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中纤维胆道镜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建平  叶韵  付金强  张晓红 《四川医学》2002,23(12):1251-1252
目的 探讨胆道疾病术中胆道镜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5例术中经胆道镜治疗的胆道疾病。结果 肝外胆管结石3例,结石取净率100%;肝内外胆管结石20例,结石取净率90%;取活检2例,术中病理提示胆管癌1例,胆道腺瘤1例。结论 胆道疾病术中应用胆道镜,提高了疑难胆道疾病的诊治水平,有助于医生选择合理的术式;降低了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我院从1987年起应用纤维胆道镜对胆道术后已知或疑有残余结石患者,经T管窦道进行检查和治疗7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胆道镜检查并取石78例,男34例,女44例,年龄13~76岁。取石方法:我们使用纤维胆道镜分别为Olgmpus CHF-B_3R型、4B型和P_(10)型。一般在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报告146例胆道疾病患者在手术中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胆道造影。发现胆道结石阳性病人49例(33.56%),胆道解剖结构异常5例。同时讨论术中胆道造影在预防术中胆道残余结石,了解胆道系统解剖,避免医源性胆道损伤,减少不必要的胆道探查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王贵民  王忠义  所剑  刘洪涛  谭毓铨 《吉林医学》2006,27(11):1442-1443
1895年著名物理学家Roentgen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X射线,并拍摄了其夫人手的第一张照片,为临床放射诊断学奠定了基础。Mirrizzi在1930年介绍的手术时的胆管造影术,此后在肝胆外科得以广泛开展。在我国,童尔昌、谭毓铨等于上世纪50年代率先在我国开展胆管造影术,距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1]。对于因各种原因而行胆道引流术的病人,对于术后引流效果、病变发展情况的评估非常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胆道造影、成像技术,日新月异。现将有关方法作一简单介绍。1口服法胆管造影有传统口服胆管造影法、口服胆石染色造影法等,由于费时、繁琐…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56例胆道应用纤维胆道镜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阐述了纤维胆道镜在胆道探查中的重要性,以及使用纤维胆道镜检查及治疗胆道残余结石体会。  相似文献   

8.
陈德文 《海南医学》1990,1(4):33-35
胆道内引流手术目前常用的各种方法都还存在着一定的缺点,特别是逆行感染是外科目前急待解决的课题之一。近来文献有不少关于此手术的改良术式报告,我院1986年10月至1987年7月施行了3例间置空肠人工乳头胆管十一二指肠吻合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病例报告例1:女性、40岁,反复右上腹部疼痛5年,伴畏寒发热、皮肤粘膜黄染,每年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术中胆道造影在单纯胆囊结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单纯胆囊结石术中行胆道造影者86例的资料。结果:86例术中胆道造影有阳性发现者21例:其中胆道结石11例,胆囊管残留结石1例,肝右管汇入胆囊管1例,胆囊管并行4例,Mirizzi综合征2例,胆总管狭窄2例。准确率为96.5%。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只要操作方法正确,不仅有利于残留结石的发现,避免不必要的胆总管探查,还可以判断胆道解剖异常,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11.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与开腹胆道探查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彬  田云鸿  邓绍强  李敬东 《西部医学》2011,23(9):1739-1740
目的对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与开腹胆道探查取石术后残石率和并发症。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0月肝内外胆管结石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73例患者(腹腔镜组),同时收集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间行开腹胆道探查取石患者59例(开腹组),对比两组结石取尽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结石取尽率93.1%,开腹组结石取尽率94.9%,两组间结石取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腹腔积液发生率、切口感染率较腹腔镜组明显升高,住院时间开腹组明显延长;腹腔镜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道结石疗效优于开腹胆道镜探查术。  相似文献   

12.
蔡永东  张磊 《海南医学》2004,15(11):66-66,65
胆道手术中对胆道系统的全面评估是决定术后近期和远期疗效的重要方面。很多医院开展了术中胆道造影和术中胆道镜检查,其在防止胆道结石残留和辨认胆道变异方面,尤其在发现新病灶(结石、狭窄、肿瘤等),使胆道疾患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取得了明显提高。总结1995—2003年来我院开展的术中胆道造影和术中胆道镜检查,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院从1984年1月~1993年8月用胆道镜对1026例患者进行1647次检查和治疗,术中检查173例,硬式胆镜126例,纤维胆镜47例。术后诊治850例,失败56例。本文强调肝胆管结石,通过特殊胆道切口,更好暴露肝内各支肝胆管开口,耐心,细致掏取结石,解除嵌顿结石,矫正胆管狭窄,克服依赖术后胆镜取石,胆道结石应尽量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4.
朱坪 《攀枝花医药》2002,24(2):10-11
目的 探讨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胆道镜下治疗。方法 对9例术后残余结石的病人,行经“T”管窦道胆道镜检查及取石。结果 6例一次取尽,1例先后三次共取出结石9枚,2例结石位于三级肝管远端,难以取出,放弃。结论 胆道镜对胆道残余结石治疗效果确切,能使许多病人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5.
胆道引流术后并发胆道蛔虫,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文献报道尚不多,在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c我院近20a来治疗22例,全部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明道取石(虫)、T型管引流术后IOd左右,经T型管逆行胆道造影,确诊为胆道蛔虫症。男9例,女13例,年龄18~55a,平均年龄28a,农村病人14例,占63.6%,其他8例c胆道发现蛔虫后,进行治疗,蛔虫消失最短3d,最长匕忒治愈21例,死亡1例。2治疗方法2.l中药治疗口服胆道驱蛔汤[fi,增加胆汁分泌,使蛔虫不适应碱性的胆汁环境,迫使蛔虫经T型弓l流管自行进入弓…  相似文献   

16.
<正> 我院自1990年元月至1999年12月共进行胆道手术1200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0例,男性780例,女性420例;年龄17岁~78岁,50岁以上612例,占51%;ASA分级:Ⅰ~Ⅱ级为1136例,Ⅲ级为58例,Ⅳ级6例;急诊手术280例,占23.3%,择期手术920例,占76.7%,手术时间为30min至6h25min。手术种类为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胆总管肠吻合术,胆囊造瘘术。  相似文献   

17.
18.
谢苍 《浙江医学》2005,27(5):354-355
对胆道术后残留结石的治疗始终是胆道外科的难题,以往多需再次或多次手术治疗,但自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以来,尤其此技术在基层医院逐渐开展后,胆道术后因残留结石再手术率明显下降,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笔者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残留结石56例的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报道25例胆道术后残留结石患者,用纤维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的初步经验。25例胆道残留结石有3例合并胆道蛔虫,1例合并胆总管下端狭窄。全组25例,取除结石及蛔虫成功22例,成功率为88%,取净结石20例,取净率为91%,1例胆总管下端狭窄,试用纤维胆道镜内插入PTCD导丝,导管扩张狭窄部分,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对纤维胆道镜术后直型引流管插入和固定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了早期导管滑脱的并发症。并对3例取石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