓值由133.10 J/g下降到54.63 J/g,说明了聚集程度显著性下降。二级和三级结构的改变直接导致了热稳定性的增强、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持水能力和吸油性的增强。这些加工特性的增强说明超微粉碎-微粒化组合技术适宜在乳清蛋白基质脂肪模拟物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乳清浓缩蛋白(whey protein concentrate,WPC)为原料,采用动态流变仪、光学微流变仪、圆二色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及扫描电镜探究WPC凝胶形成过程、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微观结构,并研究热诱导温度(60、85 ℃)和pH值(2.0、4.5、7.0、9.0)对WPC凝胶性质和结构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pH值通过改变电荷密度影响WPC的凝胶结构;热诱导温度为85 ℃时,蛋白质分子展开更充分,α-螺旋结构含量较低,内源荧光的最大荧光强度波长处红移明显,形成的WPC凝胶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凝胶的弹性因子和宏观黏度指数较高,固液平衡值较低;相互作用力分析结果说明较高的热诱导温度能促进疏水相互作用、氢键与二硫键的形成,从而改善WPC凝胶的性质和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热处理后的乳清蛋白对凝固型酸乳品质的影响,以添加热变前乳清蛋白的凝固型酸乳为对照,采用质构仪对凝固型酸乳的质构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筛选出恰当的热变程度的乳清蛋白,应用质构仪与流变仪进一步研究不同热变乳清蛋白添加量、不同糖添加量对凝固型酸乳的质构特性和流变特性的影响,结合电镜扫描,观察其微观结构,选出品质较优的酸奶。结果表明,酸奶中添加0.30%经72 ℃,15 min热处理的变性乳清蛋白和7%白砂糖,制得的凝固型酸乳凝胶的硬度为(263.4±11.85) g,粘附性为(413.2±15.33) g·sec,其微观结构与其他凝固型酸乳凝胶相比,空隙明显更小且分布更均匀,形成的网络结构更为规则、紧密和均一。这说明此热处理条件下的乳清蛋白可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对生产优质强化型酸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L-组氨酸(L-His)作为蛋白凝胶功能性的增强剂,将其加入乳清分离蛋白溶液中制备热诱导凝胶,研究L-His对乳清蛋白结构及其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乳清蛋白等电点(pI 5.2)时蛋白形成尺度约1 700 nm、具有极小比表面积且几乎不带电的蛋白聚集体,远离蛋白等电点时则所形成的聚集体大小约为400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