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大肠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处理,选育出一株SOD高产菌株(编号为ECM3).其SOD酶活达4 098.1 U/g,为实验出发菌株的2.1倍.经连续传代5次后仍稳定产酶.同时还对该目的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最佳产酶条件为:250 mL三角瓶装液量60 mL,接种量2.5%(体积分数),培养基起始pH值为7.2,培养温度37℃,时间16 h.在此条件下,SOD酶活力为4 435.5 U/g.  相似文献   

2.
中性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及产酶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紫外线和γ射线交替诱变,筛选得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突变茵株BE40-39.与出发株相比,其产酶能力提高1.3倍,发酵性状与出发菌株也有明显的差异.突变菌株发酵试验发现,Avicel是突变菌株产酶最合适的纤维素质碳源.通过对发酵培养条件的试验,得出最佳培养条件是:Avicel质量浓度为0.1g/dL,胰蛋白胨质量浓度为0.3g/dL,最适发酵温度为30℃,最佳培养基初始pH4.2,发酵5d达到产酶高峰.  相似文献   

3.
以产胞内葡萄糖异构酶的树状黄杆菌NRRL11022为出发菌株,用紫外线对其进行诱变,经筛选得到一株葡萄糖异构酶的高产菌株U-616,其葡萄糖异构酶活力较为出发菌株提高31%,经保存2年和多次传代复测,其酶活力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
共轭亚油酸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天然脂肪酸.以嗜酸乳杆菌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选育,获得1株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紫外照射选择30 s为适宜的照射处理时间,诱变菌株酶活比原始菌株提高了1.51倍.对培养基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酶活是未优化前的1.1倍.  相似文献   

5.
以产壳聚糖酶菌株M2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线诱变、亚硝酸钠诱变及两者的复合诱变方式对其孢子悬液进行诱变处理,以获得高产壳聚糖酶的突变菌株为目的。结果表明,突变株的酶活力高达8.135 U/mL,比原始出发菌株提高了1.381倍。经比较分析验证,复合诱变的方法是寻找高活力突变菌株的较好方法,而单因素的紫外诱变方法也具有简单快捷的优势,复合诱变比紫外线诱变后的产壳聚糖酶菌株酶活力提高了25.15%,比亚硝酸钠诱变后的菌株酶活力提高了32.82%。  相似文献   

6.
胆固醇氧化酶转化蛋黄胆固醇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用响应分析法(RSM)优化酶法转化蛋黄胆固醇的工艺,发现胆固醇氧化酶(COD)添加量及蛋黄粉的稀释率是影响蛋黄胆固醇转化率最重要的因素,在模拟优化的条件下:反应时间为14.15h,蛋黄粉稀释率为3.54,COD为5.39U/g时,胆固醇转化率达85.61%,对氧化产物进行分析发现:仅有单一产物胆甾烯酮,该产物具有降血脂、减肥等功效。  相似文献   

7.
通过氮离子束诱变节杆菌(Arthrobacter sp.g-1984)筛选到黄嘌呤氧化酶高产菌株X7,产酶活力为24.49U/g,是出发株产酶活力(8.81U/g)的2.78倍,经发酵条件优化后,产酶活力达到36.67U/g,是出发菌株产酶活力的4.16倍,产酶高峰缩短了21h。对细菌黄嘌呤氧化酶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其最适反应条件为:37℃、pH6.5、Fe抖对酶活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DTA对酶活力有明显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菌株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M1-7的最佳紫外诱变时间为60,s.利用紫外诱变后涂布到添加不同脂肪酶底物和分解产物的分离培养基,筛选出具有抗性的正突变株.其中柠檬酸钠抗性突变菌株UN9最高酶活力达15.960,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30.97%,远远高于琥珀酸钠、正丁酸、正己酸、三丁酸甘油酯等抗性突变菌株.经5次传代后,菌株UN9遗传性能稳定,平均酶活力为15.866,U/mL.  相似文献   

9.
产壳聚糖酶菌株的诱变育种及其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对壳聚糖酶产生菌株Penicillium sp.ZD-Z1进行筛选,再经紫外诱变得到一株产酶活力较强的菌株,活力为0.58 U/mL.采用三因素(温度、pH、转速)四水平正交分析,所得到菌种最适产酶培养条件为:28℃、培养基初始pH4.5、摇瓶培养转速190 r/min.用发酵粗酶液对4%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290 000)水溶液进行降解实验,水解24 h后测得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 920,降解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对产琼胶酶的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菌株WL进行N+离子注入诱变,寄以筛选获得高活力琼胶酶产生菌株.首先考察了N+离子注入剂量对类芽孢杆菌WL存活率的影响,在注入能量为10 keV的条件下,类芽孢杆菌WL菌株最佳剂量范围为15.6×1014~23.4×1014 ion/cm2.在23.4 × 1014 ion/cm2诱变剂量下,筛选得到1株高产琼胶酶的菌株WL-15,酶活力达到47.3 U/mL,较出发菌株提高53.6%,该菌株经5次传代培养,产酶活力稳定.之后优化了产酶培养基中的主要成分,在琼胶、NaNO3和NaCl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5 g/L,6.0 g/L,15.0 g/L时,类芽孢杆菌WL-15产酶活力达到了53.3 U/mL.  相似文献   

11.
对L-丙氨酸产生菌德阿昆哈假单孢菌分别进行紫外、激光以及紫外-激光的复合诱变筛选。结果表明,复合诱变正突变率幅度较大,从紫外-激光的复合诱变得到的突变株中筛选到3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菌株,其L-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活性较之出发菌株分别提高19.97%、30.04%和26.55%,经9次传代培养,突变株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2.
从玉米芯中筛选到1株高效转化D-木糖为木糖醇的酵母菌株e。经形态学鉴定及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将菌株e鉴定为Trichosporon coremiiforme(丝孢酵母)。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设计研究了发酵法生产木糖醇的工艺,结果表明:酵母菌株e发酵法生产木糖醇的工艺参数为:碳源质量浓度为40g/l,氮源质量浓度为6g/l,起始pH为7,接种量为6%。  相似文献   

13.
从产虾青素的法夫酵母突变菌株出发,经诱变、筛选得到了一株性状稳定、高产虾青素的突变菌株为法夫酵母X-NTG-25,该菌株虾青素的最大产量达到213.94μg/g,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2%,培养温度从20℃提高到25℃.通过响应面法对摇瓶发酵的转速、温度、接种量、Fe2+浓度、K+浓度和碳源6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摇床转速、温度和F e2+浓度是合成虾青素的重要因素,确定了发酵的最优条件为摇床转速195 r/min、温度22℃、Fe2+浓度1.51μmol/L,在此条件下,虾青素产量最大预测值为272.58μg/g,经摇瓶发酵验证实际值为279.89μg/g,虾青素产量比初始条件下的产量提高了30%,比出发菌株提高了98.9%.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纤维素酶活性,获得降解秸秆能力强的菌株,采用硫酸二乙酯和紫外线复合诱变方法处理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菌株,通过刚果红培养基初筛并进行10代PDA斜面继代培养和液体发酵复筛,选择纤维素酶活性高的菌株,以秸秆为底物进行液体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选育出6株稳定高产纤维素酶的绿色木霉(T.vi...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5份土样和5份水样中筛选到一株产酶能力较高的细菌,经鉴定归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该菌产生的壳聚糖酶为诱导酶.产酶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产酶培养基组成为:壳聚糖10 g/L,MgSO4·7H2O 0.5 g/L,KH2PO4 2.0 g/L,K2HPO4 1.0 g/L,NaCl 0.5 g/L,CaCl20.2g/L;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0 ℃,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基起始pH 6.0,培养时间60 h,添加0.2%的蔗糖或酵母浸膏有利于产酶,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产量可达1.35 U/mL.  相似文献   

16.
茶汁中灵芝菌产多酚氧化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茶汁中茶多酚一方面对灵芝菌菌体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低浓度的茶多酚能诱导灵芝菌分泌多酚氧化酶.多酚氧化酶可降解发酵液中多酚类物质,减少酚类物质对菌体生长的影响,积累更多的胞外代谢产物,降低发酵液酚氨比,提高茶色素含量,因此在低档绿茶汁中研究灵芝菌深层液体发酵产多酚氧化酶,对进一步研究发酵代谢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正交设计考察不同发酵培养基组分对灵芝菌在茶汁中产多酚氧化酶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 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合为蔗糖2.5%,蛋白胨0.25%,茶汁2.5%,KH2PO4 0.20%;该菌的最适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液pH5,摇床转速200 r·min-1,培养温度30 ℃,接种量10%,装液量20%,培养时间为7 d,其多酚氧化酶活性达到95 U·mL-1.  相似文献   

17.
果胶内切酶普遍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但天然来源的果胶内切酶分泌量低且提取困难,因而不能满足生产和实验的需要。以腐烂水果、果园泥土、大曲等为分离材料,筛选得到了果胶内切酶高产菌株GJ 1。对菌株GJ 1进行发酵培养,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适宜菌株GJ 1产酶的最佳培养基组成:ρ(麸皮)=30g/L,ρ[(NH4)2SO4]=10g/L,ρ(玉米粉)=20g/L。菌株GJ 1的最适产酶条件为:初始pH值7.0,温度30℃,时间36h。  相似文献   

18.
果胶内切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胶内切酶普遍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但天然来源的果胶内切酶分泌量低且提取困难,因而不能满足生产和实验的需要。以腐烂水果、果园泥土、大曲等为分离材料,筛选得到了果胶内切酶高产菌株GJ-1。对菌株GJ-1进行发酵培养,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适宜菌株GJ-1产酶的最佳培养基组成:ρ(麸皮)=30g/L,ρ[(NH)2SO4]=10g/L,ρ(玉米粉)=20g/L。菌株GJ-1的最适产酶条件为:初始pH值7.0,温度30℃,时间36h。  相似文献   

19.
纳豆枯草杆菌的筛选和纳豆激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纳豆激酶是由纳豆枯草杆菌产生的一种具有纤溶活性的丝氨酸蛋白酶.针对目前常用菌株的产酶活力较低、不能完全满足要求的问题,采用酪蛋白平板初筛摇瓶复筛的筛选策略,从纳豆中筛选获得了一株高产纳豆激酶的菌株,该菌株在筛选培养基上进行摇瓶培养,发酵液中纳豆激酶的酶活达到970 IU/mL.用Plackett Burman方法对影响液体发酵的各因素的效应进行了评价,并筛选出了有显著效应的四个主要因素:胰蛋白胨浓度、种龄、发酵温度和Na2HPO4浓度;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产酶条件区域;最后通过中心组合实验及响应面分析优化了纳豆枯草杆菌液体发酵的条件.通过在初始发酵条件和优化发酵条件下的对比研究,液体发酵液中纳豆激酶浓度从1 005 IU/mL提高到1 314 IU/mL,表明响应面法优化可成功地用于纳豆枯草杆菌液体发酵的条件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