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PN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通过改变给药方式及多种治疗方式的联合使用在改善DPN症状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受累神经广泛,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然而,DPN的发病机制众说纷纭,尚无明确定论,至今亦无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中医药治疗DPN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就近年来DPN机制的研究及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并发DPN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的西药。中药木丹颗粒成分多样,对DPN有多层面的保护作用。本文就木丹颗粒对DPN的发病机制的干预及临床疗效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DPN的中医药综合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为60%~90%,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1].目前本病病因病机尚不十分清楚.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在控制症状、改善客观指标及远期疗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现就中医药治疗DPN的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天舒教授论治阳虚痰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感觉缺失、疼痛、难愈溃疡等,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临床上尚无特效性药物及疗法。目前中医多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或滋补肝肾、清热利湿,然而临床存在一些素体阳虚或病久阴损及阳,患者经上述治疗后收效甚微,故现将高天舒教授论治阳虚痰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加以整理,为中医药更好的防治DPN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DPN常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触诱发痛等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征。临床上即使采用综合治疗措施,DPN患者疼痛仍然难以缓解,顽固性DPN疼痛已成为疼痛治疗领域里一大难题。下面主要阐述近年来糖尿病周围神经疼痛机制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夫】。中医中药治疗DPN历史悠久,尤其是通过改变给药方式及多种治疗方式的联合使用,在改善DPN症状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文献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众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在治疗DPN上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对近年来中药汤剂治疗DPN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CT)进行系统评价,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 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在有症状者可达50%~70%甚至更高。DP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足溃疡和截肢的危险因素。现将中医药对该病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DP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临床上无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治疗方法是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用B族维生素治疗。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应用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治疗DPN患者,疗效较好;另外,目前氧化应激理论在DPN发病机制中的地位倍受关注。因此,本研究通过应用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治疗老年DPN,观察其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抗氧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渐以年轻化的趋势呈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因其高致残率严重影响病患的生活品质。本文简单阐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并就中医药的角度对该病的治疗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新见解和新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针灸在治疗上具有长期安全有效等优势,已成为目前治疗本病常用方法之一,并于近些年来对于DPN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对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痛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3.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5%~50%[1],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发病率还会逐渐增高甚至可达90%,目前临床上尚无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用银杏叶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DPN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DPN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DPN早期存在小神经/无髓神经纤维受损,对其进行形态学以及功能评估有助于早期诊断DPN。目前临床上出现的感觉定量检测、泌汗神经功能检测、皮肤活检、角膜共聚焦显微镜等,偏重于小神经/无髓神经纤维功能的检测,具有早期诊断DPN的潜力。合理使用这些诊断技术可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DPN,降低足部溃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发达国家糖尿病发病率已达3%-5%,我国约为1%-2%,而且以每年 0.2‰的速度递增。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残的最常见原因。经电生理检查,其患病率可达90%以上。一些研究表明其发生与血管病变、代谢紊乱、神经生长因子减少、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性改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由于现代医学在治疗该病方面尚无显著的治疗手段,因此中医治疗DPN的良好效果日益引起医疗界的重视。近年中医药治疗该病显示出了一定优势,现将有关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疑难病杂志》2020,(1):96-9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患病率及致残率较高,属于难以根治的慢性疾病。近些年随着临床对DPN的不断深入研究,治疗DPN的方法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趋势,文章从病因病机、内治方法综述中医内科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医内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环境改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WHO 预测,至2025年,将有300万糖尿病患者[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为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30%~50%糖尿病患者发生D P N [2]。在吸烟、≥40岁及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人群中DPN 发生率更高。DPN可累及感觉神经,产生肢体麻木疼痛,有时剧痛难忍,夜间疼痛加重。随着病情的进展可累及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出现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甚至痿废失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缓解临床症状和预防神经病变与恶化为DPN 的治疗目标,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DPN 治疗也不断发展,本文就DPN的中西医药物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世界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其中糖尿病主要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累积影响DPN的发生、发展过程。体内AGEs可以通过影响炎症信号通路、氧化应激、多元醇途径等导致DPN,治疗DPN的思路主要是减少或抑制AGEs的累积,阻断AGEs与各致病通路及途径对DM患者神经组织的交叉破坏作用。在DPN的治疗方面祖国医学中的方剂、中药及其提取物发挥了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微血管障碍的发生机制及其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丽媛  王海澜 《医学综述》2013,19(3):513-515
微血管障碍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长期的高血糖可诱导微血管的基膜增厚、通透性增加、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及血液流变学异常,而微血管的这些变化通过破坏离子平衡、血管通透性及血-神经屏障等机制进而导致DPN的发生、发展。现就糖尿病微血管形态和功能变化的发生机制及其与DPN的关系予以综述,为临床上DPN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观察在综合干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α-硫辛酸治疗DPN的疗效。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8.54±9.12岁,平均糖尿病病程9.98±7.24年,平均DPN病程4.36±3.29年。纳入病例符合:1999年WHO修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和DPN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