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中药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建立中药特征与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效应的数学模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近30年公开发表的临床疗效良好的中药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文献,对文献中出现的115味中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50味药的功效、归经、药性和药味进行统计,并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数学模型.结果 补虚药的使用率较高,其使用率为21.65%,归经统计中归肝经的使用率为21.12%,药味统计中味甘的使用率为30.50%,药性统计中性温的使用率为45.97%.采用逐步Logistic同归综合筛选主要因素,表明归肺经、小肠经的药和苦味、辛味、性寒的药是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中药方剂的重要成分(回归系数>0,且p< 0.05).结论 运用多因素Logistic同归分析可探寻中医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分析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高频药是其所在功效、归经的代表用药,临床选方可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该院治疗湿疹的中药饮片处方的用药情况,探讨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用药规律。方法:抽取2018—2021年该院中医科门诊诊断为湿疹的中药饮片处方3 401张,对患者年龄、性别和处方单味中药使用频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 401张治疗湿疹的中药饮片处方中,男性患者处方1 213张(占35.67%),女性患者处方2 188张(占64.33%),女性多于男性;患者年龄4~96岁,平均50岁,30~<70岁患者居多;涉及中药432味,使用频率排序居前50味的中药饮片的药物类别依次为清热药、补益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化湿药、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平肝抑阳药、泻下药、祛风湿药。结论:中医药治疗湿疹年轻患者主要以清湿热、毒邪,健脾与利湿同用;对于老年患者,根据老年人身体特性,药多在养血、润肤除燥、祛风止痒,另外配伍活血、祛湿、健脾的药物,可防止老年患者不耐受清利湿热药的苦寒、滑利、渗泄。通过采用中医个体化治疗方案辨证论治,根据湿疹的不同情况来用药,其疗效确切,具有独到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本院治疗关节炎的中药饮片处方的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搜集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使用中药治疗关节炎的处方,分析总结处方信息,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处方开具季节、中药味数、中药类别、药味和药性、单味中药使用频次。结果 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关节炎患者共519例(处方519张),其中男206例(39.69%);女313例(60.31%),女性患者较男性多。519例关节炎患者中,<15岁0例,最大年龄为91岁,平均年龄57.84岁。519例关节炎患者中,春、夏、秋、冬到院治疗的例数分别为120例(23.12%)、148例(28.52%)、124例(23.89%)、127例(24.47%)。519张处方中,平均每张处方13.51味药,处方中最少只用了1味药,最多有35味。519张处方中,一共涉及到347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次前三的中药类别分别是补虚药、祛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频率分别为26.92%、16.81%、12.50%。519张处方中共用了347味中药,药味频次为9200次,其中,甘、苦和辛居多,占89.28%;药性频次为5873次,温性中药使用较多,共有23...  相似文献   

4.
谭敏 《北方药学》2021,18(3):129-130
目的:观察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及合理用药对策.方法:入选2018年1月-2020年2月就诊患者3000例,开出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3000张,评估患者疾病类型、就诊科室;评估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评估有毒中药饮片使用情况、中药饮片配伍禁忌情况,分析中药饮片处方合理用药的对策.结果:患者3000例,疾病类型为:骨科疾病450例,妇科病716例,心脑血管系统疾病1269例,脾胃病150例,呼吸系统疾病415例.处方抽取包括中医内科门诊1414张,中医针灸科门诊420张,妇产科门诊716张,骨科门诊450张;门诊中药饮片处方3000张,不合理处方255张(8.5%),其中包括不适宜处方71张(2.4%),不规范处方184张(6.1%);中药饮片配伍禁忌主要为半夏-附子、全瓜蒌-附子、天花粉-附子、肉桂-赤石脂;有毒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频次379次,制半夏为超剂量使用频次最多中药.结论:对中药饮片处方开展定期点评工作,可确保病人用药的安全性,提高临床中药药学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整理分析国家及各省市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探究老年人群中医药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2023年1月10日(含)之前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中管局)最新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 5)分析防治老年人群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核心药物组成、四气五味归经、组方规律等。结果:本研究纳入30份新冠病毒感染中医药防治方案。针对老年群体推荐防治中药处方共79首(预防处方46首、治疗处方33首),未见恢复期处方。老年群体新冠病毒感染主要治法有益气温阳、肺肠同治、清热化痰等。预防处方与治疗处方用药对比显示,预防处方药物主要有防风、黄芪、白术、金银花等,药性以微温性为主,药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归肺、脾经多见;治疗处方药物主要有金银花、甘草、芦根、苦杏仁等,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归肺、胃、脾、心经多见。基础疾病与中药关联分析提示不同基础疾病常用药物。结论:老年人群预防以祛风益气固表、补气健脾等为原则,治疗用药以宣肺散邪、清热祛湿为主。老年患者治疗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整理基于调控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中药复方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相关文献,分析该通路中药用药的特点与规律。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基于NF-κB通路研究中药复方治疗CKD的相关文献,将涉及的中药复方及相关数据录入数据库,分析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药物组合、配伍规律及新方分析等。结果 共纳入中药复方62首,涉及中药134味,其中应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黄芪;排名前5位的归经分别为肝经、脾经、肾经、肺经、心经;排名前3位的药味为甘(36.26%)、苦(29.60%)、辛(16.00%);药性排名从高到低为温、寒、平、热、凉;黄芪—大黄关联性最强;得出新方组合4首。结论 基于NF-κB通路中药复方治疗CKD以益气活血、清热解毒药物为主,辅以健脾渗湿、养血活血、滋补肝肾。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和关联规则,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我院)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中药用药经验,为我院儿科中药临床药师的工作提供指导,提高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Apriori算法,对儿童消化不良的中药饮片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总结高频用药、超量用药、高频中药功效、性味、归经分布和用药关联规则。结果 经统计,消化不良中药饮片处方使用频次前37味药中,甜叶菊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白术、陈皮、茯苓,部分中药存在超药典用量情况;高频中药功效以补气、消食、理气和化湿为主;药性以温者为多,占35.14%;药味以甘味居多,占51.35%;共涉及归经94次,脾经最多,占78.38%。在关联规则分析中,共产生112条规则,在二阶关联规则分析中,白术+鸡内金支持度最高,为31.74%,白术+当归置信度最高,为89.52%;在三阶关联规则分析中,白术+茯苓、陈皮支持度最高,为23.73%,白术+白芍、陈皮置信度最高,为88.04%。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和关联规则,显示我院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用药存在超量使用,且常用关联密切药物以补气药、消食药为主,为我院儿科中药临床药师开展处方审核、用药教育及监护工作提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文献研究探索中医治疗痛风的用药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文献,对文献中所涉及的中药的功效及性味归经参照相关标准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并利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方法以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痛风的中医用药特点,将结果用树状图和频数表等进行展示。结果频数分析显示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药以清热药为主,药味以苦为主,药性有寒和温;药物以归肝经为主。聚类分析后可归纳出核心药物群为:黄柏、萆粟、威灵仙、赤芍、泽泻、川牛膝、忍冬藤、秦艽、丹参、红花、黄芪、车前草。结论为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用药提供指导,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技术,分析中药抗流感病毒的用药规律。方法 汇总抗流感病毒中药专利、经典古方、已上市中成药所包含的中药,采用Excel进行频数分析,SPSS 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Statistics 27.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汇总得到221味中药,甘草、金银花、连翘、石膏等为高频使用中药;药性主要为寒、温;药味主要为苦、辛;归经主要归肺经、心经;功效主要为清热类、解表类;关联规则共得到11组核心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共聚5类。结论 抗流感病毒治疗中医辨证常为“温病”,组方具有一定规律性,对中医药诊疗和新药研发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重症痤疮患者与中医体质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对大连市皮肤病医院收集到的212例重症痤疮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归纳,分析重症痤疮与中医体质的关联性。结果男性发病率为54.25%(115/212),女性发病率为45.75%(97/212),重症痤疮的中医体质集中在湿热质27.83%(59/212)、痰湿质22.64%(48/212)、血瘀质17.45%(37/212)中。并选取湿热质患者中43例接受中药口服治疗的重症痤疮患者,口服自拟疏肝活血汤治疗,其中痊愈17例,占39.53%;好转22例,占1.16%;未愈4例,占9.30%。总有效率为90.70%。结论重症痤疮的临床治疗中以中医辨证为基础,中医体质为依据,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结果遣方用药,方能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药"和"过敏性鼻炎"为主题词,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中文期刊(2010年1月-2019年1月)相关期刊文献,收集文献记载的方剂,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使用Excel 2013、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对纳入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方剂147篇,共含中药175味,频数共计1 427次。在纳入的175味中药内,频数≥5的中药共57种;功效分类中,以解表药和补虚药最为常见,占比高达72.84%;药性药味中,以辛温药居多;归经分类中,以肺经、脾经和胃经居多。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10种,因子分析中提取6个公因子。结论 AR的中医治疗用药以解表药为主,且多与补虚药同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脾虚湿阻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7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对照组80例,两组均保持原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予益气健脾、燥湿和胃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3%,对照组总有效率8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伊〈0.05)。结论从脾虚湿阻辨证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临床使用牡蛎和煅牡蛎的中药处方治疗疾病的用药情况,为牡蛎和煅牡蛎用药规律的深入挖掘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医院门诊使用牡蛎及煅牡蛎治疗疾病的处方,共计4 352张。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运用软件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功能,分析牡蛎的治疗疾病、用药配伍、性味归经等规律。结果 在4 352张处方中,证型治疗方面,牡蛎以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证为主;煅牡蛎则以治疗脾胃气虚证为多。疾病治疗方面,牡蛎多用于不寐;煅牡蛎集中在胃脘痛。常用药物配伍方面,牡蛎与龙骨、柴胡等药配伍应用为多;煅牡蛎与柴胡、茯苓、煅龙骨等药配伍应用为多。牡蛎和煅牡蛎最常用的剂量均为30g。性味归经方面,牡蛎和煅牡蛎配伍用药多为性温、寒或平,味甘、苦或辛。但牡蛎配伍用药偏性寒(39.21%),归肝经(16.75%)、脾经(16.23%)、肺经(16.12%),煅牡蛎配伍用药偏性温(38.19%),归脾经(22.13%)、肺经(19.64%)。结论 利用该平台得出牡蛎和煅牡蛎的核心药物配伍和配伍用药规律,可为牡蛎及煅牡蛎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脾虚湿阻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7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对照组80例,两组均保持原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予益气健脾、燥湿和胃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总有效率8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从脾虚湿阻辨证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分析和探讨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就诊及诊治情况,以期对中医药在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就诊的胃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功能性胃肠病在胃肠疾病患者中所占比率达59.91%(517/863),女性多于男性,30岁以上发病率明显增多,中医分型以脾胃虚弱者居多[39.85%(206/517)]。结论功能性胃肠病在中医院就诊率高,性别及年龄与功能性胃肠病密切相关,中医与西医诊断具有相似性,中医辨证对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和总结叶天士治疗疑似肝癌病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 查阅《叶天士医学全书》中治疗疑似肝癌验案中有效中药组方,建立中药数据库,进行标准化处理,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药物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研究。结果 本研究纳入有效处方64首,涉及中药129味。其中高频药物为当归、茯苓、川楝子、桃仁、小茴香、香附等;中药四气以温为主,平、寒次之;中药五味以辛为主,苦、甘次之;中药归经主要归脾经,其次为肝、心二经;关联规则得到22条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共得到8类药物;核心处方是以金铃子散和暖肝煎为基础方加减。结论 叶天士治疗疑似肝癌病以温阳扶正、化痰逐瘀为主要治法,可为肝癌中医药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及中医证型与理化检查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整理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中医诊断及中医证型占比例,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对中医证型与肝功能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最常见中医诊断为湿阻、占47%,其次主要为胁痛(32.5%)和黄疸(11.6%),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占54.4%,其次为肝郁脾虚证(22.4%)和脾肾阳虚证(17.2%)。肝胆湿热证患者肝功能ALT和AST水平最高,TBIL水平则以肝肾阴虚证最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常见,且中医证型与肝功能指标变化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前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确诊而又不适宜手术知情同意病例随机分为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3组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三年随访中西医结合组治疗三年生存率88·46%,优于其他2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前病变"随防三年,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数据集联合机器学习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差异基因,并预测具有调控作用的潜在成分及中药。从GEO数据库下载AMI的人类全基因组数据集(GSE66360和GSE61145),以GSE66360作为测试集,通过R语言的normalize Between Arrays包进行校正后,再调用limma包获取差异基因(DEGs),对DEGs作Gene Ontology (GO)、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Disease Ontology (DO)富集分析;采用SVM及随机森林树法筛选特征基因,利用GSE61145数据集对得出的特征基因进行验证;通过CTD数据库找到AMI特征基因所对应的中药成分,利用Coremine数据库映射中药成分所对应的中药,并依据《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国药典》等对所得中药的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进行汇总。通过对GSE66360数据集进行分析,得到317个差异基因,其中306个...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化疗对晚期胃癌临床疗效的分析.方法 选择60例来院就诊的晚期胃癌患者,中医治疗组30例患者予以中医辨证治疗,采用抗肿瘤中药制剂、中药汤剂;中西医结合组30例患者,以中医辨证施治,进行中药制剂与中药汤剂,联合西医化疗口服替吉奥.对患者进行,肿瘤扩散速率,及患者生命时间,以及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结果 在肿瘤扩散速率比较上,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方面2两组有明显的区别(P<0.05).但是患者生命时间方面与治疗方案没有多大的差别(P>0.05).结论 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化疗对晚期胃癌有着显效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有限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